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不知道父母們看到小姑娘這篇文章,是如何的感受。
我看文末各種轉發的評論裡,多半是各種豔羨父母有幸、稱讚孩子有才。我是有點心酸。
小姑娘說,雖然「常覺前路渺茫」,但「此桑榆之得」。
起承轉合倒是有情有理,但若仔細一想,二胎妹妹還未足百日。
慶幸豔羨未免過早,心寒無奈也太隨情。
不是我心思暗沉,但作為一比文中家庭稍顯資深的「二胎媽媽」,倒是有些感悟——
在我家二寶會抓能爬想要到處玩耍爭取更多資源之前,大寶雖小,倒也是對襁褓中的弟弟頗為慈愛的。
隨著孩子愈來愈大,身為父母,若只強調與分配的「公平合理」,難免身陷囹吾——二寶也絕對不會只這麼乖乖地待在母親懷抱裡,只要喝喝奶睡睡覺就好。
顧稚子,勿忽長
丁酉冬月,吾妹降生,時至今日,不盈百日。吾由小至初,課業陡重,心懷憂慮,尤需關照。然妹佔父母之時力,父母無暇伴我。
母須哺乳,無暇出,寒假盈月,日待於家,不知外界之變。吾每坐於窗前,顧藍天,惟嘆息。
母須顧妹,少與吾語。憶往昔,無妹之時,吾常與母語,其樂融融;嘆如今,難相顧,無相知,常相爭,母女之心相去愈遠,悲乎!
妹之來,家愈忙,父母亦無暇顧吾課業,吾需自學,無人查吾作業,無人為吾解惑,吾於學業,孑孓獨行,常覺前路渺茫。
形勢使然,吾漸獨立,此桑榆之得也。
吾有一言,告天下父母:顧稚子,勿忽長,多與長語,多同長娛。若此,則二孩時代長子之大幸也!
欲成一拼圖,必稜角相和。吾為成家和之圖,銼己銳,更己缺,合於妹。
吾喜靜,須學於清淨之地。然妹常哭,聲甚大。吾忍之,於心告己:鬧中取靜,方為大靜,心靜則境靜。
徐之適妹哭,其聲雖大,亦不擾吾。昔者,吾性莽撞,常致物墜地,無以為然。
今者,墜物之響,常致妹驚,常致妹哭,吾遂甚謹,無有類事,吾妹安然,父母亦贊吾成大人矣!
吾好稚子,吾妹白白胖胖,臉掛笑容,憨態可掬,若自年畫出。
吾甚愛之,常與之戲。見其一笑,煩惱皆亡矣。吾常思,待其呼吾一聲姊,吾必喜極而泣。
吾每坐妹旁觀之,心中必忖:其將來必美,必聰慧好學,必為吾之驕。今者,吾為姊,謹護吾妹。
來者,姊妹必相攜,相顧,相援,相伴。父母終會去吾,然吾有妹,妹亦有我。
02
令人驚豔的不是文字,而是小姑娘的覺悟——
「其將來必美,必聰慧好學,必為吾之驕。今者,吾為姊,謹護吾妹。來者,姊妹必相攜,相顧,相援,相伴。」
小姑娘非常知道,自己作為姐姐,應用怎樣的態度來對待自己的妹妹,自己身負怎樣的責任。
所以問題就來了,責任與權利是相對等的,當老大不聲不響承擔了自己的責任以外,父母是不是就盡享了老大懂事的好處了呢?
會哭的孩子有糖吃。這個12歲的小姑娘,哭得很有技術含量。但是不會哭的孩子,依然大有人在。
我身邊很多媽媽都二胎了。當他們發現我家大寶不那麼懂事的時候,內心多少有點小得意——
我們家老大還是老二厲害,老二打老大很厲害的,老大只有逃的份。
你家老二很會打哥哥姐姐很牛逼咯?
當哥哥姐姐的,只有挨揍的份咯?
所以你家老二教的好咯?
所以誰當老大誰倒黴咯?
爹媽這麼得了便宜還賣乖,真的好嗎?
很多家庭在二寶是個男孩兒,而大寶是個女孩的時候,情況特為尤甚。皇位有繼承人了。女孩就應該懂事點。男孩就是會淘氣點。
拜託,現在婚戀現狀,有個弟弟的姐姐在戀愛方面都慘遭歧視,父母們怎麼能不多加反省。
你給了老大那麼多「應該」,你是否給老大足夠的「可以」。
權利跟義務的不對等,豈不是壓榨。
作為哥哥姐姐,不能收到弟弟妹妹的尊重,何以立足。
03
為什麼我強調,一定要讓老大在承擔責任的時候,要享受權利,為什麼我非常反感那些因為大寶能容忍二寶的「欺負」而得意洋洋的爸媽。因為,討好型人格,非常可怕。
有些孩子長大是這樣的,比如鈺鈺。
鈺鈺跟我說,小麗問我借了好多錢,老公很生氣,我該怎麼辦?
其實鈺鈺不是第一次借人錢,除了借給小麗,更多錢,她借給了「弟弟」。她總是去借給別人,又不知道怎麼能把錢要回來。
這事在她很小的時候就有苗頭。
她小學一年級生日,我送了她一個仿真的貓咪模型。
我跟她一起回家,這時候四歲的弟弟跑過來要拿她的玩具,鈺鈺不讓。奶奶跑過來說,你怎麼對弟弟這樣,專業麼小氣!說著就把玩具搶走。
但是弟弟的東西,姐姐是不能拿的——
「你真不懂事,都跟弟弟搶東西。他那麼小,你怎麼當姐姐的。」
鈺鈺很迷惘。她只有故意表現出照顧弟弟的行為的時候,才會獲得稱讚。長大後,她成了弟弟的提款機,而弟弟對此並不感激。
不僅如此,她總是試圖滿足身邊所有人的需要,以此獲得稱讚,覺得自己是「好的」,是「重要的」。
這樣的人沒有邊界感,她自己的需要和感受一點都不重要。只有滿足了別人,她才有資格滿足自己。
04
大多數次序感良好的家庭裡,每個人都在自己的位置上。
老大有老大的樣子,老二有老二的樣子。他們都比較滿足於權利和義務的分配。
我們感嘆於前文12歲小姐姐的懂事與高格局,但是作為父母,也必須給予姐姐足夠支持,讓二寶在成長中,對姐姐有尊重和感激。
很多家庭在二胎中設定了一個類似於公司同仁的競爭關係。
老闆(父母)說,你是公司老人(老大),最近來了新人(老二),你要幫助他們提高工作業績(照顧他)。
但是,如果你盡心盡責,自己沒獲得一丁點好處,費時費力去培養了一個競爭對手,拿獎金沒有你,升職加薪沒有你,你自然是不開心的——憑什麼呢!
家庭成員,一定不能搞成一個競爭關係,而是要激發老大對老二的仁愛,老二對老大的感激。
首先,對於老大,一定要給的多一些。
其次,激發老大去愛護老二,將自己的那一部分好處贈與老二,感覺自己是仁慈的。
然後,老二對老大的關心與贈與會有感恩的表達,感覺自己是被愛的。
這樣,兩個孩子才會都滿足於自己的所得,並且內心是有價值的。這就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長幼有序」。這絕對不是單方面的強調責任。
現在二胎家庭越來也多,家庭壓力越來越大,傳統文化又被深度誤解,經歷了一代獨生子女的我們,如何養育兩個孩子,是需要探索的一件事。
願每個大寶都如同那個12歲女孩一樣,對二寶充滿關愛與接納;願每一個二寶都因為這份愛與付出,而被深深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