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板哈佛,張一鳴李開復打Call的密涅瓦大學到底啥來頭?

2020-12-17 騰訊網

文:Jolie

高等教育已深陷危機。

學費高昂,效能低下,脫離實際。

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

我們如何重新定義高等教育,

從零開始?

Quoted fromBuilding the Intentional University:

Minerva and the Future of Higher Education

Ben Nelson

以上是美國密涅瓦大學 (Minerva University) 創始人Ben Nelson的豪言壯語。這位科技公司的CEO躊躇滿志,在採訪中毫不留情地說他要把哈佛耶魯「踢下神壇」。

敢正面硬剛藤校,2012年成立,2016年首年收生的密涅瓦,確實有些傲氣的資本。前哈佛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Stephen Kosslyn擔任建校院長,紐約新學院院長(the New School in New York)、前參議員Bob Kerrey負責牽頭科研及獎學金。其創始團隊還包括前美國財政部長 Larry Summers、前賓大沃頓商學院院長 Patrick Harker等。建校伊始,密涅瓦便拿到了基準資本(Benchmark Capital)的首輪2,500萬美金風投,截至2019年底共已拿到3輪融資,總金額達到1.28億美元。

遠在東方的企業家也聞風而動:好未來創始人張邦鑫、字節跳動創始人張一鳴等先後加入其董事會,期冀著密涅瓦模式可以培養出未來他們需要的員工。

密涅瓦大學,到底哪裡不一樣?

叫板藤校:

就是處處與你不同

當申請其他美校的學生在為託福、SAT、課外活動、文書焦頭爛額時,密涅瓦:那些標化考試,沒法反映學生的真實潛能,我不看。

當擁有上層社會last name的精英、校友子弟對進入藤校穩操勝券時,密涅瓦說:我們要摒棄階級不平等,只要你有足夠的好奇心、求知慾和潛能,密涅瓦就歡迎你。

以下是密涅瓦申請界面的四大部分。第一部分的個人基本信息和第四部分的證明上傳是司空見慣的申請材料,差別在Part Two的各項挑戰和Part Three的過往成就。

第二部分有點像SAT,分為六大模塊:閱讀理解、創造力、數學、邏輯分析、寫作、口頭表達。

Part Three過往成就,可以類比傳統大學申請的PS,要求申請者多方位地通過豐富而翔實的材料,展現自己的綜合能力。

如果你:

贏得了比賽- 選拔過程是什麼樣的?是否是多輪比賽?每輪有多少競爭對手?你得到了幾等獎?同時獲得該級別獎的有多少人?

獲得了媒體報導或表彰- 哪個組織頒發的?頒獎組織的級別是校級、市級、國家級還是世界級?

為項目募得資金- 資金數量是多少?

在活動中擔任領導- 管理了多少人?你的決定影響到了多少人?

參加表演或科研- 你擔任什麼角色?在哪裡進行的表演或研究?

每個成就都會要求提供一名可聯繫到的證明人,並可以插入網頁和上傳文件。成功申請者通常會有4-6個成就。

密涅瓦的學生裡,78%都是國際生小夥伴,而藤校的國際生的百分比剛好與密涅瓦相反——只有10%-15%的位置留給非美國本土學生。

學雜費方面,密涅瓦也是慷慨大方,幾乎只收藤校的一半。

2018-2019年度藤校本科生學費一覽表

數據來源:

College Tuition Compare

訓練思維,

而非信息的搬運工

老師在臺上講課,學生在臺下吃飯睡覺的情形,在密涅瓦不會出現。因為密涅瓦沒有課堂。Minerva Forum,是支撐大學實現無校園無教室模式的線上授課專利平臺。

活躍的線上課堂

平臺支持導入 google doc / slides / sheet、youtube視頻、動畫等,也可以進行投票、打字交流、團隊陳述、辯論等,甚至可以使用表情包。教授也可以點名學生回答問題,或穿梭在不同的討論小組觀察情況,還可以進行課堂測驗。

這樣的遠程課程打破了地域限制,讓密涅瓦的學生有機會接觸到更多垂直領域的專家,各國學生的觀點也可以在同一個線上平臺交流碰撞。

密涅瓦專注的並不是「傳播信息」,而是「發展思維」。

創校團隊的Stephen Kosslyn教授,在採訪大量企業家後得出結論:僱主最看重僱員身上四點特質:

他進一步發現,這四項特質,其實是無法通過照本宣科來學到的——它們不是facts,不能通過有形的事物來體現,而且每項都包含多層級的內涵。

例如,「批判性思維」就包含評估聲明(claim)和作出取捨等,而「高效交流」則囊括談判和團隊協作。

這樣的特質,密涅瓦的學生要如何培訓呢?

大學第一年,學生統一在舊金山總部度過,接觸並反覆內化百餘種HCs (Habits of Mind & Foundational Concepts)思維方式和基礎概念,達到在情境中可以條件反射地調動這些思維工具的目的。

何為思維方式(H)和基礎概念(C)?來看幾個例子就知道:

(C) Identify and analyze pseudoscientific claims. #pseudoscience

辨認偽科學,不交智商稅

(C) Situate a work in its relevant context (eg., historical, disciplinary, cultural).

#context

萬事發生皆有背景和立場

(H) Consider multiple choices simultaneously when making decisions.

#broadframing

考慮多種可能性

(H)Interpret and use body language.

#bodylanguage

解碼對方肢體語言,自己靈活運用

再具體一些:

· 理解記憶的局限和不可靠性,包括目擊證人的記憶,知道可以使記憶歪曲的因素

· 評估一個假設是否建立在合理的前提上,是否是「可證偽的」

· 運用大數定律和中心極限定理

· 設計隨機對照試驗

· 根據觀眾以及場合來定製書面和口頭的表達

這些HCs,被融合到四大基石課程中:

Formal Analyses:形式分析/思辨性能力

注重數理和邏輯思維運算

Empirical Analyses:實證分析/創造性思維

引導學生理解並能創造性地使用證據以測試或推翻假設

Complex Systems:複雜系統/有效互動

洞察社會體系,解決社會、經濟相關問題

Multi-model Communications:多元模式溝通

融匯文史哲和藝術,讓學生學會有效溝通

4大基石課程

在這些課堂裡,學生通過大量的情境和場合,反覆操練這些HCs。摘錄密涅瓦第一屆畢業生,福州女孩溫柔嘉的描述:

在Complex Systems課上我們討論solution aversion是如何影響公眾及政治界對氣候變暖是否是人為的看法,在Formal Analyses上我們從不同文章中找出邏輯謬誤以及統計數據的濫用,在Empirical Analyses上我們判斷觀察性研究的設計的合理性,等等等等。通過不斷在新情景下練習先前的知識技能,學生能更好地掌握和鞏固要點......這是Minerva的課程設計的核心原則之一。

大二時,學生們才會自主選擇專業(人文藝術、計算機科學、商學、自然科學、社會科學這六個分支),並將第一年學到的HCs運用到專業中。

多國旅居

全球文化沉浸式遊學體驗

美國舊金山,德國柏林,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韓國首爾,印度海得拉巴,土耳其伊斯坦堡,英國倫敦。這可不是走馬觀花的交換生項目。密涅瓦的學生們在大學四年間,要旅居這七座城市。

他們也並非住在這七座城市的大學裡。校方團隊精心選址,租下樓宇作為宿舍,確保附近交通便利,基礎設施一應俱全,最重要的是當地的生活氣息濃鬱。由於上課只需要電腦和網絡,學生大可充分探索當地文化和語言風俗,真正融入這個社區。

密涅瓦宿舍實景

浮於表面的交流,對密涅瓦的學生來說還不夠。密涅瓦的學生體驗總監(Student Experience Executive) 說:「我們的學生並非遊客,而是社群建設的積極參與者。」七座城市裡的合作夥伴會不定期開放許多合作項目給學生,除此之外,每個學生每學期都要完成四項大課題,應用課上學習的基本技能。

比如在韓國平昌冬奧會之前和Naver集團的技術團隊合作,推出一款面向學生的韓國旅遊英文APP。

比如訪問舊金山的創業孵化器500 Startups,與投資團隊開會,學習他們識別和分析被投企業的方式,之後評估有希望獲得投資的企業。

還比如在柏林與當地組織Kiron合作,為難民設計一節網課,從走訪難民營和合作機構調研,到寫視頻腳本再到拍攝素材成片。難民學習這樣的網課後可向當地大學換取學分獲得學位,得到更多就業機會。

不僅要適應語言、氣候、文化的差異,還要用自己的所長貢獻社會。如此設計,是要通過深度遊學培養真正有國際經驗的國際公民,也是密涅瓦突破傳統教育壁壘的嘗試。

學生反饋

另闢蹊徑的收生測評方式,全在線的網上課程,獨樹一幟的基石教育,七國旅居的項目經歷,這便是與眾不同的密涅瓦。

就像所有前衛先鋒的模式一樣,這種網際網路大學的嘗試,需要每一個選擇者審慎思考其與自己的契合度。

有學生心懷感恩地寫道:

「環境的變化並不重要,如何在日復一日的生活和自我相處,和自己達成和解,是一個無論在人生任何的階段、任何地點都需要去學習的東西。」

這位Dinara小姐姐目前正在密涅瓦就讀,

時不常在油管上分享自己的上學和遊學日常

也有學生反應網課系統的不穩定性,學生申請七國籤證申請的過程不甚順利,專業課程兩次變化等,繁重的課業和不斷的變換,打亂了不少同學的生活規律,讓他們處在焦慮和抑鬱情緒中。

但它起碼給予了嚮往世界的學子一個選擇。創始人Ben Nelson擲出豪言壯語:

「如今學生們正逐漸意識到,大學不能僅依賴過去數十年,甚至上百年所積累的品牌效應而畫地為牢,不思進取,僅提供相同模式的低效能學習體驗。」

「我們正快馬加鞭地建設一所完美大學。從這裡走出的人才將成為世界各行各業的領軍人物,多麼激動人心!」

這所前衛的大學能走多遠?讓我們拭目以待。

參考資料

密涅瓦官網

密涅瓦官方油管

36氪:

這所創新大學憑什麼吸引張一鳴出任董事

Venture Beat:

This entrepreneur is trying to create a 'perfect university' to displace Harvard & Yale

Stephen Kosslyn & Ben Nelson:

Building the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Minerva and the Future of Higher Education

Buiness Insider:

This college startup has a 1.9% acceptance rate, making it tougher to get into than Harvard

溫柔嘉個人LOFTER:

Minerva所有關於學術的東西都在這裡

END

相關焦點

  • 任性的張一鳴投資了美國最任性的大學
    張一鳴又任性了。據自媒體「開柒」報導,字節跳動於近日完成了對美國密涅瓦(Minerva)大學的投資,張一鳴還成為了董事會成員之一。這筆投資可謂是「靜悄悄」地就完成了。密涅瓦2013年首次招生的時候,錄取率低於2%,是同年哈佛大學錄取率的三分之一。據網易教育的報導,密涅瓦大學的亞洲區總裁Kenn Ross曾表示,雖然申請者不需要提供SAT成績,但是申請者需要提供高中成績、自述所做的成就、參加密涅瓦大學的認知與非認知技能測試以及面試。也就是說,密涅瓦對於學生的篩選標準很高,但並不是高在SAT、託福等「硬體條件」上。
  • 比哈佛還難考的大學:密涅瓦大學
    只聽說過哈佛耶魯斯坦福,卻還沒聽說過美國的密涅瓦大學?那你就Out啦。其實小編也是剛剛聽說又一名顏值爆表的杭州女學霸被全美最最難申請的密涅瓦大學錄取了。這回可是100%中國長大的杭外劍高女學霸沈佳文,怎麼樣,顏值爆表吧。
  • 低調投資美國創新型大學 張一鳴還有一個教育夢
    除了張一鳴外,好未來集團的董事長張邦鑫是董事名單中的另一位中國人。從2012年開始,密涅瓦大學共有三輪融資,融資金額為1.2億美元。與好未來公開宣布不同,目前尚無關於此次投資的具體信息,投資主體是今日頭條還是張一鳴個人也尚無法確定。
  • 密涅瓦大學 由世界來培育全球勝任力
    有這樣一所大學,沒有固定的校園校舍,沒有固定的教學設施,沒有固定的教師隊伍,卻把世界當作校園,拿全球都市做實驗室,讓常青藤名師充實師資。這是一項以古希臘神話中智慧女神密涅瓦命名的計劃。發起人是網際網路企業家本·尼爾森。他試圖重新定義高等教育。
  • 那個「比哈佛還難進」的密涅瓦大學,到底是個神馬學校??
    前段時間U6君PO出了一個杭州美女被密涅瓦大學錄取的消息,這個密涅瓦大家在網上(尤其是國外)被傳得神乎其神,號稱是比哈佛大學還難申請,錄取率比哈佛還低的學校那這個密涅瓦大學到底是個神馬鬼呢
  • 寧波學生考進全球最"任性"大學 美國"密涅瓦"
    據說它比哈佛還難考  2014年,依靠線上授課平臺的無校園大學密涅瓦開始招收第一批本科生,以高等教育「推牆者」的姿態橫空出世,諸如李開復和哈佛大學前校長勞倫斯·薩默斯等名人為其背書,背後公司拿到矽谷有史以來最大的一筆種子融資。
  • 寧波學生考進全球最「任性」大學 美國「密涅瓦」
    據說它比哈佛還難考2014年,依靠線上授課平臺的無校園大學密涅瓦開始招收第一批本科生,以高等教育「推牆者」的姿態橫空出世,諸如李開復和哈佛大學前校長勞倫斯·薩默斯等名人為其背書,背後公司拿到矽谷有史以來最大的一筆種子融資。
  • 錄取率比哈佛、普林還低!窮遊全世界的「野雞大學」憑什麼顛覆美國教育?
    ——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幾乎每一年,美國大學的錄取率都在創新低。綜排越靠前大學,錄取率越低,這已成了不爭的事實,這一現象在藤校申請過程中尤為明顯。如果不詳細深入了解,只聽名字,像極了「野雞大學」。根據維基百科上的資料顯示,密涅瓦大學的創立時間不足8年,本科生人數在500人左右,卻以2%的錄取率成為比哈佛、普林還難進的學校,這無疑顛覆了現有的美國教育體制。
  • 網紅教育-密涅瓦大學
    2020年2月24日,浙江大學校園進入雲霄,3000名教授級主播誕生!2016年11月帶著好奇赴舊金山訪問了密涅瓦大學後,一直想寫,又覺得實在寫不好。浙大教育100%進入全網絡教育新時代,就寫點吧。2013年,美國幾位教育家們創建了一個全新的四年制本科大學--密涅瓦計劃(The Minerva Project)。
  • 杭州美女學霸沈佳文私照 比哈佛還難考的密涅瓦大學錄取了她
    杭州美女學霸沈佳文私照 比哈佛還難考的密涅瓦大學錄取了她
  • 美女學霸沈佳文 比哈佛還難考的密涅瓦大學錄取了她
    愛好攝影  我是那種喜歡就一定要試一試的人  前幾天,杭二中的美女學霸考上哈佛,在網絡上狠狠地紅了幾天。她是杭州外國語學校劍橋國際高中高三女生沈佳文,據說考上了比哈佛還難考的美國密涅瓦大學(Minerva Schools at KGI)。  看到美女照片,網友們大呼:「沈佳宜真人版,更美更勵志。」還有人在看了沈佳文的家庭背景、學習經歷後感嘆:「這世界是怎麼了,比你長得美、成績好、家境好的人還比你努力!」
  • 密涅瓦大學或許是地球上最棒的大學
    本周末耶普君與大家分享一下我們一直仰慕的大學, 也就是被稱為「比常青藤更好的大學」——Minerva,這是全美錄取率最低的大學,甚至比哈佛、耶魯更難進。2014年,Minerva大學收到了2464份大學申請,錄取了29人,每個人獲得全額獎學金,錄取率為2.8%,使其成為美國歷史上入學競爭最激烈的大學,遠低於哈佛(5.9%)和斯坦福(5.7%)。
  • 錄取率比哈佛還低的密涅瓦大學,網課上得有多爽?
    博雅小學堂給孩子受益終生的人文底色文 | 秋夙來源 | 秋夙說(ID:qiusustory)密涅瓦大學,一個錄取率比哈佛還低,學費卻不到常青藤名校三分之一的線上授課「無校園」大學,它到底是怎樣上網課,克服線上教育難題,保證教育質量的?我們的學校教育,能從中借鑑哪些?今天分享一位學生的親身經歷,比較中看見進步空間。
  • 啥?知乎要上市了?張一鳴知道嗎?
    從投資者回報角度來講,知乎也早該上市了,十年,小孩也長成人,大樹也成材了,李開復還沒有等到知乎上市。不只是李開復,快手、騰訊、百度等一雙雙眼睛也齊刷刷地望著呢。要知道,自2011年,李開復的創新工場以天使資金投資知乎後,各大資本和網際網路巨頭前僕後繼,為知乎貢獻了6輪融資。大家的錢是為錢而來,不是為慈善而來。再說了,自2019年F輪4.34億美金的天量融資後,知乎再想靠融資來發展已經很難了。此時,擺在周源面前的只有兩條路。
  • 密涅瓦大學就是我想去的大學!
    在申請前,她再次對密涅瓦大學做了深入的了解後,明確了選擇大學的目標,興奮地說:「密涅瓦大學就是我想去的大學!」  密涅瓦大學(Minerva Schools at KGI)是美國的一所私立大學,由美國一批傑出教育家,包括前哈佛校長、美國財長Larry Summers、前沃頓校長Patrick Harker等共同創辦的世界性大學,是美國新型大學中的一個。
  • 學霸"考"進了「密涅瓦大學」
    過去更多的是牛津、劍橋、哈佛、耶魯這樣的名校。這兩年開始,又出現了一些比這些牛校更」牛「的學校,據說他們比這些牛校都難考。杭州一位美女學霸被美國的『密涅瓦大學』錄取,所有的華文媒體一邊倒的說,這所學校比哈佛難考,錄取率比哈佛低。我相信不少朋友看到錄取率就笑了:該校2014年才首次招生,可中文媒體說2013年錄取率為百分之2點多,低於哈佛。
  • 密涅瓦畢業生對密涅瓦大學的反思
    雖然沒有漂亮的校園、雄偉的教學樓、奢華的禮堂和圖書館,但這所大學卻以2.8%的錄取率,成為比哈佛大學還難考的大學。她就是美國全新的大學——密涅瓦大學。辦學者用全新的辦學理念,打造一所以智慧女神「密涅瓦」之名命名的與眾不同的大學,並於2014年招收了第一屆學生。
  • 杭州一女學霸「沈佳宜」考上密涅瓦大學
    據悉,這位名叫沈佳文的女生是杭州外國語學校劍橋國際高三學生,近日被比哈佛還難考的美國密涅瓦大學錄取。杭外證實:這女孩確實是劍橋國際高中的沈佳文,已經收到密涅瓦大學的錄取通知,最終會不會去,她還在考慮。看到女學霸照片,網友們大呼:「沈佳宜真人版,更美更勵志。」圖為沈佳文。據悉,沈佳文1998年出生。爸爸是做外貿工作的,常出國,接觸到不少國外信息。圖為沈佳文。
  • 密涅瓦(Minerva)大學:MOOCs時代創新型大學的探路者
    不僅考核學生的知識面和領導才能,還非常重視學生的意志力、創造力和對事物的分析能力。後期密涅瓦大學還進行針對性問題的面試,發現學生的潛能和可塑造的方向[7]。因此,能通過重重考驗最終被密涅瓦大學錄取的學生,本身都是非常優秀的人才,都具備超精英人才的潛能。
  • 密涅瓦:打造網際網路時代最好的大學
    美國高等教育成功的一個要訣就在於創新,而密涅瓦大學(Minerva Schools)就是要秉持網際網路精神,以全球化視野,創新高等教育本身。密涅瓦是一所沒有「牆」的大學。密涅瓦通過網際網路技術匯聚了全世界最優秀的教授授課,它的學生遊走全球,它的課堂也遍布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