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各地檢查順風車業務;此前嘀嗒已暫停用於社交的「結伴」頻道,滴滴順風車停業整改一周
交通運輸部 中新社發 追影 攝 圖片來源:CNSPHOTO" style="border-width: 0px; border-style: initial; max-width: 580px; margin: 0px auto; display: block;" ><="" p="">
資料圖:交通運輸部?中新社發 追影 攝 圖片來源:CNSPHOTO
「坐順風車就是圖個便宜唄,社交功能(有沒有)無所謂」「關閉(社交功能)正好,免得有些人亂發評論」,對於順風車「社交+出行」的模式很多乘客和司機如是評價。
5月15日,交通運輸部有關負責人表示,目前一些平臺公司推出的順風車業務增加了過多的社交功能,偏離了提供出行服務的本意,甚至有的平臺公司以順風車名義行非法營運之實存在巨大安全隱患。
在此之前,5月13日,主營順風車的叫車平臺嘀嗒出行暫停了用於社交的「結伴」頻道;5月12日0點起,順風車業務在全國範圍內下線,停業自查整改一周。
面對這一輪的放大鏡審視,順風車這個具有社交色彩的出行服務將何去何從?
嘀嗒下線社交應用「結伴」
目前,順風車領域以滴滴出行與嘀嗒出行為主,近期高德也宣布入局順風車。據嘀嗒方面的數據顯示,其已擁有超過8000萬用戶,1250萬車主。滴滴順風車數據顯示,其已覆蓋國內近400座城市,匯集了2300萬車主分享自己的座位。
對順風車業務,外界對其爭議較多的是社交功能。2015年6月,滴滴上線順風車業務,其最大的亮點是增加了「社交元素」,即拼車結束後乘客和車主可以通過貼「標籤」互評,而順風車平臺後期也會根據標籤進一步為用戶匹配相似的同路人,順風車本意是乘客和車主都將有機會結識更多志趣相投的朋友。主營順風車的叫車平臺嘀嗒出行,其順風車板塊有一個結伴頻道,有周邊郊遊、曬圖求脫單、找上下班拼友等主題,可以幫助雙方找到志趣相投的夥伴。
車主劉峰(化名)認為,這些信息可以幫助自己選擇乘客。由於經常深夜下班時接單,劉峰對於乘客有自己的一些選擇「標準」,會優先選擇評價分比較高的乘客,「上車前也會打電話聯繫對方,喝醉酒的,多位男性乘客的就不會接單。」
不過,有受訪的女乘客對順風車的這種社交功能設計不滿。家住河北燕郊的王燕(化名)14日對記者回憶,早前有一次她叫了一輛順風車去首都機場附近,當天晚上便收到司機的騷擾信息。這次之後,王燕只坐同事的車,或者小區業主的拼車。
5月15日,交通運輸部運輸服務司副司長蔡團結接受央視採訪時也表示,目前一些平臺公司推出的順風車業務增加了過多的社交功能,偏離了提供出行服務的本意,甚至有的平臺公司以順風車名義行非法營運之實存在巨大安全隱患。
在此之前,滴滴方面已經自5月12日0點起,全國範圍內下線順風車業務,停業自查整改一周。13日,嘀嗒也對順風車平臺進行優化,「結伴頻道調整期間,發帖和回復等功能暫無法訪問。」對於為何暫停部分社交功能,嘀嗒方面稱不便接受採訪。
高德順風車表示,其將實行嚴格的準入審核機制,同時採用虛擬號碼、免費保險等方式對用戶乘車安全進行保障。
交通部要求各地檢查順風車業務
實際上,順風車並不是網約車。根據2016年7月交通運輸部公布的《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下稱暫行辦法),「私人小客車合乘,也稱為順風車,按城市人民政府有關規定執行」。順風車不受暫行辦法的約束。
2016年12月,北京市頒布的《北京市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實施細則》顯示,北京鼓勵私人小客車合乘,要求車輛是北京市號牌的7座以下小客車,駕駛員每天合乘頻次不超過兩次。山東濟南市規定顯示,私人小客車合乘不屬於道路運輸經營活動,為合乘各方自願的民事行為,相關權利、義務及安全責任事故等責任由合乘各方依法、依約自行承擔。
新京報記者查詢各地相關管理辦法,很少有地方相關部門發布獨立的順風車監管措施。順風車監管存在空白,容易造成個別人鑽空子。
在北京做生意的洪濤(化名)反映,曾遇到過司機接單後要求乘客先取消行程,在平臺之外結算。結果一路上接了好幾個乘客,大家都要付車費。他還遇到過註冊車輛與實際接單車輛不一致的情況,司機解釋說這是他媳婦的車。
蔡團結表示,規範私人小客車合乘,要探索建立政府部門、企業、合乘雙方等共同參與的多方協同治理機制。部分還未出臺私人小客車合乘的城市要加快落實國家層面的改革意見,出臺私人小客車合乘實施細則,明確有關各方的權利和義務。
蔡團結表示,各地要加強對平臺公司推出的順風車業務進行監督檢查,督促企業合法合規開展業務,嚴厲查處以私人小客車合乘之名行非法營運之實的違法行為,防止好經念歪,保障各方合法權益。平臺公司要按照相關規定,切實履行運輸服務責任,加強信息審核,確保合乘安全。
有業內人士分析,監管部門可能會進一步出臺具體措施,加強對順風車的規範性治理。
- 故事
順風車裡的生活 多數乘客為實惠
「加一塊兒得有50次以上了。」在北京周邊上大學的趙霽陽(化名)是順風車的重度使用者,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她至少使用過50次順風車。
「順風車便宜啊」,在解釋為什麼愛用順風車時,趙霽陽這樣說,「不想擠公交車,順風車會到我指定的地點接送,到北京城區費用大概四五十塊,同樣距離用快車的話得八十到一百了。」她表示,像類似距離的順風車,自己一周坐兩到三次。
趙霽陽介紹,「男司機女司機都會主動找你說話」,根據她的經驗「話多的開的車都一般,開十幾萬的車,一般就是公司職員下班接幾單,或者解個悶兒的中老年人」。「開好車的司機如果你不怎麼回應他,他也就不理你了」,趙霽陽說。
乘客選擇順風車出行多是從價格角度考慮的。在北京西二旗上班的IT從業者陸亮(化名)表示,選擇順風車主要是因為便宜,「比打車便宜,上下班坐過幾次,遇到的司機都是在附近上班的人。」
坐順風車也會遇到過一些困擾。「有一回上了車,司機要加我微信」,趙霽陽開玩笑地說,「我當時很不自在」。
部分司機為分攤成本
「夜裡下班,順路捎個乘客可以聊天解乏,更重要的是可以分擔通勤成本。」5月15日,滴滴順風車車主劉峰(化名)向新京報記者介紹了開順風車的原因。
2017年初,在北京磁器口附近上班的劉峰把家搬到了河北香河。「北京到香河單程50多公裡,每天往返油錢就得六七十」,為了節約通勤成本,劉峰加入了順風車隊伍,「香河在北京的上班族挺多,如果打車的話大概200元,而選擇順風車只需要50元左右,這樣乘客省了錢,我油錢也有人分擔。」
在順風車平臺上,愛聊天的劉峰結交了不少朋友。時間長了,有不少乘客繞過平臺成為劉峰的車友,經常在劉峰單位附近「站點拼車」。
「有個小夥和我很投緣,一起拼車有半年」。交往中雙方還互相給出不少工作上的建議。「現在我們還保持聯繫,平常也會約飯」,劉峰相信人性本善。
車主袁先生在嘀嗒順風車平臺上也分享了自己的經歷,「我喜歡和陌生人聊天,滿大街都是有故事的人,每個人的生活都可以寫成劇本,陌生人之間,其實更容易談心。」
有這種想法的人不在少數。家住浙南的林楊(化名)工作之餘加入了順風車隊伍。「順風車的最大樂趣在於可以和不同的人聊天,分享不同的經歷。」
新京報記者 陳維城 江波 實習生 趙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