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見的北宋《太平通寶廣穿小平鐵範銅》珍賞

2020-12-23 泉藏優品

北宋太平鐵範銅 比母更罕初鑄品

稀見的北宋《太平通寶廣穿小平鐵範銅》珍賞

平通寶錢,之前譜載計有北宋太平、南宋太平、遼太平、清(小刀會)太平,等四種。其中,北宋太平通寶錢,乃北宋太宗趙光義太平興國年間(公元976—984年)鑄幣,且為宋代第一種年號錢。其形制和宋元通寶相似,錢文書體以隸書,光背且有背星月紋式,主鑄材質青銅,亦有金銀鐵。《宋史》食貨志中曰:「……太宗改元太平興國,更鑄太平通寶」。

北宋太平通寶錢錢文隸書,文體規矩端正,故以書相辨識較為容易。其形制除當十大錢外,譜載皆小平形制,其中,有廣穿式鐵母錢,相對較珍貴。

有鐵母則有鑄鐵錢,故也可能存在鐵範銅錢,此為基本泉識。鐵範銅錢因是以鐵母為母,往往是為首爐試鑄,故不僅量少,而且品相佳,好者鑄相幾如鐵母,故史來鐵範銅錢與鐵母錢比較容易混淆,這在入譜記載的錢中皆不鮮見。儘管如此,鐵範銅與鐵母仍然具有明顯不同之點,那就是鐵母錢文更為清晰,筆劃更纖細,尤其是錢體肯定厚於鐵範銅且鑄體修整更為乾淨清爽等。

基於此,檢點愚帳中所藏,可見一枚太平通寶錢,以書相斷其北宋太平,制式廣穿,與譜載鐵母相同。然亦愚之辨識,其非鐵母,而正是一枚鐵範銅錢。故今日賞泉,特將其帳中擇出,拍照亮相,發於博客公展鑑賞。

首識書相。清晰可見,本品面文「太平通寶」四字,隸書書體,直讀,光背。其字書寫中規中矩,字形大小適中,布局協調,筆劃橫直豎立,頗見力道,書意凸顯古樸莊重,且自然而不做作。即與太平通寶主鑄的鑄小平錢書意比對,則可見其書意如出一轍,實乃同祖同宗。無需細表,由其書相特徵辯之,其正是宋太宗之太平通寶錢,官爐之出,書相開門矣。

次觀鑄相。不難看出,本品鑄制精整,直徑為24.73毫米,重約3.64克,厚薄適中,乃小平形制確定。其鑄相方正圓矩,平坦地章,穿輪乾乾淨淨,輪邊有所倒圓。觀其字廓,深竣清晰,鼓凸自然有度。其中,可見其乃廣穿制式,與譜載鐵母錢無二,然鑄體相對較薄,與常規銅錢無二,故此一點可斷其非鐵母,而正是一枚鐵範銅錢是也。藉此,無需贅述,以此錢之精整而自然的鑄相來看,其為官爐所出之地道鐵範銅錢,開門鑄相不疑。

再察鏽相。展目本品,可見其薄鏽濃漿,其出於東北窖藏,鏽相典型而鮮明。但見其鏽裹縛錢體,鏽色純真,皮殼層疊,深淺相間,分布自然,鏽質堅實而不糟,可謂純真無邪。薄鏽之處,可感包漿凝重,自然熟老。續可見其材質泛紅,識其乃青銅質地,銅色熟舊之感明顯。毫無疑問,本品鏽相,昭然自然天成之相,耄耋開門矣。

一番鑑識,幾度審視,本「太平通寶廣穿鐵範銅」錢,三相一材,可謂開門見山,毋容置疑。對於此鐵範銅錢,閱多譜而可知不見其載。以愚之眼界耳域所及,此錢甚少見到,罕見如是。故此,本品當可為北宋太平通寶錢再添一類,補其不全之缺矣。

相關焦點

  • 太平通寶.鑑賞解析
    鑄幣時期:北宋太宗趙光義太平興國年間(公元976-984年)鑄行 鑄幣材質:銅、鐵、金、銀 鑄幣尺寸:太平通寶直徑數值暫解析兩類(鐵母錢、合背錢、背月星錢,金銀質錢暫不說明,敬請諒解),一類是隸書太平通寶,直徑在25mm左右,穿徑在6mm左右,厚度在1mm左右;另一類是篆書太平通寶,直徑在25mm左右,穿徑在6mm左右,厚度在1mm左右。
  • 最貴的太平通寶,價值如何
    在這樣一個社會背景下,學習如何鑑別太平通寶的真偽就顯得特別重要了,以免被假冒的古錢幣蒙蔽!太平通寶有太平興國大錢及折二型錢,均偽品。太平興國八年,奚嶼在建州鑄太平通寶大錢,有銅鐵二種,背有巨 星,形制接近閩開元,銅錢甚罕見,鐵錢在數年前曾發現一批,流入深圳錢幣市場,價廉。
  • 宋太平通寶鑄錢
    宋太宗太平興國年間(公元976~984年)鑄,為宋代第一種年號錢,有銅、鐵兩種,銅錢僅見小平錢。北宋太宗太平興國年間,南宋高宗朝前後,南宋高宗建炎年間李婆備起義軍,遼聖宗太平年間,明孝宗弘治年間大理國,清代天地會和小刀會起義軍,等,均鑄有太平通寶。安南(今越南)、日本等國,歷史上也鑄有太平通寶。安南順化太祖阮璜,公元1627年鑄太平通寶;日本鎌倉時代(1192-1338年),民間亦私鑄有太平通寶。
  • 太平通寶背星月版
    太平通寶方孔錢幣,中國歷代王朝多有鑄造。以其用途,可以分為行用錢和厭勝錢(俗稱花錢)兩類。北宋太宗太平興國年間,南宋高宗朝前後,南宋高宗建炎年間李婆備起義軍,遼聖宗太平年間,明孝宗弘治年間大理國,清代天地會和小刀會起義軍,等,均鑄有太平通寶。
  • 開元通寶背太平藍大王小平
    唐武宗李炎會昌年間(公元841—846年)滅佛復鑄開元通寶錢,史稱會昌開元。該錢錢體較之武德開元錢體變小,書體雖仍為唐隸,然書意遜於武德開元,並出現多種多樣的背文,這些背文又主要為地名。這當中,入譜載有一品較為特殊的背文錢,即「開元通寶背太平藍大王」錢,小平形制,其在會昌開元錢中乃為唯一背文字最多者,甚為獨特,至今遺存稀薄,定級頗高,亦難得一見。有幸,愚曾獵獲此泉,今將其帳中點出,發上博客展賞之。
  • 財富溯源之貨幣之太平通寶
    太平興國(976年—984年)是北宋君主宋太宗趙匡義的第一個年號,共計近8年。吳越忠懿王錢俶亦用該年號紀年(976年十二月-978年五月)。太平通寶太宗年號年號是因為有「燭影斧聲」的傳說,而且太宗剛剛登基,政治、戰事忙亂,內穩帝位,安撫人心,外迫吳越納土,平北漢、徵遼國,試圖統一交趾(今越南),宋太宗希望自己即位後天下太平
  • 理財- 太平通寶是哪個朝代的太平通寶價格是多少?
    太平通寶是中國古代錢幣之一。那麼,太平通寶價格是多少?976年宋太祖去世,宋太宗即位,改元太平興國,鑄太平通寶年號錢。自太平通寶以後,鑄行年號錢和對錢成為宋朝的制度和傳統。不過在介紹太平通寶價格是多少之前,我們先去看看太平通寶是哪個朝代的。
  • 理財-嘉慶通寶收藏價值如何嘉慶通寶價格是多少?
    嘉慶通寶是古代錢幣之一,鑄於清仁宗嘉慶年間。那麼,嘉慶通寶價格是多少?嘉慶通寶雕母及某些地方局的母錢均十分稀貴,製作工藝相當精緻,不亞於乾隆時代;嘉慶通寶背天下太平宮錢有大小几式,特大型厚肉版的較稀罕。在詳細介紹嘉慶通寶價格是多少之前,先簡單分析下嘉慶通寶的收藏價值。
  • 宋徽宗之崇寧通寶(重寶)鑑賞
    崇寧通寶隔輪闊字,罐裝藍綠美鏽。崇寧通寶隔輪闊字,罐裝藍綠美鏽,背面圖。崇寧重寶美制大字,字口犀利,陰陽面美鏽。崇寧重寶美制大字,字口犀利,陰陽面美鏽,背面。崇寧通寶母錢,銅質精良,拔模斜度明顯,穿精修崇寧通寶母錢,銅質精良,拔模斜度明顯,穿精修,穿口圖。極美崇寧通寶鐵殼鏽,好版。
  • 世上最美的書法,都在古代錢幣上|篆書|錢幣|書法|開元通寶|書法家|...
    關於花穿開元,專家考證其鑄行於中唐,主要流通於晚唐。花穿錢「開」字向寬體發展,「元」字首橫加長,「通」字字體瘦長,「辶」前三筆連續拐折,「寶」字筆劃纖細,「貝」內雙橫拉長,與左右兩豎筆連接,錢徑23毫米至24毫米,銅質不純,鑄工草率,很多應屬私鑄之列 。
  • 北宋錢幣有哪些材質?怎樣辨別?
    宋徽宗時期把瘦金體推向了藝術巔峰,小編最喜歡的一枚崇寧通寶就是使用瘦金體,藝術感十足。(3)北宋時期對錢盛行。對錢始鑄於仁宗天聖年號錢天聖元寶,錢文書體篆真成對。北宋對錢由兩種字體組合配對,而篆書必具其一,有一篆一隸,或一篆一真,或一篆一行,組對嚴謹,書法優美,製作精整。
  • 萬倍差價,同樣是光緒通寶,差距咋就這麼大!
    清德宗載湉 光緒光緒(1875—1908)愛新覺羅·載湉於同治十年(1871年8月14日)出生於北京宣武門太平湖畔醇王府,其父奕寰是道光帝的第七子,其母是慈禧的胞妹,這種特殊的家庭環境,使他在同治病故之後被指定為皇帝。他在位34年,光緒三十三年病逝,終年38歲,廟號「德宗」,葬於河北易縣崇陵。
  • 貞祐通寶大的是多少直徑?貞祐通寶值不值錢?
    今天我們來一起了解一下貞祐通寶大的直徑是多少?貞祐通寶不值錢嗎?貞祐通寶錢幣是金宣宗貞祐年間製造的貨幣,因為當時的王朝的原因,留在現代的數量很少。尤其是一些品相比較好的,更是少之又少了。  有關資料顯示,民國時期的小平金只見三枚。貞祐通寶折二在方地山裡藏了一塊,可惜成了不知去向。1988年在甘肅寧夏發現一張「貞祐通寶」打破了三鐵元素的錢,已經易主,轉讓價格數千元。
  • 值得珍藏的永樂通寶母錢,難得一見
    (另:免費鑑定、評估藏品價值;提供私下交易、線上交易、上門回收等服務詳詢可私聊微信)永樂通寶錢鑄於明朝永樂年間(1403~1424年),有銅、銀兩種材質。永樂通寶錢銅錢基本為小平錢,偶有折三錢,小平錢直徑2.4~2.5釐米,重3.4~4克;折三錢直徑2.8~3.4釐米。錢文楷書。
  • 利來,利往,通寶、重寶、元寶三者的區別何在?
    二、材質不同:一般來說,通寶和重寶是銅製的,而元寶也有銅製的,錠類為黃金或銀制的,一般白銀居多,黃金稀少。三、起源不同:1、通寶:起源於唐初。唐代改變了秦、漢以來錢幣以重量命名的習慣: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廢五銖錢,開始鑄造開元通寶,幣面上下右左有「開元通寶」四字。「開元」意為開闢新紀元,「通寶」意為通行寶貨。有人按順時針方向迴環來讀作「開通元寶」,成為後世銅幣以「通寶」或 「元寶」命名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