潤生保險等12家新三板中介設15家科技公司,註冊資本「迷你」成立...

2020-12-23 金融界

來源:藍鯨財經

近日,新三板保險中介潤生保險(872007)發布公告稱,擬設立科技子公司,持股51%。對於該筆投資,潤生保險指出,將充分發揮其多年的市場優勢,使科技力量與保險行業有機結合,打造優質服務鏈。而年內正迅保險(870074)同樣新設了一家保險科技公司,與潤生保險一致的目的是提升公司競爭優勢和整體實力。

事實上,傳統保險中介早已進入科技賦能時代,一項重要舉措即是自建或收購科技子公司。藍鯨保險粗略統計,截至目前,約有12家新三板保險中介合計設立15家科技子公司,這類公司多數存在註冊資本「迷你」、營收較低、成立初期虧損等問題。不過,業內專家認為設立科技子公司有其重要性,主要在於兩方面價值,一是傳統中介缺乏科技基因,單獨設立科技公司利於形成有別於母公司的人才激勵文化、科技包容文化,可以更好吸收科技人才;二是與第三方科技公司、保險科技公司合作時,可加深雙方合作的深度,而不是浮於表面。

「科技+保險」打造優質服務鏈,潤生保險擬設科技子公司

潤生保險公告稱,擬與東營泓潤企業管理中心(有限合夥)(以下簡稱「東營泓潤」)共同投資成立科技子公司——泓潤科技(東營)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泓潤科技」)。

泓潤科技的註冊資本為100萬元,主要經營網絡技術服務、軟體開發、物聯網技術服務、等業務。其中,潤生保險認繳51萬元,佔比51%;東營泓潤認繳49萬元,佔比49%。

對於本次投資,潤生保險表示,「該投資將整體提升公司實力,充分發揮公司多年的市場優勢,將科技力量與保險行業有機結合,打造優質服務鏈,不存在重大風險。」

同時,潤生保險認為,「這筆投資將對潤生保險的未來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產業積極的影響,不斷提升潤生保險的整體實力,本次投資是認繳制,後續資金來源主要是通過潤生保險生產經營所得方式提供。該項目有助於潤生保險科技力量發展,進入該領域的管理風險可控。」

藍鯨保險梳理發現,潤生保險自2017年在新三板掛牌後歷年披露的年報顯示,旗下未設任何子公司,與子公司相關的會計數據也處於空缺狀態。這也就意味著,泓潤科技將成為其掛牌以來首次成立的子公司,也是目前潤生保險唯一的一家子公司。

實際上,潤生保險一直期待有突破式進展,屢次提及希望通過增資擴股等方式將註冊資本提升至5000萬元以上,取得全國經營資質,適時向山東省周邊地區開設機構。但從掛牌至今註冊資本一直停步於1200萬元,仍是區域性保險代理機構,建成100家分支機構的目標也從2020年被推移至2022年。如今,盯上科技公司,或是其謀變革的一個舉措。

值得一提的是,10月26日,正迅保險發布公告,與廣州達安創谷等3大主體合計擬以100萬元發起設立廣州達安正迅科技有限公司。其中,正迅保險出資35萬元,持股35%為第一大股東兼控股股東。

對此,正迅保險指出,「該投資有利於提升公司整體綜合實力及市場佔有率,對公司經營業績產生積極影響,能夠增強公司主營業務的市場競爭優勢,符合公司戰略發展要求。」

12家新三板中介設有15家科技公司,成立初期虧損居多

實際上,傳統保險中介正面臨不小的生存壓力。網際網路巨頭強勢介入保險生態鏈,加劇行業變革;突如其來的疫情,使得線下展業難以開展,倒逼保險行業朝線上化發展;同時,車險費改等政策,使得保險中介不得不進行業務轉型。諸多因素影響下,利用科技降本增效、提高服務水平、開拓業務渠道成為行業共識,但該如何利用?

其中一項舉措,即新三板保險中介通過設立、收購等方式搭建科技子公司,打造展業服務平臺、理賠服務平臺、信息服務平臺、技術勞務分享平臺等。藍鯨保險粗略統計,截至目前,共有12家新三板保險中介機構設有15家科技公司,多數扎堆成立於2016年至2018年。

「保險中介設立科技子公司,這是一個發展業務的重要方式。原因很簡單,有些主體考慮和外部第三方或保險科技公司合作時,並不想進行僅停留於表面的合作,實際更關注合作的深入性。那麼,科技公司則是進行深度合作比較好的平臺」,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中國保險和養老金研究中心研究員朱俊生向藍鯨保險分析道。

同時,朱俊生還認為,「傳統中介缺乏科技基因和科技企業文化,然而科技不僅僅是技術問題,還是一個企業文化的問題。比如說,人保作為傳統大型國企,若直接從人保框架下吸引科技背景的人才還是挺難的,因為和公司文化、激勵機制不太兼容,所以,人保直接設立了人保金服。從這個角度看,中介設立科技公司,再招聘科技人才,可以更好的形成人才激勵文化、科技包容文化,吸引、留住科技人才。」

引人關注的是,新三板保險中介旗下科技公司註冊資本相對較低,營收、盈利能力同樣相對較弱。首先從註冊資本看,小型科技公司居多,7家註冊資本在千萬及以上但沒有一家超過1億元,註冊資本在500萬元及以下的同樣也有7家。

同時,成立初期,科技子公司多數虧損。如同昌保險旗下於2017年成立的同昌網絡科技2017年和2018年營收分別為943.40元、41.24萬元,淨利潤分別為-22萬元、-265萬元。華凱保險成立於2015年並於2018年註銷的杭州砉凱健康科技在2016年營收為7.97萬元,虧損4.08萬元;2017年營收為0,虧損5.31萬元。

從2019年整體業績表現看,仍有較大改善空間。在7家已被母公司公經營數據的科技子公司中,僅有同昌網絡科技、小智科技、天津安泰匯金信息科技分別實現189.35萬元、508.33萬元、121.05萬元的淨利潤,還有4家科技公司淨利為負。

對此,經濟學家宋清輝向藍鯨保險指出,「想要應對各種內外部衝擊,更好利用上網際網路科技這一工具,保險中介還是應加大對科技子公司的投入,以逐步提升其自身科技公司實力。但是否能對其業務發展起到很大作用,這是需要進一步觀察的。」

需要注意的是,科技賦能手段多種多樣,還包括公司自建網絡服務平臺、研發展業app,創新銷售渠道;建立與科技轉型相符合的組織架構、人才團隊;與第三方科技平臺或保險科技公司推進業務合作等等。

其中,相對於設立科技公司強化內生科技實力的方式,保險中介與第三方科技平臺或保險科技公司合作則是藉助外力賦能的方式。同昌保險2019年年報顯示,報告期內,同昌保險與北京量子保科技達成深度合作,在駕考行業場景保險方面取得較好成績。

朱俊生表示,「目前來看,整個的保險中介業態比較小,相對中小險企,科技投入也要少得多。中小險企通常注重內外兼修,就是內部有一些自主科技成分在,同時更多還是和外部合作,我想中介基本上也秉持著類似的一個思路。當下,面向中介進行垂直深耕的科技公司也不少,所以從節省成本角度看,這種細化分工的合作是合理的。」(藍鯨保險 雷賽蘭 leisailan@lanjinger.com)

相關焦點

  • 12月10日保險日報:保險業將迎來高質量發展期
    來源:新浪財經12月10日保險日報:保險業將迎來高質量發展期 業內人士描繪十四五創新發展路線圖在近日召開的中國保險創新發展大會上,諸多保險業界人士透露了國常會再提保險 商業健康養老保險成人身險發展重點在12月9日召開的國常會上,促進人身保險發展再次成為重要議題。從國常會上傳遞出的信息來看,加快發展商業健康、保險商業養老保險以及提升保險資金長期投資能力則是促進人身保險擴面提質、穩定發展的重要舉措。
  • 新三板保險中介機構半年考:6家摘牌 營收淨利雙降
    來源:北京商報在上市險企半年報出爐之後,新三板市場的保險中介機構表現也撥雲見日。據北京商報記者調查發現,截至2019年9月15日,新三板保險機構「進少退多」,共有保險機構28家,相較於2018年底的33家保險機構,僅新增1家保險中介機構掛牌,但卻有6家機構摘牌退出。摘牌新三板的背後,成交量慘澹、信批要求高成繞不過去的檻兒。
  • 這家新三板掛牌保險中介公司怎麼了?
    繼9月初自曝擬註銷22家分公司後,新三板掛牌保險中介公司同昌保險經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同昌保險」)日前又宣布擬註銷12家分公司和一家子公司。9月22日,北京商報記者從新三板官網獲悉,同昌保險日前通過了註銷控股子公司「上海同昶汽車服務有限公司」以及官渡、城西、城南等12家分公司的議案。
  • 保險中介陸續「逃離」新三板 2500多家中介機構將迎新一輪洗牌
    算上這三家公司,2018年至今的兩年多時間裡,已經有10家保險中介機構終止新三板掛牌,甚至東吳保險和華誼保險,掛牌僅一年時間,便匆匆離場。目前在新三板掛牌的保險中介機構僅有20家,包括17家保險中介公司和3家保險公司。對於離場原因,多數公司給出的理由是經營發展需求、戰略調整、降低運營成本等。
  • 保險周報(12月14日)
    被投保人信息上鎖 保險中介機構將迎新規行業動態對外經貿大學王國軍:中小公司面臨監管、公司治理、渠道等多重困局潤生保險等12家新三板中介設15家科技公司 成立初期虧損居多穆迪:預計壽險公司未來12-18個月仍將提高權益類投資配置清退加速 年內超1200家機構保險專業、兼業代理業務許可證被註銷
  • 保險中介生存空間受擠壓 同昌保險1月內擬註銷1家子公司34分公司
    原標題:保險中介生存空間受擠壓 同昌保險1月內擬註銷1家子公司34家分公司來源:華夏時報網 記者吳敏北京報導一口氣擬註銷22家分公司後,新三板掛牌的同昌保險經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同昌保險」)又宣布擬註銷12家分公司和一家子公司。
  • 保監會明確保險中介準入門檻:最低註冊資本1億
    人民網北京10月10日電(記者 張文婷 朱瑤 )昨天,保監會網站發布《中介服務集團公司監管辦法(試行)》(下稱《辦法》),明確了對保險中介服務集團公司的準入監管。《辦法》明確規定保險中介服務集團公司的最低註冊資本為1億元,須擁有5家及以上的子公司,至少要有2家以上的保險中介子公司且保險中介業務佔集團業務的50%以上。
  • 新三板保險中介中考放榜:四家營收淨利雙下滑 新一站虧損擴大
    來源:北京商報作者:陳婷婷 周菡怡繼上市險企半年報收官後,新三板掛牌的保險中介機構「中考」成績單也撥雲見日。北京商報記者9月2日統計發現,21家披露半年報的保險中介機構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53%,而淨利潤則同比減少3.73%。其中,8家保險中介機構淨利潤負增長,有4家機構虧損,有甚者虧損面不斷擴大。
  • 保險為科技保駕護航 5家上市公司9.6億資金「候場」
    除保險公司成立子公司開展科技保險業務外,上市公司對該業務也表現出一定的興趣。  業內人士認為,科技保險公司的成立,能使高投入、高風險的高新技術產業,以及相關活動出現損失後獲得補償,讓更多的資金、更多的人才在發展我國科技事業中充分發揮作用。   首家科技保險公司開業   據資料顯示,太平科技保險公司是中國太平保險集團旗下子公司,註冊資本為人民幣5億元,公司註冊地為浙江省嘉興市。
  • 完成上市輔導,江泰保險經紀靠什麼衝擊A股保險中介第一股?
    此時雖上市輔導完成,但縱觀江泰保險近幾年傳統財險業務增速乏力,轉型壽險新業務又開局不利,能否順利拿下A股保險中介第一股或未可知。 12月15日,老虎財經獲悉,江泰保險經紀上市輔導工作完成,擬於深交所中小板上市。若成功將成為A股保險中介第一股。
  • 華米美國上市、小米IPO、投資18家新三板,小米密集的資本之路
    華米科技(安徽華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註冊成立於2013年12月,由小米公司和合肥華恆電子聯合成立。公司專注於研發、生產和銷售智能可穿戴設備,屬於小米生態鏈企業,是一家基於生物計量和大數據驅動的智能硬體公司。其公司使命為「將人類真實的情感及活動無感地連入網際網路,改善人們的生活」。Qq3esmc
  • 新三板保險中介中考放榜:淨利潤「兩重天」,退局者頻現
    來源:北京商報全文共2948字,閱讀大約需要7分鐘繼上市險企半年報收官後,新三板掛牌的保險中介機構「中考」成績單也撥雲見日。北京商報記者9月2日統計發現,21家披露半年報的保險中介機構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53%,而淨利潤則同比減少3.73%。其中,8家保險中介機構淨利潤負增長,有4家機構虧損,有甚者虧損面不斷擴大。
  • 又增3家,新三板創新層渝企將達11家
    6月5日,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新三板),發布2020年第二批擬定期調入創新層的掛牌公司初篩名單,共50家。其中有3家基礎層渝企,分別為渝歐股份(873017)、雲網科技(838411)、神州能源(837934),擬調入創新層。
  • 兩家保險中介機構終止新三板掛牌
    來源:中國證券網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黃蕾)近日,兩家保險中介機構相繼發布公告稱,終止在新三板掛牌。7月23日,天津安泰保險代理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安泰保險)發布公告稱,公司於7月22日召開了2019 年年度股東大會,審議通過了多個事項。
  • 年內近400家保險中介機構許可證遭註銷 汽車類中介成「大戶」
    一則廣東銀保監局註銷廣東華灝保險代理等2家機構的保險業務代理許可證(以下簡稱「許可證」)的公告揭開了保險中介市場數量縮水的冰山一角。而北京商報記者統計發現,年初至今,各地銀保監局已陸續註銷近400家保險中介機構的許可證,其中保險專業中介機構46家,保險兼業代理機構334家。
  • 深化保險中介市場改革 區域性險代最低註冊資本調至兩千萬
    為進一步促進保險中介監管法律制度體系協調統一,鞏固保險中介市場清理整頓工作成果,深化保險中介市場改革,銀保監會近日印發了《保險代理人監管規定》。《規定》對保險專業代理機構的要求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是加強市場準入管理。強化對保險專業代理機構股東的審查,並對股東的出資能力作出要求。
  • 新三板2015年LED企業掛牌名單一覽 達12家
    截止7月14日,新三板掛牌公司總數達2711家,其中,作為新三板裡的一支主力軍,LED企業在2015年入市高潮迭起,僅今年半年時間,共有12家LED企業借力新三板實現華麗轉身,在資本市場賺足了眼球。 眼看2015年已經過半,在這不同尋常的半年裡,究竟有哪些LED中小企業「搭上」新三板融資快車呢?今天,小編由近及遠進行一一盤點。
  • 新三板日報:6家新三板公司預告全年業績精選層第二批企業發行看點多
    今日新三板日報主要內容有:6家新三板公司預告全年業績,精選層企業龍泰家居預計營收淨利雙增;新三板深改報告:成交額同比增近六成,創業板成轉板上市首選;中籤率翻倍,虧損公司也掛牌,精選層第二批企業發行看點多;通易航天精選層小IPO方案:發行底價為8元/股;德眾股份精選層發行價3.6元:基金公司平均報價3.78元。
  • 和潤科技、金鎖安防、鑫運通等61家公司今日掛牌新三板
    中國網財經8月5日訊 今日共有61家企業掛牌新三板,其中,協議轉做市1家。截止今日,新三板市場總掛牌數達8147家,協議轉讓企業6536家,做市轉讓企業1611家;申報及待掛牌的企業共2492家。
  • 3家新三板魯企接受上市輔導 浪潮或再添一家上市公司
    其中,華光電子成立於1999年,註冊資本5000萬元,去年7月才在新三板掛牌,大股東為浪潮集團間接控股的山東浪潮光電科技有限公司,持股63.85%,實際控制人則是山東省國資委。  另外,智恆減振也是新三板魯企中的「優秀生」,去年6月被劃入創新層序列,公司主要生產供高鐵使用的螺旋彈簧和橡塑緩衝件,2015年實現營業收入為1.20億元,同比下降1.94%,實現淨利潤2466.61萬元,同比增長1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