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媽媽」照顧腦癱兒子能月領2000元工資?背後原因太暖心

2020-12-19 常鏡頭

一位足足照顧腦癱兒子25年的河南媽媽,不僅花光了家裡所有積蓄,還欠了不少外債。不過,2年前,這名人見人誇的「最美媽媽」終於熬到苦盡甘來,如今,患病兒子免費住進了殘疾人託養中心,辛苦多年的她,也成了託養中心的一名護工,不僅每天依舊可以悉心照顧患病兒子,每月還能領到2000元的工資。(攝影:陳杰/常鏡頭)

這位63歲的媽媽名叫駱榮煥,是河南省駐馬店市上蔡縣大路李鄉人。25年前,她的大兒子侯昴旦剛出生不久,就被醫院檢查出患上了腦癱。為了給孩子治病,她和丈夫跑遍全國各地到處求醫,花光了所有積蓄。「最後孩子病沒治好,好好的家卻垮了,還借了別人不少錢。」說起當年的經歷,駱榮煥不停抹淚,後來,丈夫外出打工後一直未回,大兒子的病情也絲毫沒有好轉,智力發育一直停留在了嬰幼兒階段。

一晃20多年時間過去了,駱榮煥的大女兒前些年嫁到了外地,為了專心照顧大兒子,她最近又狠下心讓剛上九年級的小兒子住到了學校。

「大女兒中學畢業就早早出去打工賺錢了,我平時全靠在家種地養活一家人。」 駱榮煥說,雖說前些年家裡過得一直很窮,但她始終不願放棄對大兒子的照顧。

「別的話一句也不會說,但他會喊媽媽。」雖說已經沒有能力再籌錢給大兒子看病,但看著整天躺在床上的兒子,駱榮煥還是帶著一絲微弱的希望,每天堅持按照醫生所說的方法給孩子按摩。

不光如此,自打幾年前駱榮煥自製了一輛小推車後,每天都要推著大兒子到綠樹成蔭的地方轉轉,她希望能或多或少給孩子的身體康復帶來一些幫助。

一邊種地幹活,一邊沒日沒夜地照顧腦癱兒子,這些年,駱榮煥身上落下了不少病根。「特別是腰上的病,很多時候,疼起來站都站不直。」不過,為了堅持下去,駱榮煥只能趁著兒子睡著的時候,獨自跑到外面捶打一陣緩解疼痛。

就在日子越來越難的時候,2016年,上蔡縣大路李鄉被列入貧困家庭重度殘疾人集中託養試點。於是,當年9月份,經過核准,侯昴旦免費住進了大路李鄉慄莊村託養中心,開啟了衣食無憂的新生活。不僅如此,託養中心還採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聘用駱榮煥,讓她成了一名護工,負責照顧兩名殘疾人,其中一個人是62歲的殘疾老人翟榮花,另外一個人就是她的大兒子侯昴旦。

「真沒想到,還能一邊照顧兒子一邊拿工資……」聊起現在的生活條件,駱榮煥特別激動,如今,她每月都能從託養中心領到2000元工資。

「現在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我必須要好好工作,不光要照顧還自己的孩子,還要為其他殘疾老人做好服務。」駱榮煥動情地說。【原創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相關焦點

  • 只想讓他生活能自理 一個腦癱媽媽14年來的最大心願
    而這一切都由他的媽媽幫助他完成,這也是一個陪伴他14年媽媽一路辛苦過來最大的心願就是希望黃曉楠能夠生活自理。但就這樣小小的心願卻因為家庭的原因,一直得不到滿足。原來今年才14歲的腦癱少年黃曉楠是河南省南陽市鎮平縣晁陂鎮大慄樹村人,家裡一共有5口人,父母年紀都很大了,已經快60歲人了。
  • 四川母親為救腦癱兒子捏泥人籌款,「靠手藝掙錢心安」
    在她的一旁還放著一塊小紙板,上面簡單地寫下了兒子的情況:名叫羅迪,宜賓人,一出生就不會走路說話。「是腦癱,今年16歲了,小的時候還可以自己挪動,現在離不開人了。」周楊瓊說,孩子父親在外務工,大兒子已經成年有了小孩,在廣州做服裝,「娃娃就只有留給我來照顧了。當媽媽的,能照顧他一天是一天,之前帶他到了很多地方,但治療效果不好。」
  • 宜賓「捏泥媽媽」獨自帶著16歲腦癱兒子 人行通道內賣泥人籌錢
    來福士廣場的地下人行通道內,53歲的周楊瓊席地而坐,靠在牆壁上,一邊照看旁邊的兒子,一邊不停地忙活,捏著樣式各異的「小泥人」。 10元錢一個,出售給過往的路人。她和兒子租住在天府廣場附近的一個老小區,每天一早,乘坐地鐵來到這裡,晚上八九點時再乘車返回住處。兒子今年16歲,出生就是腦癱。
  • 樂山一母親每天只睡3小時照顧腦癱兒子35年
    樂山一位母親每天只睡3個小時照顧自己從小腦癱的兒子35年。日日夜夜,年復一年,35年如一日,始終對自己的腦癱兒子不離不棄。    先天性腦癱 親戚曾勸不要這個孩子    據了解,這個母親叫雷淑容,今年67歲了,丈夫叫李學明,今年已經72歲,家住井研縣寶五鄉桂花村5組,老兩口至今只有一個兒子。
  • 重度腦癱自學英語翻譯 導致腦癱的原因
    一個2歲就被確診為腦癱的孩子,在媽媽的幫助下經過不斷的努力,和自己的命運進行著頑強的抗爭,他5歲的時候才能夠坐起來,12歲的時候才能走路。雖然,他患有腦癱,但是他的母親一直心存希望,除了悉心的照顧他之外,還不斷的鼓勵他,於是,這個堅強的孩子在12歲的時候開始學英語,經過10年的認真刻苦的學習,他通過了全國公共英語考試,拿到了四級證書,而今,還成了翻譯官,很多人找他翻譯書籍,現在已經成功的翻譯了兩本書,還有更多的翻譯工作等待著他。
  • 徐州9歲小學生給媽媽「發工資」,輔導作業也能「母慈子孝」
    「工資」親子關係越來越融洽6月1日,然然給媽媽發了500元「工資」心理專家說,這種行為表現出了孩子的感恩之心,但最好淡化金錢在親情中的重要性,引導孩子用行為來替代。9歲小學生給媽媽發了500元「工資」6月1日這一天是兒童節,很多小朋友都收到了父母精心準備的禮物。顧女士卻在朋友圈曬出了9歲兒子給她發的500元工資:「六一,兒子照常給我發了份工資。從今年3月份開始,小畢同學每月1號給我發『工資』用他的壓歲錢),說是用於我輔導他學習的報酬。
  • 能救兒子也能唱美聲?《媽媽咪呀》第六季講述更多媽媽的故事
    圖說:《媽媽咪呀》錄製現場 官方圖日前,大型女性勵志節目《媽媽咪呀》第六季在東方衛視熱播,這裡有媽媽們豐富多姿的生活姿態,有重現奇蹟的傳奇故事,也有光鮮亮麗背後的不易,更有對特殊職業背後的挖掘……她們的故事不僅啟迪著觀察員與觀眾,也能給更多人帶來不一樣的感悟
  • 媽媽生病,暖心兒子替媽媽給妹妹做飯,「皮夾克」不比小棉襖差
    這背後有什麼暖心的故事呢,能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這個寶媽就有兩個孩子,一個是兒子,一個是女兒。兩個孩子平時感情非常好,即使有吵鬧的時候,但是沒過多久就會和好。所以,媽媽在照顧兩個孩子的時候並沒有感到特別累,而且兒子要比女兒大幾歲,生活中很多時候兒子還會幫著自己一起幫忙照顧小女兒。
  • 節目組不讓帶錢,謝娜:正中下懷,程莉莎兒子太暖心
    通過該節目大家可以真實的看到明星夫妻的真實生活,估計這也是大家喜歡的原因之一吧!節目組不讓帶錢,謝娜:正中下懷,程莉莎兒子太暖心。既然是真人秀節目,當然要聽劇組的安排了。從名字就可以看出是一檔邊旅行邊拍攝的節目,節目組也明確的告訴大家不能帶錢。在得知節目組不讓帶錢的這一規則後,謝娜很開心的說出:正中下懷。
  • 蕪湖母親堅持19年創造「愛的奇蹟」 使腦癱兒子能走路上學
    劉慧娟是鳩江區灣裡街道銀湖社區居民,19年來她照顧腦癱兒子不離不棄,用行動詮釋了母愛的偉大。19年來,在這份母愛的澆灌下,腦癱兒一度被醫生定義的種種不可能變為可能,不斷創造著「愛的奇蹟」。
  • 寶寶患上腦癱,只因媽媽在枕頭下放了這個東西!
    特別是對於媽媽來說,為孩子付出了很多,不僅僅是在懷孕的時候付出了身體上的艱辛,在孩子出生之後仍然繼續付出,很多媽媽甚至因為照顧孩子而放棄了自己的事業! 寶寶患上腦癱,只因媽媽在枕頭下放了這個東西!
  • 「袋鼠爸爸」帶著腦癱女兒送快遞的背後,藏著千萬個家庭
    腦癱,全稱腦性癱瘓。是指嬰兒出生前到出生後一個月內腦發育早期,由於多種原因導致的非進行性腦損傷症候群。還可伴有智力低下、癲癇、感知覺障礙、語言障礙及精神行為異常等,是引起小兒機體運動殘疾的主要疾病之一。不管是先天性腦癱還是後天意外因素造成兒童腦性癱瘓,孩子的運動功能、智力、語言、視聽覺都會出現一定的障礙。
  • 「腦癱村」的「媽媽」們
    小寶早產了2個多月,勉強到3斤重,醫生都說活不了。可姥姥不捨得放棄,「那是條命啊!」保溫箱外,她守了三天三夜,孩子活了。姥姥懷抱著這個比小貓還弱的外孫子,取名「小寶」。  所有的如獲至寶的喜悅都在小寶16個月時,消失殆盡。北京天壇醫院的診斷書上「腦癱」兩個字,讓這個家的天塌了。女婿滿嘴起大泡,女兒撲到她懷裡哭著說不想活了!
  • 八年如一日照顧腦癱繼女繼母張茹等來暖心一幕:27歲的她像小孩一樣...
    生活報5月12日訊 母愛,是全人類最偉大、最無私、最美好的情感。但丁曾經說過,世界上最美的聲音,那便是母親的呼喚。張茹說,她通過網上得知吳國志一個人照顧腦癱孩子很不容易,於是來到吳家看看,第一次進門見到吳晶時,她就用舌頭打響的方式來和吳晶打招呼,沒想到孩子也有回應。「晶晶一把抓住我的左手,也對我打了個響,這一個小小的舉動,讓我不忍離開。」從那以後,只要休息,張茹就會到吳國志家幫忙照顧吳晶。後來,張茹得知吳晶是個可憐的孩子,1992年出生時,由於窒息導致小腦畸形。
  • 背後的原因只有媽媽懂,很暖心
    @Carin:肯定有奶奶更愛孫子孫女的家庭,但大多數家庭,奶奶都覺得是在給兒媳婦帶孩子,完全不會覺得是在幫自己兒子。但外婆都覺得是在幫自己的女兒帶。出發點不太一樣。個例不要槓我。為什麼很多家庭都是外婆帶孩子?背後的原因過於複雜,或因為婆媳性格不合、或因為家庭關係特殊、或因為婆婆的「偏見」等。
  • 每人領5000元!昨日南昌這一幕令人激動
    除了在發放儀式現場領取5000元助學金的百名學子,今年還另有36名寒門學子在社會愛心人士的幫助下,每人獲得了至少5000元的助學金。寒門學子曾同學是村裡的貧困戶,母親因家裡太窮離婚改嫁,父親一人撫養兩個女兒,還要照顧80多歲坐在輪椅上的奶奶。雖然家裡條件艱苦,但曾同學積極向上,今年考上了四川師範大學。
  • 最美孝心人物90後腦癱小夥母親:得知孩子獲獎高興又心酸
    11日下午,「為福添彩·福彩杯」第三屆尋找齊魯最美孝心人物活動的頒獎典禮開幕。幫助孤寡殘疾老人的「90後」腦癱小夥薛松榮獲「齊魯最美孝心人物」。在頒獎典禮現場,提到幫助這些老人的初衷,薛松心情有些激動,「我是一個殘疾人,社會對我的幫助太大了,現在我有了點能力,希望能夠幫助老人。
  • 孩子從腦癱患兒到哈佛才子,這位單親媽媽,用愛創造了奇蹟
    在我的心中就有這樣一對「神仙級」母子,兒子曾是一名重度腦癱患兒,在大家對他不抱希望的時候,她的媽媽卻把他培養成了實實在在的人才。從腦癱患兒到哈佛才子,媽媽從來沒有放棄過這個考上哈佛的男孩叫丁丁,他有一位偉大的媽媽——鄒翃燕。
  • 家政工資指導價出爐 住家照顧老人每月2000元很少有人做
    東方網10月18日消息:據《青年報》報導,母嬰護理(月嫂)月薪6000元、護理老人月薪2900元、綜合家務(住家保姆)月薪2900元……昨天,上海市家庭服務業行業協會公布了《2012年第三季度家政服務員工資價位》調查,居高不下的價格嚇倒了不少囊中羞澀的小白領,直言除非確有必要,以後家務什麼的只能DIY了。
  • 暖心反哺 女兒用針筒餵腦癱媽媽6年:我要照顧媽媽到老
    來源 | 都市現場綜合時間視頻轉載請註明全部來源來自廣東茂名的大三女孩陳碧瑜多年如一日,趁課餘時間回家照顧媽媽,媽媽多年前因突發疾病癱瘓在床,也喪失了語言能力,爸爸外出打工賺錢,她便扛起責任,每天為媽媽擦身,用針筒給媽媽餵飯,她說媽媽把她養大,她要照顧媽媽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