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報融媒記者 李夢虎 於瓏 沛縣融媒記者 張穎 圖/徐報融媒記者 白雪
「這個講話稿從前至後,『乘勢而上再攀新高』這八個字用了三次,這次全會主題就是這八個字。上次全會我說過,什麼都可以忘掉,有八個字不能忘——『言出必行幹則必成』,同樣的話我再說一遍,這次全會內容很豐富,『乘勢而上再攀新高』這八個字不能忘!明年工作的基點,基調就是這八個字!」
「明年是我縣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起步之年。站在新起點,面對新任務,全縣廣大黨員幹部要再鼓幹勁、再添豪情,以立黨為公的責任感、時不我待的緊迫感、捨我其誰的使命感,艱苦創業比志氣,開拓創新比勇氣,爭先創優比銳氣,以人人奮力支撐全縣工作整體進步,以項項進位推動全縣發展全面提升,合力奪取『十四五』發展的良好開局!這是明年沛縣整體工作總的要求!」
在2020年12月31日召開的中共沛縣縣委十四屆十次全體會議上,沛縣縣委書記吳昊的講話鼓舞人心,會場上掌聲一次次響起。
什麼叫乘勢而上再攀新高?吳昊這樣詮釋:以人人奮力支撐全縣工作整體進步,以項項進位推動全縣發展全面提升,這就叫乘勢而上再攀新高!
這次全會是在沛縣經濟社會發展繼往開來的關鍵時刻,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會議的主要任務是: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蘇重要講話指示精神,認真落實十九屆五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省委十三屆九次和市委十二屆十一次全會部署,回顧總結全縣「十三五」工作歷程,研究謀劃「十四五」發展藍圖,部署安排明年工作任務,審議縣委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動員全縣上下乘勢而上、再攀新高,以「爭當表率、爭做示範、走在前列」的使命擔當,奮力實現「十四五」現代化建設的良好開局。
縣委全會這樣總結「十三五」
各項目標任務圓滿完成,沛縣站到高質量發展新的起點
——這五年,全縣綜合實力持續攀升。預計今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820億元,是2015年的1.4倍,年均增長6.3%;人均GDP由2015年52092元提高到73182元,年均增長7%;實現全口徑財政總收入135.6億元,年均增長7.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10億元,是2015年的1.89倍;全縣「四上」企業新增817家,其中規上工業企業246家。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躍居第43位,科技創新百強縣列第57位,獲評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國家衛生縣城等榮譽。
——這五年,全縣發展質態持續優化。三次產業佔比由2015年14.8:44.3:40.9調整為14.5:41.3:44.2。主導產業加快壯大,光伏光電、輕量化新型鋁材、紡織新材料等產業集聚發展,形成粘膠紗等五大產業基地。園區建設快速推進,沛縣經濟開發區實力不斷增強,沛北經濟開發區獲批省級開發區,鎮級產業集聚區基礎設施和服務功能不斷完善。科技創新能力明顯增強,培育高新技術企業72家、科技型中小企業194家,建成省級企業院士工作站2家,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戰新產值佔工業總產值比重23.8%。
——這五年,全縣城鄉面貌持續改善。城市功能品質加快提升,累計實施了469項城建重點工程,新改擴建市政道路33公裡,縣城建成區面積56平方公裡,較2015年增長20%;建成區綠化覆蓋率、人均公共綠地面積分別達到41%、13平方米,較2015年增長0.39個百分點、0.63平方米。紮實推進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高效設施農業面積近40萬畝,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等一批國省級改革壓茬推進,獲評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等7個國字號榮譽;總建築面積186萬平方米的27個農房改善項目穩步實施,12個村獲評省市特色田園鄉村。
——這五年,全縣小康成色持續擦亮。先後實施367項為民辦實事工程,新人民醫院、文化中心等投用,在全省率先開展城鄉公交一體化建設試點,建成234個居家養老服務站,家庭醫生籤約服務「沛縣模式」全省推廣。2.98萬戶7.74萬名建檔立卡低收入人口和37個省定經濟薄弱村全部脫貧。新增城鎮就業4.7萬人、轉移農村勞動力3.8萬人,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別較2015年增長45%、52%。社會治理水平全面提升,群眾安全感和法治建設滿意度連續5年全市領先。
縣委全會這樣總結2020
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
合力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
2020年,面對大戰大考的雙重任務,沛縣堅定踐行新發展理念,形成了比學趕超的濃厚氛圍。全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沛縣路徑」、垃圾資源化利用「沛縣經驗」、三鄉工程「沛縣做法」、基層減負「沛縣探索」等一批經驗做法廣為推介。
面對產業強縣的戰略選擇,沛縣大抓工業、聚焦項目,鍛造了轉型升級的發展硬核。梳理明確了「333」產業體系主攻方向,重點發展壯大高端紡織、新型鋁材、新能源三大主導產業,加快培育高端裝備製造、生物醫藥與大健康、集成電路與ICT三大新興產業,轉型升級煤焦電、冶金鑄造、綠色食品三大傳統產業。
面對動能轉換的現實要求,沛縣改革攻堅、致力創新,增強了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以八大類27項重點改革為抓手,直面難題勇攻堅,全年獲批國家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縣等10項省級以上改革試點。營商環境大幅優化。全面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務」和「證照通辦」。
面對統籌發展的群眾期盼,沛縣融合城鄉、一體推進,描繪了美麗沛縣的嶄新畫卷。深化縣鎮村三級聯動、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美麗沛縣」建設5個方面20項重點任務按序時完成。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沛縣堅守初心、矢志不移,實現了民生福祉的逆勢攀升。全市率先啟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織密織牢聯防聯控網絡,落細落實各項防控措施,對冷鏈食品等重點領域,建立全覆蓋、全天候監管體系,有效杜絕輸入性風險,疫情防控持續鞏固穩定。
面對強基固本的重要職責,沛縣充實力量、健全機制,增強了基層治理的能力實效。樹立大抓基層鮮明導向,高質量完成排查整頓農村發展黨員違規違紀問題省級試點。整頓軟弱渙散黨組織17個,新成立和優化調整成立13個城市社區,全市率先實現社區工作者隊伍職業化管理。
預計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4%,公共預算財政收入46.1億元、增長2.5%以上,工業用電量35.2億千瓦時、躍居全市第一,固定資產投資增幅、規上工業增加值、規上服務業營業收入、新增「四上」企業數量等多項指標,走到全市最前列。
謀劃「十四五」
縣委全會提出四個「走到徐州最前列」
「十四五」時期,沛縣將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蘇重要講話指示精神為主線,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旋律,深入實施產業強縣戰略、創新驅動戰略、協調發展戰略、生態優先戰略、共建共享戰略等「五大戰略」。
——綜合經濟實力走到徐州最前列。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7.5%左右,到2025年總量達到1230億元、人均突破10萬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年均增長6%左右,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8%左右,縣域經濟實力持續攀升。堅定不移把轉型升級作為「主引擎」,把各類園區作為「主戰場」,努力做大經濟規模、做強經濟實力、做優經濟結構,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形成1—2個在全國具有影響力的產業集群,工業應稅銷售收入力爭達到1500億元,工業增加值達到300億元,服務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到46%。
——宜居宜業水平走到徐州最前列。堅定不移推進城鄉融合發展,深入推進科技、人才、文化機制創新,不斷加強創新平臺建設,持續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不斷提高城市吸引力和承載力,加快建設近悅遠來、宜居宜業美麗沛縣,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6%,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9%,到2025年達到45100元。
——基本公共服務走到徐州最前列。堅定不移以人民為中心,深入實施民生幸福工程,公共服務質量不斷提高。推動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創辦湖西職業技術學院,縣內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100%,普惠養老、託育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水平提高到98%以上。社會保障更加健全,城鄉基本養老保險覆蓋面達到98%以上,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覆蓋面達到99%以上。
——生態環境改善幅度走到徐州最前列。堅定不移走綠色低碳、生態環保之路,切實改變不合理的產業結構、能源結構和資源利用方式,推進生態治理和修復,完善生態保護體制機制,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用水量、二氧化碳排放、PM2.5平均濃度等指標達到國家和省控制指標要求,城市汙水集中處理率達到95%以上,森林覆蓋率力爭超過26%,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2%。
抓好2021年經濟社會發展工作
縣委全會提出「邁上五個新臺階」
2021年沛縣工作的主要目標:主要經濟指標增幅繼續走在全市最前列,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以上,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7%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6%左右,進出口總額和實際使用外資完成市下達目標任務,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快於GDP增速,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節能減排指標完成市下達目標任務。
——在推動轉型升級、構建現代產業體系上邁向新臺階。夯實全縣經濟發展的「產業根基」。構築高質高端產業體系。以「兩區、兩帶、兩港」為引領,統籌推動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依託沛縣、沛北兩個省級開發區做強現代工業,堅持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並重、優化布局與提升層次並舉,以強鏈補鏈、以商招商為主抓手,全力打造「333」產業新高地,年籤約億元以上項目100個以上,力爭工業開票銷售收入達到600億元,規上工業增加值超過100億元。
——在深化城鄉融合、建設生態宜居美麗沛縣上邁向新臺階。堅持「四化同步」,不斷擦亮宜居宜業、活力迸發、均衡協調的城鄉底色,打造周邊認可、群眾滿意的微山湖地區宜居宜業新高地。全方位提升城區品質。主動融入徐州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建設大局,以城區主幹道不積水工程等計劃總投資352.7億元的102項城建重點工程建設為抓手,更高標準做好城市規劃。
——在深化改革創新、增強區域發展競爭力上邁向新臺階。堅定不移實施創新驅動戰略,釋放更多改革紅利,集聚更多發展資源,積蓄更多發展動能。加快推進17個採煤沉陷區綜合治理項目,統籌實施154個新型城鎮化示範縣城建設項目,積極推進全國農村宅基地改革試點縣建設,充分釋放示範試點政策紅利。
——在提高保障水平、打造民生幸福高地上邁向新臺階。構建更暖心的民生保障體系。全力做好增收文章,不斷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創新就業政策和服務,在城鎮以職業技能培訓挖掘就業創業潛力,在農村以做強特色產業帶動農民增收,確保新增就業崗位1.5萬個以上,新增城鎮就業3000人以上,行政村企村聯建率達到100%,集體收入真正村村都達標,50萬元以上的村力爭達到一半以上。
——在加強黨的建設、集聚全縣共識合力上邁向新臺階。高質量完成縣鎮村三級黨組織換屆工作,紮實推進「五聚焦五落實」三年行動計劃,建強帶頭人隊伍,健全鎮村幹部教育培訓、考核激勵等制度,努力打造一支服務群眾有感情、發展富民有本領、作風行為有正氣的基層幹部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