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緻的困惑:日本如廁觀察記

2021-01-16 南周知道


為了不在茫茫人海中失聯,請把我們設為「星標 ★」哦。

點擊上方藍字「南周知道」 →進入新頁面,點擊右上角「...」 → 點擊第一欄「設為星標 」。


除繁雜的按鈕外,日本人對智能馬桶的痴迷也讓我驚訝,日本還有馬桶日、馬桶網站、馬桶博物館、馬桶研究所,最後者的宗旨是通過改良馬桶來改良社會。

「知道」(nz_zhidao)跟你談談,在日本如廁,保持體面有多難。

 

兩到三平米的廁所隔間,人進入後自動響起的音姬流水聲,自動感應垃圾桶旁專供女性衛生用品使用的袋子,嬰兒專用椅,殘障人士專用的無障礙措施,裝備齊全的智能馬桶和眼花繚亂的按鍵……這是日本如廁的日常,卻讓剛下飛機的我晃了神。日本公廁。圖片來源 Instagram #japantoilet 一來是像許多初次訪日的遊客一樣,震驚廁所之大,配置之精緻。就連本日清潔工的介紹也工整地放置在大理石臺面,讓我第一眼還以為是某位高管落下的名牌。二來是震驚諸多看不懂的示意圖,按鍵上紛繁複雜的日語片假名更讓我的眼神無處安放,我不禁陷入了困惑:哪個按鍵是衝水?日本洗手間牆上的各種馬桶控制面板。圖片來源Instagram #japantoilet我起初以為日本廁所這麼智能,肯定是全自動,當離開座位時,馬桶會自動衝水。可當我起身後,智能馬桶顯得「若無其事」。我開始找馬桶周圍是否有手動衝水的把手或腳踏鍵,一無所獲。我對著智能馬桶上的一堆象形文字犯了愁。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幾個噴水的示意圖,感覺雖然可以衝水,但噴水的方向似乎剛好相反。好在我是中國人,雖對日語一竅不通,但憑藉日語中的漢字,依舊能略猜一二。比如「洗淨強さ」,應該是清洗強度的意思。憑中日文混猜,我斷斷續續猜出了其他應該是加熱、停止等功能按鍵。但對於畫著兩個一樣水流方向,文字卻完全不同的圖標我犯了難(おしり,かんそう),這難道是衝水按鍵嗎?可以求助手機翻譯軟體!拍照翻譯並不精準,試了幾次,都得出了左邊是「屁股」,右邊是「柔軟的」的解釋。看著這模稜兩可的翻譯,我也懶得追求細節,但無論如何,肯定不是衝水按鍵。我放棄馬桶圈,轉身在牆上尋找。牆上的按鍵實在太多,面對一堆看不懂的片假名,我連蒙帶猜地在緊急按鈕、音姬(一種播放水流聲從而掩蓋如廁聲音的電子裝置)、衝洗身體的按鈕中徘徊。短短一分鐘,腦袋中一閃而過兩種畫面:萬一觸碰到緊急按鈕,整個廁所隔間是否會紅燈四閃,響徹警報,全副武裝的日本武士舉著擔架從外面跑來,生怕我發生什麼意外;要麼是面對馬桶圈時,誤觸洗淨按鈕,噴水裝置像兒時玩耍的噴水槍,嗖的一聲射出一股溫水,正對著馬桶圈入神的我,瞬間被射成大花臉。幸運如我,並未觸發所謂的緊急事件。歷時3分鐘,終於在牆上找到所謂的衝水按鈕。按鈕處其實有英文標識,也有手指觸碰的示意圖。但原諒我已在諸多按鈕中失了焦,讓腦袋霎時變大的我無法耐心地一一瀏覽……大膽按下去,終於聽到了「嘶」一聲熟悉的衝水聲。此處衝水按鍵位於右下方,還算好找。圖片來源Instagram #japantoilet

 

對於手機上有翻譯軟體,又看得懂漢字的人來說,還能克制住自己的雙手不亂按。但對於來自非漢語區的外國人,這樣的象形文字可並不友好。美國一位年輕外交人員接受《華盛頓郵報》採訪時,稱他曾有一次因為按錯鍵將廁所搞得水花四濺,最後用了很多衛生紙才擦乾淨,「這是我在日本最尷尬的經歷之一。」他說。一位法國仁兄在東京羽田機場也面臨同樣情況,他瘋狂地按下了約15個按鈕,直至發出警報聲,「到處都有噴霧噴出的奇怪符號……我不知道該按哪個按鈕……」接受路透社採訪時,他如是說。日本是高科技智能馬桶的倡導者。幾乎每個初次到訪日本的旅客都會被日本的智能廁所震驚,也難怪吳曉波幾年前的一篇《去日本買只馬桶蓋》能引發軒然大波。自上世紀80年代日本普及智能馬桶開始,以西式馬桶取代和式蹲便器的趨勢逐年加速。近幾年,為了即將到來的2020年東京奧運會,東京地鐵公司計劃在其所有179個車站中都安裝上西式馬桶,而都營地鐵公司的目標是將西式馬桶的比例從目前的60%提高到95%。雖然日本廁所走上西化之路,但西方人並不買帳,因為他們覺得馬桶按鍵板上的「象形文字」仿如天書。2014年一項調查中發現,600名海外遊客中有四分之一表示無法理解馬桶上的圖像意義。

為此,日本洗手間工業協會於2017年推出了標準化的廁所圖標。但正如上圖,沒有更詳細的多語解釋,我依舊看不懂第二排中間兩個圖標的差別。除繁雜的按鈕外,日本人對智能馬桶的痴迷也讓我驚訝,日本還有馬桶日、馬桶網站、馬桶博物館、馬桶研究所,最後者的宗旨是通過改良馬桶來改良社會。遊歷其他發達國家時,我發現他們並不熱衷智能馬桶,充其量是普通馬桶加上無障礙化設施。我好奇日本馬桶文化的特性又在哪裡呢?從根本上說,現代人對廁所有依戀心理。一項調查報告(UKactive)顯示,成年人平均一周花費189分鐘在廁所裡,近一半的人認為廁所是唯一讓自己靜下來的地方;另有39%的人說,他們想思考時通常會躲到廁所裡。顯然,廁所是逃避現實的熱門場所,人們在馬桶上消磨時間,獲得精神上的片刻安寧。而日本人對廁所的依戀則進一步升級。日本馬桶製造商東陶(Toto)的前發言人渡邊洋二郎曾指出,日本地狹人稠,大都市人口密度更大,日式房屋通常比較侷促,而洗手間是一個關起門來便可以獨處的地方,這導致它很受歡迎。日本人對廁所的熱情來源於其私密性和功能性,除了看劇、玩手機、消磨時光,有的日本人甚至還會在廁所裡吃飯。我們會在日本動漫裡看到這樣的場景,被同學們用各種方式排擠的小可憐,吃飯時間會選擇躲在廁所裡啃飯糰排解孤獨。可這樣的「便所飯」不光會影響廁所衛生,還會增加他人的等待時間,所以有的日本廁所會張貼「禁止飲食」的標籤。日本人天性裡的精細和專注,和對廁所的依戀一結合,便造就出對馬桶升級換代猶如「螺獅殼裡做道場」般孜孜以求的熱情。在日本,不光是廁所具有私密性高、功能性強的特點,拉麵館裡專為一個人吃飯設計的小隔板間,便利店裡可以解決一日三餐的面壁座位,這裡面的每個人表面精緻又慎獨,卻難以掩飾人與人之間的幾分疏離,所有這些,構成寧靜、魔幻、迷惘的日本都市。

「吃喝拉撒」的後兩者是人類和自己靈魂深度交融的重要時刻,衛生紙是最重要的見證者。日常生活進行時,有人就有疑問了:用過的廁紙到底能不能丟進馬桶?


點擊藍字標題,即可閱讀《廁紙,要不要丟進紙簍?》。


相關焦點

  • 【日式育兒譯本】日本寶寶的如廁訓練(內附中文及日文原版如廁訓練繪本推薦)
    【城媽咪日本生活育兒教育】 總第16期    【日式育兒譯本】          第  5期  由身在日本的城媽咪原創打造全網獨家專業推介日本育兒教育獨一無二的視角近10年的日本留學工作生活經歷帶您領略不一樣的日本感受專業溫暖的日本育兒
  • 馬桶上裝音姬放音樂 從廁所看日本精緻生活(圖)
    大部分人提到日本的時候總是會想到「精緻」這個詞。確實沒錯。  因為這個理念,不精緻的一切都是難以想像的,比如沒有完美包裝的禮品,不經過裝扮就上街,擦肩而過不鞠躬微笑。在另一個方面,人們與一切不雅致和粗鄙的細節相對抗,哪怕這種粗鄙是天生的難以避免的。
  • 看了日本人的衛生間,才知道什麼是「精緻」生活?
    關於日本人的衛生間,前一陣子寫了很多文章,眾所周知,文化的不同,因此彼此對衛生間的認識也會不同,日本人認為財神是住在衛生間裡面的,如果衛生間不乾淨,財神就不會光臨。所以,對於日本人來說,衛生間文化就是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生活的「臉面所在」。
  • 「廁所文化」體現日本人智慧 美妙音樂遮掩如廁尷尬聲
    環球網實習記者王歡報導,要說起日本人酷愛馬桶,這可是一句讚美的話。日本公司最近推出一款智能廁所,如廁時可實時進行身體檢查。從如廁體檢到自動衝水到如廁時播放音樂,日本人的智慧在小小馬桶上展現無遺。這與他們的國民性大有關聯,也造就了日本獨特的「廁所文化」。
  • 日本汽車站公廁如五星酒店 馬桶自選音樂遮如廁尷尬
    日本汽車站公廁如五星酒店 馬桶自選音樂遮如廁尷尬 (9/17)
  • 如廁聲音太尷尬?日本用森林之聲來掩蓋
    不用擔心,日本已經發明出完美的遮音工具「聲音裝飾家」,這種設備可以在你如廁的時候發出大森林的美妙聲音,不僅可以完全遮蓋掉你的小便聲,還能讓你感到放鬆。日本號稱是全球最有禮貌的國家,這種極度的禮貌滲透到日本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廁禮儀也不例外。日本許多公廁的牆上都有一種裝置,按下按鈕就可以發出一種聲音來掩蓋小便聲。電子樂器製造商羅蘭公司日前研發出了一種改良版馬桶,可以完全蓋過令人尷尬的如廁聲音。
  • 各國幫孩子化解如廁尷尬
    近日,「日本廁所研究所」找到了答案,自理能力差、廁所不衛生、沒有門被「圍觀」、害羞等都是阻礙孩子們在校上廁所的原因。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不少國家開動腦筋,幫孩子們解決如廁尷尬。本報駐德國、日本、美國特約記者 青 木 李 瑩 張東秀德國從小就上「廁所課」德國民調機構調查顯示,目前德國有36%的孩子不願意在學校上廁所,原因是他們認為廁所衛生狀況差;約2/3的孩子表示,廁所保潔應該更加頻繁。對此,德國洪堡大學醫學院研究員迪特裡希告訴《生命時報》記者,現在的孩子對如廁要求越來越高,尤其是疫情期間,但忍著不便又容易憋壞身體。
  • 寶寶如廁訓練 | 長和大蘊育兒科普
    很多家長不知道應該什麼時候開始孩子的「如廁訓練」。比起使用年齡作為提示,學會觀察孩子「準備好了」的信號,更能幫助家長們判斷孩子何時可以開始進行如廁練習。多數孩子在18到24個月時可以開始如廁訓練。一般來說,男孩兒會比女孩兒稍晚一些,而且他們會需要更長的時間來學習。當然每個孩子會有個體化的差異,所以通過觀察、了解孩子的如廁「信號」是開始寶寶如廁訓練的第一步。當孩子具備以下能力/開始表現出以下「信號」時,就說明他們已經準備好開始如廁訓練啦!
  • 日本水族館廁所爆紅!讓你一邊如廁一邊看魚......
    具體是日本兵庫縣明石市有家餐廳,素以其奇特的水族館廁所聞名,到此如廁的顧客可以同時欣賞各式各樣的魚兒在透明水缸中遊泳,當然,它們也看得到顧客的一舉一動..大家一起欣賞呀誰怕誰..水族館是這樣走紅的,一名日本推特用戶日前分享了這間廁所的影片,只見門一打開,就見到馬桶蓋自動掀開再蓋起來,似乎是在向客人打招呼。
  • 我們一起來聊聊「如廁」這件羞於啟齒的事
    子曰「古者民有三疾」,後逐漸傳為「人有三急」,對此的一種解讀大致就是「如廁這件事是難以忍受的、亟待解決的事」。對於如廁這件事,我們的老祖宗很早就有講究,除了專門的「茅房」外,早在漢朝就有了「虎子」這種如廁工具。後來為了避開唐高祖李淵祖輩李虎的名諱,加之形狀演變為如桶一般,使用時姿勢似騎馬,所以叫做成為「馬桶」。此時大家是不是有了熟悉感?
  • 如廁習慣事關寶貝人格發展,學習如廁三要三不要,幫娃告別紙尿褲
    另一位寶媽則認為,兩歲的小寶寶做如廁訓練太早,孩子如廁是自然而然的行為,現在的家長,對寶寶幹涉太多了。我們啥時候見過帶著紙尿褲的大學生嗎?到了一定的年齡的小寶寶自然就能做到啦。心理學泰鬥佛洛依德曾經說過,如果在1歲到3歲間沒有好好解決孩子的如廁問題,孩子也許會形成他的肛門期人格。
  • 日本電信公司廣告神作,一本正經反差萌地教你如何如廁
    本文經公號:廣告情報局(ID:haoad123)授權發布  作者:東耳 如需轉載請聯繫本人還記得日本電信公司DoCoMo3秒炸蝦、3秒煎餃的廣告神作嗎?▼如今他們不談廚藝又開始操心起外國人上廁所這種事了...
  • 告別把屎把尿,寶寶如廁訓練全攻略
    、「我家孩子1歲就知道要拉屎尿尿了」……諸如以上有關孩子自己上廁所的問題,相信很多家長都有過這樣的困惑,或者說是莫名其妙的「被指責」,雖然你明知道孩子還小,晚點學使用馬桶會更容易,可是在身邊親戚朋友、媽媽群等周圍人的輪番「轟炸」下,你也開始懷疑自己了:是不是我耽誤了孩子、孩子會不會有什麼問題、對以後各方面發展會不會有不好的影響。
  • 精緻生活福音 這些在國美熱銷的智能馬桶太酷了_綜合_江西網絡廣播...
    不得不說,蹲馬桶已經成為當下年輕人釋放壓力的一種方式,而智能馬桶因其炫酷功能,成為更懂精緻生活的年輕人首選。這不,最近剛剛結束的2020中國智能坐便器行業高峰論壇上就指出,中國智能馬桶零售額預計將達到142.2億元,零售量高達408.1萬臺,中青年成為消費主力。知道智能馬桶「特殊」在哪嗎?
  • 如廁訓練怎麼做?這四招讓孩子1個月告別尿不溼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陪伴,如廁是父母和孩子必須一起經歷的事情,相信很多家長都會有如下困惑或疑問:如廁訓練說的通俗一點就是指教孩子練習在廁所或使用坐便器大小便,目的是能讓孩子在自己感覺到膀胱有排尿感覺的時候,憋住尿意,自主判斷選擇去廁所或使用坐便器完成大小便。
  • 如何優雅地如廁?
    如果連如廁這等生活基本要事都享受不了談何熱愛生活,享受人生?曾經去日本旅遊,這不是崇洋媚外,但我真恨不得把他們的衛生間搬回國內。我選用了對廁所文化的追求孜孜不倦的日本大牌——toto,性能強大而且無敵耐用。除了這些基本功能,還有其他貼心的小細節,比如馬桶蓋能自動開合,不會砰的一聲掉下來嚇到本寶寶。總之,如廁完畢,仿佛完成了一場虔誠的冥想儀式,放鬆而舒適。
  • 廬江縣農家樂觀察記
    廬江縣農家樂觀察記》閱讀原文
  • 培養寶寶自主如廁,如廁訓練敏感期千萬別錯
    尤其是即將上託兒所或幼兒園的寶寶,如廁訓練可能是入所/園最大的需求。如廁訓練是寶寶成長路上的必須課,家有適齡的寶寶,家長默默練習起來吧。有研究顯示,18個月大之前進行如廁訓練的寶寶,需要4歲才能完全掌握;而2歲左右開始如廁訓練,僅需1年時間寶寶即可獨立上廁所。
  • TOTO馬桶蓋 讓你日常如廁更健康舒適
    從古至今,人類的生活裡總少不了上廁所這件事,而人們在日常如廁的時候也往往會做些別的事情。比如《漢書》曾記載漢武帝在如廁時,衛青在旁邊侍候著,一起商談軍國大計。中國青年作家郭敬明、專欄作家巫昂都有在廁所閱讀的習慣,成功體會到排洩與閱讀的雙重幸福。而現在,越來越多人習慣帶著手機上廁所。網絡調查顯示,在中國,大部分網友習慣上廁所帶手機。
  • 「如廁訓練」≠「人工定時器」,否則影響娃發育,如廁訓練要科學
    所以,家長總是急於求成的想要孩子儘快學會自主如廁,然而採取了一些不正確措施可能會傷害娃。張女士回答道:「因為女兒正在進行如廁訓練沒穿紙尿褲,擔心怕她不知道自己有尿,而尿了褲子。」閨蜜聽完對張女士說道:「這哪是給孩子進行如廁訓練啊,你就像是一個人工定時器不斷的催促她,這不是就是變相的「把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