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大劇院不僅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地標,更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載體。記者 齊嵐森 攝
重慶日報消息,「時光易逝,10年間,我出入大劇院百餘次,倫敦西區原版音樂劇《貓》、小野麗莎音樂會、楊麗萍現代舞劇《十面埋伏》,這裡上演的一部部經典,為我的生活增添了更多色彩……」2019年是重慶大劇院成立的第十個年頭,3月14日,大劇院的忠實觀眾趙藝珍在微博上發出這樣的感慨。
劇院,不僅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地標,更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載體,在影響市民文化消費理念、促進城市文明程度提升、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事實上,不僅僅是重慶大劇院,10年來,國泰藝術中心、施光南大劇院、重圖劇場、涪陵大劇院等一批專業劇院的建成,為重慶帶來了全新的文化氣息,話劇、魔術、交響樂、音樂舞臺劇等豐富多彩的文藝作品此起彼伏地上演。在一場場文化盛宴中,重慶市民的觀賞習慣、審美水平也在悄然變化。
重慶國泰藝術中心。王澤敏 攝
演出
從「好戲沒地演、名角不願來」到《戰馬》連演15場
檢票隊伍中,32歲的楊子君捧著一大束鮮花,時不時地拿出演出票,探頭向重慶大劇院檢票口張望。
2月22日這一天,楊子君已經盼了大半年。自重慶大劇院公布,由胡歌、許晴主演的《如夢之夢》將來渝演出,每日數十次瀏覽大劇院的官微進行搶票,已經成為她購票成功前的日常。
在家門口就能看到這部豆瓣評分9.2的優質話劇,家住渝北區雙龍湖街道的楊子君,成了「胡歌粉絲群」裡眾人羨慕的對象。時光倒退10年,楊子君唯有羨慕在北上廣生活的朋友們。
話劇、曲藝、雜技……楊子君大學時代的文化娛樂,大部分是和父母在重慶大禮堂、重慶市勞動人民文化宮等劇院裡度過的。「那時候專業的劇場不多,演出場次和種類也有限,好多經典劇目都只在北上廣演出。」愛好音樂劇的楊子君甚至曾打「飛的」去上海看劇。
直到2009年,重慶首個大型專業劇院——重慶大劇院建成,這樣的狀況悄然發生了改變。
2009年11月7日,曾獲得七項託尼獎、被譽為「世界四大音樂劇之一」的英國原版音樂劇《貓》作為開門首秀登陸重慶大劇院。
消息一經傳開,來自全國各地的「貓」迷紛紛打電話搶購,原本計劃的6場演出也臨時增加2場。
「重慶首次引進國外原版大型音樂劇。」「重慶首部連演8場的大型音樂劇。」……
一時間,重慶大劇院成了市民津津樂道的話題。這座年輕的劇院,從首場演出那天起,就承載了山城觀眾對高雅藝術的渴望。
《音樂之聲》《茶館》《大河之舞》……10年來,重慶大劇院共組織國際、國內一流舞臺文藝商演3000餘場,近400萬觀眾走進劇院。
此後,隨著重慶國泰藝術中心、施光南大劇院、重圖劇場、重演時代藝術中心等劇院的建成,重慶文化宮大劇院、抗建堂等劇場的重新修繕,重慶市民在家門口也能周周看演出、月月賞精品。
專業劇院帶來的是專業的觀劇環境。2013年,耗時6年修建的重慶國泰藝術中心落成開放,其專業的內部設施讓每一位走進藝術中心的觀眾直呼「巴適得很」。
2018年,國泰藝術中心引進大型舞臺劇《戰馬》,這部舞臺劇在渝演出15場,吸引1.3萬觀眾觀看,創重慶地區引進的商業舞臺劇連演場次的最高記錄。除了巧妙的創意外,國泰藝術中心專業、精緻的舞臺呈現也從整體上保證了《戰馬》作為一部大型舞臺劇所具備的品質。
去年8月,重慶又一家重量級的演出場館——重慶國際馬戲城正式開業。值得一提的是,它是目前中國西部地區面積最大、功能最齊全、設備最先進的馬戲城。
「專業劇院擴大了引進劇目的選擇範圍。」重慶演藝集團總裁朱凱表示,大製作、高質量的劇目大都對演出場地有要求。如今,重慶專業劇院的次第建成,彌補了以前「好戲沒地演、名角不願來」的遺憾。
圖①:《如夢之夢》劇照。重慶大劇院供圖
觀眾
從稀裡糊塗湊熱鬧到穿著正裝看劇
屏氣凝神,緊盯著鋼琴演奏家理察·克萊德曼的每一個動作,看到克萊德曼手指離鍵、起身鞠躬,現場觀眾才報以熱烈掌聲。2018年12月28日晚,市民任星蕾在重慶大劇院欣賞了一場高品質的鋼琴演奏會。
演奏家停止演奏再鼓掌,在如今看來是很正常的事情,但這其間卻經歷了一個漫長的引導過程。
「一到演奏高潮,現場掌聲、叫好聲夾雜在一起,甚至還有吹口哨的。」重慶市保利劇院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懷友,向記者講述了10年前的場景。該公司負責重慶大劇院的劇場經營。
「觀眾在演出過程中鼓掌,這與我國傳統的觀賞習慣有關。」李懷友分析,觀眾在欣賞京劇、相聲、川劇時,看到精彩的地方就會拍手喝彩,但是西方古典音樂非常講求樂曲的完整性,要在整首曲子完全結束時才可以拍手。
除了鼓掌的習慣,觀眾看演出時的著裝也有需要改進的部分。
「有穿著白色工字大背心、腳蹬人字拖的,有拎著奶茶、水果來的……」回想起重慶大劇院開業初期遇到的各種情況,李懷友也是哭笑不得。
不讓他們進?讓他們回去換衣服?這樣做都不妥。於是大劇院專門購買了一批圓領短袖T恤,遇到著裝不規範的觀眾,便請他們換上。久而久之,觀眾們漸漸形成了穿正式服裝來觀看演出的習慣。
2010年,重慶大劇院還專門印發了觀賞禮儀小冊子,從不同演出的著裝要求、正確的鼓掌方式到兒童注意事項,事無巨細地向觀眾闡明。
「10年前,我對看演出的禮儀也不怎麼清楚,甚至對看的劇目也不了解,就是稀裡糊塗去湊熱鬧。現在,我都會在演出前通過劇院的介紹了解劇目,然後當天穿上美美的長裙,早早地去劇院排隊進場。」任星蕾說。
如今,穿著正裝來聽音樂會的觀眾多了,絕大部分觀眾也會在樂手謝幕時熱烈鼓掌邀請他們返場;遲到的觀眾更是少之又少,即使遲到也不再強行闖入,而是選擇等待演出休息時再進入……
在市民觀劇禮儀一步步改進的同時,一批青少年也因為劇院的文化活動走上了藝術的道路。
13歲的劉安逸從小就有一個芭蕾舞者夢。
「我小時候就喜歡芭蕾,但很少有機會和專業芭蕾舞者接觸。」劉安逸的媽媽張嵐回憶,小時候,她只能通過電視看到專業芭蕾舞團的演出。為彌補兒時遺憾,劉安逸5歲時,張嵐就開始帶著她走進重慶各大劇院觀看芭蕾舞演出。
「她現在可以說是『專業』觀眾了。」張嵐笑著說,近百場芭蕾舞演出看下來,劉安逸不僅有了自己努力的方向,對同一個舞蹈不同演員的表演方式她也會進行比較。
記者從我市多家劇院負責人處了解到,如今,80後、90後父母非常重視孩子的文藝薰陶,很多辦理會員的觀眾都側重於帶孩子觀看兒童劇目或是鋼琴、芭蕾舞等高雅藝術。
圖②:《戰馬》劇照。重慶演出公司供圖
影響
劇院辦得風生水起 集中體現城市文化品位
不僅是主城市民可享受高品質的演出,10年來,我市各區縣的劇院也辦得風生水起。
百老匯當紅音樂劇《一個美國人在巴黎》,將於今年5月來渝與重慶演出公司聯手,在重演下屬的涪陵大劇院完成國際巡演版的製作。這是百老匯團隊與中國西南地區的首次深度合作。
「我了解到《媽媽咪呀》《貓》等作品在重慶都有過不俗的票房表現。」百老匯亞洲公司總裁馬克·羅素說,涪陵大劇院是重慶區縣最為成熟的劇院之一,設施完善,演出組織經驗豐富,硬體設施可以滿足80人左右的外籍團隊進行現場合成的需求,大大降低了落地接待費用,相比其他中心劇場顯然更為合適。
涪陵大劇院由重慶演藝集團旗下子公司——重慶演出公司經營管理。自2013開業以來,其先後引進了楊麗萍舞劇《孔雀》、話劇《白鹿原》等眾多優秀演出項目。
「在家門口就能近距離欣賞楊麗萍的舞姿,這在過去我做夢都想不到。」2013年5月,在涪陵大劇院觀看了舞劇《孔雀》後,涪陵觀眾陳冬激動得不得了。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作為重慶演藝集團「大平臺營運」和「一體化服務」的重要載體,重慶演出院線近年來積極整合區縣演出場所資源,將國內外以及本市的精品劇目送到區縣,豐富各區縣人民群眾的精神生活。
目前,重慶演出院線已發展16家劇院加盟,與璧山文化藝術中心、雲陽縣市民文化活動中心劇場、開州劇院、永川文化藝術中心、合川區文化藝術中心等劇院展開合作,這些區縣劇場在與重慶演出院線的合作中正逐步走向成熟。
有了好的劇場,還要有觀眾來看。為讓更多市民走進劇場,相關部門也在發力,記者從市文旅委了解到,從2016年起,我市就推出了文化惠民消費季,活動期間,各大劇院的演出票價最低降了40%。我市各大劇院和專業院團的劇場在文化惠民上也紛紛出招,重慶市歌劇院、川劇院、京劇團等專業院團推出「周周演」活動,市民可以購買最低不到50元的演出票,每周在家門口享受專業演出。
與此同時,舞劇《杜甫》、川劇《金子》、歌劇《塵埃落定》等本土精品劇目也在各專業劇場精彩上演。
「經過10年的發展,如今,重慶的劇院類別豐富,還時常推出惠民票價,可以滿足不同觀眾的需求。喜歡高雅藝術的可以去大劇院,喜歡聽川劇的可以去重慶川劇藝術中心的龍鳳呈祥大劇院,喜歡聽相聲的可以去沙區的巴渝書場。」重慶作家宋尾表示,劇院要融入城市,成為城市文化的一部分,才能為人們提供更多滋養。目前,作為城市的公共空間,重慶的各個劇院在市民藝術興趣的培養、審美水平的提升等方面還有進步的空間,可以通過舉辦更多的公益講座、培訓來努力。
劇院作為城市文化的重要載體,如同一套公寓中的客廳,是城市文化品位的集中體現。它可以從內在潛移默化地改變人的氣質,從而改變城市文化形象。有關專家認為,10年來,重慶各個劇院給市民的文化生活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改變,未來,劇院應繼續在「努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方面為重慶提供文化助力。
圖③:芭蕾舞劇《灰姑娘》劇照。記者 齊嵐森 攝
記者手記>>
有一種感嘆叫「實名羨慕生活在重慶的你」
近期,一則「《聲入人心》春季巡演15城包含重慶」的消息在網上廣泛傳播,各地網友紛紛感嘆:實名羨慕生活在重慶的你。
這樣的感嘆已經不是第一次了。2018年9月,自宣布《如夢之夢》將來渝上演,重慶大劇院的後臺每天都有數以百計的開票時間詢問。演出當天,全場爆滿,更有從美國、加拿大、韓國等國家專程趕來的觀眾。
朋友得知我在重慶工作,囑託我時刻關注,一旦《聲入人心》巡演放票,就火速搶票。「畢竟整個西部地區,巡演只選擇了重慶。」
畢業後工作的半年時間裡,我和朋友在重慶觀看了音樂劇《媽媽咪呀》中文版、楊麗萍舞劇《平潭映象》、話劇《孔子》等優質劇目。每每與家中長輩分享觀劇感受,他們總說:「你們趕上了好時候,以前很少有經典劇目來重慶演出。」
是什麼原因讓越來越多的經典劇目走進重慶?越來越多外地觀眾來重慶看戲?
重慶演藝集團總裁朱凱分析,首先,10年來,重慶的專業劇場一家一家地建,這為優秀劇目的來渝提供了基本的硬體條件;其次,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更加旺盛,為劇院引進經典劇目提供了票房保證。既有硬體保證,又有良好的票房口碑,在眾多城市巡演選擇中,演出方自然會選擇市場潛力豐厚的重慶。
從羨慕北上廣到被羨慕在重慶,重慶劇院在不斷發展的同時,每一位走進劇院的觀眾也在不斷向優雅型觀眾靠攏。相信不久以後,不僅會有外地朋友們感嘆「實名羨慕生活在重慶的你」,我們更會收穫每一位演員「實名表揚重慶劇院每一位高素質觀眾」的讚揚。
重慶部分特色劇院
●龍鳳呈祥大劇院
重慶川劇藝術中心於2011年落成,位於重慶北部新區高新園,擁有一大一小兩個劇場。其中龍鳳呈祥大劇院是按國際標準修建的綜合性劇場,可容納觀眾近800人,可用於各種綜合性演出;黑匣子實驗劇場可容納觀眾近300人。該中心曾演出《金子》《江姐》《思凡》等劇目,是川劇愛好者的聚集地。
●巴渝書場
巴渝書場成立於2005年,主要演出以川劇、京劇、越劇、相聲、評書等優秀傳統藝術為主。2017年,沙坪垻區文化館對巴渝書場進行重新裝修,於2017年11月25日重新開業。裝飾一新後的巴渝書場設立「傳統文化天天演」項目,邀請市內外優秀文藝團隊駐場演出。目前,籤約駐場演出的團隊有沙坪垻區「凌劇力」「重慶市川劇戲友協會」「逗樂坊」「重慶大學劇透社」等。
●重圖劇場
2018年12月8日,位於重慶圖書館內的重圖劇場正式對外開放,這是重慶首個本土的專業兒童劇場。該劇場佔地面積1200平方米,劇場內設有約500位坐席。每周六下午,《三隻小豬》《白雪公主》《龜兔賽跑》《灰姑娘與水晶鞋》等重慶市話劇院兒童藝術劇團保留的經典兒童劇在此陸續上演。
重慶日報記者 王麗
原標題:十年蝶變 劇院給重慶帶來了什麼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