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標題下方藍色字體「業餘無線電」,關注業餘無線電微信公眾號,即可免費訂閱和查看業餘無線電微信平臺所有精彩文章。(發送「精選」兩個字,查看各期精選文章)
是誰發明了收音機
來源:《原來如此-世界運轉的秘密》
問:是誰發明收音機?
答:在1844年,電報機被發明出來,可以在遠地互相通訊,但是還是必須依賴「導線」來連接。而收音機訊號的收、發,卻是「無線電通訊」;整個無線電通訊發明的歷史,是多位科學家先後研究發明的結果。
1888年 德國科學家赫茲 (Heinrich Hertz),發現了無線電波的存在。
1895年 蘇聯物理學家波帕夫 (Alexander Stepanovitch Popov),宣稱在相距600碼的兩地,成功地收發無線電訊號。
同年稍後,一個富裕的義大利地主的兒子年僅21歲的馬可尼 ( Guglielmo Marconi)在他父親的莊園土地內,以無線電波成功地進行了第一次發射。
1897年 波帕夫以他製做的無線通訊設備,在海軍巡洋艦上與陸地上的站臺進行通訊成功。
1901年 馬可尼發射無線電波橫越大西洋。
1906年 加拿大發明家費森登 (Reginald Fessenden)首度發射出「聲音」,無線電廣播就此開始。
同年,美國人德.福雷斯特 (Lee de Forest)發明真空電子管,是真空管收音機的始祖。
之後到現在 又有改良的半導體收音機(原子粒收音機)、電晶體收音機出現。
其實,關於收音機的發明者是有所爭論的;有人說是波帕夫,有人說是馬可尼。波帕夫(Alexander Stepanovitch Popov : 1859 1906)蘇俄的物理學家,1859年出生於蘇俄,是一位牧師的兒子;從1885年開始投入心力,踏隨著前人馬克斯威爾及赫爾茲的腳步,研究無線電通訊。並在1895年5月7日的一場演講中,公開他改良洛治(Lodge)的接收器後成功發射及接收了無線電訊號的研究結果。1901年起,擔任聖彼德堡大學的物理學教授;有人認為他才是真正發明收音機的人,但是或許因為他是一位學者,太過專心於學術的研究,並沒有讓收音機的發明廣為世人所知;也或許是因為波帕夫的發明被蘇聯海軍認為是軍事上的一大利器而列入機密,不對外公布。相反地,馬可尼卻非常地有商業頭腦,據說,他成立世上第一所收音機工廠並獲得專利權,但是有人批評他製造的收音機,只是結合了其他人的發明──赫爾茲(Hertz)的線圈天線、洛治(Lodge)的調諧器及接收器、尼哥拉.特爾沙(Nikola Telsa)的火花器。但是,他在無線電設備的實際應用方面,卻很有貢獻!
所以,到底是誰發明了收音機呢?小胡桃姐姐認為,科學的發現與發明常常都是許多科學家們同時或先後努力研究的結果,尤其是近代的發明家,很少有人可以單打獨鬥地完成一個劃時代的發明的。你說呢?
參考資料:Adventures in Cybersound ( http://www.cinemedia.net/SFCV-RMIT-Annex/rnaughton/POPOV_BIO.html )
收音機的發明
來源:科技之光
本世紀初,人們在發明了傳送電碼信息的無線電報之後,又發明了傳送話音的無線電話。繼而人們想到:無線電既然能夠傳送話音,那麼它也就能夠傳送音樂;而且無線電信號是可以被多人同時接收的,那麼作無線電臺向公眾進行廣播也是可能的。
1906年,美國的費森登教授在一次無線電通信實驗時,在世界上首次用調無線電波發送音樂和講話,附近的許多無線電通信電臺接收到了費森登教授的信號。但是,普通公眾是不可能都擁有無線電。要真正實現無線電廣播,就要有一種普通公眾都能擁有的、專門用於收聽聲音信號的無線電接收機,即收音機。
礦石收音機是在無線電廣播事業初期出現的一種簡單接收機,它是由美國科學家鄧伍迪和皮卡爾德發明的。1910年,隨著無線電廣播事業的興起,鄧伍迪和皮卡爾德開始研究無線電接收機,他們利用某些礦石晶體進行試驗,發現方鉛礦石具有檢波作用,如果將其與幾種簡單的元件相連接,就可以以接收到無線電臺放送的廣播節目。
礦石收音機靠天線接收電波,機內裝有簡單的調諧電路,可將接收到的電波按所需的波長選擇出來輸送給礦石檢波器從電波中分檢出記載音頻信號的電流,然後通過耳機將電流轉換成聲音。礦石收音機無需電池,結構簡單,幾乎所有的無線電愛好者可自己裝配製做。但它只能供一人收聽,而且接收性能也比較差。
本世紀初,無線電傳播技術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進展,各種無線電元件,如具有檢波作用的二極體和具有放大穩壓作用的三極體等相繼發明,使無線電遠距離發射、接收方面存在的一些難題一一獲得了解決,這就為家用收音機的發展提供了技術和物質條件。
1912年,費森登在改進原有接收機的研究中發明了外差式電路,這種電路是依靠接收的信號和在接收點產生的本機振蕩的聯合作用進行工作的,這兩個變流信號的組合形成了音頻的拍音,即兩個波的差頻。它的發明,為以後出現的超外差和邊帶接收法奠定了基礎。
1913年,美國無線電工程師阿姆斯特朗發明了超外差電路,這種電路能有效地防止兩個頻率相近信號在接收機中的互相干擾,能夠保證把不同頻率的信號區別開來,使接收機能分別接收各個不同頻率的信號。同年,法國人呂西安、萊維利用超外差電路製作成了收音機,並申請了專利,從而結束了以往收音機必須安裝許多旋鈕,調諧十分困難的歷史,大大地簡化了收音機的調諧過程,為工業化生產提供了條件。1924年,超外差式收音機首次投入市場1934年得以推廣。今天世界上99%的無線電收音機、電視、衛星地面站等都是利用超外差電路來進行工作的。
調頻收音機也是美國電路工程師阿姆斯特朗發明的。1925年,他發明了使載波的瞬時頻率隨傳播信號的變化規律而變化的調製方法,即調頻方法。調頻要求工作波長極短,必須使用特製的收音機,但由於它不怕餘波幹擾,不串臺,所以具有極好的接收性能,而且還能播送和接收立體聲信號。
最早時期的收音機由於使用的是電子管,大多都體積大、耗電多和笨重。直到1948年,美國工程師約翰·巴丁等人發明了電晶體,收音機的小型化才得以實現。1955年,首批電晶體收音機幾乎同時在美國和日本問世。
目前的許多收音機與錄音機組合成一體,以便將喜愛的節目隨時收錄下來。
業餘無線電微信號:ham_cn
添加朋友——搜號碼:ham_cn
或查找微信公眾號:業餘無線電
合作、投稿請加小編微信:78329708,
或電話:18959213416 。
關注後回復以下數字,更多精彩內容
回複數字1:火腿入門
回複數字2:設備選擇
回複數字3:實用工具
回複數字4:火腿電影院
回複數字5:無線電史話
回複數字6:對講機專題
回複數字7:短波專題
回複數字8:天線專題
回複數字9:收音機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