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時間考研人數猛漲103萬,都怪就業太難?

2020-09-10 藍獅子圖書

2020年研究生考試剛結束沒多久,今年的報考人數簡直爆棚,達到341萬人,可謂是「最難考研年」。


過去十幾年,考研人數基本上是緩緩上漲,而近三年則可以用「漲勢兇猛」來形容,從2018年的238萬竄到了2020年的341萬,兩年時間猛漲103萬。


研究生錄取人數沒有大漲,報考人數卻猛漲,這是為何?2019年,中國青年報社聯合問卷網對2002名受訪者進行過一項調查,其中71.4%的受訪者承認自己考研或多或少都有「逃避」傾向。可見,為了避開「最難就業季」而考研的人並不少。


就業究竟有多難?我們來看看新增就業數據。


2019年1-11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279萬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116.3%。形勢喜人,但這並不是一個很難的目標。

僅從以上數據看,就業形勢並不那麼嚴峻。不過,小巴聯想到宏觀經濟與就業形勢的關係時,仍有擔憂。2013年,中央分析經濟形勢時指出,我國GDP每增長1個百分點,就會拉動130萬甚至150萬人就業。


如今的經濟面臨下行壓力,豈不是反著來?GDP增速每減少1個百分點,將造成100多萬崗位的丟失?


當前「穩就業」已成為國家頭等大事,比如中央提出「六穩」,其中」穩就業「居於首位。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將就業優先政策置於宏觀政策層面,與財政政策、貨幣政策並列。


2019年12月24日,國務院還發布了《關於進一步做好穩就業工作的意見》,提出了26條「穩就業」重點舉措,比如其中提到穩定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要落實普惠金融定向降準政策,釋放的資金重點支持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融資,促進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快速發展等。


那麼, 國家喊話「穩就業」,考研人數猛漲這些現象的背後,當前就業形勢究竟如何?又該如何「穩就業」?來看看大頭的分析。

考研大軍猛漲的很大原因是就業壓力太大,很多學生把繼續讀書作為緩解就業壓力的方式。這幾年高校負責學生就業的部門和老師都感到壓力非常大。


而高校的這種情況,部分反映了全國就業市場的情況。


要穩定就業,重點不在於盯著就業本身,而在於能不能激發市場經濟的活力。當企業的經濟活力不足,能吸納的就業人口會非常有限,最先影響到高校畢業生的新增就業,再逐步延伸到企業現有員工的裁員與否。


其中,民企又是就業人口的最大吸收器。要實現中央提出來的「穩就業」目標,重點在能否激發民業的經濟活力。


但當前民企缺乏信心,面對政策的不確定性缺乏安全感。這導致大量民企由進攻型轉向防守型,造成整體民間經濟活力不夠。



政府要「穩就業」,歸根結底還是要激發經濟活力。否則就會造成政府強制企業「維持就業」,最終可能會出現大量虛報數據,來降低官方的「失業率」數字。


比如,在「穩就業」措施中,有「給予職業培訓補貼和生活費補貼」這一條。但如果勞動力市場需求不足,培訓補貼最終將成為一些培訓機構騙取國家財政補貼的政策紅利,很難達到真正目的。


如何激發民間經濟活力,進而「穩就業」,我個人認為政府層面要做好以下幾點:

① 重新強調「以市場經濟為中心」,減少行政指揮,真正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這幾年行政力量對經濟發展作用較大,造成整個市場在等「指令」後再行動,實則是對市場效率的極大損耗。


② 保證民企和國企的公平競爭關係。近幾年大量資源向國企靠攏,而國企由於在產權上的模糊性,又很難讓這些資源得到良好的配置,使得整體經濟效率偏低。

③ 消除企業家的不安全感,尤其是要避免以今天新政策去裁定多年前的經濟行為,要保護私有產權,保障企業家的人身安全。一個國家的經濟曲線,終究由人心欲望曲線決定。


④ 進行實質性降稅。儘管這些年政府一再強調降稅,但是在實際操作中還是不夠明顯,企業稅負還是偏重,利潤過於單薄,很難擴大再生產。

儘管這幾年中國經濟發生了一些變化,但很多是存量的再分配,而體現增量變化的民間經濟活力並沒有得到有效釋放,管控思維比較突出。在這種情況下,「穩就業」就變得不那麼實際了。

從大方向來說,「穩就業」是整個社會穩定最基礎的要素。

從我的切身感受來說,並不認為當前中國的就業有多難,所謂的就業難其實是一種相對的難。

中國經歷了改革開放40年的高速發展,過去賺錢的機會很多,甚至還有躺賺的機會。如今賺錢更難了,但實際上崗位需求並沒有大幅減少。比如服務業始終缺人,製造業也缺人,只不過缺的是技術性人才。


因為現實的工作與大家心中的期許有一定差距,造成不少人寧願待業和觀望,也不願委屈自己去工作。但我相信2020年,會有更多人調整心態,直面現實。


而且,我認為未來3-5年,就業形勢會發生一些調整。

之前很多人抱怨996,抱怨歸抱怨,但當下的知識付費還是很火熱,我們都知道要通過學習去提升自己。這既有助於個人的躍遷,也有助於填補社會高端崗位的缺口。

同時,國家層面對職業教育也很重視,2019年,國家教育部提出高職(大專)院校擴招100萬的政策,中等職業學校將設國家獎學金,許多大學開設了技能教育、職業教育相關課程,包括社會上也開辦了各類職業技能培訓班。


如此種種都有助於提升勞動者素質,我相信在未來3-5年,中國會慢慢完成勞動力結構的轉型升級。

此外,新就業形態這方面也很值得關注。雖然網際網路和自動化消滅了一些崗位,但科技發展和新的消費需求也催生了許多新崗位。

1月3日,人社部擬發布包括網約配送員、供應鏈管理員、無人機裝調工等16個新職業。新崗位的誕生將填補舊崗位被取代後產生的空缺,從而更好地保障就業。


雖然今年研究生報考人數為341萬,但最終可能只有七八成學生考試。近年來,考研棄考率一般在20%-30%之間,因為有的學生將考研作為就業避風港,並沒有想清楚是否真的想考研,甚至在錄取階段都存在「錄而不讀」的現象。

我國地方本科院校畢業生是考研主力軍。一些地方本科院校的考研率超過60%,甚至高達70%、80%,而這些院校的辦學定位本應以就業為導向,進行職業教育,培養高素質的職業技術人才和應用型人才。

實際上,不少院校追求考研成功率,將考研演變為應試考研,圍繞考研組織教學,非考研科目課程教學邊緣化,以此來提高就業率(考上研究生人數也作為就業人數)。



這導致這些院校學生的本科教育並不完整,考研就變為絕大多數學生的選擇。但即使能考上,他們的學術素養也令人擔憂;若考不上研究生,則會遇到就業難的問題。最後,考研熱和就業難在這些院校最為突出。


因此,當前的考研熱有諸多不理性成分,考研熱是大學生就業難,地方本科院校以考研為導向辦學,社會存在的「學歷情結」幾個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我認為,考研方面,有必要建立具有公信力的研究生申請—審核錄取制度,以破除「應試考研」。

就業方面,需要改革人才評價體系,推進我國從學歷社會走向能力社會,不再「唯學歷」評價人才而要重視人才的能力。唯有如此,才能形成我國高等教育與社會人才需求的良性互動。


中國當前的就業形勢,整體上保持穩定,不算「太壞」,但也不能說「很好」,還面臨著較大壓力。


當前經濟金融形勢嚴峻,經濟金融結構呈現惡化現象,經濟下行趨勢導致就業市場壓力擴大,以及國際貿易形勢帶來的不利影響,都會降低勞動力需求。

另一方面,就業的結構性問題也比較突出,工業自動化對勞動力的替代效應很明顯,這導致了工業領域的就業形勢嚴峻。


同時,第三產業就業在增長,就業向服務業主導轉型。這意味著社會資源和勞動力供求之間,存在明顯的結構錯位問題。

從企業方面來看,我國中小企業貢獻了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和90%以上的新增就業,是「穩就業」的主體,而當前它們最實際的困難還是在於營商環境,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尚存。

近年來,政府先後出臺了多項有利於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減稅降費、放管服改革、營商環境優化等政策的實施,讓它們享受到紅利。據統計,2019年前三季度,全國累計返還失業保險275億元,累計減收社保費2725億元,預計全年釋放政策紅利超過3800億元。


在目前的政策基礎上,還是要繼續改善小微企業營商環境,加快金融供給側改革,暢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使政策的「活水」能切實流入到小微企業之中。


此外,還要加大服務業的開放度,產生更多的就業需求,並加強勞動力的職業培訓、職業教育,解決勞動力錯位所產生的就業難問題。


本篇作者 | 李夢清 | 當值編輯 | 李夢清

責任編輯 | 何夢飛 | 主編 | 鄭媛眉

相關焦點

  • 2020考研報名人數確定!報名費6億?網友:太難,落榜人數200多萬
    2020考研報名人數確定!報名費6億?網友:太難,落榜人數200多萬大家都知道,我們國家高等教育發展的非常快,最近幾年就業難度越來越大,畢竟每年800多萬畢業生湧進就業市場,找工作怎麼可能不困難?不過,即使複習的再好的學生,都不一定敢保證自己一次就能夠考上如意的學校,畢竟現在考試人數越來越多!根據教育部官網消息,2020年考研報名人數確認了,報名人數341萬,又一次創下了歷史新高!這一報名人數也讓不少考生壓力很大:考研實在是太難了!2018年考研的報名人數,也不過238萬,這已經超乎大家的預期了,畢竟幾年前考研報名人數剛剛破百萬!
  • 考研報考人數最多的2年,誰都別想和這2屆考生比慘,太難了
    考研報考人數最多的2年,誰都別想和這2屆考生比慘,太難了這個一直延續到酷暑8月的寒假終於要結束了,在家裡待了大半年的大學生們也即將在父母的殷勤期盼中返回學校。對於考研的學生來說,回學校的第一件事可能就是去佔領圖書館和自習室。因為21考研已經進入百天衝刺階段了。
  • 大學生考研人數逐年增多,研究生就業面臨風險,就業越來越難
    考研並沒讓找工作變得簡單小林在大四時就開始準備考研的相關資料,由於自身的努力,在畢業時小林第一時間考研上岸,通過兩年的學習,在研究生畢業前期出來找工作時,發現雖然自學歷上提升了,在就業競爭上與大學畢業的學生相比還是不佔優勢,碩士學歷的人越來越多,小林並沒有因為自己的高學歷找到滿意的工作。
  • 考研人數每年都有增加,為什麼說2021年考研會更難?備考時間緊迫
    受到本科學歷的大學生越來越大,就業壓力越來越重等的多方面影響,考研也隨之越來越火爆,近幾年,雖然各高校的研究生名額在不斷擴招,但依然趕不上選擇考研的人數的增長速度,每一年都有消息稱是世上最難考研年。如今,2020年考研複試還沒落下帷幕,2021的考研戰又要打響,難度肯定是一年比一年難。
  • 2021考研人數預計422萬?!
    2021年考研的時間點正在一步一步逼近,目前僅餘下不足16天。那麼,今年考研的形勢總體如何?儘管考研的總體報名數據並未正式公布,但是從各個學校公布的數據來看,或許今年將是近幾年競爭最為白熱化的一年。  網上流傳著一張QQ截圖:根據某院老師透露,2021年考研報名人數為422萬!
  • 考研大熱!連續兩年報考人數同比增加超50萬人
    連續兩年考研人數同比增加超50萬人12月21日上午11:30,伴隨著收卷鈴聲,202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第一戰「思想政治理論」落下帷幕,考生成群結隊地走出考場,或緊張或興奮地談論著方才的卷面。「跟往年的真題感覺差不多,時間也相對寬裕。」在廣州大學大學城考點,走出考場的幾位學生如此告訴記者。在考研首日英語考試結束後,「考研英語」還上了微博熱搜。許多考生大呼「好難」。
  • 高校生就業,「非全日制」學歷就業受阻,學生:我太難了
    高校生就業,「非全日制」學歷就業受阻,學生:我太難了就業問題一直是家長和學生比較關心的問題,學生:既然這樣為何還要修,只怪當初。在學歷上有兩種,一種是「全日制」學歷,一種是「非全日制」學歷,但這兩種學歷都是具備認可的,只是在一些企業所要求不一樣而已,在很多企業都是會被認可。
  • 21考研真的太難了,報考人數或超400萬
    什麼是考研「大小年」?大家應該多多少少都聽說過高考「大小年」,那麼考研「大小年」是什麼呢?考研「大小年」是指當年考試難度的大小和錄取人數的多少。所謂「大年」就是指某學校或專業在某年內特別火,報考人數特別多,分數線也就水漲船高了,這年就是它的「大年」。而「小年」恰恰相反,由於報考人數少,所以分數線會因此降低。一般來說,「大年」、「小年」是相隔一年或兩年交替出現的。為什麼會出現考研「大小年」?
  • 大學生考研學年有差異,兩年和三年制教學,哪個就業前景更客觀?
    隨著大學生的逐年增多,每年考研的人數也在同幅度增長。「考研人」上岸變得的越來越難。為了增加自己在就業時的競爭力,雖然每年考研的人數在增長,但每年還是會有很多學生毅然決然地走上考研路。這就從側面說明了我國大學生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想減輕自己的就業壓力,最便捷的方法就說提升學歷,否則在同高度的學歷下,想要在競爭中勝出非常困難。考研讀兩年和讀三年有什麼不同?哪個對就業更有利?
  • 南寧師範大學學科英語考研招生人數、參考書、初試複試難度分析
    #廣西文都,懂廣西考研,更懂你!#南寧師範大學學科英語考研招生人數、參考書、初試複試難度分析,根據國家的需求越來越多的中小學教師招聘公告欄裡,學歷要求已經從原來的本專科生,逐漸提升為碩士研究生。教育碩士的學科教學類專業也成了眾多考研人的比較熱衷的選擇。
  • 21年考研同學,我太難了,準備時間短考研人數多連大綱都變了
    對於2021考研同學來說,備考的黃金時間暑假已經過去,從現在開始處於衝刺期了,除了備考,還要面對很多誘惑,比如10月份開始的招聘。2021考研同學註定要面對很多變化,很多困難:疫情在家影響備考狀態、考研人數繼續劇增(今年由於疫情影響沒有找到工作的同學、由於疫情影響不能出國的同學)、推免生比例增大,最後一個,考研數學題型發生了重大改變,客觀題分數增加24分,主觀題減少24分。
  • 今年考研人數超出預計,研究生遭遇就業難題,畢業前景出「危機」
    距離26號研究生初試還剩半個月的時間,考生們也都在做著最後的備考衝刺,但在這最後的階段也不要忘了19號列印準考證,可以選擇多列印幾張,避免出現丟失等狀況。據了解,2020年的報考研究人數超340萬,2021年更是達到了420萬人的高度,除了報名人數增長,各大高校也增加了錄取人數,這對於考研黨來講會是一個好消息,但錄取人數這麼多,在就業方面也有難題出現。
  • 為何考研人數激增?「逃避就業式考研」很難上岸,備考者要想清楚
    文/石老師聊教育高校畢業生大致有三種選擇,第一種是直接就業,第二是考研,還有一種是考公務員或者是事業單位。現如今選擇考研的高校畢業生人數眾多,而且每年都在上漲。為何這些高校畢業生這麼熱衷於考研呢?當然每年都有本科不夠好,但是通過考研最終被名校錄取的學生,但是前提是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努力。相信很多的同學都有一個強烈的名校情結,感覺自己只要考上了名校都能夠有不錯的成就,事實並非如此。
  • 教育部「通知」,研究生即將畢業,就業問題岌岌可危,學生:太難了
    本科生已經出現了普遍的現象,那些好的體面的工作崗位,都需要研究生這樣的人才了,所以,現在的很多大學生都會考慮提升自己的學歷來獲取更好的學習和工作資源。在現在這個大環境下,考研已經成為了許多學生的一致選擇,但是我們都知道,很多大學錄取的人數往往和報考的人數比例差距很大,甚至是100:1的概率,所以這個競爭力肉眼可見,壓力十分大,很多學生會被這個大概率刷下來,平時的努力付諸東流。因此,很多學校為了緩解一下這種緊張的情況,也進行了各種各樣的擴招形式,這樣可以給更多的學子帶來機會,給他們把考研的道路放寬。
  • 考研人數最多,卻最難就業的四個專業,你中招了嗎
    考研人數最多,卻最難就業的四個專業,你中招了嗎考研已經是成為自我提升不可缺少的重要出路,尤其是對於底層的勞動人民來說,沒有強硬的家庭背景或者是其他的語言優勢或者其他優勢,我們很多人本身就已經輸在起跑線上了,所以考研是高考的第二條出路。
  • 不讀研「畢業就失業」,考研3年後難就業,本科生:我太難了!
    同時還有一個數據,也非常引人關注,那就是2020年湧現就業市場的大學應屆畢業生,將達到創紀錄的874萬人。八百七十四萬人,在同一個時間段,到人才市場找工作,競爭有多激烈,可想而知。在這種情況下,到底應不應該讀研呢?支持讀研的大學生會認為,在現階段,就業競爭實在是太激烈了。想像一下,你在找工作的時候,面臨著870萬的競爭者,想要找到一個好工作,難度有多大?
  • 立克資訊|兩年後專科學歷考研還是專升本學歷考研?
    專科考研和專升本考研,哪一種更容易?隨著學歷的「貶值」、就業困難和碩士研究生的擴招,考研越來越熱,門檻也越來越低,研究生報錄比正在逐年降低。據統計,2019年全國研究生報考人數340萬,相比去年直增1.43個百分點,那麼在這個研究生多如牛毛的時代,專科生何去何從?專科生考研與本科生考研的區別有哪些?
  • 2021考研報名人數預計破400萬,難度進一步提升,如何應對
    2021的考研時間已經確定,定在2020年的12月26和27,滿打滿算距離考研時間已經不到四個月了,確切的說是還有三個月零二十天,那麼,參加考研的同學對今年的考研形勢是否清楚,又做了哪些應對呢?首先,2021考研人數很大概率會繼續大幅增加,很大概率突破400萬!
  • 2020年考研人數突破340萬!詳解考研人數暴增的秘密
    ,不少人可能困惑考研人數暴增的原因,本期內容將詳解考研人數暴增的原因!考研概況從這張圖就可以看出,從2015年這個轉折點開始,考研人數一路飆升。2010年考研人數為140萬,2020年已經到達了340萬,比之2010年人數翻了一番還多四十萬。但是考研報考人數不只包括全日制統考招生人數,還包括了高校推免生和非全日制研究生。
  • 為什麼每年女生考研的人數都會比男生多?
    每年報考研究生的人數都在攀升,有的人考研是為了做科研,有的人考研是為了緩解就業壓力,也有的人考研只是為了多享受幾年大學的時光,不管是什麼樣的理由,考研都需要全力以赴。而據觀察發現,現在報考研究生的同學當中,女生的人數多過男生,是因為女生更加聰明,刻苦嗎?其實這裡面的原因沒有那麼簡單。為何男生考研人數沒女生多?這裡面究竟有什麼「隱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