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收到浙商銀行愛心人士送來的禮物
貧困戶種植的草莓通過唯益農業走出了大涼山
園田小學的孩子們收到了今年的「六一」兒童節禮物
5月31日,天還沒亮,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鹽源縣園田小學的三年級學生沙曉花就踏上了熟悉的上學路,她心裡很雀躍,因為聽說當天浙商銀行的叔叔阿姨會來學校,陪大家過「六一」兒童節。
6月1日,位於涼山州西昌市的中國彝族音樂產業基地內,大屏幕上滾動播放著電視劇《索瑪花開》。這是我國首部以少數民族地區脫貧攻堅為題材的電視劇,由浙商銀行支持拍攝,榮獲中央電視臺2017年度電視劇突出貢獻獎。
劇中的大涼山,貧瘠卻美麗。每年大地回春時,在扶貧幹部的徵途中,在沙曉花上學的山路旁,漫山遍野索瑪花盛開。「產業和教育,是浙商銀行精準扶貧的兩大抓手。」浙商銀行成都分行黨委書記李永盛表示:「在總行關心指導下,分行聚焦『貧中之貧、困中之困、難中之難、堅中之堅』,不僅率先在涼山設立了機構,還結合當地實際,深耕產業、狠抓教育,探索出一條金融扶貧的創新之路。」
產業助「造血」「滴灌」到戶串珠成鏈
發展產業,是貧困群眾脫貧奔康的有效方式。
5月30日,涼山州德昌縣農戶安如友早早來到家裡的草莓地裡,看著滿地紅彤彤的草莓,他算起了一筆帳:一畝地年收入大概四五萬元,現在種了20畝,一年毛利在80萬元左右。「多虧浙商銀行借本錢給我,明年我準備再貸一筆款,擴大種植規模。」
儘管山路崎嶇、交通不便,但安如友家的草莓不愁銷路。德昌縣唯益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負責收購、加工、保鮮、儲存、包裝及冷鏈運輸,加工後的草莓帶著大涼山的陽光氣息,不僅匯聚到國內大型食品企業產業鏈,還遠銷日本、澳大利亞、奈及利亞等國家和地區。
隨著訂單的增多,2017年6月,唯益農業計劃帶動周邊農戶擴建600畝草莓基地,但流動資金出現了一定缺口。浙商銀行涼山州分行得知後,為唯益農業量身打造了「銀行+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貧困戶)」的資金解決方案,迅速發放1400萬元小微貸款,解決了企業的燃眉之急,並降低了企業的融資成本。
科技打通了貧困地區金融服務的「最後一公裡」。「為給貧困農戶種草莓提供『本錢』,我們創新運用網際網路和大數據技術,採用點易貸+合作貸的服務模式,由核心企業推薦農戶名單並提供擔保,將農民的貸款『搬』到手機上,批量授信。」浙商銀行涼山分行行長趙之熠介紹說。短短一個多月時間,浙商銀行涼山分行為唯益農業上遊36位草莓種植戶提供貸款371萬元。
浙商銀行的全產業鏈扶貧模式,既滿足了龍頭企業的發展所需,又解決了貧困戶貸款難等問題。
「多虧浙商銀行信貸支持,公司現在發展越來越好,也幫助一些貧困群眾過上了好日子。」唯益農業負責人胡宗德介紹,2018年,唯益農業銷售收入約3000萬元;吸納就業的1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中,已有10戶脫貧,187戶農戶加入企業下屬專業合作社,此外還資助了7名貧困大學生。
不僅是唯益農業這樣的小微企業,涼山更多的行業龍頭企業也得到了金融「活水」的「資潤」。
涼山州發展(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委副書記楊紅霞介紹,浙商銀行涼山分行累計給予集團的信貸融資超過20億元。2018年9月,涼山發展發行四川省首筆扶貧公司債券3億元,浙商銀行得知這是助推涼山脫貧攻堅的專項債後,積極響應,購買了發行額度的30%,並提供了專業的諮詢服務,幫助該筆債券順利發行;2019年4月,在浙商銀行承銷支持下,涼山發展成功發行2019年首期中票10億元,創下了當期同評級的最低發行利率,另有5億元中票計劃今年下半年發行,專項用於產業扶貧項目。
涼山州文旅投資發展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投融資部總監佐剛也表示,浙商銀行一直支持涼山文旅事業的發展。2017年7月,涼山文旅集團籌拍我國首部以少數民族地區脫貧攻堅為題材的電視劇《索瑪花開》,浙商銀行涼山分行第一時間為該集團申報授信,在浙商銀行總行的支持下,一個月後向涼山文旅集團發放中期流動資金貸款兩億元,最終《索瑪花開》順利拍攝完成並在央視播放。
教育「斷窮根」「扶智+扶志」激發內生動力
在李永盛看來,脫貧攻堅要「啃硬骨頭」「涉深水區」,僅有金融產品創新、金融服務到家還不夠,還要著力「扶智+扶志」,通過教育阻斷代際貧困,激發貧困群眾脫貧的內生動力。
沙曉花所在的園田小學,就是浙商銀行教育扶貧的實踐地。
馬阿牛,園田小學創立人和負責人。上世紀80年代末,園田村還沒有學校,孩子們走山路去鎮上上學,來回要步行很遠的路。馬阿牛不忍心孩子們輟學,決定自辦一所學校。沒有教室,馬老師就把自家的牛棚打掃出來,改造成教室;沒有黑板,他就往牆上塗墨汁作為黑板;沒有桌椅,他就用舊木板做成簡單的課桌與凳子。幾經周折,園田村的第一所小學終於誕生了。
園田小學前後一共搬遷過4次校區,經過數十年的努力,從當年的牛棚教室,到如今有著明亮寬敞的教學樓,每天有100多名孩子坐在窗明几淨的教室裡上課。
2016年末,浙商銀行涼山分行了解到,園田小學不少孩子一到節假日就要去山裡挖松露、野山菌、土豆,但這些食材在當地卻賣不出好價格,便將學生採集的農產品收集起來,開了一個「彩虹學子的夢想小屋」網店,進行愛心義賣。很快,所有農產品銷售一空,籌集到40206.54元善款。浙商銀行用這筆善款對10多名家庭困難、無法支付學費的學生進行了資助,而後給學生購置了練習冊、教材等資料,保障這些學生不會因負擔不起學費和資料費用而輟學。
經過幫扶,上課的孩子越來越多,全村輟學率有效降低,縣教育局在調研中了解到這一情況後,撥款給學校建了新的校舍。孩子們很開心,一名六年級學生摸著教室裡的玻璃窗愛不釋手,「以前沒見過這麼透亮的窗戶。」
「浙商銀行的幫扶,讓我們得到了各界更多的關注和支持,也讓我更加堅定了辦學的信心。」馬阿牛說。
緣分就此結下。2016年至2018年,浙商銀行成都分行連續3年在冬季來臨之際走進園田小學,向120多名師生捐贈羊毛圍巾、手套、帽子、書籍、文具等禦寒用品和學習用品。每一次來學校,細心的浙商銀行愛心人士都會仔細觀察孩子們的需要,並陸續組織員工捐款,為園田小學豎起了籃球架,添置了洗碗機、淨水器等設備,讓孩子們學習之餘,也加強鍛鍊身體,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今年「六一」兒童節,浙商銀行的叔叔阿姨又為孩子們專程帶來了禮物和小食品。沙曉花拆開了一袋沙琪瑪:「好甜呀!」她自己捨不得吃,反而遞給了叔叔阿姨們,「你們對我好,我想給你們吃。」浙商銀行成都分行辦公室主任瞿志斌現場決定,今後結對幫扶沙曉花,每年為她提供1000元學費,一直到她畢業。
「這些教育扶貧舉動,是浙商銀行大型公益助學行動『彩虹計劃』的一部分。彩虹計劃連續開展12年,通過結對幫扶、愛心募捐等形式幫助全國各地貧困學生,現已走進了四川涼山、甘肅天水、湖北通城、陝西漢中等地,幫扶學校223所,資助學生超過兩萬名。」浙商銀行辦公室副主任蘇雪燕透露。
浙商銀行還在我省多地開展金融扶貧。「彩虹計劃」走進了涼山州冕寧縣大山深處的拖烏鄉中心小學,向142名小學生捐贈了書包、文具等,為老師送去禦寒衣物,捐建浙商銀行圖書閱覽室;在阿壩州紅原縣藏文中學、龍日壩小學以及廣元市蒼溪縣,開展「愛心進大山」活動,為當地送去了電腦教室設備和廣播音響設備等。此外,在南充市儀隴縣,成都分行計劃定點幫扶5個貧困村,每年每個村捐贈40萬元,兩年合計捐贈400萬元,投入到當地產業和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在樂山金口河,目前已通過信用方式發放金融精準扶貧貸款50萬元,用於支持當地的養殖業。
「遠方的客人請你留下來……」在園田小學,孩子們自發為浙商銀行的叔叔阿姨跳起了舞,操場上歡聲笑語,不少孩子大聲向一旁的叔叔阿姨們說:「卡沙沙,卡沙沙(彝語感謝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