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展戰略與新型設計學科建設學術研討會在南京舉行

2021-02-15 設計臺
         新時代、新世界、新機遇、新挑戰、新視野、新設計、新未來!

國家發展戰略與新型設計學科建設學術研討會在南京舉行——第二屆中國設計教育理論暨「雙一流」大學設計學科內涵建設高端論壇
《中國社會科學網》報導截圖論壇合影由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和國家社科重大項目《中華工匠文化體系及其傳承創新研究》課題組聯合主辦,南京信息工程大學藝術學院和同濟大學設計創意學院設計理論與創意文化研究室共同承辦的「國家發展戰略與新型設計學科建設學術研討會——第二屆中國設計教育理論暨『雙一流』大學設計學科內涵建設高端論壇」於2020年11月28日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學藝術學院報告廳舉行。有來自全國二十餘位專家學者參加了本次論壇。本次論壇主要圍繞國家發展戰略與新型設計學科建設問題展開。開幕式由南京信息工程大學藝術學院黨委書記許建康教授主持並作開幕詞。許建康教授主持開幕式並致歡迎辭首先,由同濟大學特聘教授、南京信息工程大學藝術學院名譽院長、國家社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論壇策劃鄒其昌教授對與會專家和本論壇宗旨進行了介紹。介紹中,鄒其昌教授重點闡述了「中國設計教育理論暨『雙一流』大學設計學科內涵建設高端論壇」的現實價值和理論意義問題。本次是第二屆,本屆的主題「國家發展戰略與新型設計學科建設」問題。鄒其昌教授指出學術研究與學科建設有很大差別,一般而言,學術研究更具有個體性,而學科建設則必須和國家、民族、人類的發展相關聯。國家發展戰略就是中國當代設計學科建設與發展的風向標,為此,中國當代設計學科也同樣面臨著一次更新、一次變革、一次轉型,新型的設計學科建設與發展問題,自然就成為了中國當代設計教育理論特別是設計學學科建設的前沿和未來探索核心問題。本次活動特以設計教育理論問題為核心展開對國家發展戰略與中國當代設計教育理論體系建構等核心問題展開研討。會議涉及新型設計學科教育體系、新型設計學科的教學體系、新型設計學科的教師隊伍建設、新型設計學科的社會系統建設等有關國家發展戰略的問題。「新型設計學科」的建設要與人類、社會和國家的需求相結合,只有這樣設計學科的發展才會有更為廣闊的空間。

鄒其昌教授介紹嘉賓和論壇主旨

緊接著,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副校長閔錦忠教授致辭。致辭中,閔校長對參加論壇的專家們表示熱烈歡迎,對藝術學院舉辦高水平的學術研討會表示高度讚賞與祝賀,並結合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校史談及到對設計學科在未來學校學科建設中的重要地位和意義。之後,國務院設計學科評議組成員、教育部設計學科指導委員會委員、浙江大學孫守遷教授致辭。主要對「一帶一路」國家戰略下浙江大學設計學科的建設和發展進行了講解,指出設計與商業的結合將成為未來設計學研究的重要內容之一。論壇第一場專題研討由國務院設計學科評議組成員、教育部設計學科指導委員會委員、湖南大學設計藝術學院院長季鐵教授主持,該場討論的主題是「質量工程與新型設計學科建設」。發言人分別為陳汗青教授、孫守遷教授和覃京燕教授。武漢理工大學榮譽院長陳汗青教授以「質量工程視野下設計學科專業一體化建設的心路與實踐」為主題,首先提出關於一流設計學科的建設問題,他認為設計學科應與新文科和新工科相結合,努力實現藝術、科技與經濟相融合。陳汗青教授指出,要實現辦好令人民滿意的教育、建設教育強國的目標,就要堅持立德樹人、為國育才的使命,引導確立科學的育人目標;其次,他還提出新型設計學科建設應遵循守正創新、價值引領、分類推進「三個基本原則」,關於機制建設,首先應加強頂層設計,創新觀念理念,其次要系統規劃建設路徑和關鍵舉措,緊緊抓住核心環節,最後需加強教育質量評價制度建設。最後,陳汗青教授提出,當今機遇和挑戰並存,國際競爭更加激烈,學科關聯領域不斷擴大,創新成為企業競爭力和國家綜合實力的決定性因素,成為文化自信、學科自強、高峰意識、社會貢獻的重要性因素。孫守遷教授以數字創意產業助推「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提出數字經濟已成為未來發展趨勢,對於中國的高質量發展和「一帶一路」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在此背景下,應當大力推動創新設計,帶領中國設計、中國方案走出去,推動創新設計理念的傳播;在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引領下,大力推進數字絲綢之路的快速發展,分享數位化轉型的變革紅利。教育部青年「長江學者」、北京科技大學覃京燕教授通過網絡視頻進行線上交流。她以量子教育5S質量評價體系下的新設計學科建設為主題,提出關於新設計學科教育的幾點思考:在教育考核中,是要快樂的艱辛還是艱辛的快樂?評價考核是要學海無涯苦作舟還是注重身心健康?如何教育量子教育?關於如何教育培養量子思維六種能力?需要教什麼?最後指出教育關係應該是5S雙循環全息交感教育生態系統,教育育心,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觀念。第二場專題研討由中國美術學院範凱喜教授主持,該場討論的主題是「雙循環與新型設計學科建設」。發言人分別為季鐵教授、馮信群教授、祝遵崚教授。季鐵教授首先提出了三新的概念:新發展概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四個面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接著分析了後疫情時代文化科技融合與創新設計生態的狀況,深入探討了數字文化創新。強調在全媒體場景下的文化、科技要與娛樂體驗相結合,提出了全鏈路數位化的智慧財產權與商業模式創新,要以文化為體,以科技為用,激活文化資源與科技創新的雙引擎,推動以設計驅動數字文化的創新,加強數字平臺與設計生態建設,差異化與跨領域的雙一流建設。其次介紹了文化科技融合驅動的產業與社會創新的雙循環系統,最後提出了AI+大健康開啟健康服務智能化時代的觀點。教育部設計學科指導委員會委員、東華大學設計學院副院長馮信群教授以「在場」與「營構」——新時代語境下設計四邊和多元演進為主題進行分析,首先提出了對當下與未來設計變革的預見,從時代響應、模式轉變、系統探尋這三個方面討論了科技革命與產業革命給設計帶來的不確定性思考,強調在此背景下,要注重批判能力和主動設計能力,倡導組織創新,思維創新,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外部環境,未來的設計思維轉向朝著跨界型、智造型、數據型、網絡型、迭代型、平臺化、複合化、民主化、扁平化方向發展。其次指出面對疫情,設計的發展模式轉變,其設計價值,功能和作用應該重新被審視。強調了新文科與設計學科有明確關聯,設計學科應立足新時代、新成就、新需求、新變化、新階段、新特徵和新考驗,在國家「四新」教育的建設情況,作為設計學科而言,需要振興中國傳統的智慧,進行技術融合,產業融合,學科融合,產教學一體融合,最後提出了「海派文化」的特點,包括開放性、創造性、揚棄性、多元性。南京林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院長祝遵崚教授以智慧園林與園林植物創新設計思考為主題,提出了在以生態文明建設的大背景下,農林行業如何發揮設計的作用,對於生態材料的資源,應該如何去設計應用。強調農林行業的設計學有利於改進生態環境,應該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第三場專題研討由教育部設計學科指導委員會委員、鄭州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王曉予教授主持,該場討論的主題是「新工科與新型設計學科建設」。發言人分別為:範凱喜教授,吳衛教授,胡潔教授。範凱喜教授以「新產業·新職業·新學科·新系統·新模式·新方法——關於面向2035國家發展戰略的新型設計學學科建設的思考」為主題,基於國家發展戰略的視角,分別從創意設計的新產業和新職業、設計學科的新觀念和新體系、設計學科的新模式和新方法三個方面闡釋了自己的觀點。在創意設計的新產業和新職業方面,範教授認為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國家發展遠景目標對高等設計教育發展的新要求可以總結為五個「新」,即新四化,新格局,新核心,新高地,新產業。其中還包括:新工科+新藝科對設計教育的新影響、設計產業職業業態大變化的新動向、後疫情時期設計時代產業的新形態等內容,並以「不做摳圖拼圖的美工小弟!要做新時代的智能設計師!」呼籲大家積極適應新產業新工作需要的新職業。最後範教授又從設計學科的新觀念和新體系、設計學科的新模式和新方法的角度,提出新一代信息技術時代帶來設計教育發展的新機遇、適應AI時代設計學科發展的新教師觀、新型設計學科建設課程的新體系、適應未來設計學科教學的新模式/新形式和師資隊伍建設與學生生源:提高質量的思路等方面內容,充分闡釋自己關於2035國家發展戰略的新型設計學學科建設的思考。湖南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吳衛教授以「新文科視域下設計學科發展的思考和路徑」為主題,首先提出新文科視域下設計學科發展的思考與應對,指出我國的藝術設計教育雖然規模龐大,但內涵建設不足,且同質化較為明顯,改革勢在必行。在課程體系和教學模式上,後疫情時代應繼續發展OMO+5G教學模式,課程體系上要融入新技術和傳統優秀文化的新課程、新模式。在教師隊伍建設上,必須關注和學習相關學科的知識和動態,研究新技術與設計學科的交叉融合。在專業建設上,積極引入新技術與本專業的嫁接與聯動,不斷擴展優化新的專業領域,探究新的專業課程建設與實施的可能與路徑。蘭州理工大學副校長、上海交通大學設計學院執行院長、青年長江學者胡潔教授通過網絡視頻進行線上交流。他以「新工科背景下的新型設計學科建設」為主題,首先從新工科提出的背景:工業界與教育界的互動、工業發展的呼喚、社會發展的呼喚三個方面,將工業界的第一次工業革命到第四次工業革命分別與教育界的技術範式、科學範式、工程範式、第四次範式革命相對應,同時提出21世紀的工業發展速度是20世紀的1000倍,工業的發展呈現摩爾定律,行業和社會都在呼喚創新型設計人才。胡教授詳細分析了新工科的具體推進、新工科背景下:設計學科的創新等相關內容,並以自己在上海交通大學、蘭州理工大學的新型學科建設的嘗試為範例,詳細論述並總結了個人對於新工科背景下的新型設計學科建設的觀點——無問東西,培養面向未來的創新型設計人才。第四場專題研討吳衛教授主持,該場討論的主題是「新文科與新型設計學科建設」。發言人分別為王曉予教授、顧平教授、張犇教授。王曉予教授以設計學新文科建設的實施路徑為主題,基於教育部與設計教指委目前發展倡導的背景信息,提出了自己的思考。王教授通過一所做出優秀成績的B類、位於偏遠地區的綜合性示範院校的設計學科為例,提出了自己的三個觀點:一、不等靠不抱怨、補全地域短板;二、立足本土特色、深挖區域需求;三、重視產出導向、強化專業定位。同時闡述了自己對這三個觀點的實踐操作,認為設計專業的新文科建設應該落實到本科教學的每一堂課:《素描》(從歷史學和文學入手,以此激發學生自主學習其他領域知識,結合表達創意)、《色彩構成》(與中原產業結合,引入紡織材料學與營銷學知識,作業即產品)、《藝術考察》(注重淵源——陶瓷藝術,帶領學生近距離體驗陶瓷創造過程)。南京藝術學院顧平教授以「課程美育」與設計學學科的新使命為主題,從美學的角度入手談設計學,提出了對設計在以後的發展中基於產業的外觀下能否仍可以堅守藝術學與感性方面的擔憂。主要分為三個問題:一、從傳統工藝美術到設計學,顧平教授認為兩者的區別體現在物品在創作過程中設計者與操作者兩個身份是否統一。認為傳統工藝美術在使用中激活的是「體驗」——基於「具身」的感知,放大了情感,而設計之「物」在使用中獲得的是「交互」——是基於被格式化的人類「共通感」,並非真正意義上的體驗,較多的是現代審美的單純與秩序,強調科學思維為主導。二、「課程美學」為什麼需要設計學參與?;三、設計學之於「美育」的意義。顧平教授認為一個人的審美素養主要通過「教育」來建立,其主要媒介是「課程」。「課程美育」就是某種意義上設計學參與的審美轉化,主要從「藝術課程」與「美的環境」兩個承載通道去實現,以視覺渠道為主,重在「感知」與「體驗」。南京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張犇教授以新文科背景下的藝術與設計為主題,著重分析了藝術與設計在與新文科融合的大背景下應當如何自處,主要體現:審美性——美人;情感化——人文;內涵性——化人。並基於此展開敘述了四個觀點,分別是:一、必須打破與人文社科、自然科學的界限,用功能性訴求(物理功能、精神功能)將社會生活與科技、藝術進行勾連;二、充分發揮藝術的功能,在強調設計科技性的基礎上,努力在增強審美能力、涵養人文精神等方面下功夫,以發揮出藝術特性在新設計中的最大作用;三、應適應時勢,因勢利導,組建新專業,構建新設計理論,積極探索藝術與科技的交叉途徑,主動與新社會業態、新社會需求結合;四、高校專業課程的教學在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向智能互動教學模式轉型的同時,應將藝術的化人、美人特質放置於重要地位,以充分發揮藝術在新設計未來發展中的重要作用。第五場專題研討顧平教授主持,該場討論的主題是「新型設計學科建設構想」,發言人分別為藺寶鋼教授、板俊榮教授、劉宗明教授。西安建築科技大學設計藝術學院院長藺寶鋼教授以新文科建設背景下設計學科的發展與思考為主題,結合西安建築科技大學的地域優勢,圍繞西北高校獨特的自然及人文環境提出設計區別於美術,是從應用角度入手,服務於文化經濟發展的城鄉文化建設的新藝術門類。藺寶鋼教授以倫敦城市文化建設為例,突出城市文化建設的四個目標——卓越型、創建性、多途徑、重效益,並由此引出西安建築科技大學藝術學院的建設方向——利用高校學科優勢資源,xin主打城鄉環境藝術創新設計與應用,不同於經濟發達地區,西安建築科技大學的建設是要依託陝西紅色歷史文化遺產以實踐總結理論的教學方法打造特色人才培養路徑,建設未來新視野下環境設計學科發展人才新高地。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藝術學院院長板俊容教授結合其音樂學習的背景,以聲音有需要設計——藝術與科學學科交叉發展新思路與初步嘗試為題,提出藝術與科學學科交叉能否成功?、交叉以後是什麼?及怎麼交叉?三個問題,並建設性地提出遠緣學科的交叉具有大於近緣學科交叉的強大衝擊力,人工智慧與聲音藝術的結合為新文科建設的發展提供了一條可行的發展道路。湖南工業大學設計學院副院長劉宗明教授結合其所在湖南工業大學的實踐成果談論了其在新文科背景下面向包裝行業與區域經濟發展的設計學科建設的思考。分點闡述了:一、今日設計不再僅僅滿足基礎性功能性需求設計;二、設計不再被動響應,而是直面社會複雜問題,定義問題,提出系統的設計服務解決方案。劉宗明教授強調社會問題日益綜合化、複雜化的新時代亟需新文科創新發展,實現設計學科的自我革故鼎新。閉幕式由南京信息工程大學藝術學院院長梁家年教授主持並作總結性發言。

梁家年教授主持並作總結髮言

閉幕式上,國務院設計學科評議組成員、教育部設計學科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院長宋協偉教授做專題發言。宋教授的演講打破了傳統學科界限,反思學科的定義,提出應接軌國際大設計理念,尋求從本質結構革變中國學科分類過細緻使學科獨立性過強的傳統教學體系,從世界的視角審視大國設計,心懷為改變世界而設計之初心,在應變與求變中,做深入時代的觀察者,在政治與哲學的思考中,擺脫落後的設計理念,尋找未來設計的進步途徑與高校新文科設計學教育教學的高質量變革。
本次大會的召開推動了中國當代設計理論體系的建構與發展,話題深入到設計學科內涵建設問題的核心,也是中國目前實施的世界「雙一流」大學建設的關鍵問題。大會的成功召開促進了學科發展與人才培養的良性互動,進一步推動了中國設計學學科的建設和發展,另一方面,本次大會的召開對南京信息工程大學藝術學院設計學科建設發展也形成了有力推動。本次論壇,是基於國家發展戰略而進行深度思考與探討中國設計教育未來建設與發展問題的高端論壇,時間緊湊,討論廣泛,主題鮮明,為推動中國設計學科建設與發展貢獻出了自己的力量和智慧,會議圓滿成功,意義重大。(南京信息工程大學藝術學院劉凱老師提供新聞稿)

席卡

以探索中華考工學體系為核心,努力建構中國當代設計理論體系,傳播設計理論知識、世界設計發展狀況以及當代創意文化產業前沿等信息的服務設計平臺。積極倡導設計改變世界、設計創造生活、設計驅動創新的理念。

 

相關焦點

  • 工商管理學院舉行「十四五」規劃與學科建設戰略研討會
    8月21日至23日,工商管理學院通過線上平臺舉行「十四五」規劃與學科建設戰略研討會。湖南大學工商管理學院院長馬超群教授、西南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執行院長寇綱教授等15名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工商管理學科、應用經濟學學科領域的校外知名專家和東北大學發展規劃與學科建設處處長李鴻儒教授應邀參會。
  • 「學術評價與學術期刊發展」高端研討會在南京舉行
    」高端研討會在南京舉行,來自北京、山東、湖南、江蘇期刊界和高校10餘位專家學者與會展開研討。希望此次研討會能夠通過深入的研討交流為刊物的長遠、可持續發展提供有益意見和建議。 張耀銘提出,學術期刊的發展要抓住文化軟實力、核心競爭力、傳播影響力三個關鍵詞。
  • 爆炸與衝擊動力學發展戰略研討會在西昌圓滿舉行
    爆炸力學專委會秘書長姚小虎教授主持開幕式會議開幕式上,爆炸力學專委會主任王成致歡迎辭,中國力學學會副理事長戴蘭宏研究員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數理科學部力學處雷天剛處長分別做了重要講話,並指出此次發展戰略研討會匯聚了各領域的學者專家是一次學術盛會
  • 中國材料科學2035學科發展戰略研討會在西安召開
    他表示,近年來學校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部署,發揮特色優勢,著力攻克關鍵核心技術,特別是在材料科學領域開展了積極的探索實踐,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相信通過舉辦此次研討會,在黨和國家戰略部署的指引下,在各位院士和專家學者們的支持下,在研究團隊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夠不斷向材料科學的廣度和深度進軍,創造出富有影響力的重大研究成果。
  • 鹽城師範學院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專業及學科建設發展研討會舉行
    7月15日上午,鹽城師範學院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專業及學科建設發展研討會在厚德樓一樓西會議室舉行。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院洪茂椿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郭子建教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陳榮教授,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中山大學毛宗萬教授,教育部長江特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南京大學左景林教授,教育部長江特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蘇州大學郎建平教授,南京師範大學劉紅科教授
  • 第六屆西部地區外語學科發展研討會在廣西大學舉行
    11月28日,第六屆西部地區外語學科發展研討會在廣西大學順利舉行。廣西大學黨委副書記查丹明、《外語教學與研究》主編王克非教授分別在大會開幕式上致辭。來自北京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四川外國語大學等全國知名高校的16位專家教授以及西部地區高校的百餘位師生共同參會。查丹明在致辭中表示,本次外語學科發展研討會增進了西部地區高校關於外語學科建設的溝通,促進了學科發展,為廣西大學與全國知名高等院校提供了一個學習與交流的平臺。
  • 全球化與中文學科建設的新方向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行
    全球化與中文學科建設的新方向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行清華新聞網5月20日電 5月16至17日,由清華大學中文系主辦、人文社科圖書館協辦的「全球化與中文學科建設的新方向」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清華大學舉行。副校長謝維和出席開幕式。
  • 電氣科學與工程學科「十四五」規劃暨學科發展戰略研討會舉行
    清華新聞網11月26日電 11月21日至22日,電氣科學與工程學科(簡稱電氣學科)「十四五」規劃暨學科發展戰略研討會在成都天府新區召開,會議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工程與材料科學部主辦、清華四川能源網際網路研究院承辦。
  • 「中原美術」學科建設學術研討會在鄭州順利召開
    這次開展的「中原美術」學科建設學術研討會,以特邀嘉賓專題報告、專題性分論壇學術討論並行進行,專題性討論分為:1. 中原美術學科建設學術論壇;2.    中原美術學科建設,以中原文化為依託,強調中華文明根脈的地緣性特徵,以包納不同分支方向的審美與技藝相結合的美術學科為支撐,強調中原美術「仁厚博大,推陳出新」的學術思想,既重視建院以來重要學術脈絡的梳理與繼承,挖掘中原藝術精神,保證學科的深化與發展,又針對社會發展的多元化趨向,融合和吸納新的藝術媒材與語言,開創美術學院「繼承與發展」的新格局,進而充分發揮中原美術特色和文化優勢的引導示範作用
  • 中外人文交流與新型國際關係學術研討會在復旦大學舉行
    中外人文交流與新型國際關係學術研討會在復旦大學舉行 2018年12月25日 10:05 來源:復旦大學網站 作者:陶韡爍 字號 關鍵詞:復旦大學中外人文交流中心;論壇;國際問題研究院
  • 上海交通大學舉行「黨的建設」學科建設研討會
    2019年7月27日,由上海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主辦、新時代黨的建設研究中心協辦的「黨的建設」學科建設研討會在上海交通大學徐匯校區舉行。上海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建學科建設需要為學校黨建工作的開展提供智力支撐,要積極利用黨建學科平臺建設,匯聚一大批黨建專家,服務於國家和學校的整體戰略,為黨的教育事業和黨建研究事業培養輸送優秀人才。開幕式結束後,顧鋒為馮小敏、楊德山、陳志剛三位專家頒發了黨建學科顧問聘書併合影留念。
  • 東北地區民族文化與設計藝術史研究學術研討會召開
    任文東副校長代表大連工業大學對與會嘉賓及各位專家學者致以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希望藉此次研討會加強我校新文科和雙一流高校建設,推動東北地區歷史文化與設計藝術研究,推動地區民族文化的發展。李紅傑副主任表示,東北地區文化豐富多彩、底蘊深厚,期待會議能深挖細研東北文化,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偉大事業中做出貢獻。
  • ...聚焦「融與通」,第三屆藝術史學科發展研討會在南京藝術學院舉行
    10月17日,由南京藝術學院主辦,南京藝術學院研究院和中國藝術研究院《藝術學研究》編輯部聯合承辦的「2020·藝術史學科發展研討會(第三屆)」在南京藝術學院舉行。本次研討會齊聚來自17所國內高校和研究院的33位學界專家和學者,著眼藝術史學科研究領域最新成果、發展趨勢,聚焦東西方不同學術背景和學術觀念的碰撞交流、融合貫通,力求進一步闡述藝術史的交錯與邊界擴展、藝術史與藝術史學理論及學科建設與發展,以及藝術學交叉史學形成的藝術經濟史研究,希望由此對當前藝術史學科發展與史學理論研究的熱點問題形成共識,為進一步明晰藝術史的書寫
  • 國際貿易學科發展研討會舉行
    南開新聞網(通訊員 苑濤)5月21日至22日,由南開大學國際經濟貿易系、南開大學國際經濟研究所、南開大學WTO研究中心舉辦的國際貿易學科發展研討會在我校舉行。與會者深入研討國際貿易學科的發展趨勢,討論我國高等教育國際貿易學科的改革發展。
  • 清華大學-東京大學無障礙發展學術研討會在北京召開
    清華大學-東京大學無障礙發展學術研討會在北京召開 2017-04-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劉歡   中新網北京4月14日電(記者 張希敏)4月14日,清華大學-東京大學無障礙發展學術研討會暨無障礙發展研究院年會在舉行
  • 我校主持2020年地球化學學科戰略研討會
    為促進地球化學的學科發展,11月6日上午,我校成功舉辦了地球化學學科戰略研討會。黃方做了地球化學學科戰略研討報告,為更好的開展地球化學項目的申請和評審工作,希望2021年基金集中受理期之前,得到關於地球化學學科發展的建議和意見。
  • 《莫礪鋒文集》學術研討會在南京舉行
    《莫礪鋒文集》學術研討會在南京舉行 2019年04月24日 17:49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王廣祿 字號 內容摘要: 關鍵詞:
  • 我校牽頭舉辦獸醫學科中長期暨「十四五」發展規劃戰略研討會
    本網訊 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委託, 10月12日至13日,我校動物醫學院召集獸醫學科專家代表在北京召開了獸醫學科中長期暨「十四五」發展規劃戰略研討會,學校黨委常務副書記張東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任紅豔處長出席會議並講話。
  • 【傳真】鄭州大學舉辦第四屆新媒體公共傳播國際學術研討會暨推進新聞傳播學一流學科建設發展論壇
    11月17日至18日,由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新媒體研究中心、新華通訊社—鄭州大學穆青研究中心共同舉辦的「新時代、新技術、新傳播」第四屆(2018)新媒體公共傳播國際學術研討會暨推進新聞傳播學一流學科建設發展論壇
  • 張楚廷學術思想研討會在我校舉行
    開幕式後合影留念下午的研討會在我校教育科學學院101室繼續舉行(記者 胡明玥 歐陽小武 黃柳英)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5月28日,張楚廷學術思想研討會在我校國際學術報告廳舉行。蔣洪新對張楚廷先生的教育理論和治校理念進行了深入分析,對張楚廷先生為我校的建設和發展作出的卓越貢獻表示敬意和感謝。蔣洪新指出,當前,我校正處於新的發展時期,舉行張楚廷教授學術思想研討會,意義就在於營造尊師重教、崇尚大師的氛圍,樹立志存高遠、潛心鑽研、甘於寂寞、持之以恆的治學精神,造就我校新一代的名師、大家,全面推進學校學科建設和教學科研工作邁上新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