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幾近尾聲,對於即將到來的2021年,相信很多人都充滿期許。而就在此時,各種「網絡佔卜」服務紛紛上線,美其名曰幫大家測測來年「運勢」。(12月15日《湛江晚報》)
眾所周知,無論是「網絡佔卜」,還是「街頭算命」,這都屬於一種「算命術」。而「算命術」本身就是一門「偽科學」,不管是看面相、看手相,還是算生辰八字、算事業不順、算感情失意,這都是「胡扯」,根本無科學依據,只不過是算命先生的一種「伎倆」而已。因而,「算命術」是不可信的。
然而,在我們的實際生活中,一些人卻明知「算命術」不可信,卻對其趨之若鶩,以滿足心理安慰。尤其是隨著微博、微信等平臺的發展,「網絡佔卜」更是「勢頭良好」,「求算命者」眾多。
其實,「網絡佔卜」只不過是利用App、AI等小程序設計幾套模板,然後根據「求算命者」提供的資料、訴求等信息進行排列組合,最終生成「模板話術」,達到騙人的目的。尤其是有一些「網絡佔卜」完全是打著「算命」的幌子,靠忽悠、欺騙的方式,推銷所謂的消災物品,大賺昧心錢,大發不義之財。可見,「網絡佔卜」就是在收割受騙者的「智商稅」。
因此,筆者以為,要戳穿「網絡佔卜」騙局,防止受騙者被收割「智商稅」,還需「多方給力」,共同打擊。首先,平臺要嚴把關。微博、微信等網絡平臺要嚴格把好審核關、準入關,切莫讓類似忽悠、騙人的「網絡佔卜」混入網絡平臺,大賺不義之財,坑害廣大消費者。其次,監管要到位。相關監管部門應積極承擔起監管的主體責任,對利用微博、微信等網絡平臺推出的「網絡佔卜」要加強監督和檢查,絕不讓忽悠、騙人的「算命術」充斥網絡平臺,既汙濁清朗網絡,又欺騙消費者。其三,法律應亮劍。相關執法部門應對「網絡佔卜」予以嚴懲重處,倒逼其遵規守法,不傳播、不散布「偽科學」,誤導消費者。同時,還應設立舉報獎勵制度。相關部門不妨鼓勵網民積極大膽地對忽悠、騙人的「網絡佔卜」進行檢舉揭發,並對舉報者給予一定的經濟獎勵,讓「網絡佔卜」如「過街老鼠」,人人喊打,使其無市場,無生存空間。
當然,消費者也應樹立維權意識。消費者一旦遭遇「網絡佔卜」的忽悠、欺騙,應積極向公安、消協、工商等部門投訴,以維護自身合法權益不被侵害。
筆者相信,只要平臺把關,監管到位,法律亮劍,在輔以舉報獎勵和維權意識的跟進,就一定能戳穿「網絡佔卜」的騙人「把戲」,讓消費者不再屢屢被收割「智商稅」。(廖衛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