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三公子事務所
88歲的吳媽媽在短視頻平臺火了,在最近更新的視頻中,身著雪白的外套,戴著白色呢絨帽,一副紅框眼鏡點綴著她自信的神情。
她一邊開車一邊說,自己喜歡跟年輕人玩,不喜歡跟老年人玩。因為老年人總喜歡問她老伴在哪兒,小孩在哪兒,孫子在哪兒。
而這些問題,她無法回答,因為她都不擁有。
在置頂的第一個短視頻中,她這樣自我介紹:從全國首富到階下囚,她用了不到十年時間;59歲時16歲的女兒自殺身亡;71歲出獄後重新創業,再次成為千萬富婆。
在網上,她被描述成「女版褚時健」—輝煌一時、跌入牢獄、古稀創業、重歸富有……
帶著好奇與崇敬,我們聊一聊她的故事。
01
1930年代,民國歷史上的黃金時代,江浙一帶政治環境相對穩定。興農興商的氛圍之下,一批資本家、小企業主在此發家。
1932年,浙江嵊縣,一個女嬰降臨在當地一個吳姓大家族,族長給她取名吳如英(後改名吳勝明)。
吳家祖輩經商,到吳如英爺爺這裡,已經是家產豐潤。吳如英的父親生來就是個富二代,更是個紈絝子弟。
他相貌堂堂,風流倜儻,身邊少不了胭脂粉黛的紅顏知己,縣城裡 繅 絲廠漂亮的女工都主動投懷送抱。
吳父花花世界、逍遙快活,吳如英的母親難以接受卻又無可奈何。一氣之下,在吳如英剛斷奶的時候,便跟著個臺灣男人跑了。
父親對女兒不上心,母親又改嫁,吳如英雖生在大戶人家卻並沒有快樂的童年,甚至從小是在「饑寒交迫」中度過。
看過《大宅門》的人應該知道,大戶人家人口多、規矩多。
吃飯的時候,只有大人和嫡長子可以上桌,其他小孩不能,小半碗飯,一份蔬菜一份葷菜,都要吃完,吃完不夠也不能多要。
在那個年代,作為大戶人家的女兒,吳如英的待遇只會比《大宅門》裡更差。
更慘的是,她爺爺就是吳家的族長,做族長有個規定是必須要有男孩傳宗接代,但吳父只生她一個女兒。
所以從小吳如英就被當做男孩養,不能扎辮子、不能穿裙子。
9歲那年,爺爺帶著她去廟裡祭祖,她突然尿急,就在映山紅叢中蹲下去小便,結果被一個男小孩撞見。
於是滿街大喊:吳如英是個假小子。
吳家的秘密被揭穿了。爺爺的老臉被打的啪啪響,吳如英也因為受盡嘲諷回去後大哭大鬧,不肯吃飯。
再不要當男孩,要穿裙子、要扎蝴蝶結——吳如英做出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反抗。
02
在吳如英做回女兒身的幾年後,吳父勾搭上了上海大流氓杜月笙的遠房侄女H小姐。
H小姐談不上有傾國傾城的容顏,但也是羞花閉月、前凸後翹,關鍵是她的溫柔與婉轉能讓吳父言聽計從。
在吳如英12歲那年,吳父迎娶了H小姐。
H小姐喜歡抽大煙,又好酒,導致生的孩子是個畸形兒,生下來沒多久就夭折了。
H小姐找來算卦的算命先生說,吳如英命太硬,命裡沒有兄弟姐妹,告知一定要想辦法把她弄走。
吳父一狠心,就把她送到了30裡外一個縣城的偽縣長做了童養媳。
後來,爺爺知道了,就去跟這家人說,自己孫女不能做童養媳,算寄養在偽縣長家,還給了他們30畝土地和3000塊大洋。
過了四五年,到了吳如英該結婚的年齡,她的未婚夫就是偽縣長的兒子。
但吳如英並不喜歡她,甚至從來沒有主動跟他說過話。
於是,在準備嫁妝的過程中,吳如英帶著衣服趁機逃跑了,隨後輾轉於上海、西安等地。
這是吳如英第二次與命運抗爭。
03
寄人籬下顛沛琉璃的生活,讓吳如英變得更加堅強,也讓她有了一定的積蓄。
20多歲的時候,吳如英回到了離老家不遠的紹興,在那裡開了一家煙紙店,那是她第一次創業。
這時的她,已經給自己另取一名為吳勝明,意為「今天一定會勝過明天」。
當時,她的店對面修理鋪有個小學徒叫張思源,比她小7歲,也是沒爹沒娘,跟吳如英同病相憐,兩人經常一起聊天、玩耍。
日子久了,風言風語也多了,張思源又反覆向她求婚。
30歲出頭那年,吳如英結婚了,婚後他們把煙紙店盤掉,拿著3萬多塊錢到青海創業。
到了西寧,夫婦倆開了家飯店,名字叫「上海飯店」,特地請了上海的廚師燒地道的南方菜,生意很好。
不知是開飯店辛苦,還是西寧海拔高不適應,吳如英流產了很多次,直到42歲再次懷孕,才生下了寶貝女兒張豔。
沒有體會過母愛的吳如英,發誓要給女兒最多的母愛,要賺很多錢,給她最優越的生活。
沒幾年,吳如英把飯店開到了鄭州等地,還用女兒的名字開了家「愛豔貿易公司」,做貿易生意。
時間已經來到了七十年代末。
那時候,國家對部分緊缺物資實行計劃調撥,有點本錢的人,都會想法子拿到那些緊缺的物資,然後倒賣賺大錢。
吳如英的第一桶金是賣高檔衣服。
當時能穿尼龍布的衣服算有錢人了,汕頭那邊,有很多從香港偷運進來的尼龍布料,裝在一人高的袋子裡,每袋十塊錢。
吳如英跑到南方,採購尼龍布運回西寧,讓西寧服裝廠裡的工人下班後再為她加班做衣服,加工一件衣服4毛錢,加工一條褲子2毛錢,做好的衣褲再銷給商販,賺了比成本多十幾倍的錢。
除了服裝,她還動起了電視機、收音機的腦子,把從香港淘汰進入內地的舊電視機,換一個殼子,就變成新電視機銷到內地,供不應求。
04
八十年代,當人們還在羨慕萬元戶的時候,吳如英已經身價千萬了。
人們稱之為女首富,她可能是改革開放後的第一個叫得上名號的女首富。
但在金錢的誘惑面前,吳如英並不滿足。
對於女首富來說,開飯店、做「倒姐」,賺的都是積少成多的辛苦錢。
而當時,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車已經開始在大城市流行。
當她聽說當地汽車商貿公司賣一輛汽車掙的錢能抵上幾百件衣服的利潤時,瞬間就心動了。
但當時吳如英的商貿公司並沒有沒有資質賣汽車,她花了30多萬,買通各種關係,最後拿到一張南京軍區後勤部第三產業開具的「需要進購50輛汽車」的計劃批文。
拿到批文後,吳如英馬不停蹄地去往日本,進了48輛皇冠高級小轎車。為了避開海關稅,汽車在日本全部拆開作為配件進入國內,再到海口把配件重新組裝起來。
當時,汽車沒有統一定價,賣多少隨賣家說了算。
這一票,她賺了幾百萬。
有了幾百萬,吳如英的生意做得更大了,四川、浙江、河南、陝西都有分公司,在廣州、上海,吳勝明也成了有名的大姐大。
但同時,她行事風格也越來越張揚,女兒張豔10歲生日的時候,請了學校全校師生來吃飯,花了20多萬。
所謂樹大招風,當吳如英以為迎來人生巔峰的時候,危機也如影隨形。
那時候,雖然市場經濟的號角已經奏響了中國大地,無形的手在推動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背後,有形的監管之手,也把達摩克利斯之劍伸向了投機倒把和走私資本家頭上。
而作為女首富的吳如英,她的一舉一動不僅為市場管理部門所關注,也被競爭對時刻照顧著。
沒多久,她因為一次倒賣布匹,被同行舉報。隨著有關部門的介入,她之前走私汽車的前科也被查出。
她最終被逮捕,潘多拉的盒子已經開啟,女首富的人生即將迎來360度的大反轉。
05
吳如英先是被判死刑,後來經過上訴又改為死緩。
在她服刑期間,丈夫張思源跟他離婚,跟家裡的保姆私奔了。女兒在得知母親被判的是死緩的時候,絕望之下服藥自盡。
在得知女兒自殺的消息時,吳如英也絕望了。一天晚上,她拿出偷藏起來的縫紉機上的刀片,準備追隨女兒而去。
就在想動手的那晚,監獄大隊長找她談話,告訴她女兒的遺囑是,希望有一天吳如英重回社會,不要再想著怎麼賺錢,而要辦孤兒院,收留那些像自己一樣寄人籬下、無家可歸的孩子,或者辦養老院,照顧那些像沒有兒女照料的老人。
得知女兒的遺願,吳如英決定不再反抗,人生第一次學會了遵從。
為了完成女兒的遺願,她重新振作起來,不僅積極改造,還在獄中寫下自己的故事取名《囚路》,被一個作家改編成了電視劇。
因為優異的表現,吳如英從無期減刑到18年,直到2003年出獄。
這一年,她已經71歲。
帶著監獄裡工作賺的1100塊錢無家可歸,又不肯去養老院,她最後被遣返回戶籍所在地鄭州,一個街道收留了她,安排她打掃公廁。
和其他的阿姨不同,吳如英不僅把公廁打掃得清清爽爽,還種上植物,噴上花露水。
最終,她被評為鄭州優秀保潔員,工資從每月180元變為400塊,不少媒體都爭先恐後來採訪報導。
她的傳奇故事被媒體報導後,以前的舊友,知道她還活著就給她打錢,2萬、3萬,最多的一個人打了12萬。
還有人看過她的故事,要來給她做乾兒子、乾女兒,也有要跟她合夥幹大事的。
2005年,有個叫張京強的人找到她,說他在陝西楊凌有土地,要跟她合作開農業科技公司。
吳如英去考察了幾次,看到他老婆穿著銀行的制服,而且當地人都喊他老闆,信以為真了。
張京強跟她說,自己的資金都用來買地了,現在還需要錢買苗木。於是吳如英連自己的錢再加上問朋友借的,一共給了他97萬。
但張京強拿到錢就消失了。
這是吳如英經商以來第一次被騙,她想完成女兒遺願的心情過於急切了。
06
張京強跑了,債主們自然把帳算在吳如英頭上,說她是老騙子。
吳如英哪裡受過這種氣,她決心要東山再起,給所有支持她的人一個交代。
就這樣,已經74歲高齡的老人,獨自扛起了葡萄園的全部事務。
頗具經商頭腦的她,並沒有單純的種葡萄、賣葡萄,而是採用農家樂的模式,將葡萄園園打造成集旅遊、觀光於一體的多功能果園,吸引了無數遊客。
賺了錢後,她又在果園裡開辦了一個養雞場。經過5年努力,她的果園、餐吧、養雞場都紅紅火火,她再次賺得千萬身家。
這時的她,已經80歲。
對於耄耋之年的吳如英來說,賺錢早已經不是目的,這只是她自贖的第一步,她在心裡始終牢記著女兒的遺願。
2010年,她進行初步嘗試,在果園裡創辦了免費的敬老院。
不過,這項過於倉促又毫無經驗的新項目,儘管嘔心瀝血,卻還是倒閉了。
於是,她調整計劃。
撇下果園事務,她跑到西安一家只有80多位老人的小型養老院,主動應聘院長。
在這裡,她帶領老人們參與文藝節目排練,陪他們聊天、散步,哪怕每天要工作到深夜12點,也決不中斷這兩件事。
除了關照老人,敬老院裡小到一個插座、一位護工的價格,她都了如指掌。
在同齡人都退休享樂,逛菜市場看孫子的時候,老來無伴的吳如英,卻並不覺得孤單:她每天打扮精緻,步履輕盈,健步如飛,依然為著自己的事業而打拼。
07
2018年,以某音為代表的短視頻平臺火遍大江南北,閒不住的吳如英也被吸引了。
當年年底,她在短視頻平臺發布了自己的第一個作品,目前她在某音平臺上已經陸續更新了323個視頻,積累了257萬粉絲。
她的故事也隨著曝光量的激增傳遍神州大地,激勵著億萬的中國人:人不是為失敗而生的,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
在命運暴擊下復活,吳如英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世人,無法改變的現狀不可怕,重要的是你想去改變。
只要乾坤未定,每個人都是黑馬。只要心中的那團火不滅,隨時都可以從頭再來。
一切過往,皆為序章。
88歲的吳如英,正在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