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還是來說說譜子吧,我們彈民謠吉他,特別是彈唱的時候常用六弦譜,因為吉他六根弦嘛,呵呵,當然了,古典和電琴高手很多都是只看五線譜了,不過我們這是初學嘛,業餘愛好嘛,當然挑簡單的了。
這個就是常見的六弦譜的樣子,先看左邊這個圖:
六弦上的「O」表示彈奏六弦的空弦音(E)
五弦上的「3」表示彈奏五弦第三品上的音(c)。
四弦上的「2」表示彈奏四弦第二品上的音(e)。
縱向同時出現的三個「5」,表示同時彈奏三弦、二弦、一弦上的第五品上的音。
其實只用左邊種圖,已經可以完整的表示出彈奏方法了。但是我們經常看到的卻是右邊這種譜圖,也就是左手和弦與右手指法分開寫的圖,這當然是為了看著爽了,呵呵,其實標明和弦也有其他的用途,不過對初學者來說,看的爽當然是最主要的。
這種圖是這樣看的:先看中間,是單獨擺出來的一個和弦,叫C和弦,用左手食指按二弦l品,中指按四弦2品,無名指按五弦3品,就把這個C和弦按好了。所以和弦圖就是純粹的左手指法圖。
再看最右邊的圖,它表示按好C和弦後,右手依次彈五、三、二、一弦,一般的規則是大姆指負責四、五、六這三根粗弦,食指負責第三弦,中指負責第二弦,無名指負責第一弦,小指基本不用。
下面,為大家介紹曲譜中的一些特殊標記:
下面我們講節奏,音樂是有節奏的,我們彈吉他時學會打拍子是必需的。
什麼叫拍子呢?其實拍子是用來指明樂曲速度的,我們常說一首樂曲速度是120,快歌,200以上,呵呵,玩速度的了,80,嗯,挺抒情的。這裡的數字就是指的每分鐘的拍子數。那麼拍子怎麼和音符(就是譜子上需要你彈奏的小豎線和豎線上的小叉)聯繫上呢?我們先來看一下音符的時值
這是幾種常見的音符,它們指示了彈奏的每個音需要保持多長時間,二分音符需要保持的時間是全音符的一半,四分是二分的一半,以此類推。
那麼具體一個全音符,或者一個二分音符需要彈多久(多少秒),就是由速度和拍號來決定的。
我們知道,一首曲子開始處會有拍號,如4/4,3/4之類,這個可不是分數,分號下面的數字是規定了一拍對應多長時值的音符,常見的是4,就是以四分音符為一拍,再結合樂曲的速度(每分鐘多少拍),我們就能確定每個音符應該彈多久了。當然了,我們對速度的把握不可能像機器那樣準確,這種不準確也並不會太多影響我們的演奏效果,但是我們必需保證不同時值音符之間的相對時長比例,否則我們彈出的東西就會有明顯的拍子不準的問題。所以我們得學會打拍子。
以四分音符為一拍的曲子為例(其實絕大多數歌曲都是這樣的),對全音符,奏四拍,我們把腳先抬起,落下再提起是一拍,全音符要落升四下,注意在第一次腳落地的瞬間開始彈奏這個音,這四下落升要均勻,不能忽快忽慢。其他音符類推,記住:腳的落升永遠是每拍一次,彈其它時值的音符要與腳的落升合拍,這樣彈出來才能好聽。
最後再介紹一下休止符,簡譜標誌是0,意思是音樂到此暫停,時值滿後再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