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橋(Cambridge)的原意是指「劍河上的橋」。 劍河(River Cam)是當地一條環城河流,這條曲折蜿蜒的小河,兩岸楊柳垂絲、芳草萋萋,河上架設著許多設計精巧、造型美觀的橋梁,其中以數學橋、格蕾橋和嘆息橋最為著名。 徜徉在劍河岸邊,歷史悠久的百年學府和經典建築俯仰皆是,高大精美的校舍、莊嚴肅穆的教堂和爬滿青藤的紅磚住宅矗立在滿城的綠樹紅花間,翠色蔥蘢,古意盎然。 劍橋以其卓越的自然科學成就聞名於世,與近鄰牛津一樣,是世界上最好的大學城之一。但與被稱作「大學中有城市」的牛津不同,劍橋是「城市中有大學」,這裡雖然充溢著濃厚的學術氣息,但依然是一座商業繁華、生活節奏明快和現代化的城市。
劍橋大學
劍橋大學(University of Cambridge)位於英格蘭的劍橋鎮,是英國也是全世界最頂尖的大學之一。英國許多著名的科學家、作家、政治家都來自於這所大學。劍橋大學也是誕生最多諾貝爾獎得主的高等學府,88名諾貝爾獎獲得者曾經在此執教或學習,70多人是劍橋大學的學生。劍橋大學還是英國的名校聯盟「羅素集團」(Russell Group of Universities)和歐洲的大學聯盟科英布拉集團(Coimbra Group)的成員。0劍橋大學的許多地方保留著中世紀以來的風貌,到處可見幾百年來不斷按原樣精心維修的古城建築,許多校舍的門廊、牆壁上仍然裝飾著古樸莊嚴的塑像和印章,高大的染色玻璃窗像一幅幅瑰麗的畫面。
嘆息橋
如果說到和英國有關的話,那我覺得你應該指的是康河上的嘆息橋,也就是劍橋大學所在地劍橋城的嘆息橋。在劍橋大學所有的橋中,嘆息橋的名氣最大。據說,維多利亞女王參觀這座橋時,讚嘆不已:「這麼秀麗!這麼別致!」 嘆息橋位於聖·約翰學院,建於1831年,連接了該學院的老庭(The Old Court)與新庭。它類似一座廊橋,分上、中、下三層。下層是半個橢圓形的橋孔,橫跨在劍河上;中間是一條通道,即長廊。與其他長廊不同的是,它的道面不是平直的,而是拱形的,行人過橋要上下坡。橋的兩邊是半封閉的,相互對稱的五對用鋼筋攔護的拱頂水泥框架的玻璃窗,用來採光;上層是平頂,類似一般水泥大橋的橋面,頂面的兩邊均衡地聳立著相互對稱的塔尖狀裝飾。整座橋身的外觀呈淺黃色。
劍河
劍河(River Cam)位於劍橋大學,美麗的劍河也是劍橋大學的象徵,在過去很長一段時期裡劍河被當地人稱作River Granta和River Cam,指的其實是同一條河流,前者特指劍橋市至格蘭切斯特莊園(Grantchester)一段,即河的上遊,這段河流曲折,岸邊風景自然淳樸;後者為河的下遊,河面較為寬闊,水流平緩,岸邊儘是劍橋大學校園的華麗建築,即後園景觀(the College Backs),所以在當地租船漂流時,船主會問「Granta or Colleges?」。River Cam是實際意義上的「康河」,而Camriver則是一些華人對康河的自創稱呼,一方面表示親切,一方面也透出懷念。很多留學劍橋歸來的學子,都會為自己的母校做一些文章,如徐志摩的「再別康橋」,雖說是音譯,但也透露幾分安詳和懷念。
聖三一學院
亨利八世1546年創建了聖三一學院,但是亨利八世在學院建成6個星期後就去世了,所以直到伊莉莎白執政時期,該學院院長Nevile才實現了它最初的心願。當你走進莊嚴的磚砌的入口,會看到亨利的雕像。他左手握了個大進球,而右手攥著個桌子腿。幾年前學生們拿走了他右手的金權杖,把桌子腿放在了右手,作為代替品。當你進入大庭,學術氣氛被一種敬畏感取代了。因為他是世界上同類建築中最大的,這個地方也瀰漫著歷史色彩,入口右邊有棵小樹栽種在20世紀50時代,據說是聖三一學院的著名校友艾薩克牛頓親手所植的蘋果樹的後代。一直以來愛爾蘭聖三一學院都被認為是愛爾蘭高等教育的象徵。同時聖三一學院也是愛爾蘭人們心目中的精神象徵。
國王學院
國王學院是劍橋大學內最有名的學院之一,成立於1441年,由當時的英國國王亨利六世設立創建,因而得名「國王」學院。為了顯示國王的雄厚財力,學院建立之初就追求宏偉壯觀的建築,而其建築群中最著名的當屬學院的禮拜堂,它聳入雲霄的尖塔和恢弘的哥特建築風格已經成為整個劍橋鎮的標誌和榮耀。 國王學院禮拜堂的扇形拱頂天花板以22座扶壁支撐,1515年由名匠瓦斯泰爾建造。西門上的皇冠與都鐸薔薇的紋章細節,反映出亨利八世的英國霸權夢想。牆壁上的16世紀彩色玻璃窗都是以聖經故事為主要情景。禮拜堂中的屏隔是都鐸式木工的絕佳典範,分隔前廳和詩席班,屏隔上方巨大的17世紀管風琴箱飾有兩尊手持喇叭的天使。祭壇後還有一幅裝飾畫,為1634年魯本斯為比利時白衣修女修道院所繪的「賢士來朝」(The Adoration of the Magi)。 學院中庭的綠地上矗立著創造於1879年的亨利六世青銅雕像,學院內富麗堂皇的一角被稱為「凱恩斯角」。這位著名的經濟學家是國王學院的校友。國王學院還湧現出包括政論家奈翁納德·伍爾夫、哲學家和評論家路威士·狄更生、畫家鄧肯·格蘭特以及作家E. M. 福斯特等大師級人物。
費茲威廉博物館
費茲威廉博物館(Fitzwilliam Museum)是劍橋大學的一個藝術和考古博物館。這座博物館建於1816年,由愛爾蘭的爵士Richard FitzWilliam捐助建立。博物館分為5個區:考古區、實用藝術區、硬幣和紀念章區、手稿和印刷書區、手繪和印刷區。館裡的展品來自古埃及、蘇丹、希臘和羅馬等地區和時代。其中比較著名的展品有來自波斯波利斯的浮雕。
市集廣場
這裡最早開設集市是在1219年,然後自1361年起每個周二和周六這個廣場就充滿了由於愉快的交易所帶來的擁擠與喧囂。那些圍繞著廣場的窄巷都帶著中世紀氣息的名字,例如Oatmeal Row,Fish Row或者Silver大街,但時至今日早已不局限於廣場上原來劃分的界限了。這裡,從新鮮的魚類到劣質的電子表,什麼都可以買到。 廣場上的主要建築史那幢18世紀後期建成的引人矚目的市政廳以及它相對的兩幢中世紀房屋。
蚱蜢鍾
座落在Corpus Christi學院的泰勒圖書館外,一隻巨大的金色的蚱蜢一直爬行在這座華麗的鍍著24k金的大鐘上,於2008建成,成為劍橋新的必看景點。
數學橋
英國倫敦大學的劍河上有一座著名的數學橋。這座當地最著名的橋,陪伴著劍河沿岸最古老的建築——紅磚壘砌的劍橋大學女王學院院長官邸,走過了250多個春秋。數學橋是它的非官方名字:它的官方名字只是「木橋」而已00「數學橋」的傳說在劍橋堪稱無人不曉。又名牛頓橋。相傳這是大數學家牛頓在劍橋教書時親自設計並建造的,整個橋體原本未用一根釘子和螺絲固定。後來,女王學院的學生為探究這座橋的奧秘,曾把它拆開剖析,但卻無法復原,於是只好用釘子重新固定成現在的樣子。
後花園
風景如畫的後花園依河而建,前方是學院威嚴的高牆、華美的庭院已經修建整齊的草坪。這些花園統稱為後花園,寧靜祥和的綠色空間以及波光粼粼的水面,組成了一副悠然自得的學院生活圖。沿河漫步,可以看到聖約翰學院完美的嘆息橋,最古老的克萊爾橋,還有看上去不怎麼起眼卻大名鼎鼎的數學橋。
麥格達倫學院
麥格達倫學院(Magdalene College)創立於1428年,是劍橋大學最後一個僅招收男生的學院。該院於1988年開始招收女生。據說,在開始招收女生的那一學期開學第一天,全院的男士都帶上了黑色的臂章,學院當天下了半旗。 00莫麥格達倫學院旁邊的大橋,初建於十七世紀中期,起初是木橋,1754年換成石橋。現在的橋建於1823年,由於交通流量大,需要定期加固。有人說,劍橋這個地名就來自這座橋:River Cam(劍河)加 bridge(橋),等於Cambridge(劍橋)。
皇后學院
皇后學院是紐約市立大學皇后學院,一譯為紐約市皇后大學位於美國紐約州紐約市皇后區,為紐約市立大學最主要的四年制高等學院之一。坐落在國王學院的南側,學院是先後由1448年亨利六世的王后瑪格麗特和1456愛德華四世的皇后伍德維爾建立, 所以被稱為「Queens」用來代表兩位皇后。學院混合著中世紀和現代建築,風格也十分特別,橫跨康河兩岸,由出名的數學橋相連。
劍橋大學圖書館
劍橋大學圖書館是世界上最大的圖書館之一。建館六百餘年,藏書六百餘萬冊,中文藏書約十萬種。本館中文部所藏包括商代甲骨、宋元明及清代各類版刻書籍、各種抄本、繪畫、拓本以及其他文物,其中頗多珍品。
聖凱薩琳學院
劍橋大學聖凱薩琳學院是劍橋大學的一個學院。大多數劍橋的學生都喜歡以「Catz」的名稱來稱呼該學院。學院以較高的學術水準而在2005年贏得湯普金斯排名榜的首位。此外,學院的划船隊也以優越的表現在2003年和2004年為劍橋大學划船隊8個成員貢獻了其中的三個。聖凱薩琳學院,由亞歷山德拉凱薩琳於1473年創建。她曾被判處死刑,要被釘死在一個輪狀的十字架上。然而,當她的身體碰到那隻十字架時,輪子卻奇蹟般地斷裂了。因此,輪子便成了凱薩琳的吉祥物。 這就是學院大門上那個金黃色輪子圖案的由來。該院校友威廉沃頓(William Wotton),1666年出生,六歲時已懂得拉丁、希臘和希伯萊三種語言,九歲上劍橋大學,是劍橋大學有史以來年齡最小的本科生。
劍橋大聖瑪麗教堂
大聖瑪麗教堂是1478年後在一座老教堂原址上重新修建的。教堂氣勢恢宏,拱廊極高,建有垂直線條的窗戶。這座大學教堂很早就是劍橋的市教堂了。直到15世紀創建老學堂 (Old School),院長和院士們都是在大聖瑪麗教堂開會,大學將它的資料保存在這裡,可以說,那時候這裡是執政中心。一直到1730年,辯論、授予頭銜和大學的其它活動都在這所教堂裡舉行。大聖瑪麗教堂是英國的有移動式布道壇的少數幾座教堂之一,它可以從軌道上滑進主壇。
翁美玲墓
翁美玲是香港著名的女演員,因為出演1983版《射鵰英雄傳》中的 黃蓉被大家熟知喜愛,她26歲去世時,很多粉絲都很為她惋惜,她 曾在英國生活了8年,現在仍有很多人來到她位於劍橋郊外的 New market road的天主教墓地悼念她。
聖約翰學院
1511年由亨利七世的母親Lady Margaret Beaufort創辦,也是劍橋最古老、最大的學院之一,建築群十分壯觀,還包括5個庭院,最出名的嘆息橋也屬於聖約翰學院。這座橋是英國女皇最愛的劍橋一景,建於1831年,跨越在康河上,連接了聖約翰學院的舊庭與新庭,雖然經常傳說是沒通過考試的學生經過這裡常望景而嘆息,但其實是因為它類似於義大利威尼斯的一座名為嘆息橋的廊橋而得名。
劍橋大學地質學博物館
Sedgwick Museum of Earth Sciences是劍橋大學地質學博物館,是劍橋大學地球科學系的一部分。博物館有兩百萬件藏品,包括巖石、礦物和化石,涵蓋地球45億年歷史。其中包括達爾文在1831年至1836年乘坐小獵犬號航行時收集到的巖石和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