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遠的街燈明了,好像閃著無數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現了,好像點著無數的街燈
我想那縹緲的空中,定然有美麗的街市
街市上陳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沒有的珍奇
你看,那淺淺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寬廣
那隔著河的牛郎織女,定能夠騎著牛兒來往
我想他們此刻,定然在天街閒遊
不信,請看那朵流星,是他們提著燈籠在走
如果要將郭沫若這首膾炙人口的《天上的街市》,找一種現實的對應,那麼作為重慶歷史文化和山水特色縮影的山城巷,就不失為一種觀照。對生活在解放碑附近尤其是下半城一帶的「土著」而言,山城巷更是兒時的「世外桃源」和「天空之城」。如今,這條昔日的「天上的街市」,又再成為人們「山城市井生活」的記憶憑索。
「小時候從屋頭去山城巷找同學耍,要經過許多曲折陡峭、蜿蜿蜒蜒的梯坎,在這些穿民居而過的道路兩旁,透露出滿滿的山城特色市井生活圖景。」今年45歲的李俊打小生活在儲奇門解放西路一帶,在他兒時的記憶中,山城巷是一條連接上半城、下半城的要道,厚廬、仁愛堂、古城牆……多少年來,一直是自己對這座山水之城、美麗之地的原始記憶。
山城巷,是重慶唯一一條以「山城」命名的街巷,是重慶歷史文化和山水特色的縮影。其歷史沿革可以追溯到明清時期,1900年法國傳教士在此巷坡上立杆點燈為路人照明,夜晚,從遠處往這截坡上看,家家戶戶,燈火如星星,又因地勢較高,似在天上,由此得名天燈巷、天燈街,直到1972年更名為山城巷。
山城巷位於渝中區南紀門街道涼亭子社區,北至重慶幹休所,南以南區路為界,東接中興路,西至石板坡立交。此地依山而建、沿崖而上的街巷梯道,別具特色。在重慶開埠時期,因緊鄰外國領事租界地曾作為高級住宅區域,到抗戰時期,大批政府要員逐漸在此聚集居住。在這裡,不僅能看到因地制宜的吊腳樓建築,還能看到具有海派風格的石庫門建築及歐式教堂。
2015年5月,重慶市政府正式批准《重慶市主城區傳統風貌保護與利用規劃》。山城巷被確定為全市28個傳統風貌區之一,是渝中區下半城「母城」歷史文化風貌帶集聚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山城巷傳統風貌區項目受到高度重視。重慶永宏智造文化旅遊有限公司受政府委託,進行山城巷項目的修繕、運營及管理。不同於老城發展推倒重建的做法,是在基於原有外輪廓不變的前提下進行建築的立面更新,儘可能保留老街的形制、肌理、空間環境。
「在保留老街記憶的同時,增添了更多體驗式的項目,讓我們這些已經搬離多年的『土著』,仿佛又回到了過去。」國慶假期,李俊攜妻小再次來到山城巷——這片兒時的樂土,吃著壩壩茶、圍坐藤椅邊,在一步一梯中體驗過去才有的本地居民的生活日常。
據了解,早在今年6月,山城巷對風貌區內10處建築、景觀以及空間進行了微更新改造,截至目前,已初步修繕完畢。國慶前夕,山城巷傳統風貌區還舉行了「山城市井生活季」活動。「山城市井生活季」期間,遊客可打卡11個賽博朋克網紅點及31個人文網紅店,此外還有壩壩席、年代展等活動可參與和體驗。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劉翰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