2020-07-31 23: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以下文章來源於無極人走四方 ,作者可給作者打賞
無極人走四方
面向分散在全國乃至世界各地的,闖蕩天下,四海為家,天各一方的無極遊子,架一座溝通的橋梁,結一條牢固的紐帶,建一個共同的交流平臺;成為無極人相互學習借鑑的渠道,無極人走四方闖天下的記錄儀,無極人看世界的窗口。
溫 柔 以 待
文/魏月萍
珍惜眼前,珍惜當下,大家都會說,但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幾人?
一場疫情,一場曠日持久的宅居,炒紅了若干新鮮名詞,其中一詞讓人啼笑皆非——神獸。
幾個月的封閉隔離,把家長逼瘋了的熊孩子們,不再是單個的「熊」,而是升級為各類「獸」,多少無奈與仇恨?讓聽到開學訊息的爸爸媽媽們雀躍著歡呼:「神獸終於歸籠了!」
在不談學習不寫作業的時候,這可都是家裡的心肝寶貝啊!
多少年不遇的災難,也是多少年不遇的與孩子如此長久朝夕相處的時光,又有多少家庭裡過成了一場兵荒馬亂、烽煙四起。
確定短期內不開學,確定開始上網課的時候,果果就跟在我身邊。每天,備課上課、收看作業,然後,回過頭來叮囑他開平板,聽課、寫作業、拍照上傳交作業。再然後,準備各種食材,兩天一趟超市,若干接收快遞,變換著不同的食譜……把他的小肚子餵得鼓起來。
毫無例外地,不寫作業時,乖乖寶寶一個。幫我澆花、提水、倒垃圾……。一寫作業,祖孫間開始劍拔弩張,特別是寫語文作業。在我這個從小對文字敏感、讀了中文系、又站在講臺上34年的初高中語文通吃的奶奶跟前,他的小臉兒上始終一片茫茫然。因為在我看來那簡單的不能再簡單、看一眼就可以牢記二十年的字詞,怎麼他就一遍又一遍地重複還記不住呢?當年做班主任時就讓自己牢記一句話:轉過身去,離開現場,二十分鐘後再回來。如法炮製,依然忍不住擰緊了眉頭大聲訓斥。事後,平靜下來,也對孩子講:不怪你,是奶奶要求太高,你已經很棒了,以後奶奶再也不訓了,再訓你就提醒奶奶。不用兩天以後,又來!在我的訓斥裡,那張小臉上滿是緊張與委屈,淚花在眼眶裡轉啊轉著,小嘴裡斷斷續續地:不是說不訓了嗎?不是說不訓了嗎?……
相愛不易相殺很簡單。怎麼不看他背古詩的時候?怎麼不看他讀英語的時候?怎麼不看他寫數學的時候?……允許孩子有短板,你才能看到他突出的地方,即使是短板,也是他成長過程中必跨的溝坎,也是他、更是我們應該珍視的一個瞬間、一個過程,這樣的時光是不是另一種美好呢?
忽然想起那些在孩子剛上小學時就盯住清華北大的父母們,滿心裡是「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高價擇校、各種培訓與補習,用孩子的童年歡樂打造出一個出類拔萃的考試英雄,把自己逼成只有詩和遠方的將來,哪裡是孩子成了神獸?分明自己是一隻猛虎。
詩和遠方在哪裡?難道眼下的只有苟且?你把今天的日子過成開心快樂,你就生活在詩裡,每天都可以。遠方,在孩子的腳下,扶他一程,看他一程,允許他犯錯,允許他摔倒,流過血後會變強,換個角度他就是優秀。他笑的模樣,他哭的眼淚,他吃飯,他睡覺,他學習,他運動,都是路邊的森林,一直在,必須在,不必著急。
那個始終微笑著的、和藹的丁之境校長曾經告訴我們:教育,是一場溫柔的等待。這份等待,便是一個美好的過程,是值得多少年後回味和翻閱的過往。焦急著走過,愉快著走過,痛苦著走過,幸福著走過,我們走過這一場眼前,直到過往。
龍應臺說過: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猶記得當年,在機場送去異地求學的兒子。他是知道我有多少不舍吧?關卡處,在背著大包轉彎的那一瞬,才衝著背後揮揮手,頭也沒回,就轉進去不見了,留下我轉過身來,頃刻間,淚雨滂沱。
仿佛又回到那個跟他一起讀《基督山伯爵》的時候,那個每周五晚上坐在床頭等國際影院節目的時候,還有那個把他從遊戲廳抓回來罰跪的時候……統統回不來了。焦慮也罷,溫暖也罷,痛苦與歡樂都留給了歲月,又一個輪迴過來,應讓我們更懂得珍惜,更多十二分的耐心和柔軟。終有一天,他也會把背著大書包的背影留給我們,把「不必追」三個字寫在揮動的衣袖之間。
一切均是美好的狀態,何必胸中起狼煙。
教育,是一場溫柔的等待。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歲月裡,與孩子溫情相待,幸福的日子當會開出花來。
2020.7.15
作者簡介:魏月萍,河北無極人,中學語文教師,現在廣東佛山定居,就任於廣東實驗中學南海學校。
原標題:《溫柔以待》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