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狂買伽羅木 引日本佛教界困惑

2020-12-23 日本頻道

原標題:中國人狂買伽羅木 引日本佛教界困惑

中國的富裕階層為了增值私有財產,開始大肆收購自己想要的東西。從黃金、國外土地到日常生活用品等等,只要他們看中,就會不惜重金收購。最近,日本的「伽羅」(黑沉香)也悄然成為中國富人的收購對象。

伽羅木作為一種珍貴香木,主要產地為越南等東南亞地區,用這種香木製作燃香,香味優雅異常,被日本人稱之為「神香」,由於幾年前列入華盛頓條約中所規定的珍奇樹種,未經許可不準進出口,這也導致伽羅價格不斷上漲,由20年前的每克1000日元(約合人民幣60元)漲到如今的2萬日元。且由於資源越來越少,有些人甚至將其當成黃金來保值。中國人大肆收購,看好的正是其增值空間,儘管他們的出發點是賺更多的錢,卻苦了日本佛教界。

伽羅是日本高級寺院用於製作檀香的材料,由於被中國人買斷,這些寺院失去了材料來源,要從中國人手上購買需花高價。雖然也可用普通檀香,但與高級寺院的名稱不相符。因此一些高級寺院裡張貼寫有「中國人買斷伽羅,我們該做點什麼」的告示。(中文導報 2014年8月6日)

相關焦點

  • 中國人濟州島狂買土地
    原標題:中國人濟州島狂買土地  新華社電 韓國濟州道政府27日發布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外國人持有的濟州道土地面積為20.78平方公裡,其中超過四成為中國人所購。   數據表明,中國人持有的土地面積最大,達到8.64平方公裡,佔比高達41.6%;其後依次為美國人、日本人、泰國等其他亞洲人和歐洲人,所購土地面積分別為4.13平方公裡、2.38平方公裡、1.1平方公裡和0.53平方公裡。這些由外國人持有的土地約佔濟州道全部面積的1.12%。
  • 3塊錢的中國鹽,日本人3萬賣中國人:中國人還搶著買!
    現在每年去日本的中國遊客的數量竟然已經佔到訪日外國遊客的四分之一,這幾年來,中國人去日本旅行的熱情越來越高,更準確的說,應該是國人去日本購物的熱情越來越高了。最新數據顯示:今年春節7天假期,中國人民在日本狂買了60億人民幣!
  • 中國人再度上演海外爆買,奢侈品用筐裝,這次不是在日本
    中國人排隊購買奢侈品我們就假設正常情況下1元人民幣能兌換100土耳其裡拉(這只是方便理解的假設,實際匯率並非如此),但是如今裡拉暴跌變得不值錢了,1元人民幣能兌換200裡拉。由於在土耳其人們只能用該國法定貨幣裡拉來買東西,過去100裡拉,也就是一元人民幣能買一個香奈兒的包,但是現在由於裡拉暴跌,1元人民幣相當於200元裡拉,也就是說1元人民幣能買兩個香奈兒包。如果把這些包買到國內,代購們就相當於半價買了這個包,這就大賺了一筆。
  • 蘇菲:中國人去日本爆買,受益者到底是誰
    這些走在前面的企業,銷售額每年都會大幅刷新,其中免稅銷售額(即外國遊客購物的銷售額)功不可沒。這番對中國遊客的研究,著實讓人忍俊不禁,也側面反映出日本企業對中國客人的關心程度,並不僅限於媒體的炒作。 然而大多數指望著中國客人大駕光臨的日本商鋪,並不懂得如何才能真正讓自己在「日本購物必買TOP20」中佔有一席之地。這時,生活在日本的中國人們創辦的企業,就自然找到了商機。
  • 家鄉父老為張本智和加油,他卻在四川用日語答記者問,引觀眾狂噓
    家鄉父老為張本智和加油,他卻在四川用日語答記者問,引觀眾狂噓!2019國際乒聯男子桌球世界盃是在四川成都舉行的,男子單打比賽,已在昨天結束了,最終,中國選手再次捍衛了國球的尊嚴,樊振東在比分落後的情況下,絕地反擊,以4-2的大比分,擊敗日本小將張本智和,最終奪冠。
  • 中國人去日本最愛買的是什麼,細數被國人買爆的6類商品
    而中國人最愛去的地方,還是亞洲各國,其中日本是一個大部分人選擇的大熱門,中國人每年去日本的人次,都能穩居所有出境遊目的地的前三名。外出旅遊就必然要進行消費,而統計數據顯示,中國去日本的遊客人均消費1.4萬元,在這1.4萬元當中花費在購物上的消費遠高於其它方面的。如交通,餐飲,住宿等所有消費全加起來,還沒有購物消費的多。
  • 中國人去日本什麼都買,日本人來中國旅遊,購買茶葉與酒回國
    中國人去日本什麼都買,日本人來中國旅遊,購買茶葉與酒回國隨著經濟的發展。很多人都喜歡外出旅遊。因為自己的口袋當中錢財越來越多了,而喜歡外出旅遊的人也就越來越多了。而我們中國人人口十分的多,許多人都喜歡他日本去旅遊。
  • 中國人去日本見啥買啥,而日本人在中國卻只喜歡這兩樣
    近些年,旅行風盛行,不少人會選擇出國遊,又因為日本、韓國等國距離中國較近,且日前盛行日貨與韓貨,因此,日本和韓國近年來成為中國人最愛去的地方之一。日本大阪在日本,中國遊客最常去的地方就是東京大阪,還有京都,當然還有富士山,這些都是十分有日本特色的景點,都是感受日本文化的絕佳之地。
  • 法國人很困惑:這個東西好吃又便宜,為什麼中國人來旅遊
    法國人很困惑:這個東西好吃又便宜,為什麼中國人來旅遊,而不願卻買了他近年來,旅遊業成為中國人的熱門話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願意去旅遊。對中國人來說,去法國不僅是為了法國名勝和美麗風景,而且是為了法國晚餐和美味的食物。我們的人民一般都有吃東西的能力,所以我們不能錯過法國食物。法棍,和他的名字一樣,是一個像麵包一樣的長棍,在法國中,這種麵包隨處可見,幾乎是家家戶戶不可缺少的食物,棍棒的製作工藝不是很複雜,價格也比較便宜,他是親民型的,他以獨特的風味贏得了一批又一批法國粉絲。
  • 中國人青睞日本名牌大學 日媒:「爆買」轉向「爆留學」
    參考消息網11月7日報導 日媒稱,申請到日本名牌大學留學的中國人不斷增加。東京大學和早稻田大學的中國留學生人數逐年增加,催生了「爆留學」一詞的出現。中國人為什麼選擇日本的大學?《東京新聞》對東京都內一所面向中國人的大學預備學校進行了探訪。
  • 日本遊客在中國「哄搶」購物嗎?但是他們買的東西讓中國人笑了
    日本遊客出現在中國購物中,但是他們購買的東西讓中國人笑了,怎麼了?至於搶購現象,中國人出國旅遊時會發生,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日本人來中國也會搶我們的東西。當然,這也引起了不少小夥伴的好奇心,他們搶劫是為了什麼?事實上中國有很多飲茶者不喜歡茶。
  • 中國人青睞日本名牌大學日媒:"爆買"轉向"爆留學"
    參考消息網11月7日報導 日媒稱,申請到日本名牌大學留學的中國人不斷增加。東京大學和早稻田大學的中國留學生人數逐年增加,催生了「爆留學」一詞的出現。中國人為什麼選擇日本的大學?《東京新聞》對東京都內一所面向中國人的大學預備學校進行了探訪。
  • 日本「裸體教育」引爭議,號稱為了孩子好,中國家長:接受不了
    雖然西方的教育是有很多借鑑的地方,但是對於中國人來說,也有許多不合理的地方,中國人也接受不了 。畢竟良好的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有著決定性的作用,所以很多中國人都非常注重孩子的教育,不良的教育方式是絕對不會借鑑的。
  • 老外困惑中國式平安夜:大部分中國人不信基督
    楚天金報訊 一個老外,曾在紐約時報上撰文表達困惑,他說:聖誕節在中國流行有些不可思議,據我所知大部分中國人並不信奉基督教……藉助網絡圖片,記者為您呈現出中國網友的「平安夜」。也許看完了,你就知道中國人為嘛喜歡過聖誕節、平安夜了。
  • 親自跑日本買真的值得嗎?深度分析中國人赴日購物的5大原因
    雖然這涉及詐欺嫌疑的不良代購商家僅是少數,但還是會讓部分中國人對於網絡代購有所退卻,因此若是有機會親自去日本更是要把握機會好好買一波啦。像中國和日本電壓雖然相差不大,不少中國人會在日本買電器回國,而可是有些電器就是要固定電壓才能使用,所以要是沒注意在日本當地買了電器回中國,反而會需要另外花錢買變壓器才能用,所以究竟值不值得還是要消費者本人親自判斷。
  • 日本人在中國吃自助餐,全程狂吃「它」,日本人表示血賺了!
    日本人在中國吃自助餐,全程狂吃「它」,日本人表示血賺了!現在年輕人聚會吃大餐很多人會選擇自助餐,這主要是因為自助餐的話食材多而且不限量,不管你喜歡吃辣吃甜吃鹹,還是喜歡吃海鮮吃肉吃素,都可以滿足。但日本人來中國吃自助餐,那主要吃的東西可和中國人吃貨完全不一樣了。什麼海鮮的,日本人不屑一顧,日本海鮮夠多了!牛肉?日本和牛肉全球聞名,中國牛肉雖然也很好,但還有更吸引他們的東西,日本人在中國吃自助餐全程都吃這「這個」,老闆看到笑開花「這是送錢!」
  • 2015-2020年,中國佛教協會與臺灣地區佛教界交往回顧
    作為目前兩岸佛教界為數不多的定期和機制性交往活動,中華國際供佛齋僧法會一直以來都得到了中國佛教協會的高度重視,從第一屆開始,中國佛教協會每年都安排副會長級代表團出席法會,在臺期間還會走訪和拜會島內的知名道場與佛教界人士,為維繫和鞏固兩岸佛教界間的情感紐帶與法誼橋梁做出了重要貢獻。
  • 日本全球最大電器街:中國人蜂擁而至
    中國人=購買力?不管你什麼時候來秋葉原,進到哪一個店,一定能聽到親切的「鄉音」——來這裡的中國人實在是太多了。近幾年來中國人的購買力幾乎聞名於世,在秋葉原這個深諳「死宅的錢真好騙」道理的地方,更是能看到相當可怕的買買買狂潮。
  • 精緻的困惑:日本如廁觀察記
    除繁雜的按鈕外,日本人對智能馬桶的痴迷也讓我驚訝,日本還有馬桶日、馬桶網站、馬桶博物館、馬桶研究所,最後者的宗旨是通過改良馬桶來改良社會。「知道」(nz_zhidao)跟你談談,在日本如廁,保持體面有多難。
  • 中國英文熱引外教困惑:你們真的重視英語?
    中國英文熱引外教困惑:你們真的重視英語?   儘管中國大小城市中各種英語培訓遍地開花,很多幼兒園都開設了英語課,但來自美國在中國做了5年外教的James始終很困惑:「中國人真的重視英語學習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