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藍鯨財經
近日,新三板保險中介潤生保險(872007)發布公告稱,擬設立科技子公司,持股51%。對於該筆投資,潤生保險指出,將充分發揮其多年的市場優勢,使科技力量與保險行業有機結合,打造優質服務鏈。而年內正迅保險(870074)同樣新設了一家保險科技公司,與潤生保險一致的目的是提升公司競爭優勢和整體實力。
事實上,傳統保險中介早已進入科技賦能時代,一項重要舉措即是自建或收購科技子公司。藍鯨保險粗略統計,截至目前,約有12家新三板保險中介合計設立15家科技子公司,這類公司多數存在註冊資本「迷你」、營收較低、成立初期虧損等問題。不過,業內專家認為設立科技子公司有其重要性,主要在於兩方面價值,一是傳統中介缺乏科技基因,單獨設立科技公司利於形成有別於母公司的人才激勵文化、科技包容文化,可以更好吸收科技人才;二是與第三方科技公司、保險科技公司合作時,可加深雙方合作的深度,而不是浮於表面。
「科技+保險」打造優質服務鏈,潤生保險擬設科技子公司
潤生保險公告稱,擬與東營泓潤企業管理中心(有限合夥)(以下簡稱「東營泓潤」)共同投資成立科技子公司——泓潤科技(東營)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泓潤科技」)。
泓潤科技的註冊資本為100萬元,主要經營網絡技術服務、軟體開發、物聯網技術服務、等業務。其中,潤生保險認繳51萬元,佔比51%;東營泓潤認繳49萬元,佔比49%。
對於本次投資,潤生保險表示,「該投資將整體提升公司實力,充分發揮公司多年的市場優勢,將科技力量與保險行業有機結合,打造優質服務鏈,不存在重大風險。」
同時,潤生保險認為,「這筆投資將對潤生保險的未來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產業積極的影響,不斷提升潤生保險的整體實力,本次投資是認繳制,後續資金來源主要是通過潤生保險生產經營所得方式提供。該項目有助於潤生保險科技力量發展,進入該領域的管理風險可控。」
藍鯨保險梳理發現,潤生保險自2017年在新三板掛牌後歷年披露的年報顯示,旗下未設任何子公司,與子公司相關的會計數據也處於空缺狀態。這也就意味著,泓潤科技將成為其掛牌以來首次成立的子公司,也是目前潤生保險唯一的一家子公司。
實際上,潤生保險一直期待有突破式進展,屢次提及希望通過增資擴股等方式將註冊資本提升至5000萬元以上,取得全國經營資質,適時向山東省周邊地區開設機構。但從掛牌至今註冊資本一直停步於1200萬元,仍是區域性保險代理機構,建成100家分支機構的目標也從2020年被推移至2022年。如今,盯上科技公司,或是其謀變革的一個舉措。
值得一提的是,10月26日,正迅保險發布公告,與廣州達安創谷等3大主體合計擬以100萬元發起設立廣州達安正迅科技有限公司。其中,正迅保險出資35萬元,持股35%為第一大股東兼控股股東。
對此,正迅保險指出,「該投資有利於提升公司整體綜合實力及市場佔有率,對公司經營業績產生積極影響,能夠增強公司主營業務的市場競爭優勢,符合公司戰略發展要求。」
12家新三板中介設有15家科技公司,成立初期虧損居多
實際上,傳統保險中介正面臨不小的生存壓力。網際網路巨頭強勢介入保險生態鏈,加劇行業變革;突如其來的疫情,使得線下展業難以開展,倒逼保險行業朝線上化發展;同時,車險費改等政策,使得保險中介不得不進行業務轉型。諸多因素影響下,利用科技降本增效、提高服務水平、開拓業務渠道成為行業共識,但該如何利用?
其中一項舉措,即新三板保險中介通過設立、收購等方式搭建科技子公司,打造展業服務平臺、理賠服務平臺、信息服務平臺、技術勞務分享平臺等。藍鯨保險粗略統計,截至目前,共有12家新三板保險中介機構設有15家科技公司,多數扎堆成立於2016年至2018年。
「保險中介設立科技子公司,這是一個發展業務的重要方式。原因很簡單,有些主體考慮和外部第三方或保險科技公司合作時,並不想進行僅停留於表面的合作,實際更關注合作的深入性。那麼,科技公司則是進行深度合作比較好的平臺」,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中國保險和養老金研究中心研究員朱俊生向藍鯨保險分析道。
同時,朱俊生還認為,「傳統中介缺乏科技基因和科技企業文化,然而科技不僅僅是技術問題,還是一個企業文化的問題。比如說,人保作為傳統大型國企,若直接從人保框架下吸引科技背景的人才還是挺難的,因為和公司文化、激勵機制不太兼容,所以,人保直接設立了人保金服。從這個角度看,中介設立科技公司,再招聘科技人才,可以更好的形成人才激勵文化、科技包容文化,吸引、留住科技人才。」
引人關注的是,新三板保險中介旗下科技公司註冊資本相對較低,營收、盈利能力同樣相對較弱。首先從註冊資本看,小型科技公司居多,7家註冊資本在千萬及以上但沒有一家超過1億元,註冊資本在500萬元及以下的同樣也有7家。
同時,成立初期,科技子公司多數虧損。如同昌保險旗下於2017年成立的同昌網絡科技2017年和2018年營收分別為943.40元、41.24萬元,淨利潤分別為-22萬元、-265萬元。華凱保險成立於2015年並於2018年註銷的杭州砉凱健康科技在2016年營收為7.97萬元,虧損4.08萬元;2017年營收為0,虧損5.31萬元。
從2019年整體業績表現看,仍有較大改善空間。在7家已被母公司公經營數據的科技子公司中,僅有同昌網絡科技、小智科技、天津安泰匯金信息科技分別實現189.35萬元、508.33萬元、121.05萬元的淨利潤,還有4家科技公司淨利為負。
對此,經濟學家宋清輝向藍鯨保險指出,「想要應對各種內外部衝擊,更好利用上網際網路科技這一工具,保險中介還是應加大對科技子公司的投入,以逐步提升其自身科技公司實力。但是否能對其業務發展起到很大作用,這是需要進一步觀察的。」
需要注意的是,科技賦能手段多種多樣,還包括公司自建網絡服務平臺、研發展業app,創新銷售渠道;建立與科技轉型相符合的組織架構、人才團隊;與第三方科技平臺或保險科技公司推進業務合作等等。
其中,相對於設立科技公司強化內生科技實力的方式,保險中介與第三方科技平臺或保險科技公司合作則是藉助外力賦能的方式。同昌保險2019年年報顯示,報告期內,同昌保險與北京量子保科技達成深度合作,在駕考行業場景保險方面取得較好成績。
朱俊生表示,「目前來看,整個的保險中介業態比較小,相對中小險企,科技投入也要少得多。中小險企通常注重內外兼修,就是內部有一些自主科技成分在,同時更多還是和外部合作,我想中介基本上也秉持著類似的一個思路。當下,面向中介進行垂直深耕的科技公司也不少,所以從節省成本角度看,這種細化分工的合作是合理的。」(藍鯨保險 雷賽蘭 leisailan@lanjing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