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全國「最美教師」張龍:讓盲童的人生變得優雅

2020-12-16 中國文明網

  張龍與盲童在一起

  「那個樣子一定要優雅一些,好不好?」9月14日下午,記者來到武漢市盲童學校時,40歲的音樂教師張龍正在一間音樂教室陪孩子們練彈琵琶。

  9月10日晚,央視綜合頻道播出了2015全國「最美教師」頒獎典禮,武漢市盲童學校女教師張龍帶領一群快樂活潑、自信陽光的孩子載歌載舞表演了他們的校歌《牽手》。被譽為「心靈導盲師」的張龍是湖北省唯一的獲獎者,她也是全部10位獲獎教師中唯一的特教教師。

  「夏老師,您來了,孩子都在教室盼著呢。」一位身材偏瘦、精神矍鑠的老人剛走進一間音樂教室,就有幾位盲童家長熱情地迎了上來。65歲的夏一民是湖北省琵琶學會秘書長,他是武漢文藝家志願團音樂舞蹈分團的一名志願者,也是武漢音樂家協會的老會員,2005年從武漢漢劇院退休。三年前,張龍告訴夏一民,自己所在的武漢市盲童學校需要琵琶老師,夏一民作為志願者來到這裡義務教授盲童演奏琵琶。從此,每個星期一的下午,不論是起風還是下雨,夏老師都會從漢口乘地鐵轉公汽或開車準時到位於武昌石牌嶺的武漢市盲童學校。今天下午,是本學期的第一次課。

  張龍為盲童矯正姿勢

  由於盲童在醫學上被界定為完全沒有視覺能力,要教好這樣一群特殊的孩子,無疑需要付出更多的艱辛和耐心。記者在教室看到,因為盲童無法識譜,每教一個樂段夏老師都要先反覆唱上十幾遍,讓孩子先將聲音背記下來 然後蹲在孩子們旁邊一個個手把手的掰著指頭教,這個位置是什麼音,那個「哆」音位置在哪裡,音有多高?都需要反覆教授,直到把聲音和位置銘刻在腦海裡面……然後憑記憶在琴弦上重新彈奏出來。時間長了腰酸背痛,嗓子也唱啞了。再難再累,夏老師也沒有說過放棄。張龍會認真觀察和傾聽每個盲童的彈奏,時不時走到某個盲童的身前,幫盲童矯正姿勢。

  「要把平時的每一次練習,都當作演出!」這是記者整整一下午聽張龍重複最多的一句話。張龍說,這間教室的孩子跟著夏老師學彈琵琶,隔壁教室的孩子跟著她在外邊請來的另一位朋友王老師學習演奏中阮。「今年年底,我們要到琴臺大劇院開一個專場音樂會。」張龍自豪地說。

  據了解,張龍在武漢市盲童學校發起成立了「六點藝術團」,其中有十個琵琶、七個中阮。學琵琶的同學除了能演奏一些如《茉莉花》一類的小曲子,還能完整地演奏琵琶曲《陽春白雪》;學中阮的同學也能彈奏《紫竹調》、《馬蘭花開》、《茉莉花》、《鈴兒響叮噹》等曲目。

  2011年,張龍不顧親朋好友善意的勸阻,主動要求調到武漢市盲童學校當音樂老師。張龍的到來,給這裡帶來了不一樣的陽光。在她的提議下,學校建立校園廣播站,讓校園的每個角落都能聽到優美的音樂聲;為讓盲童的特長得到發揮,她組建了「六點藝術團」,並擔任團長。藝術團開設了表演組、聲樂組、器樂組等,她利用課餘時間耐心細緻、有條不紊地訓練學生的唱歌和朗誦。孩子們的藝術天分逐一顯現:學生甘文俊、田彬楠的詩歌朗誦《金月亮和銀月亮》在第二屆全國盲人詩歌朗誦大賽中榮獲湖北賽區的金獎,學生宋林龍的器樂串燒在第七屆武漢市殘疾人匯演中獲金獎……

  張龍還首創了盲童形體訓練課,幫助孩子們訓練、雕塑形體,練習正常人的坐姿、立姿、走姿,盲童觸覺發達敏感,她讓孩子們不停地在自己身上摸腰、摸臀、摸背,體會正常人腰板要挺直、頭要正、胸要挺的感覺。此後,她又用音樂訓練孩子們的舞姿。孩子們的表演從此有了肢體語言。

  張龍與特殊教育專業的大學生交流

  問及投身特殊教育事業的原因,張龍告訴記者:「讓孩子們都能享受音樂,傳遞快樂,我很幸福。」近年來,她曾獲得「全國藝術教育先進個人」、「全國模範教師」、「中國好人」、「武漢市五一勞動獎章」、「武漢市十大魅力教師」等榮譽。(荊楚網)

  愛心鋪成光明路——記全國最美教師張龍

  武漢盲童學校教師張龍(後排中)和學生在央視頒獎典禮現場

  「渴望著幸福我和你一樣」、「衝破了黑暗,我會更堅強」,昨晚,央視綜合頻道播放了全國「最美教師」頒獎典禮,一群快樂活潑、自信陽光的孩子們載歌載舞表演了他們的校歌《牽手》。

  導演說:「這是五屆尋找全國「最美教師」頒獎儀式裡,唯一一位獲獎老師,在舞臺上帶著學生表演。」這就是武漢盲童學校教師張龍和她的「六點藝術團」。

  本屆尋找「最美教師」,全國僅10位教師入圍,武漢盲校教師張龍是我省唯一榮獲者。昨日教師節,張龍老師回憶起錄製節目過程,自豪地告訴記者:「一直覺得孩子們看不見沒關係,他們能用耳朵和手感知世界,和普通孩子一樣。」

  意外邂逅特殊教育

  張龍本來是武漢市漢陽區一所普通學校的音樂教師。2011年,她帶學生到北京演出,同臺有一群孩子的器樂演奏,特別好聽。在後臺,她竟然發現孩子們都是盲童,「當時心裡特別震撼」。

  回武漢後,她迫不及待地化裝成志願者,「潛伏」進武漢盲校。幾天下來,她感慨萬千:這裡太安靜了,靜得讓人想流淚!下課後,很多孩子還是在教室裡蜷縮著身體揉眼睛,或者把玩著手裡的什麼小東西。「這不是孩子應有的生活狀態,這些孩子,更需要我的幫助!」

  張龍主動轉崗到了武漢盲校。她首次建立校園廣播,放音樂、講故事。

  寂靜的校園開始熱鬧起來

  「我要了解他們,必須學著走進他們的世界。」一個周六,張龍戴著眼罩開始一天的生活。「從床頭到衣櫃是5步,從衣櫃到衛生間的門是3步,從衛生間的門到洗漱臺是5步。」張龍走得小心翼翼,仍然四處碰壁,膝蓋幾次撞得生疼。3分鐘就能搞定的刷牙,這一次她用了10分鐘。

  那一刻,張龍明白了,「黑暗中,有太多不可預知的東西,恐懼是最直接的反應。」只有消除恐懼,才可能真正走進他們的心裡,也才可能讓他們從自己的「塔」裡走出來。

  課餘時間,她主動找孩子們聊天,唱歌,講故事……漸漸地,孩子們的笑容、話語多了起來,有孩子說,以後想當歌唱家,想當運動員,還有的說想當語言學家……

  用音樂為盲童圓夢

  2011年12月,武漢盲校首個藝術團成立了。藝術團的小歌手吳迪,是個苦命的孩子,媽媽生下她不久就去世了,還給她留下了終生殘疾——先天性雙目失明。

  小吳迪像媽媽一樣,特別愛唱歌。張龍對她進行重點培養,幫助訓練氣息,矯正不正確的吐字發音,吳迪的演唱水平大大提高。

  一次,張龍找吳迪談心,懂事的吳迪低頭不語,淚水在眼眶打轉,她說,一直夢想有一首自己的單曲,獻給天堂的媽媽。張龍百感交集,哽咽著說:「放心吧,我一定圓你的夢!」

  為了幫吳迪圓這個夢,張龍四處找人寫詞、作曲,創作了勵志單曲《夢》,並請人幫忙在盲校拍攝了MV。張龍把MV上傳網絡,希望讓更多人聽到吳迪的歌聲。這首歌被作為公益歌曲在全國九條高鐵線上循環播放。

  術團的表演日益豐富,孩子們的世界也逐漸從校內走向校外:四年級學生甘文俊和田彬楠在第二屆全國盲人詩歌朗誦大賽中,榮獲湖北賽區金獎;初一年級宋林龍在第三屆北京竹笛邀請賽一舉榮獲少年組金獎;在第三屆亞洲陶笛音樂節上,盲校孩子們作為唯一的一支殘疾人代表隊,與來自亞洲各國及地區的陶笛高手同場競技,斬獲銀獎。

  這裡只有孩童沒有盲童

  盲人也應該追求美和享受美。張龍大膽設想,在全國首創盲校形體訓練課,幫助盲童訓練形體、雕塑體形,練習像普通人一樣的坐姿、站姿和行走。

  孩子們看不見,張龍就把自己當觸摸試驗品。她示範動作,讓學生在自己身上反覆摸,讓他們體會和模仿,每個細小動作逐個糾正,反覆練習。時間長了,張龍終於看到,孩子們走路昂首挺胸,待人接物彬彬有禮,肢體語言也越來越豐富。

  張龍經常對孩子們說,每個人都有權利去追逐、實現自己的夢想。這裡只有孩童,沒有盲童。正常兒童能做的事情,盲孩子同樣能做到。「我們不需要別人同情,我們需要別人的佩服。」

  武漢盲校的桌球、門球、花樣跳繩等各項體育運動都應運而生,看著運動場上生龍活虎的身影和歡呼雀躍聲,真的很難相信這裡是盲校。孩子們在這裡快樂學習、生活,已有近20名學生考入長春大學、北京聯合大學、山東濱州醫學院等。(龔雪)

相關焦點

  • 武漢有個心靈導盲師張龍,她用愛和音樂點亮盲童人生
    在這群孩子的心中,張龍是一位像媽媽一樣的老師,她用愛和音樂點亮了他們的人生,照亮了他們的成長路。武漢盲校音樂教師張龍和孩子們一起唱歌聊天。記者彭年 攝今年5月16日,第六次全國自強模範暨助殘先進表彰大會在北京召開,張龍被評為全國助殘先進個人。
  • 張龍:「靜默」咖啡師
    張龍熱情地寫道。咖啡的苦、酸、甘、香、醇,正如人生百味。緣 起1987年,兩歲的張龍因高熱不退被家人送醫。當時的診所醫療條件有限,張龍因藥物過敏失去了聽力。家人幾番求醫問藥,最終接受了孩子的聽力無法恢復的現實,將張龍送往特殊教育學校學習。
  • 網紅教師張龍:「選我的課,你需要勇氣……」
    上過張龍老師思政課的劉同學表示,張龍老師將枯燥的理論變得讓人容易接受了。「跟從前想像中的思政課不太一樣,課堂氣氛非常得有趣熱鬧,我也沒有想到我現在居然會期待上一門思政課。」其實,思政課於學生而言,無非兩種聲音——「真心喜歡」和「隨便划水」。
  • 關愛特殊教育 健康校園行走入上海市盲童學校
    東方網記者汪偉秋11月17日報導:「情系教育、關愛園丁——健康校園行」系列活動日前在上海市盲童學校啟動,美年大健康向從事特殊教育的上海市盲童學校的教師贈送體檢卡,並邀請口腔科醫生給全校師生檢查口腔,關注全校師生的健康問題。
  • 先進典型大量湧現,發揮引領帶頭作用,江城中小學教師「群星效應」啟示錄
    近年來,武漢市大力推進教師隊伍建設,湧現出一大批在全國、省、市具有廣泛影響的先進典型。武漢市第一聾啞學校教師楊小玲被評為全國道德模範,桂賢娣、楊小玲、禹誠等3人被評為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張龍、禹誠等2人被評為全國最美教師。去年,在慶祝2019年教師節暨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表彰大會上,武漢有6名教師走進人民大會堂領獎。
  • 王張龍:向世界傳遞麵食文化的「使者」
    在學習廚藝的過程中,王張龍一下子就被麵食的魅力深深吸引了。「當時我只是認準了麵食這條路,沒想到會取得現在的成績。」王張龍笑著說。  那時候,王張龍開始跟著師傅虛心學習麵食技藝,仔細觀察、刻苦鑽研師傅的每一個動作。「當時的條件很差,每次我都是利用自己的休息時間去練習師傅所傳授的知識和技能。」師傅看他樂於學習,也願意教,因此在短短幾年的時間裡王張龍就將基本功練得非常紮實。
  • 鄲城一高教師張永華榮膺「河南最美教師」
    2018「河南最美教師」頒獎典禮在河南廣播電視臺演播廳舉行。、劉延利夫婦,破解大地綠色密碼的河南農業大學教師範國強,視力殘疾卻為更多盲童開啟明窗的許昌市特殊教育學校教師郭朝陽,努力讓每一個聾啞孩子都出彩的鄭州師範學院教師董晶晶。
  • 2014武漢市十大魅力教師名單出爐
    原標題:2014武漢市十大魅力教師名單出爐   [提要]最終,張龍等10位教師獲得第四屆「武漢市十大魅力教師」稱號,陳琛等5名教師獲得「評委會大獎」,劉慶等15名教師獲得第四屆「武漢市十大魅力教師提名獎」稱號(具體名單附後)。
  • 他們用聲音「點亮」盲童世界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如天籟般的聲音出自一群「眼前遮住簾」的孩子——盲童。12月25日下午,射陽縣特殊教育學校,在鹽都盛文助學愛心協會和亭湖大洋灣讀書社志願者們陪伴下,孩子們自信朗誦。「讓我來找找我的『小老鄉』在哪裡!」「大家還記得我的聲音嗎?我是誰?」
  • 2018河南最美教師名單公布,11位教師獲最美殊榮,李芳獲特別獎
    勇擔山區教育傳承重任的南陽市鎮平縣高丘鎮黑虎廟小學教師張玉滾,攜手支教十多年的平頂山市舞鋼市楊莊鄉長嶺頭村小學教師李萬軍、劉延利夫婦,破解大地綠色密碼的河南農業大學教師範國強,視力殘疾卻為更多盲童開啟明窗的許昌市特殊教育學校教師郭朝陽,努力讓每一個聾啞孩子都出彩的鄭州師範學院教師董晶晶。
  • 信陽李芳老師榮獲全國「2018年最美教師」稱號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李鑫 通訊員 汪星晨昨日晚間,在央視舉行的2018「尋找最美教師」頒獎典禮上,信陽李芳老師榮獲全國「2018年最美教師」稱號,這是李芳老師獲得獲得「河南最美教師」稱號之後,再次獲得榮譽。
  • 2015「河南最美教師」20名候選人事跡
    中國最美的夏天:呼倫貝爾草原國家公園沒去這18個地方,你的人生一定會遺憾!全球6大治癒系旅行地!99%的人去了還想去!劉芳:紅燭燃燒見「芳」心劉芳最近劉芳老師很忙,一邊忙於教育教學,一邊參加民權縣名師工作室的活動,同時還要參加學校的青年教師大獎賽。
  • 讓「專業、優雅」成為幼兒教師的最美標籤
    另一方面,集團十分注重教師職後培養。2015年以來,新村幼教集團啟動「教師個人三年成長規劃」項目,在個人、師傅、園所、教科研部四級商定一致的基礎上,準確定位個人發展目標。創新舉辦「我的青春我出彩」技能大賽、團隊式互助賽課、反思性論文比賽,教育故事比賽等平臺和提供多元培訓,讓老師們找到發展的沃土。
  • 全國10位最美教師名單發布 淄博桓臺1教師入選
    ,由中宣部、教育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舉辦的「閃亮的名字2020尋找最美教師」發布儀式日前在京舉行。在發布儀式上,公布了10位最美教師、1個最美教師團隊的先進事跡。其中,淄博市桓臺縣荊家鎮中心中學教師王菲入選最美教師名單。
  • 2016河南最美教師背後的故事 感動無所不在
    你是村小護衛,最美教師王桂香。  愛人車禍去世、公公查出胃癌、婆婆癱瘓在床、女兒年幼,面對人生諸多磨難,王桂香邊工作邊照顧家庭,15年來沒睡過一個囫圇覺。  2014年,司馬崗小學倒閉,附近3000多村民的孩子無學可上。她臨危受命接管學校,自己換燈泡、粉牆壁、制教具。和老師們一起除草種菜,為學生節省開支。
  • 紮根鄉村教育 綻放最美自己——2020年「全國十大最美教師」王菲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李兆濱 王冠男 通訊員 劉延東 鞏錦秀 淄博報導9月10日,正值第36個教師節。中央宣傳部、教育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將舉辦「閃亮的名字——2020最美教師」發布儀式。桓臺縣教師王菲在眾多的優秀教師海選中脫穎而出,獲此殊榮。
  • 上海盲童學校的他今年高考斬獲623分高分
    不僅如此,他還興趣廣泛,會騎自行車、遊泳、彈鋼琴、吹竹笛,跑馬拉松,甚至爬長城、挑戰戶外越野.....他還參加全國盲人英語演講競賽,斬獲二等獎。   他如何贏得高考這場「人生大考」,他的父母又有怎樣獨特的育兒經,小編今天和你一起去認識下這位特別的考生。
  • 李迪:以美麗的姿態播種美的種子——2015「河南最美教師」候選人(10)
    尤其是在職業學校,問題學生格外多,沒有一些威嚴和手段,怎麼能降伏那些刁鑽古怪的傢伙呢?李迪說:「我當班主任的優勢便是單純、真誠和一顆年輕的心。」李迪從1997年第一次當班主任起,就把自己作為音樂教師特有的詩意和藝術氣質帶到了班級工作中。比如,她根據學生的特點,結合花草的意義給班級命名,用別致的班級文化影響每一位學生。
  • 我要做孩子們的眼睛——記上海市盲童學校數學教師朱敏
    這樣的成績,就算放在普通高中也令人欣喜,更何況是在上海市盲童學校。創造這一優異成績的數學教師朱敏從教27年,做了20年班主任,她帶教過的視障學生不僅成績好,且活潑陽光。她說:「我要做孩子們的眼睛。」  身教重於言傳  走進上海市盲童學校,迎面走來的學生臉上都浮現著笑容,青春洋溢的模樣絲毫不會讓人覺得他們是視障孩子。
  • 「智慧之眼」盲童公益
    他們看不到這個世界的繽紛色彩,分不清白天與黑夜,只能在黑暗中摸索人生的開始,即使是走路、吃飯、倒水這些簡單的日常,他們都需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才能完成。盲童學習在現實生活中就有這樣一群孩子,他們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樣正常的上學讀書,只能以觸摸和傾聽的方式來感受世界、感受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