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孫勝望
赤楠盆景以其諸多優點受到眾多盆景愛好者的喜愛,但近年來有些盆景愛好者認為赤楠易縮枝,不能久養,不能成為傳世之作而逐漸失去製作赤楠盆景的興趣。筆者認為是因為沒有完全掌握赤楠的生長習性,沒有達到赤楠生長需要的條件,筆者栽培赤楠盆景有十幾年,想藉此機會再次與喜愛赤楠盆景的愛好者探討,藉此來共同提高赤楠盆景的栽培與製作技藝。
一、習性
赤楠有三葉輪生,二葉對生和雀舌葉三種。只有三葉輪生的赤楠最適合做盆景,我們在此只討論三葉赤楠的栽培製作方法。赤楠屬桃金孃科,亞熱帶植物,分布於長江中下遊以南的湖北、湖南、江西、浙江、安徽、福建、廣東、廣西等地區。赤楠喜陽亦耐陰耐溼,不耐嚴寒,喜酸性土壤,生長緩慢,葉小、枝密、四季常綠、新芽紅色、木質堅韌、壽命長。
二、採挖
採樁的最佳時間為3-8月,此時是赤楠的生長季節,只要保溼遮蔭,樁坯很快就能恢復生長,特別是高溫高溼季節恢復生長更快。秋、冬季也可採挖,但新樁沒有恢復生長,沒有抗寒能力,冬季要保溫保溼才能越冬。
懸崖陡坡上土地貧瘠,樁坯根須多,易栽活,且樁型奇特、分枝好、收尖好、根盤好的樁坯較多。採挖時多留細根,不需要帶土,樁坯的枝、根多留一節,待回家後再截到位,防止運輸時碰壞枝、根,樁坯下山時不能拋、滾,防止損壞樁坯的皮膚和枝、根,天晴時要注意保溼,栽植前可在清水中浸泡幾小時。
三、養坯
樁坯截到位後,根部的切口用鑿子修光滑,塗上摻有生根劑的乾淨黃泥,枝頭切口用黃泥塗抹後用黑色塑料薄膜包裹,促進傷口癒合,防止水分蒸發和日後曝曬時開裂。栽植時用微酸性的腐葉土,最好是用赤楠生長地的黃色腐葉土。
用盆栽植的,用土盆或紫砂盆都可以,選適當深一點的盆栽植,一是可以保溫,二是大根全部用土覆蓋,可促進髮根,防止大根死亡。
赤楠的營養是對應供應的,一方的大根死亡,周圍也未發小根,可導致日後該方的枝頭縮枝。土與樁坯要貼實,樁坯與土之間不能出現懸空現象。一次澆足定根水,用透明塑膠袋連樁帶盆一起罩住,放在背風向陽的地方養護。
秋、冬季採挖的樁坯要到次年四月至五月份才長出新芽,晴天塑膠袋內的溫度很高,要適當遮蔭降溫,以防燒壞新芽,新芽未發齊之前,那怕是陰雨天也不要揭開塑膠袋,以防擾亂袋內生長環境。待新芽發到一寸以上,且需要發新枝的地方都發有新芽,才選有連續幾天陰雨的時候,揭開塑膠袋煉苗。遇到乾燥的晴天要遮蔭,並向樁頭噴水保溼,防止縮芽。
新樁成活後,不要急於抹芽,新芽多蒸發水分就多,可促進樁坯生根。待到秋後新樁完全成活後,再抹去多餘的芽。為防止剪扎時損壞枝頭,抹芽時可留一些備用枝。
關注公眾號,
加愛木微信:59850899
愛木期待與您面對面的交流
推 薦 閱 讀:
點擊下方藍色「閱讀原文」
查看:電子書來襲,總有你喜歡的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