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育人 「潛心」教學
——楊凌示範區優秀教師張軍俠
張軍俠,邰城實驗學校初中數學學科教師。自2001年參加工作以來,十九年來始終如一地愛崗敬業,無私奉獻,踏踏實實地教書育人,雖沒有驚人之舉,也沒有轟轟烈烈的事跡,但她用自己的愛心詮釋著一名老師的內涵,用堅守澆灌著滿園桃李。一路走來,很努力,也很幸福!
張軍俠
用「愛心」滋潤心靈
對於教育來說,師愛是永恆的主題,愛是成功的原動力。她熱愛教育,摯愛學生,以一顆不倦的愛心,在細微之處,在不經意間默默地滋潤著孩子們的心靈,向他們無怨無悔地播撒著自己的光和熱。對待學生,事無巨細,用心血演繹著日常教育的平凡。中午吃飯,有的孩子飯卡裡忘了充錢,就偷偷地躲在教室裡,張老師發現後及時把自己的飯卡給了他們。還有的女生在特殊時期忘帶衛生用品,她會在辦公室抽屜經常備幾包,以備她們的不時之需。愛滋潤了孩子,也升華了自己,在平時工作中,她能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尊重他們的人格,並與他們平等相處,用信任和關切激發他們的求知慾,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健康快樂地成長。
用「盡心」言傳身教
教育學生時,與其喊破自己的嗓子,不如給他們做出樣子,要想正人,必先正己。所以無論是課上還是課下,她總是以自己的人格力量感染學生,注意自己點點滴滴言行,說的每一句話,做的每一件事都能嚴於律己,率先垂範,要求學生努力學習,她首先做到了忘我的工作態度和刻苦鑽研的精神。每學期的每一節課都用心地去設計,每一次作業都是精心布置、細心批改,每一節自習都盡心輔導,讓學生有所收穫。課下教育學生要熱愛勞動時,她沒有指手畫腳,拈輕怕重,而是和學生一起參與勞動的全過程。要求學生遵守紀律,她首先做到了不遲到、不早退,接受並用心完成學校交給的每一項任務。去年冬天,張老師家二寶生病住院,大寶也高燒不退打吊瓶,家裡老人身體不好,每天早上起床先做好飯,一邊照顧老大,一邊給老二和愛人打包飯菜,然後讓老大自己在家休息,又去醫院送飯,並趕在八點前去學校給初三兩個班的孩子上課,上完課又帶老大去醫院打吊瓶,為了方便,專門把兩個孩子安排在一個病房,這個幾平米的病房就成了臨時的家,下午一邊備課,一邊照顧孩子,晚上又去學校上晚輔導,下自習後又去接老大回家輔導作業,一天下來筋疲力盡。就這樣學校、醫院、家三點一線的奔波模式持續了兩個星期。在此期間她沒有耽誤孩子們一節課,沒有落下一節晚輔導。雖然風雨兼程,甚是辛苦,但她覺得很值得。十幾年的教學生涯中,張老師明顯地感覺到,自己的言談舉止,既處於學生最嚴格的監督之下,又處於時刻被學生效仿之中,因此她始終堅信「言傳身教,身行一例,勝似千言」的至理名言。
用「誠心」擦拭憂鬱
良好的師生關係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有力保障。孩子上了初中後,心理會發生很大的變化,有極強的自尊心,好面子,獨立意識也很強烈,很容易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父母教育言語稍有不當,矛盾就會立即呈現。因此在平時的教育中,她很注意自己的言行,儘量不在班上當眾批評某個同學,有問題私下解決,這樣一來孩子也信任張老師,也願意將自己的心理話向她傾訴,記得曾經班上有名女同學,上了初二後由於基礎差,學習跟不上,加之父母經常謾罵,孩子產生了逃學的心理,就把自己反鎖在家中,不和任何人說話,也不吃不喝。得知這一情況,張老師立即去了她家,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以朋友的身份和孩子談心,撫平了孩子煩躁的情緒,打開心結,最終回歸課堂。所以她相信,只要自己有一顆誠摯、善良的心,不僅能做孩子心中的良師,亦或能成為他們理想中的益友。
用「恆心」提高技能
為了更好地開展教育教學活動,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業務水平,適應新形勢下的教育工作要求,積極參加各種業務學習和賽教活動,認真研究教材教法,研究課程標準,注重多方位培養學生的能力和習慣,因材施教。在教學方面,也曾代表學校去武功二中現場教學,一節八年級的《平方差公式》獲得了兩校老師的高度評價,並榮獲楊陵區「高效課堂」一等獎。平時備課時,張老師也狠下功夫,精心設計環節,上網查閱資料,做大量的課前準備工作,課堂上,倡導學生「民主、合作、探究」式學習,立德樹人,讓更多的學生勤於動手,主動參與,做課堂的主人,每次考試所帶班級的成績都名列前茅。由於平時工作做的紮實,教學業務過硬,2019年9月被評為楊凌示範區「教學能手」的光榮稱號。同年10月,她加入了楊陵區初中數學「楊冬英名師工作室」,在這裡學習了短短的幾個月,在微課製作和課題研究方面又有了很大的提高。「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教育這片田園裡她將勤奮耕耘,積極探索,奉獻無悔的青春。
愛心育人
潛心教學
張老師說:「 作為邰城實驗學校的一名數學老師,我只是普通教師中的一員,做了自己應做的工作,我應該繼續保持教育的初心,多讀書,向著「腹有詩書氣自華」的目標努力。我願意獻身教育,甘為人梯,用自己堅實的臂膀託起學生攀登新的高峰。我也會憑著自己對教育事業執著的追求和強烈的責任感,在「三尺講臺」上書寫自己的完美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