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間傳說,路邊的早餐攤老闆們個個都是月入三萬的隱形富豪,后街攤煎餅的大媽,五年靠一張張煎餅,買下了浙江5套房;旁邊賣燒餅的大叔,在家裡蓋起來三層小樓,還買了20萬的小汽車。在一串串神乎其神的傳言中,小編買早餐時對老闆不止一次投去了崇拜並且羨慕的目光。
說到早餐小攤,人們說他雖然算不上無本經營,但絕對是一本萬利。作為街頭常見的小微餐飲業態,人們賦予類似的早餐攤們許多神秘的色彩,「辦公室一整天,不如馬路邊三小時」的評論也出現在許多上班族的口中,那麼,早餐小攤真的那麼賺錢嗎?今天,我們以最常見的煎餅攤為例,來好好算算這筆帳。
一套基礎款的煎餅果子定價五元,豪華版的就比較豐富了,加蛋1元,加腸1元,加土豆絲1元,對於只求果腹的上班族來說,五元的基本款算是最常購買的,考慮到一些改善生活的情況,我們以6元作為數據樣本。即便6元的定價,在路邊早餐中已經算是比較高的客單價了,比如兩個包子僅3元,油條豆漿的套餐也不會超過5元。就連肯德基這樣的餐飲巨頭,也穩穩守住6元早餐的標準不敢輕易越過。
好,我們按照客單價6元來計算,接下來是有多少銷量,根據小學數學老師的理論:銷量×單價=毛利潤,我們接下來討論一下,一個煎餅攤一天能攤出幾張煎餅。需要注意的是,早餐攤具有很強的時效性,也就是說,早餐攤只擺早上那一會兒。具體來說,7:30至9:30是大多數早餐的有效營業時間,這與上班族的上班時間是強相關的。
一個熟練的煎餅師傅完成一套煎餅的時間在1分鐘左右,得益於行動支付的快速普及,老闆們不用再像以前一樣花費時間去收錢找錢了,大多數情況下看一眼支付憑證,手裡的活不會停下。我們滿額計算,假設一位煎餅師傅從7:30開始就顧客盈門,一秒也不停的攤煎餅直到9:30分,120分鐘可以極限攤出120套煎餅,乘以我們剛剛給出的客單價6元,就能得到營收720元數據。
但是不要以為老闆們每天都能有這樣的營業額,在雙休日,營收很可能要面臨銳減,我們按照每月24個工作日來計算,老闆們每個月可以得到17000元左右的收入。當然,這是最理想的情況,在實際情況中,老闆們還要面臨同行的競爭,城管的追逐,並且深受攤點擺放位置的影響。能在同一個位置擺攤很多年,除非是早餐行業的佼佼者。
我們再來計算一下成本,根據小編多次與煎餅攤大媽的親切交談,並且結合實際生活經驗,大致推算出了一套煎餅的成本價格。餅皮:0.4元,果子:0.3元,雞蛋:0.5元,其他配料以及爐子燃料成本約1.5元,這樣算下來,每套煎餅的成本約為2.7元,放到剛剛的營收裡,我們估算,老闆每個月可以盈利9500元左右。
需要注意的是,這裡的9500已經是最理想化的收入了,早餐攤的老闆大多數都是遊擊戰,他們不得不逃避監管的處罰,這樣勢必難以形成自己相對穩定的顧客群體,能長期在一個地方擺攤,租金是老闆們不得不考慮的問題,假如老闆通過每天100元的代價換來一個穩定的位置,那一個月就是3000元,這將吃掉老闆們三分之一左右的收入。
通過計算,我們不能看出,其實煎餅攤真的沒有傳聞中那麼賺錢。其實我們也可以從許多角度來印證這一點。首先,假如真的很賺錢,那為什麼這麼多年始終沒有出現一個具有相當知名度的煎餅品牌呢?為什麼煎餅攤很少看到有租一個門面呢?不論中國的哪一個地方,我們看到的煎餅攤從形象上都差不多,就像是全國的煎餅老闆都商量好的一樣,一個小三輪,一個紅色的「正宗山東雜糧煎餅」的招牌。
我們還可以嘗試總結一下,為什麼煎餅攤不賺錢。從前文的敘述中,我們看到,煎餅攤普遍客單價低,產品品類少,難以產品其他收入,其次,煎餅的製作方式決定了只能現場製作,很難像包子一樣可以成批的供應顧客,也就是出餐效率低。最後一個也是最重要的原因,煎餅攤作為早餐,有效經營時間及其有限。
這也給許多小微餐飲從業者提了個醒,做早餐要快,消費場景要豐富,乾淨且營養的早餐可能更受消費者歡迎,選對方向選對品類,後面的努力才能有更大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