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 了解作家生平,作品。
2、 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3、 掌握詩歌的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
教學重點:
1、 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2、 掌握詩歌的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
教學方法: 朗讀,探究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1、 導入:請同學講講牛郎織女的故事
2、 作者簡介: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幼名文豹,原名開貞。是中國新詩的奠基人之一、中國歷史劇的開創者之一、社會活動家。代表作詩歌集《女神》、《星空》;歷史劇《屈原》、《虎符》、《棠棣之花》。
從1926年參加北伐,1927年參加了南昌起義,1928年2月因被國民黨政府通緝,流亡日本。《女神》、《星空》同時期的作品,充分體現了「五四」狂飆突進的時代精神。熱情歌頌了反帝反封建的人民革命的理想。
他曾指出:「文藝的內容斷然無疑地是以鬥爭精神的發揚和維護為其先務。」隨即拿起歷史劇這種文藝武器,英勇地投身到這場維護民族生存、爭取人民民主的嚴峻鬥爭中。他這個時期創作的六部歷史劇,全都是在最黑暗的日子裡寫成的: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寫成五幕劇《棠棣之花》,一九四二年一月,寫成五幕劇《屈原》,二月寫成五幕劇《虎符》,六月寫成五幕劇《高漸離》,九月寫成四幕劇《孔雀膽》,一九四三年四月寫成五幕劇《南冠草》。
3、朗讀課文,想想應該用什麼樣的語氣讀課文。
4、研讀第一節,略讀文章,思考使用了什麼修辭手法和表現手法?明星點點的星空是怎樣一個地方?
5、研讀第二節,略讀文章,這一節使用了什麼表現手法?街市上的物品有何特點,從哪些詞彙可以看出來?天上的街市在這一節中是個什麼樣的地方?
6、研讀第三節,略讀文章,這一節使用了什麼表現手法?詩歌中牛郎織女的故事跟我國傳統中的牛郎織女的故事有什麼區別,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天上的街市在作者眼中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
7、研讀第四節,略讀文章,這一節使用了什麼表現手法?這一節寫了什麼內容?與前面三節相比,選材有何特點?他們在天上生活得怎麼樣(用一兩個形容詞形容)?全詩一共用了幾個「定」字?有什麼作用呢?
8、作者在這篇詩歌中僅僅是描繪牛郎織女的美好生活,給他們的悲情故事畫一個圓滿的句號?有沒有其他的現實意義?(聯繫寫作時代背景和作者的生平說說這首詩歌的意義。)
9、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應該用什麼樣的語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