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5日,褚時健去世了。一個90多歲的老人,已是風燭殘年,去世也算不上意外。按中國的傳統,是喜喪。
在一次訪談中,褚時健夫人馬靜芬說:「褚時健走了,我到他的墓上要做兩個動作。第一個是三鞠躬,因為他是我老公;另一個磕三個頭,因為他是我師傅!」
主持人:褚老是你的師傅,他都教了你什麼啊!
馬靜芬:我不會做買賣的,就是跟了他這些年,經常聽他說什麼叫成本,什麼叫利潤,我才學會了一點,所以他是我師傅。他磨練了我,我這一生是社會磨練我,褚時健改造我。
主持人:他還改造了你?
馬靜芬:是啊!如果他不改造我,我還是褚馬氏,只知道靠著丈夫找溫暖。2014年我把褚橙莊園建好了,開業典禮大會上我才宣布我叫馬靜芬。
主持人:那褚老當時的心裡是怎麼想的?
馬靜芬:他只說了我跟他比肩了。我要感謝他,沒有他這樣做的話,也沒有現在這個條件。馬靜芬在接受訪問時回顧了自己與褚時健共同走過的日子,她說最多的就是感謝磨難。因為磨難是人生的一大財富,讓他們在成功之前學會了感謝生活帶來的磨難,感謝磨難也是感謝生命的饋贈。
1927年12月24日,農曆臘月初一,雲南省華寧縣祿豐鄉矣則村的褚姓農戶喜添男丁,從屬相上說,屬兔。這個男孩,就是後來鼎鼎大名的中國煙王褚時健。
在中國內憂外患的1927年底,褚時健出生在玉溪華寧縣南盤江邊的一個農戶家庭。少年時期,因為日本飛機轟炸滇越鐵路,他的父親受傷英年早逝。
褚時健從小就扛起了家庭的重擔,拿魚、烤酒,樣樣都做。在一次捕魚戲水時,他沉入兩米多深的南盤江,是表哥把他從水中撈起來,撿回一命。大難不死的褚時健,從此開啟了他頗具傳奇性的一生。
「小時候,沒有收入,無法支付學費。我就跟著長輩們學習烤酒,自己掙學費。」回憶童年,褚時健說,「為了不虧本,那時就學著計算成本了。」
「我小的時候,日本飛機轟炸滇越鐵路,我父親外出辦事時,正好遇上轟炸,震傷了心臟。」說到自己的父親,他回憶道,「傷到心臟後,身體一直不好,我還年輕的時候,他就去世了。」
「既要賺錢,又不能粗製濫造,做事就要很用心。」說到烤酒往事,褚時健說,「少燒一些柴,掌握好出酒的時間,一斤糧食出六七兩酒,就賺錢了。在當時,我做到了。村裡有些大人都想不通:同等數量的糧食,一個小孩子,怎麼能烤出這麼多酒來。」
1949年,參加雲南武裝邊縱遊擊隊,任邊縱遊擊隊2支隊14團9連指導員;
1950年-1952年,任徵糧組組長、盤西區區長,期間加入中國共產黨。
1958年-1978年,被打成右派,下放紅光農場改造,後任新平縣畜牧場、堵嶺農場副場長,曼蚌糖廠、戛灑糖廠廠長。
1967年,褚時健開始了他的第一次創業,在新平縣紅糖廠擔任廠長。
新平縣是一個基本沒有工業的特困縣。縣裡也沒有錢補貼,都是靠省財政負責平衡。
走進工廠,褚時健看到的是:全廠就靠土灶上從大到小的八口鐵鍋熬糖,燒鍋用的是木柴,水磨碾過的甘蔗汁直接倒進鍋裡熬。
面對19公斤甘蔗熬製1公斤紅糖要消耗36公斤木柴的低效率,褚時健扼腕感嘆:「壓縮消耗,減少浪費,就是在變相創造利潤。」
他自己說:「在那個時候我們新平縣的小紅糖廠,一般都是虧本20萬到30萬,60年代30萬購買力是很強的,我們開始搞了以後,就不虧本了。」
神奇的是就算是那個特殊的年代,褚時健的紅糖廠都能做到全雲南地區質量最好,盈利最多的鄉辦企業。
1979年褚時健出任玉溪捲菸廠廠長,從此開開始打造後來著名的紅塔帝國。從1981年到1989年,玉溪捲菸廠從英國、聯邦德國、義大利、日本、荷蘭先後引進了技術領先的制絲、捲菸、包裝、濾嘴成型等先進設備89臺(套)。1990年,玉溪捲菸廠年生產能力達113萬箱。
1988年,玉溪捲菸廠產量首次突破百萬箱,實產107.8萬箱。1995年9月,雲南紅塔集團、玉溪紅塔(菸草)有限責任公司成立,「紅塔帝國」逐漸成型。在中國接入網際網路四年後(1998年),紅塔集團還申請了Internet地址,供全球訪問。
褚時健開創了紅塔集團的神話。但在紅塔集團如日中天時,掌門人褚時健卻跌到了人生的谷底。
1995年,褚時健因存在貪汙、巨額財產來源不明問題被人舉報,隨後被調查、收審,女兒也因此捲入牢獄,並在獄中自殺。1999年,褚時健因貪汙受賄被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
很多人認為,褚時健這輩子算是完了。2002年,褚時健因嚴重的糖尿病被保外就醫,後來他回到家中休養,並被限制活動。2004年褚時健獲假釋,2008年,減刑至有期徒刑12年,2011年刑滿釋放。
2002年保外就醫時,褚時健已經74歲,按他的地位和資源,本可以安度晚年,但他卻沒有如此選擇,而是以74歲的高齡,選擇種橙為項目進行二次創業,開啟自己的第二次人生。
馴化滿山的冰糖橙,褚時健用了6年。起初,橙子的味道不行,銷量也不暢。全靠褚時健昔日的朋友、徒弟們幫襯,雲南的各大煙廠就把哀牢山的橙子消化大半。
他又用上了煙廠的那套打法:重視技術,利益共享。他對肥料、灌溉、修剪都有自己的要求,工人必須嚴格執行。種橙期間,遇到任何難題,他的第一反應就是看書,經常一個人翻書到凌晨三四點。他不上網,但是每天看報、聽收音機。就算在山上,《新聞聯播》也是他每天必看的。
在另一段訪談中,老人自豪的聊了起來:
我們在果品質量上,也有好多年,出過問題,在這個時候我們金泰公司的雲冠牌,現在社會上都叫「褚橙」,並不是很理想,這十年左右時間我們就花在提高品質,從肥料結構的改進、從水(過去我們的水,半個月灌一次,現在是一個星期),這樣水肥,尤其是肥料結構,就促進我們的質量慢慢提高,到07年的時候,我們的質量已經是在市場上最好的了。
經過幾年的改進,質量更進一步提高,所以我們的市場就靠質量,10年搞了這個品牌以後,如果我們有4,5萬噸,銷售上就要容易一點了。
我們利用我們現在這10年的時間,把原來的負債通通賠清,從2400畝,發招到超過10000畝,就用這些資金,這也感覺到我們事業成了。事業成了,我們也樂在其中。
從2006年到2013年,「褚橙」平均每年有1.37千噸的增長量,2014年,「褚橙」銷售額達到了1億多元,純利潤達到7000多萬。因此,人們又稱它為「勵志橙」。
2003年,王石第一次登上哀牢山,此後更是多次拜訪褚時健。
「我和王總對企業的很多看法都很相同,我了解過萬科,我很欣賞王石治理企業的風格,他能力很強。」褚時健在公開場合說。私下裡,他說:「我和王石君子之交,我非常信任他。」
王石後來感慨:
橙子掛果要6年,他那時已經75歲了。想像一下,一個75歲的老人,戴一個大墨鏡,穿著破圓領衫,興致勃勃地跟我談論橙子掛果是什麼情景。我當時就想,如果我遇到他那樣的挫折、到了他那個年紀,我會想什麼?我知道,我一定不會像他那樣勇敢。
不僅是企業家,很多普通人也從褚時健身上汲取到正能量。
2014年,一位三十幾歲的山西人來到褚時健家門口不離開。褚時健拖著疲憊身軀和他談了十幾分鐘,年輕人突然撲通一下跪倒在地,他說,見到褚時健如此高齡還在拼搏,自己無論如何也不應該自殺。
跌得越低,反彈力越大
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褚時健闡述自己的人生智慧:
·現在的年輕人都太急了
現在社會上太多人想做些可以一蹴而就的事,都想找條直路走。尤其年輕人,大學讀完書進入社會剛幾年,就想搞出名堂,實際不是這樣。人生很多事,不是一條直線。
時代不同了,年輕人期望值很高,很多人想一夜暴富,不能承受短期內沒有回報的事。我年輕時,一家三口人從昆明到玉溪,看到修路工人們臨時住的房子,都非常羨慕。當時我們都覺得:「一輩子能住上這樣的房子,這一生就得了!」
現在年輕人的知識面、信息量比我們那時強多了,但年輕人的特點還是一樣:把事情想得很簡單。
人生是一個不斷創造實踐的過程,褚時健的人生經歷告訴我們,只要有高遠的志向,就不會被眼前的煩惱所障礙,人要活出自己的精彩,更要為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
讓我們一起緬懷這位勵志老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