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金漢宮是英國王室位於倫敦的主要寢宮及辦公處,因為翻修,包含提香、維米爾、倫勃朗、凡·戴克,魯本斯等藝術家的65件作品將於12月首次在女王畫廊展出。在過去的200多年中,它們一直懸掛在建築師約翰·納什(John Nash)為喬治四世設計的白金漢宮47米高的「國王收藏廳」的牆上,除了每年夏季開放日外,僅有有限的受邀者才能一睹這些幾個世紀以來的英國王室收藏,展覽中有一張倫勃朗的作品是英國女王的最愛。
提香和他的工作室,《瑪麗亞和孩子在風景中》,約1535-1540白金漢宮的大修即將涉及建築內部老化的線路和陳舊的鉛管,這意味著這些作品必須暫時移除,這也成就了即將於今年年底在女王畫廊舉行的《白金漢宮傑作》展覽,且展出將持續一年多直至2022年1月。英國女王的藝術品管理人戴斯蒙德·肖·泰勒(Desmond Shawe-Taylor)認為,這是一次絕好的機會,它們在美術館環境中和在宮殿中的觀感肯定是不同的。「您可以在美術館中安靜地感受這些作品,雖然美術館也是藝術的聖殿,但美術館沒有豪華的內部,是更合適欣賞藝術品的地方。」
彼得·德·霍赫,《房間裡的紙牌玩家》,1658維米爾與倫勃朗的不變與創新展覽中將呈現世界上僅存的35幅維米爾的作品之一——《音樂課》。這件作品被認為是1660年代完成的,再具體也只能推測至1662-1664年。這件作品在1762年進入英國王室收藏,最初被認為是弗朗斯·范·米耶裡斯(Frans van Mieris)的作品,直至1866被證實為維米爾。
維米爾,《音樂課》,1660年代畫面中的女性正在彈奏樂器,構圖以嚴格的透視將觀眾吸引到房間深處一位年輕女子的背影上。一如維米爾的其他作品,光線從左側的窗戶進入並充滿整個房間,僅投射出柔和細微的陰影;牆上的鏡子,模糊地反射出年輕女子的臉、桌面的一部分和藝術家畫架的腿。鏡中的畫架似乎是維米爾想要表達自己和所描繪的人物共享空間,卻又像觀眾一樣站在空間之外。維米爾畫面中室內的氣氛也通過精心挑選的物體產生,用英國藝術家勞倫斯·高威(Lawrence Gowing,1918-1991)的話說,「在這裡休憩,像空氣一樣溫柔,這是自由和束縛的寓言,正如題字告訴我們的,這寓言著愛的快樂和憂鬱。」《音樂課》畫面上的題字是「音樂是快樂的伴侶,悲傷的慰藉」(MUSICA LETITIAE CO[ME]S / MEDICINA DOLOR[IS])。這表明藝術家正在探索畫面中年輕男女的關係,從男子臉上全神貫注的表情可以看出他的入迷。事實上,樂器的擺放也意味著一種潛在的和諧。
倫勃朗,《造船者和他的妻子》,1633展覽中還有兩幅倫勃朗,其中一幅長期以來一直被認為是女王最喜歡的畫——《造船者和他的妻子》(1633年),「這是一幅絕對壯觀的畫。」肖·泰勒認為, 「不僅僅是因為光線所表達出的現實主義,兩位老人的肢體也表現出非凡、可觸及的現場感,尤其是對夫妻之間一種溫柔並帶『漫畫化』的描寫更顯現代性。」倫勃朗筆下的這對夫婦傳統上被稱為《造船者和他的妻子》,在1970年被確定為揚·裡克森(Jan Rijcksen)(1560-1637)和他的妻子格裡特·揚斯(Griet Jans)。揚·裡克森是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股東,並從1620年開始經營造船廠,畫面中的他們似乎在討論一個突發的事件。在傳統中,已婚夫婦通常以兩張左右對視的單獨肖像表現,在倫勃朗創新了另一種互動構圖形式,觀者似乎可以想像妻子突然闖進房間(她的手仍在門上)打斷了丈夫安靜地觀看。她的呼吸似乎帶著焦慮,這種戲劇性也啟發了後來各門類的創作。
創作這件作品的1633年,屬於倫勃朗作為肖像畫家最成功的時期。他的藝術也以最自然的,最真實的方式表述,畫中人飽經風霜的皮膚和白色的頭髮不掩飾、也不陶醉地表現。自此以後,倫勃朗的光成為了他的代言,隱喻了不可見的靈性。
倫勃朗,《阿加莎·巴斯(Agatha Bas,1611-1658)》,1641相比之下,倫勃朗在1641年所繪的《阿加莎·巴斯》就是單張夫婦像,他的丈夫羊毛商人尼古拉斯·范·班貝克(Nicolaes van Bambeeck, 1596-1661年)的肖像目前藏於布魯塞爾皇家美術館。《阿加莎·巴斯》肖像也是英國王室收藏中最漂亮的肖像畫之一。倫勃朗在這幅畫中引入了一種新的構圖手法:人物藉助畫框擺出姿勢,模糊了畫面中想像的空間與外部現實世界之間的界限,也讓人對畫布尺寸產生了錯覺。畫中,倫勃朗的用筆也是多層次的,比如,用筆尖在畫中劃入捲曲的線條,描畫髮際邊緣的細小的頭髮,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對阿加莎·巴斯的皮膚和眼睛的描畫非常微妙細膩。
英國王室共收藏有五件倫勃朗的畫作,最早的一件是1633年之前贈予查理一世的禮物,這也是倫勃朗最早抵達英國的作品,1811年,喬治四世購買了三幅倫勃朗的作,這可能是喬治四世最著名的一件收藏。
洛倫佐·洛託,《安德裡亞·奧多尼》,1527喬治四世的收藏說起英國王室收藏,喬治四世(George IV,1762 –1830)不得不提,因為大部分收藏是他購入的。眾所周知,他畢生醉心於藝術及建築,並且收藏了全歐洲規模數一數二的畫作及裝飾藝術品。雖然喬治四世是個不受愛戴的君主,即使在英國經歷政治動蕩和經濟困境的時期,他依舊保持著奢侈豪華、與現實完全脫節的生活方式。他用收集的藝術品布置府第,而這些住宅本身也是頂尖建築師所設計的代表作。他精心鋪排的視覺饗宴展示出王室的華貴威儀,他購得的珍品至今仍是王家珍藏中一些最偉大的藝術品。
CRISTOFANO ALLORI ,《朱迪斯與赫羅弗尼斯》,1613在他的私人時光中,他也欣賞不同類型的印刷畫和繪畫,包括戲劇情節、掛牆畫和諷刺畫,並會與一小群摯友坐下來欣賞一套套印刷畫。喬治的收藏品給予他一份在現實生活中享受不到的自由。從他的書籍、印刷畫和繪畫作品裡可了解那些他無法親臨的國家,並且追蹤那些他父親不準他參與的軍事行動。 他的藏品印證了他對法國歷史與文化的那份特殊關懷,而這份興趣對他終生選擇收藏的物品具有重要的影響。
凡·戴克,《基督治癒疾病》,約1619而他對建築的眼光和品位則創造了位於倫敦和溫莎、時至今天尚有實際功能的宮殿。其中,卡爾頓府位於倫敦的蓓爾美爾,是1783年喬治成年時父親贈予他的。在其後的四十年間他在府中營造了格調高雅的一連串繽紛室內空間,裡面大量運用紡織品,出自大師之手的家具、雕塑、瓷器和畫作,其中很多是在法國大革命之後於巴黎購得,其中就包括如倫勃朗、魯本斯以及特尼爾茲(Teniers)等荷蘭與弗拉芒古典大師的畫作。
克洛德·洛蘭,《日落時分的港口》,16431821年,即位後的喬治繼承了溫莎城堡和白金漢宮。隨後他立即請頂尖的建築師和室內設計師展開把這些宮殿脫胎換骨的工程。在建築師納什的指揮下,他童年的居所白金漢府變成了華貴的白金漢宮,這座宮殿至今足以和歐洲任何一座皇宮媲美。在溫莎城堡,亞特維爾(Jeffry Wyatville)掌管建造一系列高雅而舒適的新套房,並由 Morel & Seddon 公司負責裝潢布置。而亞特維爾(Jeffry Wyatville)的復古哥德式風格讓1086年以來就是王室官邸的溫莎城堡充分展現它悠久的歷史。與喬治這些建築工程相配合的室內設計,將他典藏的精緻畫作及裝飾藝術品容納於廳堂,展現王室的威儀。
加納萊託,《耶穌升天日的聖馬可大教堂》,約1733-1734即使在執政後期,喬治四世因健康欠佳而越來越少公開露面 ,但是仍然持續大量收購藝術作品,來支撐他公開的形象。時至今日,參觀王室宮殿的訪客都會看到喬治四世所獲得的藝術品,而展示的空間也是這位贊助人、收藏家與國王留給英國的文化財富。
白金漢宮國王收藏廳註:《白金漢宮傑作》展覽將從2020年12月4日至2022年1月31日,本文編譯自「英國皇家收藏信託」和《衛報》馬克·布朗《白金漢宮藝術收藏將首次在美術館展出》(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