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學生認為自己的生活很枯燥,沒什麼好寫的。真的是這樣嗎?未必。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不一樣的,都是獨特的,同樣的道理,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也是不一樣的,每個人從生活中感悟到的東西自然也是不一樣的。
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世界上沒有兩個人的生活感悟是完全相同的。所以我們可以寫出自己獨特的感受感悟。而抱怨自己的生活枯燥無味,沒什麼東西可以寫,麥田老師很果斷地認為,這很可能是因為學生懶惰,不愛觀察,不愛思考。只有認真地觀察生活思考生活,我們才能夠從生活中有所得。
我們舉個例子來說明。
同學們都經歷了班級幹部的選拔,越來越多的班級不用班主任老師直接指定的方法了,而是採取投票的方式。這樣的經歷,你肯定有過,那麼就這樣一件普普通通的小事,有的同學能夠寫出漂亮的作文,而有的同學只是在那裡記流水帳,毫無趣味。差別在哪裡呢?
差別就在於對作文素材的處理,同樣的素材,有的學生能夠化腐朽為神奇,點石成金,而大部分同學只能簡單加工,寫不出好的作文。我們來看看一位同學是怎樣寫班幹部選拔的,也許對你有點啟示。
理性告訴我, 張鵬該是班長最佳人選,他成績好,樂於奉獻,遇到事情很冷靜,是一個比較顧大局的人。感性告訴我,張莉是我喜歡的班長形象,她樂觀開朗,整天笑呵呵的,充滿活力,到哪裡都能夠帶來笑聲和歡樂,是個開心果。
投票的時候,我心裡想著投給張鵬,但最後的選擇卻是投給了張莉。投票結束後,我陷入了沉思,反問自己:為什麼理性輸給了感性?我想,在每一日每一事的應對上, 感性始終與人如影相隨,拒絕理性或許是常態。
這個關於班子選拔投票的片段描寫,每個同學都會遇到「把票投給誰」的情景。這樣一個普普通通的小事在作者眼裡去升華出一些哲學上的思考,寫出作文,那就不一樣了。
所以我們說,作文不是沒有內容可以寫,而是你沒有去認真地思考,如果認真地去思考,可以寫進作文的東西太多了,永遠也寫不完。
同學們,我們不要去抱怨生活的無趣,不要去害怕寫作文,其實只要我們對周圍的生活報以熱情,樂於觀察,樂於思考,你也可以輕輕鬆鬆快快樂樂地寫出優秀的作文,而且還會寫得很快。
我們再舉個例子來說明這個問題。
每一個學生都有上學遲到的時候,就拿這件事來說,我們怎樣寫進作文裡呢?每一個學生的處理方式都會不一樣,我看到一個學生的處理方式挺好,他是這樣處理的:一次遲到受罰,他想到了魯迅小時候在課桌上刻的「早」字,以此來警醒自己。
你看這樣處理作文素材是不是要好些,如果單純地寫遲到了,老師批評,然後我接受了教育,以後爭取不再遲到。這樣寫是不是太老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