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很多網友在問小編,寶寶的奶粉怎麼不溶解了,顏色還有點發黃,是過期了變質了,還是衝泡的方式不對了?通常情況下,新開罐的奶粉如果沒有出現以上這些症狀,就是表示奶粉質量是合格的,如果寶寶喝了一段時間後,才發現奶粉顏色變了,那八成是儲存的方式出問題了。
立秋已過,處暑已出,一場接一場的秋雨,天氣也逐漸涼爽起來。如果儲存方式不對,奶粉在這個季節特別容易受潮結塊,影響食用,尤其是很多人儲存奶粉都是隨便「蓋好」,這才導致了奶粉變質。常見的幾個奶粉儲存誤區,你是不是都佔了?
不少人由於擔心奶粉變質而將其放入冰箱冷藏,以為這樣就可以「保鮮」了。其實,這樣做不但沒有科學依據,還有可能加速奶粉結塊、變質。
奶粉不像是飯菜水果那樣,低溫就不會變質,相反,會因為冰箱內外溫度和溼度差異較大,再加上日常頻繁的取放,就更容易吸收空氣中的水分而產生結塊變質問題。
提醒:正確的儲藏方式應該將奶粉放在室內避光、清潔、乾燥、陰涼的環境中,並儘量在奶粉開封後1個月內食用完。
一般來說,罐裝奶粉儲藏時比較方便,而盒裝和袋裝奶粉相對而言又更加經濟實惠。所以,有些人就喜歡將用完的空罐,不管是裝過奶粉還是其他食品也好,都用來重複使用,將袋裝奶粉倒入空罐裡儲存。
但是,要知道,粉末狀衝劑非常細小,容易藏在包裝的細縫中,即使空罐清潔得再乾淨,在重複使用過程中有可能產生交叉汙染的風險。
提醒:袋裝奶粉在包裝時都會在袋內填充防氧化的氮氣,起到保護奶粉以防變質的作用,如果隨便剪開倒在罐子裡,就有可能被空氣氧化而變質,喝起來會更危險。
奶粉一旦開封,會因為空氣而導致水分容易進入,無論怎麼避免,怎麼存放,一定的水氣都會透過小縫隙滲入到奶粉裡,結塊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奶粉在規定使用日期內結塊屬於正常現象。
正常的奶粉應該是鬆散柔軟,如果打開奶粉罐發現結塊,用勺子輕輕拍幾下,結塊就被打散的話,說明沒有問題,奶粉可以安全地衝泡飲用,但有些人硬是把大而硬的結塊敲碎後繼續喝,卻不知道已經發生變質的奶粉是不能飲用的。
提醒:結塊很大而且堅硬的奶粉,即使再貴也不要食用。
不少媽媽在衝奶粉的時間都有個壞習慣,就是先衝調好奶粉餵寶寶喝完後,然後再回去蓋上蓋子。殊不知,長時間任由奶粉處於敞開的狀態,容易滋生蚜蟲細菌等微生物,營養豐富、蛋白質含量高的嬰兒奶粉更容易招惹小蟲子的「光顧「,細小的蟲子也不容易發現,下次衝調的時候就有可能吃進寶寶肚子裡了。這一點尤其要注意。
提醒:舀完奶粉後,應該馬上蓋好蓋子,勺子和奶粉應該隔離存放,避免勺子在接觸奶瓶時沾到水汽引起奶粉受潮。
保存溫度要適宜
在日常生活中,不要將奶粉放置在冰箱中、熱源處,也就是說奶粉儲存的位置不能過熱和過冷。奶粉需要儲存在避光、陰涼,衛生,溫度適宜(室溫)的環境下,如食品架、非陽光照射的家具上面。
奶粉勺要乾淨乾燥
舀奶粉的勺子要保持衛生乾燥,舀完後立即保存,不要在外面放置太長時間,避免細菌或水分附著,造成奶粉的汙染。
勺子用完最好不要再放回去,可能帶進水或細菌,造成奶粉結塊。勺子清理乾淨後可以放在其他乾淨的容器中保存。另外,在下次使用奶粉勺的時候,要保證奶粉勺的乾淨衛生。
密封措施要做好
每次吃完奶粉,一定要做好密封,保證奶粉罐或奶粉袋的密封性,這樣才能避免空氣中的水分和細菌侵入。針對袋裝奶粉和灌裝奶粉分別有不同的注意事項:
罐裝奶粉開封後要將蓋子蓋緊,使用前要用清潔、乾燥的紙巾或棉巾擦拭蓋子,別用溼巾擦拭蓋子。 灌裝奶粉開罐後最好一個月內吃完。
開封後的袋裝奶粉通常也是放在室溫、乾燥、通風、避光的位置,如食品櫥、食品架等。一定要將封口封嚴實,最好把封好口的袋裝奶粉放在有蓋密封罐中,確保不透氣。 另外,袋裝奶粉最好半個月內吃完。
在奶粉中放置方糖
在奶粉中放置方糖,能替代奶粉來吸收水分,避免潮溼,這不失為一種好辦法。也可以考慮放入食品乾燥劑來吸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