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陽二中校園內的西南角有一堵高大但破舊的「紅牆」。「紅牆」高超過4米、長超過10米,約0.5米厚。頂端是中國古代傳統的屋簷式造型。2016年經過專家考證,「紅牆」是始建於距今430餘年的明代萬曆年間關帝廟的照壁。近期,關帝廟照壁維修及環境整治工程如期開工。幾天前,維修工人發現了隱藏在照壁內的精美「五福捧壽」圖。
↑德陽二中正在維修的百年關帝廟照壁
工人意外發現精美「五福捧壽」圖
發現的「五福捧壽」圖位於照壁背後,圖面約有7.2平方,為灰塑,圖案精美、做工精細。隱藏的「五福捧壽」圖被一層草灰泥所覆蓋,圖案價值有待考證。五福捧壽」是中國民間廣為流傳的一種傳統吉祥圖案,由五隻蝙蝠圍著一個壽字構成,寓意多福多壽。蝙蝠之蝠與福字同音,故以五蝠代表五福。五蝠常常圍一壽字,習俗稱「五福捧壽」。
↑工人意外發現的精美「五福捧壽」圖
一同發現的還有模糊的「瓶升三戟」圖,是清代常見圖案,一般以一花瓶內插三支短戟,以諧音「瓶升三戟」。而「瓶升三戟」又與「平升三級」諧音,自魏晉以來,官共分九品,平升三級,是說連升三級,指一個人官運亨通。
修復整治後將向廣大市民開放
「估計照壁上『五福捧壽』圖是先前有古蹟保護意識的人做的保護舉措,才讓精美的圖得以留存至今。」德陽二中負責人介紹,德陽二中辦學歷史已有90餘年,現在學校內部還有這樣一堵歷史悠久的照壁,真的很榮幸。目前學校計劃聯合市文物保護單位一起對其進行有效保護,讓這面照壁能繼續傳承德陽歷史。
根據多個版本《德陽縣誌》的文字記載和圖紙,這是始建於距今430餘年的明代萬曆年間的關帝廟的照壁。「照壁建成後經過數次維修,如今呈現在我們眼前的到底是明代建築還是後期維修的,還需進一步考證。」德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劉章澤表示,目前僅存的關帝廟照壁是德陽城市歷史的見證,「接下來我們將根據施工中的發現,要求設計方對文物修復和保護方案進行調整。」
↑工人意外發現的精美「五福捧壽」圖
劉章澤介紹, 從「五福捧壽」圖的風格來看,應該是清代風格。德陽二中關帝廟照壁維修及環境整治工程項目預計將在2019年8月完工,將根據發現的圖,邀請專家對圖案進行鑑定,隨後將會同施工方、設計方完善維修整治方案。待維修整治完畢後,會對外面向廣大市民開放。
紅星新聞記者 王明平 受訪者供圖
編輯 楊渝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