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年輕工業設計系的前沿育人經

2021-01-11 科學網

 

■本報記者 王之康

獲得紅點、紅星等國際國內設計大獎350餘人次,其中獲國際獎項50餘人次;千餘名畢業生在微軟、谷歌、阿里巴巴等世界500強企業工作甚至擔任要職;多名優秀學生在劍橋大學、中央聖馬丁等設計全球排名前50的學校深造……

這份成績單並非來自某個老牌院校,而是來自2000年才招收首屆學生、2003年建系的北京科技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工業設計系,其發展歷史尚不足二十年。

那麼,是什麼讓這個年輕的系能夠在短短時間內取得如此優異的成績呢?

保持前沿思維

實際上,在北京科技大學這個工科院校,工業設計系一開始是非常弱的。這樣的弱勢地位,也就決定了其發展不能遵循其他老牌院校工業設計系的道路,而是要獨闢蹊徑。

「建系之初,我們就決定從小處入手,以思維的前沿性來引領整個系的發展。」北科大工業設計系主任覃京燕告訴《中國科學報》,2002年,他們就開設了與信息社會發展大趨勢同步的界面設計、互動設計、信息設計、遊戲設計、網絡設計、信息可視化、通用設計、人工智慧等系列課程,最早在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方面作出相關教育探索。

與此同時,工業設計系還不斷引進擁有海外留學經歷的人才,並外聘4名劍橋大學、賓州州立大學、史丹福大學、臺北科技大學的知名教授擔任兼職教授,及時為學生帶來國際前沿的設計思路。

「到目前,我們系擁有專任教師21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5人。」覃京燕介紹道,教師中共有13人次獲得國家傑出青年基金、「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教育部青年長江學者、北京市青年教學名師、科技部光華龍騰獎十大傑出青年設計師等榮譽。

不過與之相比,始於2008年的分享會更讓覃京燕感覺成就滿滿。

當時,她每周三晚上都邀請在微軟、谷歌、阿里巴巴等世界500強企業工作的畢業生回到母校,與在校生分享工作經驗與前沿設計思維。

「首先,他們在企業一線所接觸的內容和理念是最前沿的,同時,朋輩學習也讓在校生與畢業生的溝通更加順暢。」覃京燕說,每周三晚上六點開始,一直持續到十點,甚至十二點,大家都沒有散去的意思。「後來,隨著微信等社交媒體的流行,這樣的分享變得更加頻繁與深入。」

創新設計教育

2003年,覃京燕前往清華大學攻讀信息設計方向博士學位,這一經歷也讓她對工業設計人才培養有了更多創新性的思考。

「當時,我是我們導師帶的第一批學科交叉的學生之一,主要是美術學院、計算機系、新聞與傳播學院的知識交叉。」她說,「導師不會硬性規定我們學習什麼內容,只是告訴我們一個正確的方向和一個正確的學習方法,剩下的就是自己去探索如何學習。」

這種全新的教育方式讓覃京燕在創新設計教育方面獲得啟發:傳統教學傾向於告訴學生知道什麼,通過知識的傳授讓他們記住和了解。但真正從無到有的顛覆式創新,則需要從事物本源去考慮更加本質的變化規律和創新規律。

那麼,如何才能認識這些更加本質的變化規律和創新規律呢?在覃京燕看來,「大數據」「網際網路」與「人工智慧」是一個非常好的突破口。

比如用木材做家具,如果用傳統教育方式,就是用木材做桌子、椅子等;如果從人工智慧的角度來說,家具的本質是一個可以休息的地方,因此,創新就變成了大數據帶來的有各種各樣設計可能性。

「傳統的教學會帶來很多問題,比如我們創造很多數位化的環境,設計很多的作品,但它們與公眾需求卻往往是不匹配的。」覃京燕說,這也就是為什麼設計師做了很多床和桌子,最後卻賣不出去的原因。

基於這一思考,她於2016年就面向本科生開設了《人工智慧與創新設計課程》。不過,最初的授課過程卻並不如意。

「覃老師,您上立體構成課教的不是立體構成的東西,上界面設計課教的不是界面設計的東西,這讓我們怎麼學?」此刻回想起來,覃京燕說,當時她還被學生罵哭過,因為對他們來說,人工智慧的課程太難了,要學很多算法。「但到後來他們發現,這種創新設計教育讓他們的思路打開了,他們最終受益了,不管是考研還是就業,出路都比之前更好。」

在她看來,真正的教育應該是交互式、開放式、啟發式的,它沒有界限,「本質是思維創新,這一點最關鍵」。

以展覽促發展

如果說,前沿思維與創新教育是北科大工業設計系人才培養取得優異成績的內在因素,那麼,舉辦展覽就是與之相輔相成的外在因素。

將時間回撥至2002年。

建設之初的工業設計專業,其發展受困於既沒有充足的物理空間,也沒有充足的資金來源。不過,那一年他們籌辦的中臺交流周活動,卻給了他們很大的啟發。

「當時,臺灣的設計在很多方面都是引領大陸的。我們邀請了臺灣設計界的泰鬥級人物來到學校,進行交流研討。」覃京燕介紹道,為了那次活動,他們第一次舉辦展覽,有產品類的、有視覺傳達的,都以海報的形式,在北科大逸夫樓大堂進行展覽。「後來,我們就意識到,不管學校有沒有展覽的完整空間,都需要向外傳播,告訴別人自己能做什麼、能做到什麼程度、能給社會帶來什麼價值,以及創辦工業設計學科出於什麼考慮、教育的理念是什麼、培育出來的學生將來會在社會上發揮什麼作用等。」

她說,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思路和眼界也都打開了,思考的方式、做事的方式全都有了很大改觀,「因此,2000年入校的雖然是第一屆學生,但他們後來發展得都不錯,+INJIANG這一品牌就是那屆學生獨立設計的」。

後來,通過參與2008年奧運火炬設計以及2010年廣州亞運會火炬設計,北科大工業設計系更加明確,不斷展示無比重要。正如覃京燕所說,工業設計系雖然年輕、雖然小,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這一過程會在無形中讓學生建立起信心,也讓他們學會更好地表達自己的設計方案。

不久前,「第六屆活數據+萬聯網+融智能+創新設計展覽暨北京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2015級本科生畢業設計展覽」在該校舉行,數百件優秀的設計作品讓參觀者眼前一亮。

就像北科大工業設計系2000級校友、+INJIANG創始人江英在看完展覽後說的那樣,「我上學時沒有太多資源,專業剛剛起步,設計的作品相對來說不太成熟,但現在的畢業設計作品,整體都挺好的,感覺特別成熟,大家的作品都比較優秀。現在,大家接觸的信息比較多,想法也很成熟」。

「未來已來,一切可能正在發生,期待工業設計系的更多改變。」覃京燕說。

《中國科學報》 (2019-06-19 第2版 動態)

相關焦點

  • 中原工學院工業設計專業畢業作品開展 —新聞—科學網
    多功能實用性成為最大亮點
  • 全國高校工業設計專業優秀畢業設計作品展開幕—新聞—科學網
    【科學網 高長安 姜文超 攝影報導】一個電飯鍋,在同一時間可以同時熬粥、蒸飯、煲湯。10月10日上午,在河北燕山大學舉辦的「全國高校工業設計專業優秀畢業設計作品展」上,這件由燕山大學設計的工業作品引起參觀者濃厚興趣。 當天,「全國高校工業設計專業優秀畢業設計作品展」在燕山大學開幕。34所高校精心遴選的143件優秀作品集中展出。據悉,其中不少作品已經在廠家實現批量生產。
  • 2018工業設計系優秀畢業設計大展
    工業/產品設計人!「上海理工大學2018屆工業/產品設計系畢業設計展」就要於5月29日開始啦!屆時,將有108位同學的畢業作品參與展出。本次工業設計系作品展分布在北歐文化中心、滬江美術館當今的工業設計不再是傳統的造型美術設計,此次畢業設計作品涵蓋多個領域,如:互動設計、產品設計、家具設計、服務設計、品牌設計、結構設計,這些務實的設計讓工業設計不只是花拳繡腿,它要求學生有紮實的綜合能力,能做人種志研究,掌握材料和加工工藝
  • 【PAD-HIFA視訊】工業設計系教學文獻回顧展(工業設計程序與方法課程單元)
    1959年,湖北藝術學院美術系工藝美術專業首次招生。1979年,湖北藝術學院工藝美術系成立,下設染織、裝潢和造型三個專業。1985年,湖北美術學院獨立建制。1988年,「造型」專業正式更名為「工業造型設計」專業。2002年,湖北美術學院工業設計系正式成立。湖北美術學院是湖北省乃至中南地區最早開設此專業的院校之一。
  • 聚焦課改前沿 評價育人的「鄭州答卷」
    近年來,鄭州市教育局立足「評價育人」,推進教學、德育等綜合工作的深度轉型,探索了值得借鑑的經驗。日前,本報「聚焦課改前沿」採訪報導組走進了鄭州。秋冬交替最能引動情緒。「都叫你幾遍了?再不起床又得遲到!」
  • 錢偉長的教育經:任職校長近30年,育人也「馭」書
    錢偉長一位老校長的教育經1983—2010年,錢偉長先後擔任過上海工業大學、暨南大學、上海大學、南京大學等多所高校的校長或校董事會董事長等職務。他作為教育家的形象日漸鮮明:是革新育人理念的先行者,有著緊抓師資隊伍建設的硬派作風。初到上海工業大學時,他了解完第一手材料,就以教育家獨有的眼光和魄力開啟了大刀闊斧的改革。
  • 長沙市工業設計協會成立 吹響設計創新奮進號角
    會議現場為加快長沙工業設計發展,促進產業整合創新,提高工業設計對長沙產業發展的支撐作用,2018年5月30日,長沙市工業設計協會在中國(長沙)創新設計產業園成立,長沙經開區原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常務副主任吳京生當選為長沙市工業設計協會會長。
  • 科學網著名博主周濤教授獲評2019年「四川師德楷模」 全省高校僅10...
    科學網著名博主周濤教授獲評2019年「四川師德楷模」 全省高校僅10人本次活動經各市(州)教育行政部門,各高等學校積極推薦、媒體記者深入採訪,《教育導報》、「川教之聲」、「四川觀察」等媒體開設專欄集中網絡展評候選教師先進事跡,最終評選出20名教師為2019年「四川師德楷模」,其中高校教師10名。
  • 2016級北京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保送研究生簡介
    北京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秉承培養學生真善美德自然初心的宗旨,系裡老師們用心培育學生,為學生長遠計,期待學生在研究生階段有一個更加高遠美好的前程。2020年,北京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10位保送的優秀本科生,兩位保送至清華大學,三位保送至北京理工大學,一位保送至湖南大學,兩位保送至北京科技大學,兩位保送至上海大學。
  • 2020年第九屆廣東省創意機器人大賽拉開帷幕—新聞—科學網
    廣東工業大學設立80個埠的功能賽分賽場   參賽隊伍在線下拼裝展示 吳晶平供圖     11月21日,2020年第九屆廣東省創意機器人大賽以嶄新的形式在「雲」端拉開帷幕。
  • 青年科學家(學者)在線國際論壇舉辦—新聞—科學網
    學校人事處及各院系負責人、相關學科專家、人事秘書等也參與了線上論壇,為參會學者在線解答各類問題。 錢旭紅就華東師範大學的育人理念和發展戰略作了詳細介紹,希望通過此次論壇為海內外青年學者搭建起國際化、跨學科的交流平臺,以促進學科交叉、碰撞創新火花。
  • 基礎工業訓練中心合作開設人工智慧實踐課程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航空集團公司原黨組書記、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副理事長王銀香,戴爾科技集團全球資深副總裁吳冬梅,戴爾科技集團中國研究院高級主管科學家李三平,清華大學基礎工業訓練中心主任李雙壽,基礎工業訓練中心人工智慧實驗室主任周晉等出席會議。 此次合作是清華大學人工智慧創新創業能力提升證書項目(簡稱「AI創證書」)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上邁出的新步伐。
  • 工業設計系的疑惑,我們為你解答
    我該如何從一個設計系學生成功蛻變成優秀的設計師呢?這是很多同學們都很困擾的問題。本期藝術雲有幸邀請到北京理工大學工業設計系副教授研究生導師謝勇老師為在校的工業設計系的學子們答疑解惑希望下面老師的回答能夠解決同學們心目中的困惑~聽說謝勇老師是北京理工大學工業設計系公認的最具人格魅力的男神老師!!!
  • 《設計》專訪|趙江洪:日本專家推動了湖大工業設計系的建設
    1982年日本JICA第一屆工業設計培訓班(湖南大學)學員,並經吉岡道隆教授推薦,19821984年美國北卡羅萊納州州立大學做訪問學者,後1995年丹麥設計中心訪問學者。曾任中國工業設計協會常務理事,中國美術家協會藝術委員會委員。從事汽車造型設計、設計方法與方法論、多領域知識驅動的造型設計和計算機輔助造型設計等研究。
  • 廣東省機械技師學院工業設計與模具製造系介紹
    工業設計與模具製造系 以「創新創業」為理念,以「與產業對接,為產業服務」為目標,以「發揚傳統文化遺產,運用新技術把未來想像的變成現實」為使命。開設工業設計、模具設計和雷射技術應用三個專業。
  • 西南交大建築與設計學院:探索前沿 再創輝煌
    共有學生黨員232人,學生黨支部共開展各類學習與服務活動200餘次,研工業設計工程黨支部在十佳黨主題日活動評選中獲得十佳稱號。二、師資團隊,中流砥柱九十年篳路藍縷,是先賢的奠基與探索;九十年嘔心瀝血,是前輩的追尋與奮進;九十年英才輩出,是師資團隊激流勇進的執著與不懈。
  • 西北工業大學十大科研育人示範團隊來了
    、全國教育大會精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教育引導學校師生樹立至誠報國的理想追求、敢為人先的科學精神、開拓創新的進取意識和嚴謹求實的科研作風,進一步提升學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和水平,學校教育部思政工作創新發展中心、科研院牽頭評選出「西北工業大學科研育人示範團隊」。
  • 最年輕分會►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工業大數據與智能系統分會成立...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工業大數據與智能系統分會成立大會暨第三屆大數據驅動的智能製造學術會議」在武漢成功舉行,百餘名專家學者齊聚江城,見證了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第39個、也是最年輕分會的成立,並共同探討了工業大數據驅動下智能製造的前沿技術與未來發展。
  • 《環境科學與工程前沿》(英文) 熱點追蹤—新聞—科學網
    導讀 Frontier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 Engineering期刊(FESE,《環境科學與工程前沿
  • 清華大學自動化系建系50周年紀念大會舉行
    吳官正學長在信中說,自動化系成立半個世紀來,在學校黨委的領導下,形成了一支高水平的教師隊伍,為黨和國家培養了逾萬名又紅又專、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在科研方面,堅持交叉創新,瞄準學科前沿和國家需求,取得了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一批重要科研成果,贏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