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不可以付現金?」你掃碼給擺攤老人的錢,他們可能拿不到……

2020-10-11 青春北京

「這個小一點的一元是什麼?

質感很真實,不像是假錢。」

10月8日

一位網友拋出這個問題

並配上了圖

問題得到了警方的回覆

「說明你有日子沒用硬幣了」

原來,這是2019年8月30日

發行的新版人民幣

1元硬幣直徑已經從25mm

調整為了22.25mm

(你看,連硬幣都瘦了

還有人曬出新版5毛的

(長得跟以前的一毛很像!

「一毛一樣」因此流行起來)

這個問題下面

不少網友發出了:???

想必好久沒用過現金的你

現在也是同款表情

不久前有一個類似的話題

來自一位網友的描述:

「太久沒用紙幣(現金),

想不起來叫啥」

引起了許多網友的共鳴

趕緊給大家再科普下

新版人民幣的樣子

你有多久沒用現金了?

在什麼場合下會用到現金呢?

調侃之餘

我們也必須認識到一個問題

行動支付並沒有方便到每一個人……

一位網友分享的買水果經歷

讓很多人第一次意識到

原來現在很多爺爺奶奶出攤

顧客掃二維碼付款

他們是拿不到錢的……

所以大家出門還是儘可能帶點現金吧

也不用100塊

揣個幾十塊零錢就好

塞手機殼裡挺方便的

當然,也不是每位老人出來做點小買賣,收款碼都會被親人利用。但是對於大多數老人來說,還是更習慣收現金。

而且有的網友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建議。

現在中國已經進入數位化時代,年輕人學習能力強,能夠跟上變化的節奏,但是中國還有超過2.5億的60歲以上的老年人。

老年人的認知能力下降,很難使用智能設備,就算主動學習,適應起來也十分不容易。

比如新冠疫情以來的健康碼,就讓很多老人十分為難,有的不理解什麼是健康碼,有的是老人機無法掃碼,還有的壓根就沒有手機……

這個電子化的時代,讓老年人進退兩難的不僅是健康碼,疫情時期只是格外凸顯了這個問題。

其他諸如看病需要網上預約、就餐只有掃碼點菜、坐車需掃乘車碼、景區只有網上售票、停車場一律電子無人收費、打車只能通過APP……就拿預約掛號來說,有時候年輕人都要愣個好一陣吧。

不由得想起國慶期間,一張被贊10萬+的圖。

這是無錫火車站「無健康碼由此進入」的告示牌,網友從這張告示牌上看到了「以人為本」:既不放鬆疫情防控要求,又給無健康碼特別是老年群體提供具體的解決辦法。

無數人盛讚:「一座城市的溫度就體現在它如何對待那些被『遺忘』的人」、「渡輪轟隆隆開過的時候,無錫這座城還有人撐著小船,渡步履蹣跚的人。」

更令人高興的是,有這樣溫度的並不是一座城市。

更多網友還曬圖評論,在鄭州、福州、西安、青島等地也有「同款」暖心舉動。

幾十年後,我們也會變老,也會有一天跟不上新的變化,也會對著新的時代感到迷茫,所以每個人才更不能熟視無睹。

就像下面這位網友的留言:最好的孝順是不能讓父母與社會脫節,這才是首選。

編 輯 | 劉 青 校 審 | 張 妍

來 源 | 江蘇新聞、青春山東

相關焦點

  • 從今天開始,一定要帶點零錢出門,儘量別掃碼了
    今天一大早,老公突然告訴我說,從今天開始,讓我出門的時候帶點現金最好是零錢,尤其是看到老人賣菜或賣水果之類的,儘量別掃碼了。還是付現金好。老人賣菜,掃碼付的錢去了哪?我突然納悶,啥情況?原來他昨天去批發市場在一個大媽那裡買了菜,後來正準備掃碼付錢時,大媽小聲地說,你有現金就儘量給我現金吧!這個二維碼,是我兒媳婦的,錢都掃給她那裡去了。當時老公的第一反應就是,老人辛辛苦苦賣菜的錢,都掃給兒媳婦了,可能兒媳婦錢從來都沒有給過老人,老人太不容易了。當時,老公也沒帶現金,隨即就在附近便利店買了一瓶水,換了些零錢付給了老人。老人連連表示感謝,這場面看著著實好心酸啊!
  • 「求求你,我只收現金!」北京菜市場發生的這一幕實在心酸…
    擺攤老人:更希望收現金 一來到市場,微信到帳的聲音縈繞耳邊每個攤位的"掃碼支付"標誌都異常顯眼簡單一掃即付款,確實是方便了不少~ 有一些攤位會故意把二維碼藏起來等到有人問能不能掃碼付款時才會把二維碼拿出來給客人掃碼因為其實他們內心,更希望收到現金~
  • 老奶奶對著公交司機的「頭」掃碼:我不懂「你掃我」是什麼意思
    很多人大呼:"無現金過於誇張;無現金三個字,玩的是文字遊戲,樂呵樂呵就行,認真你就輸了;5年進入無現金支付不可能實現,中國老頭老太太這一關就很難過;無現金口號才過去了3年,現金支付就已經被我們甩的遠遠的,要是看到有人還拿現金買奶茶,年輕人會覺得很怪異,現金支付好像已經過去了幾個世紀似的。即便是口袋裡有幾塊錢,想花掉卻又不好意思掏出來,只好拿回家壓箱底,當珍藏品了。
  • 「關注央行『不得歧視現金令』」系列報導之一 探訪:掃碼支付居多...
    日常消費:掃碼、現金不設限 沒有商家拒收現金  12月22日,在秦州區民主東路一家水果店,店長小雷正在為前來購買水果的顧客結帳。  「現在使用現金支付的人很少,比如到我們店裡每天有150位顧客的話,使用現金的才有30多人。」小雷告訴記者,來他店裡的顧客現金支付的比例還不到三分之一。
  • 掃碼時代背後,是2億被落下的老年人
    可是對於那些只能排隊的老人來說呢?他們排了一輩子的隊,到了晚年,你告訴他,排隊不管用了,你得學點兒新東西才行。可是有些老人,已經沒有了學習的能力和精力,你讓他們怎麼辦?人們總是說,「科技服務於人,是為了讓人們的生活更方便。」
  • 大家出門多準備點現金零錢吧,這些老人真的很不容易
    你有多久出門沒用過現金呢?之前還有過一個新聞,鬧出了笑話,一個年輕人付錢的時候手機關機了,緊急情況下,他解釋說,"對不起,我手機沒電了。也沒有帶實體錢!"實體錢,實在讓人忍俊不禁。現在連現金叫什麼都忘了,緊急情況下還喊出了"實體錢"。
  • 大爺門口賣章魚小丸子,一月虧損2000元,很多人掃碼只付一分錢!
    大爺門口賣章魚小丸子,一月虧損2000元,很多人掃碼只付一分錢!現如今行動支付已經成為了一種潮流,很多人現在出門都會只帶著一部手機,只要拿手機掃一掃就可以給對方付款,所以不管是在商店還是在菜市場,又或者是在路邊攤上買東西,都會擺著一個收款二維碼,非常的簡單方便。不過方便歸方便,現在有些人只給賣東西的老闆看一張付款截圖,背地裡卻只給老闆付特別少的錢。實在是太沒有素質了。
  • 不會手機掃碼,老人會被「丟下」嗎?
    昨日,記者兵分多路體驗鄭州公交、地鐵、辦事窗口等服務行業,替老人進行探訪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寧田甜丁豐林文圖  智慧型手機時代,各種場合都是手機掃碼。這對於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和不會掃碼的老人來說很不方便。
  • 掃碼風行,你還花「錢」嗎?現金仍不可被完全替代
    數據來源:中國人民銀行 製圖:郭 祥電子支付在生活中越來越普遍,但現金仍不可被完全替代掃碼風行,你還花「錢」嗎?(熱點聚焦)現金與非現金支付各有利弊行動支付迅速發展,使用紙幣的頻率越來越低。但現金看得見、摸得著,不依賴於任何介質,簡單便捷「有現金的可以這邊結帳。」12月13日下午,在北京市朝陽區建國路附近一家便利店,收銀員不停招呼著排隊結帳的顧客。張明工作的單位離便利店不遠,經常到這裡買東西。他說,每天到了飯點,顧客就特別多,結帳的隊排得很長。「現在很多人都喜歡用手機支付,需要收銀員挨個掃碼,人多了反而比用現金還慢。
  • 掃碼時代 別讓老人落在身後
    本報記者 蘇茜茜 因為擔心手機裡的錢會不小心被轉走,今年56歲的李阿姨至今不會掃碼支付。兩年前,兒子給她的手機綁定了一張銀行卡,卡裡的5000元錢她一直沒花。出門口袋裡大大小小的現金是李阿姨與外界溝通的保障,遇到不得不掃碼時,她會選擇放棄。
  • 買馬桶付現金 現在查不到記錄了?買賣雙方各執一詞難理清
    並且以現金的形式付清了全款。肖女士:我們就是給全款了,而且當時那天特別巧,我媽說支付寶跟微信都掃不出來,她錢包又剛好有現金,所以就給了4500的現金。付完錢店員開了一張小票給肖女士母親用於提貨,肖女士說,由於房屋裝修需要一段時間,所以直到11月底才提出提貨。但那張小票找不到了,不過12月2號肖女士又找到了小票。
  • 賣菜的錢轉進孩子微信 不會使用健康碼……銀髮族VS數字鴻溝,我們...
    他們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收款,能出示的二維碼一般都是子女的。你買他們的菜時,是掃碼還是直接給現金?掃碼付過去的錢,老人真的就能為自己所用嗎?老人不會使用二維碼,但賣菜卻不得不主要靠二維碼收款。其實,在手機智能化時代的今天,年輕人拿著一部手機即可走天下。但對於很多老年人來說,因為手機不智能或不會用智慧型手機,他們也許要吃很多「閉門羹」。
  • 到城市裡面擺攤賣東西,老人不會使用支付寶收錢怎麼辦?
    現在很多老人自己家裡面種菜,種果子。很多老人自己消費不了那麼多,就想把這些菜啊,水果拿到城市裡面賣。 現在擺攤比以前方便了很多,但是老人卻又遇到了麻煩了,現在的人很少帶現金出來消費,都是用支付寶等電子轉帳,有的老人不會使用這樣的產品,導致收錢沒有辦法收。
  • 7位老人北京門診掛號記:自助機只能掃碼 老人問啥是微信支付寶?
    按照預約掛號流程,醫院自助機上可以掛4日之內的號,手機App上可以掛8日之內的號。記者查詢除當日和第二天外,這家醫院皮科號源尚足。但自助機需要通過支付寶、微信掃碼,或者插入銀行卡付款,手機掛號則要綁定個人銀行卡帳號。李玉蓉既沒有支付寶和微信帳號,也沒有銀行卡,眼看著還有號,可她卻掛不上。
  • ...Scanpay掃碼付,做東南亞「支付寶」,有人投資5萬不到10月賺1萬
    掃碼付在七八個競爭對手裡面脫穎而出,而這也意味著需要更多的錢。「沒那麼多錢怎麼辦?真找投資機構啊?今天看你財務報表,明天來個財務盡調,還不夠煩的。拿錢不是那麼容易拿的。」他一會兒讓大家購買「天億國際集團」發行的SLA數字通證,一會兒又號召大家一起創業,還勉勵聽眾「創業者最核心的要素是心態」。
  • 小夥在公園擺攤,一老人直接從框內拿錢,說拿10元錢買煙抽,這麼理直...
    一個年輕小夥在公園裡擺攤,圍觀的人群中有一個老人突然伸手在小夥子的收錢框裡拿出10元錢,說是要買煙抽。小夥子好聲好氣說:「不可以的,不能拿,拿了就是犯法的,不能倚老賣老的。」
  • 老人學校門口賣小吃,一個月下來不僅不賺錢還倒貼了2000?
    老人賣的小吃是丸子,本來這種小吃就很便宜的,只要7塊錢,但是老人檢查存款的時候發現很多人只付了1塊錢或者1分錢,一個月下來不僅不賺錢反而還倒貼了差不多2千塊錢。記者調查發現老奶奶是在大學門口賣小吃,小吃車上貼著一張紙,大概意思就是先付錢,付完錢要看付款成功的頁面才能賣小吃給你。一般情況下街邊的小吃都是先吃再付錢啊,老人家為什麼還特意強調呢?
  • 北京地鐵購票不能掃碼付,周邊商戶加錢換零錢,坐地鐵成難題了?
    通過地鐵自助購票機購票,需要準備5元、10元面值的現金,成為了地鐵站周邊「零錢熱」的原因。走訪時有乘客告訴記者,雖然從人工改為了自助,但實質上還是最原始的現金交易方式,臨時乘坐地鐵時,發現沒帶現金就很麻煩,只好找周邊的商戶去換,「跟商戶商量,掃碼支付,然後兌一些零錢,很多商戶都不願意。」
  • 婚禮現場掃碼收禮金:未來網際網路禮儀的預演
    作者:沈彬近日,北京一場婚禮現場上,伴娘為收份子錢方便,脖子上掛著支付寶直接掃碼收禮金。事情鬧成了一樁新聞。家裡長輩覺得太不像樣。也有人認為這把紅包弄得太「直白」,讓原本浪漫溫馨的婚禮已經變得滿場銅臭味。
  • 山東老翁安陽街頭「誠信」賣烤紅薯:掃碼收款,不懂網絡不拿手機
    山東老翁安陽街頭「誠信」賣烤紅薯:掃碼收款,不懂網絡不拿手機連日來,千裡迢迢從山東來到河南安陽賣烤紅薯的老人楊海(音),出現在安陽高新區附近的大街小巷。老人用特製的「燜爐」烤紅薯,烤出來的紅薯甜香軟糯,一出爐就香飄一條街,讓人忍不住咽口水。(圖文來自「源易緣」)車鬥裡的生紅薯是專門從山東拉過來的,個頭特大,看上去新鮮光潔,個頭大的一個約3斤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