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1X化,2020.5.19在德清莫幹山迪卡儂Rockrider春季山地新車發布會如約而至,熟悉的Rockrider在充滿一如既往的設計師語言和誠意滿滿配置的同時,從休閒ST、高階XC再到入門軟尾AM系列,不約而同的產品線上均採用了1X化,諸如專為山地長距離馬拉松設計的XC 900s。
有別於海外同款系,XC 900s採用GX Eagle 12s傳動套件的同時,同樣全套GX曲柄,而非「閹割」版本,用設計師雲飛的語言來講:「迪卡儂產品就是要從裡到外讓消費者感覺到迪卡儂的真實。」
同樣作為上一代「明星大賣」入門替換新品ST530,在裝配齒比更豐富的1×9傳動系統的同時,為防止掉鏈,採用正負齒系統。用ST系列產品設計師楊帆的語言來講:「初級入門者需要的是一個成品,一個想在前面的成品,而非讓消費者去做太多的選擇,迪卡儂已經想好了這一切。」
▲上午在室內的乾貨新品PPT分享會
▲下午在室外——久祺莫幹山騎行賽道上的新車騎乘體驗(圖片BY CC)
AM100s:
29er
水泥灰塗裝
更加耐力且平緩的幾何
配置升級
車頭管前走線簡潔
▲AM100s讓人眼前一亮的水泥灰塗裝,車架幾何也更加平緩,前部走線也更加簡潔。
去年在勇峰BPBP我們也見證了AM100s的誕生,新一代水泥灰塗裝、定位Trail的AM100s在配置和車架幾何上都做了一些小改,熟悉的一款官方定價在10999元、車架淨重3kg(15kg、M號)的入門軟尾,不一樣的新改變。
▲AM100s配置SRAM NX 12s傳動套件,前34T碟片,後50T大飛輪。
▲AM100s配置升降坐杆:150mm(M、L以及XL碼),120mm(S碼)
新款最大改變在於頭管角度拉低,66度(上一代為激進的68度),Reach 430mm、Stack 622mm,幾何整體來說更加的耐力且平緩,帶來的是諸如Enduro車型一樣的爬坡性能的提升,我也試騎過幾趟這輛車,給人第一感覺就是頭管操控感很好,在下坡的時候29er輪徑,在連續的小落差下坡以及長路程的顛簸碎石子路上通過性很好,只是爬坡時候由於新款AM100s取消了後膽線控鎖死,實際踩踏的時候會洩力。
▲AM100s配置29寸Sunrigle(內寬26、SRC雙培林花鼓) Duroc 30 Boost鋁輪
新車搭配了Maxxis High Roller 2代 2.3粗齒真空胎,在拐彎時的側向支撐力很棒,同樣「硬氣」的配置還有Rockshox 35 Gold前叉(介於Lyrik、Pike的Trail中間級別,可以裝擋泥板,配備Debon AIR彈簧以及Motion Control阻尼,兼顧eMTB)、Manitou氣壓後膽,定製SRAM Level T剎車:4活塞(Guide的內殼活塞)前180mm碟片、2活塞後碟剎、160mm碟片,配置非常的均衡。
▲AM100s配置700的小燕把(因為國標的緣故,工程師在配件庫上則同樣準備了720、760直把)
XC900s:
120
車架前碳後鋁合金
29er
升降坐杆+行星棘輪真空輪組
▲XC900s搭配的IKON黃邊胎,整體給人第一感覺就是競技十足,國內XC業餘賽場也看見很多。
XC900s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競技感十足,尤其是那對吸引眼球的MAXXIS IKON 2.2黃邊胎粗齒胎(準真空),XC賽場上被驗證無數次的經典輪胎。
▲XC900s搭配的Mavic Crossmax 29寸山地輪組,滿滿的誠意。
▲XC900s車架的幾何上更為平緩,前三角更大且五通重心更高。
XC900s,這款專門為長距離山地馬拉松賽事而設計的耐力XC車型,和近來興起的「XCC」新車種同出一脈,前後避震均採用120mm+120mm避震行程,長後軸,通過性更強、高重心的29er,長Reach、短Stack的車架幾何搭配升降座管;這輛即將在6月份上市的xc900S給出的官方零售價為14999.9元。
XC900s在車架材質設計上採用了前三角UD碳、後三角混合的6061以及6013鋁合金,車架淨重為2.2kg,M號整車重量12.5kg;幾何設計上為大前三角、小後三角的新29er風格,多連杆、碳纖維材質的NEUF虛擬轉點搭配Manitou Radium Expert 120mm後膽,後續升級空間也大。
▲XC900s採用前碳、後鋁的車架,而且在後避震連杆位置為碳結構。
▲XC900s整車搭配的GX Eagle 12s傳動套件(前單盤34T、後飛輪50T)
除了車架,XC900s在配置上也是足夠豪華:ROCKSHOX REBA 120mm避震前叉, GX Eagle 12s傳動套件(前單盤34T、後飛輪50T)、Level T整合式剎車、120mm內走線升降坐杆以及採用Mavic Crossmax 29寸Boost 148規格(行星棘輪以及直拉輻條花鼓、XD塔基),這些都是山地車玩家們非常熟悉的搭配,而這一次全部配齊,還是借用雲飛的那句話:在你操控Combolock線控鎖死轉把的時候,你的內心已經能感覺到XC900s滿滿的召喚。
整體上來講這是一款超前,也是在引入法國原血統的同時,又非常適合國內山地穿越的一款軟尾車,很難找出的缺點。
▲XC900s搭配的ROCKSHOX REBA 120mm避震前叉以及Level T整合式剎車
ST530:
1×9單盤、入門體驗、預留貨架安裝位置
▲ST530搭配80mm Ufit (SUNTOUR) 前叉,All Terrain 27.5+2.0輪胎,Tektro M276雙活塞碟剎。
ST530作為迪卡儂入門休閒系列的新一代主力產品,新款最大的改變在於全新搭配的1×9單盤正負齒傳動系統,36T碟片搭配11—42T的後飛輪,相對比傳統的雙盤系統,1×9在齒比搭配上也更加豐富,使用性、操作性更強一些,尤其是對那些入門萌新而言;此外,在走線、外觀等方面也更加優化。
▲車架同樣採用環保水漆
▲ST530全新搭配的1×9單盤正負齒傳動系統,36T碟片搭配11—42T的後飛輪。
預留貨架安裝位置,這是ST530給我的另一大亮點,實際對於很多單車外接觸的萌新而言(尤其國內),可能買回去的第一把是用來城市休閒壓馬路,因此,裝上一個貨架的實際功用則變得更強,可以看到在後三角尾部以及上部都有貨架安裝孔,很細心的設計;此外,短Reach剎車手柄設計也很人性化,主打綠化概念的迪卡儂還使用了無鉛氣門嘴,官方售價1999的ST530也將在今年5月中旬正式上市。
▲ST530預留貨架安裝位置
ST900:
更加親民、預留貨架安裝位置、人性化快拆手柄
▲更加親民的ST900
作為530的升級版本,新款ST900同樣採用1X化,搭配前34T的正負齒SX傳動套件。
在官方3999.9元的價位上配置上同樣很硬,搭配ROCKSHOX XC30前叉,TKD88前180、後160油壓碟剎,輪胎則是KENDA Honey Badger 27.5+2.2齒胎,綜合性能很棒的一款山地胎;小編作為一個曾經入門級別使用的過來人深有感受,新款ST900整體上來說誠意滿滿。
相較老款而言,新款採用了新款Combo Lock V2線控手柄,在阻尼上有所優化且操作手感更棒;另一細節就是快拆手柄採用豎直式,相較傳統的快拆而言,在操作手感上更加優化;ST900和530系列一樣都設置了預留貨架安裝位置,實用的設計。
▲新款ST900同樣採用1X化,搭配前34T正負齒的SRAM SX傳動套件。
▲新款ST900採用豎直式快拆手柄,操作簡便、好看。
最後——迪卡儂Rockrider山地團隊的創新
新上任的山地車項目張經理也表示:我們更希望從戶外大運動的角度來看山地車運動,尤其是這項運動未來在國內的生命力有多大,潛力在哪裡」這位有著豐富門店銷售經驗、首次接管山地車的新經理也表示「迪卡儂的優勢在於全產業鏈的模式,從研發、設計再到銷售、售後等等,品牌將繼續秉持可持續的服務廣泛大眾,用戶為本的品牌宗旨。」
自重返迪卡儂Rockrider山地品牌之後,從建立山地自上而下的品牌體系,再到傳統ST產品系列的發力,再到XC競技系列,第三年的AM零的突破,同樣選擇全面1X化,更多是一種基於合作夥伴間正確交流的信號,迪卡儂Rockrider展現在消費者面前是一種更加自信的姿態,就單憑全國近千家迪卡儂綜合運動商超、8萬多名員工以及2018年迪卡儂品牌超過130億歐元的營收數據,對於傳統自行車行業來說無疑是一種巨大的挑戰。
(圖片BY CC)
易車號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