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高僧」搶不到好粥,不得不從Dirty work的日子開始,就像TOP3金融女碩士不願意做的銀行櫃員,可基礎工作真的就是「無意義」的嗎?
文|金融八卦女特約作者:思小妞
· · ·
開頭先提一個問題給各位金融人:
如果一個Top3學校畢業的金融學女碩士,膚白貌美氣質佳、小康家庭、聰明開朗能言善道、學習能力超強、人品可靠…做你的下屬或同事,你願意麼?
先別著急回答,我們往下看。
1.
/ 銀行不相信TOP3/
有人說,要我我肯定願意啊!
作為新人,這樣的人帶起來容易上手;
作為下屬,這樣的人工作起來你放心;
作為同事,人品可靠、不世故、不心機,簡直就是同僚的頂級配置了,夫復何求?
但半年考核時,這位女生卻被單位末位淘汰出局。
這不是國產劇裡非要為難傻白甜女主的狗血劇情,而是最近銀行圈的朋友們熱議的一件事:
簡單總結一下,就是爆料的博主在某銀行工作。半年考核後部門最終末位淘汰了一位硬體很好的女生。
該女生名校加身(TOP3金融學碩士)、能力出色(什麼事兒教一兩次就會了)、心思單純(沒有老油條的壞習慣,不嚼舌根),一開始覺得是一根挺難得的「好苗子」。
但她的這些優勢也恰恰成為她的短板——因為優秀所以清高、眼高手低。
這個女生輪崗期間,在櫃檯前懟顧客;
隔壁菜場的客戶來存小零錢,人手忙不過來帶她的師傅讓她幫忙點一下,她直接就說「我來銀行工作不是為了點這些破錢的」;
還有,嫌棄一些打雜的活兒沒技術含量,做了三次後就不想再做了,說要做「有意義」的工作。
總之,輪崗一圈下來,接觸過的人對該女生評價頗低,「眼高手低」的標籤被死死貼在了頭上,幾乎掩蓋了她所有的優勢。最終,該女生out出局。
這讓我想起了曾掀起過熱議的「90後實習生拒絕訂盒飯」新聞:
在一次電視臺策劃會上,主任對一名名校實習生說:麻煩你開完會給大家訂盒飯,按人頭,我請客。結果該實習生認真地說:對不起,我是來實習導演的,這種事我不會做的。
所以,名校實習生到底是否應該做櫃員?
2.
/ TOP3做櫃員,虧了?/
我知道會有人立馬跳出來說:「為什麼TOP3金融碩士」要來銀行當櫃員?
所以我們再分析一下,為什麼現在這麼多985/211碩士甚至博士願意來銀行,這也是他們比較各個選擇以後做出的最優選。
其實經歷過找工作的人的都知道,但凡有更好的選擇,也不會來這裡混飯吃。
最後來了銀行,只能說明,你在競爭更好的崗位時,被別的更優秀的人pk掉了。
當然了,對於這個女生,大家的觀點有很多,有人認為銀行確實不適合她:
有人覺得小姑娘和單位都有問題:
有人認為小姑娘確實有點眼高手低:
有人覺得小姑娘眼光不夠長遠:
有人覺得小姑娘既然自己選擇了銀行,那麼現在的態度就是對工作不負責任:
還有老銀行人分享經驗:
我一邊翻看著評論,心裡一邊揣測,這些留言的朋友應該都是混職場有段時日的人了,不會只站在自己的角度輕易發牢騷、訴說委屈了。
多數人很理智,知道職場上的責任感很多時候要優先於「願不願意、想不想」。
記得我一個銀行的朋友,曾經招過一個藤校研究生,上班第一天就大肆吹噓自己拒掉了多少多少優質的offer選了他們銀行。
換成你是藤校研究生的領導或者同事,你是什麼感受?
是對藤校研究生肅然起敬立刻把核心崗位雙手奉上,還是覺得他太裝X心生厭惡敬而遠之呢?
3.
/ 僧多粥少是事實
搶不到粥也別抱怨/
2018年,研究生畢業人數超過60萬人(還不包括海歸),這個數據,每年還都在增加。
可是好單位的好崗位就那麼多,哪裡趕得上優秀學子的增長速度。僧多粥少,就造成了眾多好學生,對有限的好崗位,展開了激烈的競爭。
之前很多人有個錯覺,覺得高學歷進銀行簡直就是給銀行面子了,銀行怎麼也得雙手奉上錢多事少又體面的崗位。
其實,你可以趁辦業務的時候,問問大廳裡幫你辦業務的小妹她是哪畢業的。
只要是網點密集點的地方,幾個銀行就能挑出來10個985畢業生,可能還有的是校友都說不定。
名校研究生在銀行坐櫃檯,一坐還坐三年的,早就已經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了。
所以,越來越多的「高僧」,搶不到好粥,開始了做Dirty work的日子,也就是這個女生在工作中抱怨的那些「無意義」的事。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遇到過Dirty work。讓人不愉快的、做了吃力不討好的、做了得不到成長、有些機械性、幾乎沒有自我成長的工作。
例如,我有一個同學,碩士畢業後,進入了某券商網絡金融部門,一開始給了他推廣基礎崗位,因為部門模式是靠中後臺支持,平時就是負責看其他網際網路公司跟什麼熱點就模仿一個小海報,大家一直以為他是券商精英,結果他就是個做黑板報的。
老大每天都是去關心協調其他產品業務部門,也不關心他這種工作。
這樣的情況還有很多:
就像我在全球第一零售巨頭企業做HR的朋友,第一年免不了多數時候在篩簡歷、打面試通知電話、辦理入職離職手續;
在中字號五百強做財務的朋友,頭一年多數時候忙著黏貼發票、搞報銷;
某四大行銀行的朋友,每天的工作都是在銀行網點幫阿姨媽媽算利息差多少,幫來網點辦理業務的那些人使用自助服務機器,幫他們去機器上取個幾百塊錢;
但是回過頭來想想,這些工作,做幾次還好,一兩年後你試試,誰還會心情愉悅、心懷希望的去做?
想當年,能進入這些光鮮亮麗平臺的朋友們,誰不是頭頂光環、被幾輪面試、筆試輪流虐、殺過萬馬千軍進來的?你就讓我做這個?
所以想必該女生數錢、存檔時內心也會這樣咆哮吧。
但Dirty work總要有人做的,論資排輩,輪也是輪到新人,總不能讓行長去吧?
況且,行長也是從Dirty work裡摸爬滾打出來才有了如今的出頭之日。
所以不是為Dirty work存在的意義硬找理由,而是Dirty work更像一面「照妖鏡」,是大神還是小妖,一照就能現形。
4.
/ 銀行工作到底需要什麼?/
我的表姐就是在四大行之一工作,當年從櫃檯做起,做了兩年。櫃姐、大堂經理、客戶經理助理、到支行副行長一路打怪升級上來,成為同批入職員工裡升遷最快的人。
別的新人整理帳戶資料就是單純操作,她會思考觀察,提出一個優化流程;
別的新人做大堂經理時,就是指導顧客填單子、協助取款,她會優化人員分流、更好的做進門營銷;
別的新人做客戶經理助理時,就是幫經理安排日常工作、整理文檔,她會在整理之餘去思考二級市場產品的投資邏輯是什麼?理財產品的結構、風險點在哪裡……
很多人只是單純去做Dirty work,但像表姐這樣的員工能在Dirty work中另闢蹊徑,洞察部門的業務重點和深層業務技能。
面對瑣事,一個是抱怨的員工、一個是做好且還從瑣事中摸索出更多門道的員工,你是領導,升職你會選誰?
另外,這位爆料的博主說的也沒錯,別小看去房管局拿號、交材料這些「沒意義」的事,沉下心來確實能學到東西。
鋼鐵大王洛克菲勒曾說過,任何工作到最後都是跟人打交道。如果以後該女生在銀行公司業務部工作,要做好公司客戶的拓展和維護,需要的不僅僅是財務會計、法律、稅務等專業知識等,還有情商、職場軟性能力——比如,社交禮儀、公關、行業「規則」等,現在這些「沒意義」都是在練基本功。
像銀行這種服務+體制內的單位,專業知識和情商、軟技能的比重真的是二八開。任憑是985碩士也很難改變行業規則。
沒有人喜歡做職場上的邊角料,但正如電影《爆裂鼓手》裡那句經典臺詞所說,「如果你想當核心,靠實力說話。」
而實力就是,把本職工做裡的每件事都做好,無論大小。
所以我認為原po主說的也沒錯:
銀行不相信學歷,既不會因為你學歷高而更包容你,也不會因為你學歷低而更刻薄你,它只認可你的價值。你如果對它有用,你就是人才,否則,你就是根黃梅天的廢柴,別說拿來當棟梁,就連燒火都嫌你不夠旺的。
所以,對名校研究生在銀行輪崗做櫃員被末位淘汰這件事兒,大家怎麼看呢?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