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時任生物反應器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的許建和教授,深感在提高SKLBE硬實力的同時需要提高軟實力。如能由SKLBE創辦一份生物工程領域的英文期刊,不僅能提高SKLBE的知名度,獨樹一幟的文化品牌更能帶來長遠影響力。此想法得到校院領導的一致贊同,許建和教授毅然辭去《Applied Biochemistry and Biotechnology》和《Biotechnology and Bioprocess Engineering》副主編職務,與花強教授一起開始籌備創辦新期刊。
許建和教授將新期刊定位於應對全球變暖等國際長期關注的世界性挑戰,內容涵蓋可再生生物資源研究與利用的各個方面。強調創新設計和開發,以使生物工藝得以高效實現,從而將可持續的生物資源經濟地轉化為環境友好型的產品或服務。《生物資源與生物加工》這一刊名一氣呵成,填補生物產業鏈上遊的生物資源研究和中下遊的生物過程開發之間的空隙,為生物資源的合理充分利用和全程工藝集成提供豐富多樣的創新知識、技術及產品。
從創建之初,BIOB就定位為服務全球的期刊。BIOB成立了以華東理工大學校長曲景平為主席的國際編委會,許建和教授、日本慶應大學高級生物科學研究所清水和幸教授擔任主編。編委會成員來自20個國家(地區),其中包括30名資深科學家組成的顧問委員會和66名年輕科學家組成的青年委員會。該刊在2014年藉助合作方Springer Open的開放出版平臺正式上線。
談及新刊的宣傳與推廣,許建和教授透露自有一套「小米加步槍」的打法。首先是練好「內功」,重視每一篇投稿,在保證審稿質量的前提下加快審稿速度,儘可能快地反饋給作者。為了更好的匹配審稿人和稿件,許建和教授從第一期開始就人工整理審稿人資料庫,按各自研究領域進行分類,方便投稿人選擇論文領域,並大大提高了後續審稿人匹配的效率和準確率。目前,稿件的處理速度很快,初審周期平均只有4周,被接收的論文全程編審周期為80天,通常在一到兩周時間即可完成製作和上線發布,論文訪問量通常首月即達數百上千次。如此高效的審稿和發文流程在獲得越來越多作者的認可,BIOB的口碑也與日俱增。
其次是練好「外功」,讓儘可能多的國外學者了解BIOB。在創刊初期,很多引文的作者都不知道自己的文章被引用。許建和教授的獨門秘笈就是人工整理引文作者聯繫方式,在每一篇論文發表後,再人工逐一發送電子郵件告知引文作者論文已被BIOB引用。此舉收效甚好,能夠提高BIOB在本領域研究者的知名度,吸引了更多潛在投稿。
BIOB一路走來,離不開編委會和團隊的堅持和努力。到目前為止,所有編委都是無償付出。作為主編之一,日本慶應大學清水和幸教授親自審稿了300多次,為每次拒稿都寫出10條理由和建議。正是這份認真與細緻、團隊的不懈奉獻,成就了BIOB七年即獲SCI收錄的創舉。後面的路還很長,「扶上馬再送一程」,每個人都在為這份情懷繼續默默奉獻。繼全國「第一」個抗生素專業、高校「第一」個生物化工類國家重點實驗室後,祝願華東理工大學「第一」本國內生物工程領域的SCI期刊在走向國際一流的新徵程裡收穫更多成功!
個人簡介
講述 / 許建和
整理 / 李友元
責任編輯 / 曹秋禹
審核 / 陸兵
延伸閱讀
◇邁向國際一流!華東理工自辦學術期刊BIOB入選SCIE網址https://wap.peopleapp.com/article/6012257/5927694 可點擊「閱讀原文」
◇重大喜訊:BIOB正式入選SCIE!
◇生物工程學院學科發展進程
◇【生工名人堂】俞俊棠——生物工程學科奠基人
◇抗生素製造工學專業的創建
◇國產青黴素是怎樣誕生的
◇【生工名人堂】袁勤生教授——SOD開拓者
◇【生工名人堂】張嗣良——生物過程多尺度體系的創踐者
◇生工學院上海校友聯誼會2020年1號公告
◇【生工名人堂】範瑾、趙敏——抗生素界的賢伉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