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通姜超測算去槓桿成效:政府槓桿降,金融去槓桿收效甚微

2020-12-13 澎湃新聞
去槓桿進行時,當前成效如何?

政府槓桿降,居民企業槓桿升,總槓桿率持續走高。

截至2016年,我國政府、居民和非金融企業部門的槓桿率分別為46%、50.6%和141%。總槓桿從2010年的177.8%上升到2016年的237.6%。其中地方政府債務限額後,政府部門槓桿率下降。而近兩年房地產市場的火爆導致房貸大增,居民槓桿率飆漲。最後,我國非金融企業部門槓桿顯著偏高,其中國有企業的槓桿問題較為嚴重,需要引起重視。

債市槓桿微降、金融槓桿上升,金融去槓桿收效甚微

。16年後,隨著央行貨幣政策的收緊和金融監管的加強,債市迎來大幅調整,質押回購槓桿率下降到110%左右。但金融部門的槓桿率仍在上升,截止16年達到128%。原因在於央行採用公開市場操作投放貨幣,對衝外匯佔款減少,導致對央行的負債被動上升;同時同業存單的總量快速增長,代替了傳統的同業負債,成為金融部門加槓桿的主要方式。

我國槓桿率到底高不高?

我國槓桿率在國際上處於中遊水平截至2016年我國實體經濟的負債總額為176.8萬億,佔GDP的比重為237.6%。目前我國槓桿率在國際上處於中遊水平,與韓國、澳大利亞等國家接近,低於美國、日本、歐洲等發達國家,高於巴西、印度等新興市場國家。

政府居民槓桿低、非金融企業槓桿高

。2016年我國政府和居民部門的槓桿率之和為96.6%,僅高於印度和俄羅斯,低於大部分國家。但非金融企業的槓桿率高達141%,在所選取的13個主要國家中排名第一,非金融企業槓桿率明顯偏高。

2017年槓桿率如何演變?

政府槓桿平穩,居民企業槓桿上升

。根據測算,為了達到6.5%的GDP增長,2017年總槓桿率將上漲至247%左右。其中政府部門的槓桿率約為45.5%,與2016年基本持平。居民部門槓桿率則與房貸的增長情況密切相關,按照房貸上漲30%、25%、20%三種情況推演,測算出2017年居民部門槓桿率將分別上漲至58.3%、56.6%和54.8%。最後,非金融企業部門槓桿率2017年將在145%左右,相比2016年繼續上升。

金融槓桿去化與否,同業存單成關鍵

。金融去槓桿的效果主要看對同業存單增量的監管情況。我們按照同業存單增量在2017年上漲30%、10%和-10%三種情景來推演,測算出金融部門槓桿率在2017年分別上漲至136.6%、135.8%和134.9%。因此,能否抑制住同業存單的繼續擴張將成為金融去槓桿的關鍵。

去槓桿對債市有何影響?

短期:金融去槓桿,債市防風險

。過去兩年金融部門加槓桿迅猛,主因貨幣環境寬鬆和金融監管滯後。而目前金融去槓桿的背景下,貨幣政策和金融監管將持續收緊,從而逆向拆解套利鏈條,抑制金融機構負債端的無序擴張。近期一行三會頻繁發文,金融監管進入實質性階段,銀行委外資金面臨贖回壓力,短期市場不確定性較高,債市以防風險為主。

長期:經濟去槓桿,帶來債市投資機會

。目前我國每年利息支出約佔GDP的11%,利率的上升會導致債務規模越滾越高,槓桿率的增長將會失去控制。2013年高利率去槓桿就使得實體經濟承壓,基本面回落,利率再次下行。而參考美國和日本的經驗,去槓桿後期往往伴隨著經濟基本面的回落和貨幣政策的再次放鬆,為債市開啟長期的投資機會。

正文:

1. 去槓桿成效如何?

1.1 政府部門:2015年開始槓桿率逐漸下降

政府部門的槓桿包括中央政府槓桿和地方政府槓桿兩部分。其中,中央政府的槓桿可以由中央政府發行的國債餘額/GDP這一指標衡量。如下圖所示,自2006年至今,中央政府的槓桿率均在20%以下,並且變動較為平穩,2016年中央政府國債餘額僅佔到GDP的16%左右,槓桿率整體較低。

地方政府的槓桿率由地方政府債務總額與GDP的比值計算得到。地方政府的債務可分為地方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和地方政府的或有債務(地方政府負有擔保責任的債務和承擔一定救助責任的債務)兩部分。因此地方政府槓桿=(地方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地方政府或有債務)/GDP。

以新預算法的實施為節點,2014之前地方政府債務規模處於不斷增長的狀態。根據國家審計署和財政部公布的相關數據,截至2010年12月,地方政府債務餘額10.72萬億, 2013年6月17.89萬億,2014年12月為24萬億,債務規模的年均增速為22%。

而2015年新預算法實施後,我國開始對地方政府債務規模進行限額管理,根據財政部公布的數據,2015和2016年地方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為14.76萬億和15.32萬億。而根據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議案和財政部相關發言人的數據,可推斷得到2015年和2016年地方政府的或有債務為7.7萬億和6.9萬億。因此可計算出2016年地方政府的債務總額為22萬億,槓桿率為30%,政府部門的總槓桿率則為46%。

1.2 居民部門:房貸大增,居民加槓桿迅猛

居民部門的債務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金融機構信貸收支表中居民部門的信貸餘額,另外一部分是居民的公積金貸款餘額,因此居民部門的槓桿=(居民部門的信貸餘額+公積金貸款餘額)/GDP。

近幾年居民部門的槓桿率不斷上升,2015年為44%,2016年則達到了50.6%。主要是房地產市場的火爆導致住房貸款的大量增加,居民部門通過按揭貸款買房的方式進行槓桿的擴張。2016年居民部門的負債總額為37.6萬億,其中房貸(居民中長期信貸與公積金貸款)餘額28萬億,佔比接近75%。儘管與其他國家相比,我國居民部門的槓桿率仍然偏低,但近幾年房貸的大幅增長使得居民部門的槓桿率呈現快速上升的趨勢。

1.3非金融企業:槓桿率遠超政府和居民部門

非金融企業部門的債務主要包括銀行信貸、債券融資和表外融資(信託貸款、委託貸款、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可以用這三部分數據之和計算非金融企業的債務餘額。但採用這種方法計算時,包含了地方融資平臺的債務,這一部分債務與地方政府債務的計算存在重複,因此要進行剔除。

根據國家審計署公布的地方政府債務數據,我們計算出地方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和或有債務中,融資平臺佔比分別為35%和40%,按照這一比例剔除融資平臺的債務之後,就可以計算出非金融企業部門的槓桿率水平。即非金融企業槓桿=(銀行信貸+債券融資+表外融資-地方融資平臺負債)/GDP。

從2011年開始,我國非金融企業部門的槓桿率不斷上升,截至2016年,非金融企業部門的槓桿率高達141%,遠超過政府部門和居民部門的槓桿。而具體來看,國有企業的債務比重顯著較高,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的工業企業數據,2016年國有企業的負債佔我國非金融企業債務總額的75%,相比私營企業,我國國有企業的效率偏低、盈利能力較差,槓桿率也居高不下。因此,未來去槓桿的重點就是要解決國有企業負債偏高的問題。

1.4 金融部門:債市槓桿降,金融槓桿仍需去化

債券市場的槓桿為債市的資產規模與自有資金的比值,計算公式為債券託管量/(債券託管量-待購回債券餘額)。

2014年開始我國債券市場進入大牛市,寬鬆的貨幣環境和金融監管的滯後使得債市加槓桿套利的模式得以延續,債市槓桿在過去幾年中穩步上升。但進入2016年之後,隨著央行逐漸收緊貨幣政策,加強對表外理財、同業業務的監管。金融機構被迫解除套利鏈條,債券市場的槓桿率也有所下降,直接去槓桿初見成效。

金融部門的負債採用其他存款性銀行總負債減去對居民企業負債和實收資本,然後再加上保險公司的保費負債來衡量。主要由七個部分構成,分別為對中央銀行的負債、對銀行機構的同業負債、對非銀機構的同業負債、債券發行、國外負債、其它負債和保費負債,因此金融部門槓桿率為七部分負債之和與GDP的比值。截至2016年,我國金融部門槓桿率達到128%,近幾年呈現直線上升趨勢。

具體看各部分的負債率可以發現,近年來金融部門加槓桿經歷了兩個過程:首先是2012-2015年,這段時間對非銀機構的同業負債槓桿由12%上升至22%,債券發行槓桿由17%上升至23%;而在2015-2016年,對中央銀行的負債槓桿由5%飆升至12%,同時債券發行槓桿繼續上升至27%,而對非銀的同業負債槓桿則由22%回落至21%。

對央行的負債屬於金融機構的被動負債,2016年該部分槓桿率飆升,主要原因是貨幣投放方式的改變。由於人民幣貶值導致外匯佔款減少,加之金融去槓桿的需要,央行從2016年開始更多採用公開市場操作來投放貨幣,導致金融機構對央行的負債大幅增加。

而債券發行屬於金融機構的主動負債,近幾年債券發行的規模大幅增加,主要的原因是來自同業存單。據統計,同業存單的淨融資額從2014年的0.57萬億增加到2016年的3.3萬億,期末餘額則從2014年的0.6萬億暴漲至2016年的6.3萬億。可以說,同業存單已經代替了傳統的同業負債,成為金融部門加槓桿的主要方式。

2016年3季度以來,央行收緊貨幣政策、加強金融監管對於債券市場去槓桿產生了一定的效果,但金融部門的槓桿率仍在上升,主要原因是僅依靠抬升利率去槓桿,容易出現反覆。2016年4季度債市大跌後,同業存單融資額出現下降,金融去槓桿曾初見成效。

但進入2017年,隨著債券收益率的大幅上行,銀行發行同業存單-對接同業理財-債券的鏈條再次奏效,從2017年2月份開始,同業存單的發行量和淨融資額均大幅增加,前期去掉的金融槓桿又死灰復燃。

因此金融去槓桿不能僅依靠收緊貨幣,對同業存單的監管也仍要持續加強。

2. 我國槓桿率到底高不高?

2.1 實體經濟槓桿率如何定義?

按照國際上的通用慣例,一國實體經濟的槓桿率即一國非金融部門的槓桿率,也就是政府、居民和非金融企業三個部門槓桿率之和。這裡之所以不包括金融部門,是因為金融部門作為全社會的資金中介機構,其槓桿率的測算與其他三個部門存在交叉和重複,因此在衡量實體經濟的槓桿率時一般予以剔除。

根據我們的統計和測算,我國實體經濟的槓桿水平在近幾年呈現不斷上升的趨勢,從2010的177.8%上升到了2016年的237.6%。其中,2014年43號文和新預算法的實施使得地方政府負債規模得到嚴格的限額管制,政府部門的槓桿率在2015年之後不斷下降。相反的,隨著房地產市場的火爆,我國居民和非金融企業部門的槓桿不斷上升,進入了居民和企業部門加槓桿、政府部門去槓桿的階段。

2.2槓桿率的國際比較:我國企業部門槓桿較高

2016年我國實體經濟的負債總額為176.8萬億,佔GDP的比重為237.6%。將我國槓桿率與BIS統計的全球各國的槓桿率進行對比可以看出,目前我國的槓桿率在國際上處於中遊水平,與韓國、澳大利亞等國家接近,低於美國、日本、歐洲等發達國家,高於巴西、印度等新興市場國家。

而具體到各部門來看,我國政府和居民部門的槓桿率與其他國家相比顯著偏低,2016年我國政府和居民部門的槓桿率之和為96.6%,僅高於印度和俄羅斯。但非金融企業的槓桿率顯著偏高,目前我國非金融企業的槓桿率高達141%,在所選取的13個主要國家中排名第一。因此,未來我國去槓桿的重點是要解決非金融企業槓桿率過高的問題。

3. 2017年我國槓桿率如何演變?

3.1債務置換延續,政府顯性槓桿可控

近幾年,政府部門債務的變動較為穩定。對於中央政府債務,根據財政部最新的預算報告,2017年中央政府國債預算限額為14.14萬億。按照往年實際執行額約佔預算限額95%左右的比例,可估算出2017年中央政府國債餘額約為13.48萬億。

對於地方政府債務,首先根據財政部的地方債務預算數據,2017年地方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限額為18.82萬億。按照往年實際執行額約佔限額90%左右的比例,估算出實際執行額為16.94萬億。再根據2015年和2016年地方政府或有債務的數據,線性推算出2017年地方政府或有債務餘額為6.18萬億。因此最終計算出2017年地方政府債務總額為23.12萬億。

因此,2017年我們預測政府債務總額約為36.6萬億。接著按照名義增速8%左右估算2017年的GDP值,最終計算出2017年政府部門槓桿率約為45.5%,與2016年基本持平。

3.2 居民槓桿取決於房貸發放

2017年我國居民部門槓桿率取決於地產銷售和房貸發放情況。2010到2015年間,居民部門房貸每年的增幅基本在20%左右,但隨著房地產市場的火爆,2016年居民房貸餘額大漲30%。

對於2017年新增居民房貸的增幅,我們按照三種情景進行推演,情景一為居民房貸餘額上漲30%、情景二為居民房貸餘額上漲25%、情景三為居民房貸餘額上漲20%。最終測算出2017年居民部門的槓桿率在三種情況下分別為58.3%、56.6%和54.8%。

3.3 非金融企業槓桿仍在上升

非金融企業的債務分為銀行信貸、債券融資和表外融資三部分。首先非金融企業的銀行信貸近幾年的增長一直較為穩定,我們按照平均增長率9%左右估算出2017年對非金融企業的銀行信貸餘額為78.32萬億。

債券融資和表外融資的數據均來自於社融,根據統計,近幾年債券融資和表外融資的餘額佔社會融資規模的比重基本穩定,分別為15.5%左右和11%左右。去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對2017年社融餘額的增長預期為12%,即年末達到174.7萬億左右,因此可計算出2017年債券融資和表外融資的餘額分別為27.08萬億和19.22萬億。

最後,按照地方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和或有債務中,融資平臺佔比35%和40%的比例,我們再剔除融資平臺的債務之後,就可以計算出2017年非金融企業部門的債務餘額約為116.22萬億,佔GDP的比值約為145%。

隨後,我們按照政府、居民和非金融企業三部門的槓桿率加總來預測2017年實體經濟的槓桿率情況。根據上文中的計算結果,2017年政府部門和非金融企業部門槓桿率預計達到45.5%和145%,而居民部門的槓桿率則要看房貸的增長情況,可按照居民房貸上漲30%、25%和20%三種情景來推測。最終,我們測算出悲觀、中性和樂觀情況下,2017年我國實體經濟的總槓桿率分別上升至249%、247%和245%。

3.4 金融去槓桿任重道遠

金融部門的負債包括七個部分,根據我們的計算,對銀行和非銀機構同業負債的槓桿率之和從2016年開始趨於穩定,基本在40%左右;國外負債和其它負債的槓桿率之和基本穩定在32%左右;保費負債的槓桿率基本在17%左右;而隨著央行持續用公開市場操作投放貨幣,預計對中央銀行的負債槓桿仍將繼續增加,2017年將達到15%左右。

近幾年金融部門加槓桿的渠道主要來自債券發行,債券發行中主要的券種是政金債和同業存單,其中政金債的淨融資額近幾年變動不大,根據第一季度的發行情況推測,今年政金債的淨融資額會在1萬億左右。而同業存單近幾年的增長速度迅猛,2017年金融槓桿如何演變,最大的不確定性就來自於同業存單。

為了衡量金融去槓桿的效果,我們按照三種情景推演同業存單的增長情況,情景一是2017年同業存單的增量同比上漲30%,情景二是同存增量同比上漲10%,情景三是同存增量減少10%,測算出2017年金融部門的槓桿率在三種情況下分別為136.6%、135.8%和134.9%。因此,能否抑制住同業存單的繼續擴張將是金融去槓桿的關鍵所在。

4. 去槓桿對債券市場有何影響?

4.1 短期:金融去槓桿,債市防風險

過去兩年寬鬆的貨幣環境和金融監管的滯後,為金融部門加槓桿套利提供了空間。金融機構通過表外理財和同業業務大肆擴張負債端,資產端則採用期限錯配來進行套利,導致金融部門的槓桿率不斷上升。

短期來看,現階段的主要任務是金融去槓桿,而金融去槓桿需要偏緊的貨幣環境,貨幣政策和金融監管將會持續收緊,這樣才能逆向拆解套利鏈條,抑制金融機構負債端的無序擴張,達到金融去槓桿的目的。

進入2017年以來,通脹有所回落,但一季度經濟增長超預期,為貨幣政策的持續收緊提供了空間。近期一行三會頻繁發文,金融監管進入實質性階段,銀行委外資金面臨贖回壓力,短期市場不確定性較高,債市以防風險為主。

4.2 長期:經濟去槓桿,債市開啟投資機會

看過去:高利率難以去槓桿。我國目前的債務總額高達GDP的237.6%,按照政府部門利率3.5%,居民和企業部門利率5%來粗略計算,我國每年的利息支出要佔到GDP的11%。如此龐大的利息支出根本無法承受高利率的環境,利率的上升只會導致利息支出的進一步增加,使槓桿率的增長失控。因此,

低利率的環境是縮減債務規模的必要條件之一

2013年去槓桿的經驗表明,貨幣政策的收緊會對債市造成衝擊,使得利率短期上行。

但我國現在已經進入了高負債模式,難以承受利率的大幅上升

。2013年高利率去槓桿的結果就是實體經濟承壓,經濟通脹再度回落,為利率打開了長期的下行空間。

看外圍:美日去槓桿利率長期下降

。參考美國和日本的經驗,經濟去槓桿往往伴隨著宏觀基本面的回落和貨幣政策的再次寬鬆,債市迎來長期的投資機會。次貸危機後美國的居民和企業部門開始去槓桿,經濟面臨下行壓力,貨幣政策持續寬鬆,十年國債收益率從4.8%下降到1.8%。而日本泡沫經濟破裂後,為了去槓桿採取了量化寬鬆政策,十年國債收益率迅速下降到0附近。因此,隨著我國經濟去槓桿的推進,最終將伴隨經濟基本面的回落,帶來債市新一輪的投資機會。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李揚:金融去槓桿才剛剛開始,降槓桿需要遵從市場原則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表示,槓桿本身本無所謂好壞,好的槓桿率上升意味著更多的金融資源配置給了高效率的企業;相反,壞的槓桿率上升意味著更多的金融資源配置給了低效率或者無效率的企業,是與泡沫擴大、金融風險上升相伴隨的。
  • 「結構性去槓桿」意在去劣存優
    從去年四季度開始,我國的宏觀槓桿率增速已經有所下降,反映出過去兩年去槓桿有了一定的成效。專家表示,在當前宏觀槓桿率已總體趨穩的情況下,去槓桿的重點從控制宏觀槓桿率逐漸轉移到了槓桿率仍然較高、風險積聚的國有企業和地方政府上。
  • 經濟學上的去槓桿是什麼?去槓桿對老百姓意味著什麼?
    槓桿的本意就是以小博大,四兩撥千斤,所以在經濟領域,槓桿就是指小資金撬動大項目。而經濟去槓桿,簡單說就是消除這些以小博大的資金,表現為降低企業負債率、減少金融產品嵌套、減少違規信貸等等。而去槓桿並不是不準我們買房,不準抵押貸款,而是將槓桿的比例降下來。原先30萬首付可以「撬動」70萬的貸款,現在不行了,提高首付比例,限購,得40萬或者50萬。原先信用積分600分以上,現在得700分,可貸款的人就少了很多,同時壞帳率也會有所降低。
  • 好的去槓桿
    我報告的題目是:以改革的方式去槓桿。為什麼用這樣的題目?大家知道高槓桿是風險的資源,去槓桿是化解風險。大家留意中國的高槓桿形成背後有很多深層次的結構性和體制性的問題,因此應該以市場化改革和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的方式來去槓桿。這樣的話,我們就可以把去槓桿分為兩類,一類是好的去槓桿,另一類是壞的去槓桿,我這裡不是相對溫和通脹去槓桿、通縮去槓桿,而是以市場化改革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的方式來去槓桿。
  • 俞平康:金融去槓桿有點矯枉過正了,而實體經濟去不了槓桿
    在12月15日華爾街見聞和中歐國際工商學院主辦的「Alpha峰會」上,長江養老保險首席經濟學家、亞洲金融智庫副主任、中國保險行業協會首席金融市場專家俞平康表示,經過這幾輪去槓桿,金融去槓桿已經非常充分了,而且充分到有點矯枉過正了,而實體經濟去不了槓桿。
  • 李揚一文講透去槓桿:中國居民部門不能再加槓桿了!
    中國一開始槓桿水平是很低的,我們認為發生在太平洋彼岸的事情與我們關係不密切。我們有比較強的財政刺激政策和金融刺激政策,並在2015年達到了高峰。中央認識到這個問題後,配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出了「三去一降一補」,其中第三個「去」就是去槓桿。從一定意義上說,金融風險的源頭在於高槓桿。
  • 固投增速繼續回落 實體去槓桿加碼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經濟觀察報 記者 李曉丹 杜曉雨去槓桿更加側重結構性,流動性的調控保持靈活和穩定。在這一過程中消費會成為穩定經濟的主要支撐力量,工業領域的價格和需求調整則要密切關注;房地產投資繼續回落,產能過剩企業和殭屍企業的去槓桿力度明顯加大。
  • 中國去槓桿進程報告(2017年度)
    一、2017年:去槓桿與防範化解風險初見成效  儘管2015年底中央提出去槓桿的目標,但真正取得成效的是2017年,即實現了總體穩槓桿、局部去槓桿。二是,2016年一季度GDP增長6.7%, 創28個季度新低,也讓相關政府部門在執行去槓桿任務時產生顧忌,有放水之嫌。去槓桿真正略有成效的是2017年,總槓桿率僅比上年微升2.3個百分點,並出現了局部去槓桿。
  • 去槓桿之爭:經濟學家到底在爭什麼
    這是否意味著,在去槓桿大基調不變的前提下,決策部門根據形勢變化相機預調微調,去槓桿進入了一個新階段?7月23日,《人民日報》頭版刊登《結構性去槓桿穩步推進——經濟形勢年中看》一文,認為去年以來,我國宏觀槓桿率上升勢頭明顯放緩。2017年槓桿率增幅比2012-2016年槓桿率年均增幅低10.9個百分點。去槓桿初見成效,我國進入穩槓桿階段。
  • 關於去槓桿的幾點思考
    自中央提出「三去一降一補」五項任務以來,各項工作正在著力進行之中。就其中的去槓桿而言,與去產能、去庫存相比,似乎其目標更難具體化,成效也更不容易衡量。筆者認為在當前情況下,為了將去槓桿的要求落到實處,十分重要的是要深入釐清槓桿率高的原因,進一步明確去槓桿的重點,下功夫塑造一個控制槓桿率攀升的有效機制。
  • 一圖教你看懂金融去槓桿
    看起來銀行槓桿並不高,那麼國家為何還在喊去槓桿?明明大家在加槓桿,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卻是上升的……事出無常必有妖,說明那個披露的資本充足率可能有問題。這裡有三個問題,加久期、加槓桿、降信用:(1)加久期:帳面槓桿是不高,但期限錯配太高。加槓桿如果期限、負債同期限,是沒什麼風險的。
  • 股市槓桿是什麼意思 去槓桿對股市有影響嗎?
    在投資中,所謂的槓桿作用,就是指在資本結構中,利用一部分固定利率的資金來提高普通股的投資報酬率。購買者本人投資額較少,但由此可能獲得高額利潤或者較大的虧損,其槓桿作用較大。那麼,股市槓桿是什麼意思,去槓桿對股市有影響呢?股市槓桿是什麼意思?股市槓桿是什麼意思呢?
  • 金融槓桿什麼意思?金融槓桿定義
    綜投網(www.zt5.com)11月13日訊  金融槓桿是什麼意思?今天小編來為大家講一講吧!金融槓桿(leverage)簡單地說來就是一個乘號(*)。
  • 國企資產負債率分三類管理 結構性去槓桿為基本思路
    國企資產負債率分三類管理 結構性去槓桿為基本思路 主持人杜雨萌:4月2日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提出,研究打好三大攻堅戰的思路和舉措,並將打好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置於三大攻堅戰之首,其重要性緊迫性不言而喻。
  • 提前布局「十四五」:多管齊下主動降負債去槓桿
    著眼於提前布局「十四五」,綠地多管齊下主動降負債去槓桿、多措並舉持續優化財務結構,正有條不紊推進,降槓桿的速度已超出了國際權威評級機構的預期。綠地控股董事長、總裁張玉良表示,綠地將有計劃、分步驟、多管齊下主動降負債去槓桿,進一步優化資產負債結構,穩步下調整體信貸成本,著重加強資金管理,持續提升抗風險能力和經營韌性。
  • 政事堂整天說的「財政去槓桿」,到底是什麼意思?
    當前去槓桿過程上暴露出的結構性問題,歸根到底要靠財政政策解決。通常情況來講,我們提到的槓桿指的都是貨幣槓桿。但徐局長的話很明白,目前我國槓桿問題很嚴重,光去貨幣槓桿不夠,還得連財政都得「去槓桿」。我們都知道,所謂金融去槓桿,是指由金融部門減少放貸,從而迫使企業和地方政府加快修復資產負債表。
  • 什麼是「去槓桿」?這是最通俗易懂的解釋 網友:秒懂
    來源:真味財經 上個月,人民日報發報稱去槓桿初見成效,我國進入穩槓桿時代 ! 那麼以前經常說「去槓桿」,究竟什麼是「去槓桿」?借債去擴充資產就是加槓桿,還錢減少負債就是去槓桿,而不管是加槓桿還是去槓桿都是發生在個人、企業和政府的身上。1.
  • 預測2018年宏觀經濟關鍵詞:防風險、控槓桿
    防範化解重大風險要使宏觀槓桿率得到有效控制,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增強,防範風險工作取得積極成效;精準脫貧要瞄準特殊貧困人口精準幫扶,進一步向深度貧困地區聚焦發力,把扶貧和扶志、扶智結合起來,激發貧困人口內生脫貧動力,鞏固扶貧成果,提高脫貧質量;汙染防治要使主要汙染物排放總量繼續明顯減少,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2018年,防範化解重大風險依然聚焦宏觀槓桿率。
  • 表外理財明年起正式納入MPA 金融機構去槓桿提速
    表外理財明年起正式納入MPA 金融機構去槓桿將再提速  ■閻 嶽  央行將於2017年一季度評估時開始正式將表外理財納入廣義信貸範圍,以合理引導金融機構加強對表外業務風險的管理。昨日,這個消息成為影響當日市場的重磅新聞。
  • 如何通俗易懂地理解什麼是去槓桿?
    如果炒房,100萬就可以付清3套房的首付款;然後再拿這些房子去抵押貸,用貸款的錢再去付首付...如此往復。如果按照以前,20%首付的話,那就是5倍槓桿;如果房子增值10%,那麼投資回報率據說50%。上面說的是加槓桿的過程。那麼現在大趨勢都是在去槓桿。去槓桿又是咋回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