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9月20日),東莞市高中英語教研員何老師在東華高級中學主持召開了東莞市高考英語聽說教學研討會。訊飛易聽說總經理、易聽說研究院院長——劉舒先生作為英語聽說考試特約專家應邀參加此次交流會議,並分享了廣東省高考英語聽說考試解讀及模塊化備考方法。
一、英語聽說考試概述;
二、評分標準及對教學的反撥作用;
三、命題趨勢分析;
四、英語聽說應該怎麼教、怎麼學?
精彩現場:
(▲劉院長在解讀廣東省高考英語聽說考試解讀及模塊化備考方法。)
(▲會議結束後,劉院長與東莞英語教師進行熱情交流。)
據2017年部分地區考試情況統計,目前全國每年有超過300萬人參加英語聽說考試:
2009年,江蘇省中考首次開展人機對話聽力口語考試;
2011年,廣東省高考將聽力和口語考試合併為英語聽說考試,計入高考總分;
2011年,廣州市、深圳市開展中考英語聽力口語考試,計入中考總分;
2011年,浙江溫州市開展英語聽說考試,計入中考總分;
2016年,山東青島市新增英語聽說考試,計入中考總分;
2016年,上海市高考新增英語聽說考試,計入高考總分;
2017年,北京市中考新增英語聽說考試,計入中考總分,聽說佔40%;
……
在國家教育考試和評價制度改革方針的指引下,廣東省、上海市高考以及江蘇省、浙江省、山東省、廣東省、遼寧省、湖南省、北京市、重慶市的地市中考,均將英語聽說考試納入到正式中高考成績。另外,湖北省、廣西省、貴州省、雲南省、天津市等的高考英語聽說加試,也採用人機對話的形式進行。
目前,全國所有地區的英語聽說考試均由科大訊飛提供技術支持。
英語聽說考試技術支撐包括考前、考中、考後三個方面:
廣東省是最早實現英語聽說考試改革的省份,並且率先採用了計算機智能評分。從效果來看,廣東省學生的英語聽說水平在全國明顯高於其他省市。
關於計算機智能評分的有效性,廣東省考試院曾組織過一次對比驗證,基於2012年和2013年高考考生實測數據,通過與專家評分一致性的對比來比較計算機和閱卷員人工評分的有效性,得出的結論是計算機評分與專家評分的一致性度達到98%,完全符合考試評分要求。因此,2014年廣東高考正式啟用機評。目前廣東、廣西、浙江、江蘇、山東、湖南,還包括北京、上海、重慶等在內的全國各省市中高考均採用了此智能考試系統。
隨著各個地市開考英語聽說考試,越來越多老師和學生開始思考:怎麼練習英語聽說能力,怎麼在教學過程中融入英語聽說教學。
學習語法,提高閱讀能力,我們有語法書,那學習聽說有嗎?答案是肯定的!
劉院長今天分享的主要內容就是這個,如何從教學和練習兩方面,提高英語聽說能力。
事實上,英語聽說能力的提高與閱讀能力本質上是一樣的,如果學生能具備一個英語聽說的知識結構,同時做一些常態化的作業練習,那麼在英語聽說方面的學習,將會事半功倍。
如何掌握英語聽說知識結構?這要從英語聽說考試的評分原理講起,英語聽說考試考察了學生綜合的語用交流能力,每一個能力都有相應的考察點。而通過了解評分規則,分析英語聽說考試對於學生聽說能力的考察點,可以對英語聽說教學起到反撥作用。
目前科大訊飛智能評測技術已經運用到全國57個開考地市,不管是人評還是計算機智能評分,其標準是一樣的。了解了評分標準,可以對教學起到很好反撥作用。我們先來看看計算機智能評分系統是如何評分的:
不管是計算機評分還是人工評分,需要做到以下幾個關鍵步驟:
第一,提取評分特徵。
一段錄音的評分過程實際上就是對多個特徵進行打分的過程。影響評分的特徵主要可分為三類:
計算機智能評分系統是通過三種技術實現對評分特徵的抽象提取,分別是:語音轉文字技術、語音模型分析技術和深度神經網絡技術。
通過語音轉文字技術,將語音轉化為文本,查看該段語音是否有錯讀、多讀、漏讀,這是對完整性的評測。
通過語音模型分析技術,從語音中抽取多個維度特徵,例如重讀、停頓、語音語調等,實現對音段質量及韻律節奏的評測。
通過深度神經網絡技術,對該段語音中的語法、語義等開放式的內容作出評測。
通過以上三種技術,計算機智能評分系統就可將所有特徵都提取出來。
第二,計算採分特徵權重。
提取出所有的特徵之後,再通過人工智慧技術對專家打分數據進行分析,計算出每個特徵權重。
每次考試的成績都會先抽取一部分樣本錄音,經過人工專家進行打分,人工專家會根據評分標準對每一段錄音進行打分,但此時的評分標準實際上只是一些描述性的語句(如模仿朗讀滿分標準為:能連貫地朗讀,語音、語調正確,有節奏感、有感情)無法進行定量表達。而且,專家打分的過程是一個綜合性思考的過程,專家自己也無法將所有特徵都列舉出來。這時候,只有通過人工智慧技術,對專家打分的數據進行分析,才能把每個特徵相對應的權重計反算出來,從而建立該道題的評分模型——我們可以簡單理解為一個公式。將建立好的評分模型輸入到計算機智能評分系統中,該評分系統才可以真正運用於其他錄音的評分。
總結:科大訊飛智能評分系統,是通過三種技術將所有語音特徵提取出來,再通過大數據分析將專家打分的數據反算出所有特徵相應的權重,建立一個評分模型,確保評分標準與專家完全一致,通過該評分模型就可以實現對其他錄音的精準評分。
通過了解評分標準,我們可以對不同題型的採分點進行分析,這樣學生和老師可以進行針對性備考。
基於2014年至2016年三年累積的專家評分數據與學生的實際成績數據,我們通過人工智慧技術計算出這三種不同題型的評分特徵權重值。
模仿朗讀題的評分主要分為三個維度:準確度、流暢度、完整度。根據評分維度,下表列出了各個維度失分的失分點。
從上表可以看出,加音在準確度的權重佔3顆星,所以可以看出加音很重要。
舉例:His father is a worker.
有相當多的同學會讀成:His fathers is a workers.
I have no interest(ing). 很多同學把 interest 讀成了 interesting .
在這裡特別要提醒各位考生,雖然只是加了一個s,或者加了一個(ing),但是通過評分標準來看,這個對短文朗讀的扣分還是很明顯的。考生在平時訓練的過程一定要注意避免。
再如:
I don’t thin(k) I can do i(t) at the momen(t).
I am not clever(er) than you.
----吞音導致準確度扣分嚴重,完整度也會失分
很多同學會把 think 中的 [ k ] 的發音給丟掉,這其實就是吞音,還有比如一些比較級,很多同學會把 clever(er)中的尾音吞掉,而吞音對於準確度失分也是佔很大的權重的。所以學生在練習過程中一定要適當糾正。
(二)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題的評分主要分為兩個維度:語言維度和信息維度。下表根據不同環節和評分維度,列出了各個維度的高頻失分點。
(三)故事複述
故事複述題的評分維度主要分為內容維度和綜合維度。下表列出了各個維度的高頻失分點。
對於話題表達這一部分,導致失分的三個最重要的因素為:
首先,記什麼
主記主謂賓(動名與形容)
在聽記的過程中,如果無法做到將全文都記錄下來,我們建議大家,主要記主謂賓。
記住主謂賓的好處:
一,可以儘量避免全文的意思出現偏差,例如
原文:Ryan even helps some of the children learn to read.
有的這樣複述:Ryan even learns to read. 很明顯,這是歪曲了原文的意思。如果我們在聽記的時候記住了主謂賓,就不會出現這種錯誤,在這句話當中,主語是Ryan,謂語是help, 賓語是 some of the children.
二,記住了主謂賓之後,如果忘記了原文是如何表述的,可以用自己的話來表達原文的意思。
其次,怎麼記
1. 筆記兩步走
步驟①——聽第一遍錄音:主抓故事脈絡信息。
步驟②——聽第二遍錄音:補充銜接信息和故事細節
2. 藉助符號、中文、數字、箭頭、縮寫等
例如以下這個例子:
原文:Tom was a little boy who moved slowlyand responded slowly. But there was something even worse. Since his earlychildhood, Tom was not able to speak properly. He had to always repeat hiswords three to four times, trying to get the sentences right.
有的同學聽的時候,都是按如下方式做筆記的,就是試圖將所有信息都記下來。但實際上,只有少數同學能做到邊聽邊記,如果按照這種方法,大部分同學無法將聽到的信息完全記下來。
再看看這個筆記,雖然字數很少,但是涵蓋的信息卻比第一個筆記要多。這個同學巧妙地運用了縮寫、箭頭、中文、數字等來輔助記憶。這樣才能邊聽邊記,把所有信息要點都記錄下來。
3. 利用題幹關鍵詞,設計筆記版式
故事複述題幹都會給出5個關鍵詞,這5個關鍵詞通常情況下是均勻地分布在原文的5個地方。平均每個關鍵詞可以帶出2個信息要點,所以,考生如果記筆記的話,首先可以將題幹中的5個關鍵詞並排寫在草稿紙上,當A關鍵詞未出現的時候,將聽到的信息寫在A關鍵詞上面,當A關鍵詞出現之後,將聽到的信息寫在A的下面,同理B C D E也是。最終筆記的版式可以設計成這樣子:
這樣的話, 不僅能很好的利用關鍵詞來獲取信息要點,而且能便於我們更加清晰的通過我們做的筆記來進行複述。
還有更多關於故事複述如何做筆記的技巧,同學們可以在書中查看更多詳情。
以上所列舉的特徵及相應的權重對於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我們主張學生在日常備考的過程中,要分模塊、有針對性的練習。
Part A的視頻題材大多涉及自然、天文、人體、生物等科學知識,或者名人傳記、歷史文化等。
視頻時長都在1分鐘左右,朗讀詞數大約100詞。
生詞數平均在2個左右,而且這些生詞在筆試中較為常見、符合拼讀規則。
篇章的朗讀句數在8句左右;其中,複雜句平均有4句,這些複雜句重點考查考生基本的連讀、停頓和語調等朗讀技巧。
在語音方面,每年的考題基本都會出現英音或美音的材料,由此可見,考生在平時不能只訓練某一種發音的朗讀材料。
Part B的題材大多圍繞學生的實際生活、校園生活,並涉及科學技術、健康生活、計劃願望、興趣愛好等方面。同時,根據高考命題的新穎和多樣化的特點,材料會談及各種熱點話題。
視頻對話詞數約100詞,平均由4個話輪、13句話組成,對話中絕大部分句子是簡單句,語速適中,文本難度較低。但由於該部分只播放一遍,在抓取信息方面有一定的難度。
三段三問回答的總詞數在150詞左右,每段回答播放兩遍。相對於視頻對話,該部分複雜句較多,考查考生對複雜句型的聽取和理解能力。
三問的問句基本上考查特殊疑問句和一般疑問句的翻譯,兩種類型大體上平均分布。特殊疑問句以What、When、How提問居多,而一般疑問句以Do/Does開頭居多。
角色扮演題的材料基本沒有生詞。
五答的疑問詞分布比較平均,這也體現了高考英語聽說考試命題考點分布平均的特點。
Part C的題材大多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奇聞趣事。短文一般是記敘性的小故事,具有一定的教育意義。
短文錄音時長在100秒左右,詞數大約200詞,基本上不涉及生詞。
短文要點數10個;信息點數(指由一個主謂賓構成的話語單元)大約30個,每個要點一般有3個信息點;複雜句數大約在7個左右;組織要點是該題的一個重要的考查方面;另外,該題還考查學生信息抓取能力、邏輯歸納能力以及語言組織能力。
角色數一般有3個,故事的人物關係比較簡單,故事結構和情節清晰:故事一般會以2~3句話交代故事背景和主要角色,以4~6句話分別描述故事的發展和高潮,最後以3~4句話交代故事結局。
(一)語言學習觀
史蒂芬·克拉申(Stephen D. Krashen),著名美國語言教育家,1941年出生於美國芝加哥,現為美國南加州大學榮休教授,他畢生致力於第二語言學習的研究。
關於語言學習觀,Krashen 在1985年提出,語言的學習包括學得與習得:
學得:建立一個系統性的知識結構,主動學習知識結構中的每一個點,從而掌握某種能力。
習得:通過浸潤式的環境,潛意識地掌握某種能力。
作為第二外語國家的中國學生,大部分學生缺乏習得的語用環境,我們通常無法通過一個浸潤式的環境去潛意識地掌握英語聽說能力,因此,我們倡導學生採用「學得」的方式來掌握英語聽說能力。
所以,學習英語聽說,需要先建立一個知識結構。
(二)交際語言能力模型
美國著名語言學家,Bachman和Palmer兩位學者在1996年提出了一個關於語言交際能力模型的理論——語言的交際能力包括了語言知識、話題知識、策略能力以及個人特徵。我們根據這個理論,結合中考英語聽說考試的題型以及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對交際語言能力模型進行相應的改編,總結出了以下的知識結構模型,分為英語知識、話題知識和聽說語用交流能力三項內容。
其中英語知識和話題知識,在我們日常的教學過程當中已經有所涉及,而發音、聽記和思考組織並沒有在日常教學中涉及。因此,我們需要建立這方面的知識結構。
(三)模塊化備考教程大綱
根據這個能力分解,我們可以按照題型制定出相應的備考教程,如下:
易聽說推出的《英語聽說人機對話權威教程》,就是基於多年積累的數據分析,用模塊化教學法,幫助學生去構建一個關於聽說能力的知識結構,引導學生對每個能力模塊進行學習和針對性練習,讓學生更高效掌握聽說的知識點,從而提高他們的聽說能力。
學生如何練習提高英語聽說能力?
在日常練習環節,學生解決三個方面的問題,即練什麼內容?練習的頻次?以及在什麼平臺練?才能有效地提高英語聽說能力。
(一)關於練習的內容:
練習內容一:E聽說話題同步訓練
學生在具備了知識結構的前提下,再去訓練,可以通過同步訓練教程進行。
英語聽說同步訓練教程,是以英語「聽」「說」能力培養為核心目標,是依據《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要求的話題、功能意念以及對「聽」「說」技能的教學目標進行編寫,配合高中英語教材使用的英語同步聽力和口語用書。
本書各單元內容包括:
1. 基礎鞏固:通過聽單詞默寫、聽句子判斷、聽短文填空的訓練形式,鞏固本單元的詞彙、短語和句型。
2. 聽力基礎:結合全國各地市中高英語聽力考試題型,鞏固英語聽力基礎。
3. 聽說突破:給學生提供模塊化的、有針對性的訓練,提升學生學習的效率,更快突破英語聽說能力。
4. 綜合提升:結合各地英語聽說考試主流題型,通過朗讀、情景問答和篇章轉述三大類題型,綜合檢測學生聽說水平,提升學生英語語言綜合運用能力。
本書所有訓練內容,均可在E聽說手機APP上進行人機對話訓練。對於朗讀、情景問答和篇章轉述題等主觀題,學生練習完即可實現智能評分,得到一個即時、正確的反饋。
練習內容二:與題型一致的模擬套題訓練
模擬試題:聯合當地教研命題+歷年真題,與正式考試一致的環境界面,快人一步體驗考試真題,熟悉考試流程。
除了完成每日的同步訓練作業,學生還需要進行套題訓練,完整感受高考題型及考試流程。通過科大訊飛智能評分技術,精準評測學生的綜合得分。
(二)關於練習的平臺:
提供即時、正確反饋的E聽說訓練系統
任何學習都需要有反饋
聽說的即時反饋依賴於軟體
即時反饋一定要準確,否則是誤人子弟
錯誤的反饋後果:
市面上有一些軟體是通過波形對比來評分,這樣會誤導學生。
舉例:
I like basketball best.
My favorite sport is basketball.
以上這兩句話表達的其實是一個意思,但如果通過波形來評分的話,所得到的分數是不一樣的。這樣將會對學生在日常的訓練造成誤導。
科大訊飛智能評測技術是經過國家級權威認定、唯一可用於大規模語音評測和口語教學的整體解決方案。E聽說是科大訊飛唯一授權使用該技術用於學生個人訓練系統的產品,能真實反映學生的真實聽說水平。
任何一個能力的學習都需要有反饋機制,學生才能通過在日常的練習中來提升在這個方面的能力。反饋機制必須符合兩個條件:
聽說的反饋無法像紙筆通過核對答案來反饋。因此,學生在練習聽說的時候,可以跟計算機進行人機對話,通過機器即時評分來反饋和檢驗效果。
其次,反饋必須是正確的。
如果反饋的信息是錯誤的,將對學生產生誤導。因此,以軟體作為聽說訓練工具,一定要選擇官方、準確的軟體,才能準確衡量學生的實際發音、問答和複述能力。
科大訊飛智能評測技術是唯一經過教育部考試中心鑑定並大規模推廣的評測技術,每年在全國累計服務300萬考生。
訊飛E聽說產品,是科大訊飛集團唯一授權使用其智能評測技術用於中學生英語個人學習及模考的系統。不僅高度仿真了聽說考試流程,並且能真實反映學生的實際水平,做到及時、正確的反饋!
(三)關於練習的頻次:
應該按照什麼樣的頻次進行練習?
對於話題知識和聽說技能訓練,該內容必須常態化,根據上課的進度(一般是1~2周一個單元)進行安排,一般建議1~2周一次聽說訓練。
對於套題,可利用寒暑假進行訓練,考前可增加套題訓練的頻次,以達到熟悉考試流程,考前熱身的的作用。
總結:
做到以上幾步,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語用交流能力!
掌握以上科學備考方法,才能在聽說考試中事半功倍~
(以上均為訊飛易聽說原創內容,
如果覺得對您有幫助,
歡迎分享轉發到朋友圈,
未經許可拒絕任何形式的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