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稅總局解讀新個人所得稅法:工資薪金所得採用累計預扣法

2020-12-25 北京日報客戶端

2019年全面實施新個人所得稅法後,每個人究竟該繳納多少稅?剛剛,國家稅務總局發布《關於全面實施新個人所得稅法若干徵管銜接問題的公告》,並做全面解讀,明確工資薪金所得按累計預扣法進行預扣預繳。

公告有關內容解讀如下:

一、《公告》出臺的背景

新修改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以下簡稱「新個人所得稅法」)將於2019年1月1日正式實施。為深入貫徹落實新個人所得稅法精神,做好新舊稅制轉換銜接工作,對亟待執行的2019年度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個人所得稅居民個人的預扣預繳和非居民個人的代扣代繳等問題的相關徵管操作辦法進行明確,保障納稅人和扣繳義務人及時掌握執行口徑、履行相關權利義務,確保新舊稅制平穩過渡,稅務總局制發了《公告》。

二、《公告》的主要內容

根據新個人所得稅法第十一條「預扣預繳辦法由國務院稅務主管部門制定」,經大量測算以及徵求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專家學者和基層稅務機關意見,確定了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的個人所得稅扣繳計算方法。為便於單位及時調整相關財務軟體,如期為職工發放工資,《公告》先行明確了上述所得的個人所得稅扣繳計算方法、申報表及報送資料。整體扣繳辦法另行發布。

(一)居民個人的預扣預繳方法

為儘可能使居民個人日常被扣繳義務人預扣預繳的稅款與其年度應納稅款接近,同時便於扣繳義務人和納稅人順利適應稅制轉換,《公告》明確了居民個人的工資、薪金所得個人所得稅,日常採取累計預扣法進行預扣預繳;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個人所得稅,採取基本平移現行規定的做法預扣預繳;非居民個人則依照稅法規定計算並扣繳個人所得稅。同時,因綜合所得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額與居民個人年度綜合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方法存在一定差異,《公告》同時明確居民個人預繳稅額與年度應納稅額之間的差額,年度終了後可通過綜合所得彙算清繳申報,稅款多退少補。

怎麼理解累計預扣法?舉例,某職員2015年入職,2019年每月應發工資均為10000元,每月減除費用5000元,「三險一金」等專項扣除為1500元。假設從明年1月起該職工可享受子女教育專項附加扣除1000元,沒有減免收入及減免稅額等情況。以前三個月為例,這位職工應當這麼計算個稅:1月份:(10000-5000-1500-1000)×3%=75元;2月份:(10000×2-5000×2-1500×2-1000×2)×3%-75=75元;3月份:(10000×3-5000×3-1500×3-1000×3)×3%-75-75=75元。

具體預扣預繳稅款方法為:

1.工資、薪金所得

(1)個人所得稅預扣預繳計算方法

扣繳義務人向居民個人支付工資、薪金所得時,應當按照累計預扣法計算預扣稅款,並按月辦理全員全額扣繳申報。具體計算公式如下:

本期應預扣預繳稅額=(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預扣率-速算扣除數)-累計減免稅額-累計已預扣預繳稅額

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累計收入-累計免稅收入-累計減除費用-累計專項扣除-累計專項附加扣除-累計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

其中:累計減除費用,按照5000元/月乘以納稅人當年截至本月在本單位的任職受僱月份數計算。

上述公式中,計算居民個人工資、薪金所得預扣預繳稅額的預扣率、速算扣除數,按個人所得稅預扣率表一(居民個人工資、薪金所得預扣預繳適用)執行。

(2)採用累計預扣法的考慮

累計預扣法主要是通過各月累計收入減去對應扣除,對照綜合所得稅率表計算累計應繳稅額,再減去已繳稅額,確定本期應繳稅額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一方面對於大部分只有一處工資薪金所得的納稅人,納稅年度終了時預扣預繳的稅款基本上等於年度應納稅款,因此無須再辦理自行納稅申報、彙算清繳;另一方面,對需要補退稅的納稅人,預扣預繳的稅款與年度應納稅款差額相對較小,不會佔用納稅人過多資金。

2.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所得

(1)個人所得稅預扣預繳計算方法

扣繳義務人向居民個人支付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時,按次或者按月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具體預扣預繳稅款計算方法為:

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每次收入減除費用後的餘額為收入額,稿酬所得的收入額減按百分之七十計算。

減除費用: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預扣預繳稅款時,每次收入不超過四千元的,減除費用按八百元計算;每次收入四千元以上的,減除費用按百分之二十計算。

應納稅所得額: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勞務報酬所得適用百分之二十至百分之四十的超額累進預扣率,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適用百分之二十的比例預扣率。

勞務報酬所得應預扣預繳稅額=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預扣率-速算扣除數

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應預扣預繳稅額=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20%

(2)預扣預繳方法的考慮

居民個人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個人所得稅的預扣預繳方法,基本平移了現行稅法的扣繳方法,特別是平移了對每次收入不超過四千元、費用按八百元計算的規定。這種預扣預繳方法對扣繳義務人和納稅人來講既容易理解,也簡便易行,方便扣繳義務人和納稅人操作。

(二)非居民個人的扣繳方法

根據新個人所得稅法第六條「非居民個人的工資、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五千元後的餘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以及第十一條「非居民個人取得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有扣繳義務人的,由扣繳義務人按月或者按次代扣代繳稅款,不辦理彙算清繳」的規定,《公告》明確,扣繳義務人向非居民個人支付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時,個人所得稅按以下方法按月或者按次代扣代繳:

非居民個人的工資、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五千元後的餘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其中,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收入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後的餘額為收入額。稿酬所得的收入額減按百分之七十計算。上述四項所得的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

稅率表為按月換算後的綜合所得稅率表。

國家稅務總局

關於全面實施新個人所得稅法若干徵管銜接問題的公告

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8年第56號

為貫徹落實新修改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以下簡稱「新個人所得稅法」),現就全面實施新個人所得稅法後扣繳義務人對居民個人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的計算方法,對非居民個人上述四項所得扣繳個人所得稅的計算方法,公告如下:

一、居民個人預扣預繳方法

扣繳義務人向居民個人支付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時,按以下方法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並向主管稅務機關報送《個人所得稅扣繳申報表》(見附件1)。年度預扣預繳稅額與年度應納稅額不一致的,由居民個人於次年3月1日至6月30日向主管稅務機關辦理綜合所得年度彙算清繳,稅款多退少補。

(一)扣繳義務人向居民個人支付工資、薪金所得時,應當按照累計預扣法計算預扣稅款,並按月辦理全員全額扣繳申報。具體計算公式如下:

本期應預扣預繳稅額=(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預扣率-速算扣除數)-累計減免稅額-累計已預扣預繳稅額

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累計收入-累計免稅收入-累計減除費用-累計專項扣除-累計專項附加扣除-累計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

其中:累計減除費用,按照5000元/月乘以納稅人當年截至本月在本單位的任職受僱月份數計算。

上述公式中,計算居民個人工資、薪金所得預扣預繳稅額的預扣率、速算扣除數,按《個人所得稅預扣率表一》(見附件2)執行。

(二)扣繳義務人向居民個人支付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按次或者按月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具體預扣預繳方法如下:

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收入減除費用後的餘額為收入額。其中,稿酬所得的收入額減按百分之七十計算。

減除費用: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每次收入不超過四千元的,減除費用按八百元計算;每次收入四千元以上的,減除費用按百分之二十計算。

應納稅所得額: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勞務報酬所得適用百分之二十至百分之四十的超額累進預扣率(見附件2《個人所得稅預扣率表二》),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適用百分之二十的比例預扣率。

勞務報酬所得應預扣預繳稅額=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預扣率-速算扣除數

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應預扣預繳稅額=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20%

二、非居民個人扣繳方法

扣繳義務人向非居民個人支付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時,應當按以下方法按月或者按次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

非居民個人的工資、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五千元後的餘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適用按月換算後的非居民個人月度稅率表(見附件2《個人所得稅稅率表三》)計算應納稅額。其中,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收入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後的餘額為收入額。稿酬所得的收入額減按百分之七十計算。

非居民個人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

本公告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

特此公告。

個人所得稅預扣率表一

(居民個人工資、薪金所得預扣預繳適用)

個人所得稅預扣率表二

(居民個人勞務報酬所得預扣預繳適用)

個人所得稅稅率表三

(非居民個人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適用)

國家稅務總局

2018年12月19日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趙瑩瑩

編輯:王少偉

相關焦點

  • 國稅總局明確個人工資採用累計預扣法 個稅怎麼算?
    國稅總局公布新個人所得稅法預扣預繳方法 明確個人工資採用累計預扣法明年個稅繳多少應該怎麼算國家稅務總局昨日發布《關於全面實施新個人所得稅法若干徵管銜接問題的公告》。對於工薪階層最關注的工資、薪金所得繳稅問題,未來仍將實施扣繳義務人向居民個人支付工資、薪金所得時預扣稅款,並按月辦理全員全額扣繳申報。新修改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將從明年1月1日開始正式施行。昨天,國家稅務總局就全面實施新個人所得稅法後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的計算方法進行了公告。
  • 國稅總局明確工資累計預扣 個稅繳多少應該怎麼算?
    (原標題:國稅總局公布新個人所得稅法預扣預繳方法 明確個人工資採用累計預扣法 明年個稅繳多少應該怎麼算)
  • 詳解個稅工資薪金累計預扣法:月收入暴增不再擔心多扣稅
    然而這種情況在2019年將不會存在,因為新的個稅法採取了按年納稅,工資薪金個稅預扣預繳採用了累計預扣法。和以往按月繳納個稅不同,2019年正式實施新的個人所得稅法明確了首次將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和特許權使用費四項收入按年度綜合計稅。不過新稅法也同時也允許按月或按次預扣預繳稅款,最終居民個人工資薪金預扣預繳方法確定為累計預扣法。
  • 國家稅務總局完善調整當年首次入職居民個人工資、薪金所得預扣...
    四、本公告所稱首次取得工資、薪金所得的居民個人,是指自納稅年度首月起至新入職時,未取得工資、薪金所得或者未按照累計預扣法預扣預繳過連續性勞務報酬所得個人所得稅的居民個人。本公告自2020年7月1日起施行。特此公告。
  • 個稅計算明年採用累計預扣法:工資按新方法計稅 這些按老方法算
    新個稅法明年正式實施,個人到底如何計稅?昨天,國家稅務總局發布《關於全面實施新個人所得稅法若干徵管銜接問題的公告》(以下簡稱《公告》),明確自2019年1月1日起,居民個人的工資、薪金所得將按照累計預扣法進行個稅的預扣預繳;同時,居民個人的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基本平移現行稅法的扣繳方法。
  • 全面實施新個人所得稅法徵管咋銜接?官方發公告了-勞務報酬所得...
    原標題:關於全面實施新個人所得稅法若干徵管銜接問題的公告  為貫徹落實新修改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以下簡稱「新個人所得稅法」),現就全面實施新個人所得稅法後扣繳義務人對居民個人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的計算方法,對非居民個人上述四項所得扣繳個人所得稅的計算方法,公告如下:
  • 稅務總局解讀新個稅法徵管銜接問題:2019年1月1日起施行
    據國家稅務總局消息,為貫徹落實新修改的個人所得稅法,稅務總局今日發布全面實施新個人所得稅法若干徵管銜接問題的公告,《公告》先行明確了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的個人所得稅扣繳計算方法、申報表及報送資料。整體扣繳辦法另行發布。新個人所得稅法將於2019年1月1日正式實施。
  • 「新個人所得稅法」明年 1 月 1 日實行:官方超詳細解讀
    IT之家12月20日消息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的消息,新修改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從明年1月1日開始實行,國家稅務總局今天就「新個人所得稅法」後扣繳義務人對居民個人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的計算方法,進行了公告,一起來看一下吧。
  • 工資薪金or勞務報酬?不用再糾結了!
    關於實習生報酬,屬於工資薪金還是勞務報酬?爭議已久,各說各的理。這裡涉及勞動合同法律、個稅法、企業所得稅法、增值稅條例,還有相關的社保法規。 現在不用糾結這個問題了,建議用人單位按照勞務報酬報稅,但採用累計預扣法進行申報。
  • 國稅總局公布新個稅計算方法 來算算你明年要繳多少稅
    國稅總局公布新個稅計算方法 來算算你明年要繳多少稅金羊網  作者:嚴麗梅  2018-12-21 個稅預扣率表出爐,來算算你明年要繳多少稅
  • ...免徵額 個稅 稅率表 薪金所得 個人所得稅法 工資薪金 超額累進...
    按照最新修訂的個人所得稅法,從今年9月1日起,居民個人所得稅將按照3500元費用扣除標準計徵。國家稅務總局昨天公布《國稅總局貫徹執行修訂後的個人所得稅法有關問題》規定,只要是9月1日之後實際取得的工資,都按照3500元費用減除標準計徵。
  • 如何區分工資薪金所得與勞務報酬所得?
    2019年1月1日起實施的新個稅法,雖然將工資薪金所得和勞務報酬所得併入綜合所得按年計稅,但是對於扣繳義務人來說,因為預扣預繳的方法的不同,仍需要區分工資薪金所得和勞務報酬所得。
  • 每月工資一樣,為什麼個稅變多了?「累計預扣法」了解一下
    原標題:每月工資一樣,為什麼個稅變多了?「累計預扣法」了解一下晶報2019年8月28日訊 「每個月工資都差不多,這個月到手的錢少了,打開工資條一看,個稅預扣預繳稅額比上個月多了,這是怎麼回事?」記者從深圳稅務服務號了解到,個稅變多其實並不代表稅負增加,而是今年起對工資、薪金採用的累計預扣法造成的。
  • 年中辭職,新個人所得稅法下如何計算個稅?
    個人所得稅法修訂亮點最新修改的個人所得稅法的主要修訂包括以下幾大亮點:徵稅方式從單位代扣代繳申報變化為單位預扣,個人辦理彙算清繳納稅期間:對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以及特許權使用費按照國稅總局《關於全面實施新個人所得稅法若干徵管銜接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8年第56號),新個人所得稅法採取用人單位代扣代繳,年度居民個人彙算清繳的方式。問題1:在目前的個稅方式下,全年各項收入波動較大,有的月收入多,交稅多,有的月收入少,交的少甚至不用交。
  • 關於勞務報酬,你清楚它和工資薪金、經營所得的區別嗎?
    關於勞務報酬,你清楚它和工資薪金、經營所得的區別嗎?你知道與它相關的稅收值嗎?今天,就帶你來學習下吧!一、基本概念:勞務報酬VS工資薪金工資、薪金所得是屬於非獨立個人勞務活動,即在機關、團體、學校、部隊、企事業單位及其他組織中任職、受僱而得到的報酬;勞務報酬所得則是個人獨立從事各種技藝、提供各項勞務取得的報酬。
  • 【20191223 每日一稅】《個人所得稅:工資薪金所得如何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含實務案例)》
    一、政策規定       繳義務人向居民個人支付工資、薪金所得時,應當按照累計預扣法計算預扣稅款,並按月辦理全員全額扣繳申報。具體計算公式如下:    本期應預扣預繳稅額=(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預扣率-速算扣除數)-累計減免稅額-累計已預扣預繳稅額    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累計收入-累計免稅收入-累計減除費用-累計專項扣除-累計專項附加扣除-累計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    其中:累計減除費用,按照5000元/月乘以納稅人當年截至本月在本單位的任職受僱月份數計算。
  • 詳解新個稅工薪預扣法:月收入暴增不再擔心多扣稅
    然而,這種情況在2019年將不再發生,因為新的個稅法採取了按年納稅,工資薪金個稅預扣預繳採用了累計預扣法。與以往按月繳納個稅不同,將在2019年正式實施的新個稅法,首次明確了將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和特許權使用費四項收入按年度綜合計稅。不過,新稅法同時也允許按月或按次預扣預繳稅款,最終居民個人工資薪金預扣預繳方法確定為累計預扣法。
  • 國稅總局發文明確了這幾件事,新個稅法綜合繳稅到底怎麼算?
    20日,國家稅務總局發布《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全面實施新個人所得稅法若干徵管銜接問題的公告》,明確了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稿酬所得四項勞動性所得的個人所得稅扣繳計算方法、申請表和報送資料。整體扣繳辦法另行發布。
  • 明年工資這樣扣稅!一圖詳解累計預扣法年終獎可以多點了
    隨著2019年1月1日的臨近,修訂後新的個人所得稅法全面實施的大幕即將開啟。12月20日,《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全面實施新個人所得稅法若干徵管銜接問題的公告》正式對外發布,明確了居民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所得的預扣預繳計算方法等。
  • 「通知」2021年起,低收入者不再預扣個稅呢!
    個人所得稅制改革後,為儘可能使大多數納稅人在預扣預繳環節就精準預繳稅款、提前享受改革紅利,參考國際通行做法,對居民個人工資薪金所得採取累計預扣法來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這樣大部分僅有一處工資薪金所得的納稅人預繳稅款與全年應納稅款一致,次年就不用再進行彙算清繳,辦稅負擔得以有效減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