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中美兩國自1979年建交以來,經歷了諸多風雨。中美兩國雖然「回不到過去」,但可以通過重建互信,構建基於對話、合作與互利的雙邊關係,使兩國迎來新的發展契機,確保中美關係在正確的軌道上運行。
中美研究中心2020年會
中國南海研究院院長吳士存作開幕致辭
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哈佛大學教授格雷厄姆·艾力森進行線上對話
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主席史蒂芬·歐倫斯主持對話
12月3日,由中美研究中心主辦,中國南海研究院、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中國學院及美國卡特中心協辦的「中美研究中心2020年會」在線上召開。中國南海研究院院長兼中美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主席吳士存出席年會並作開幕致辭。本次年會以「美國大選後的中美關係前景」為主題,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哈佛大學教授格雷厄姆·艾力森(Graham Allison)在開幕式上進行對話,對話由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主席史蒂芬·歐倫斯(Stephen Orlins)主持。
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右上)與哈佛大學教授格雷厄姆·艾力森(下)在開幕式上進行線上對話,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主席史蒂芬·歐倫斯(左上)主持對話
吳士存院長在開幕致辭中指出,中美兩國之間重回對話與合作的正常軌道是實現各自利益最大化的唯一選擇,也符合世界各國的利益訴求。在全球經濟復甦、抗擊新冠疫情、開展全球治理、應對氣候變化和地區安全挑戰等各個領域,中美之間的共同利益訴求大於分歧,兩國在雙邊、地區和全球性議題上擁有巨大的合作潛力和空間。中美兩國自1979年建交以來,經歷了諸多風雨。中美兩國雖然「回不到過去」,但可以通過重建互信,構建基於對話、合作與互利的雙邊關係,使兩國迎來新的發展契機,確保中美關係在正確的軌道上運行。
中國南海研究院院長、中美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主席吳士存出席年會並作開幕致辭
崔天凱大使在主旨講話中指出,2020年是不同尋常的一年,世界各國面臨全球疫情和經濟衰退的雙重考驗,全球治理也迎來諸多新挑戰。中美合則兩利、鬥則俱傷,唯有合作是兩國正確的選擇。崔大使指出,零和遊戲已經過時,企圖煽動不同國家和文明之間的疑慮甚至仇恨是極不負責任的行為。世界各國應攜手構建新型國際關係和人類命運共同體。
艾力森教授在對話中表示,美中關係正處於「修昔底德」陷阱發展趨勢中,如任其發展,將會帶來災難性後果。大國衝突並非不可避免,中國在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的過程中應對「取代」美國的衝動保持克制,同時美國也應有足夠智慧來尋求與中國的共處之道。中美雙方需避免因臺灣、朝鮮等問題惡化兩國關係,積極探索既競爭又合作的共存方式。
來自中美兩國高校、智庫的20餘位知名專家學者圍繞「美國新政府如何應對當前中美戰略博弈」及「新形勢下中美在經貿、科技以及環境等領域的互動」等議題展開了討論和交流,同時另有500餘名聽眾線上參會。
崔天凱大使在中美研究中心2020年會上的主旨演講
(華盛頓,2020年12月3日)
2020年即將過去。這是極不尋常的一年,可能成為一個歷史轉折點。戰勝新冠肺炎疫情、恢復全球經濟增長、保護人民生命健康,是當務之急。同時我們必須認識到,疫情正在強化和加速世界上早已出現的一些基本趨勢。疫情也使一些重大挑戰更顯突出,我們唯有團結一致、共同應對,才能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人們已經在討論「後疫情世界」將是什麼樣,以及我們為此需要什麼樣的全球治理。顯然,沒有健康穩定的中美關係,「後疫情世界」不會穩定,全球治理也不會有效。因此,現在是認真思考這一至關重要的雙邊關係的時候了。但這不是因為所謂過去的失敗。自基辛格博士首次訪華近50年來,中美關係的發展給兩國和世界帶來了巨大利益。我們需要思考,是因為世界在發生急劇而複雜的變化,這些變化既帶來巨大機遇,也帶來巨大風險。我們必須對未來形成共同願景、作出正確選擇。確保中美關係沿著建設性軌道、朝著共同確定的目標發展。這是我們對兩國人民和國際社會的責任。
對中國來說,選擇是明確的。中美合則兩利、鬥則俱傷,合作是兩國唯一正確的選擇。習近平主席在給美國當選總統約瑟夫·拜登的賀電中表示,中方願與美方一道,「秉持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精神,聚焦合作,管控分歧,推動中美關係健康穩定向前發展,同各國和國際社會攜手推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
我們即將進入21世紀的第三個十年,開展雙邊和全球合作的需求前所未有,包括在加強公共衛生安全、應對氣候變化、推進更包容和公平的全球化進程、促進科技進步以改善更多地區更多人們的生活等方面。為回應所有這些挑戰,我們需要擴大國際合作,特別是中美應攜手合作,而不是相互「脫鉤」。
中美兩國之間一向存在差異,其中許多是世界多樣性的一部分。但任何差異都不是對抗和戰爭的理由,不管冷戰還是熱戰。只要相互尊重和理解,我們就可以管控好分歧,使中美關係保持在一個正確的軌道上。
幾年前,格雷厄姆·阿利森教授就「修昔底德陷阱」提出了及時的警告。他還曾引用莎士比亞的名言,「掌握我們命運的不是星座,而是我們自己。」的確,「沒有什麼是命中注定的」,一切都取決於我們作出的選擇。零和遊戲已經過時。企圖煽動不同國家和文明之間的疑慮甚至仇恨是極不負責任的。那些沉迷於大國對立的人已經把腳伸進了陷阱。我們應該清醒認識當今世界的新現實,攜手構建新型國際關係和人類命運共同體。要站到歷史正確的一邊,第一步就是要摒棄過時的思維。要避免掉入陷阱,最好的辦法是開闢一條新路。這是我們今天必須擁有的視野和完成的歷史使命。我們準備好了嗎?
中國南海研究院院長吳士存
在中美研究中心2020年會開幕式上的致辭
(海口,2020年12月3日)
尊敬的崔天凱大使、歐倫斯主席、艾利森教授、侯秉東教授,各位參會嘉賓:
首先歡迎各位出席一年一度的中美研究中心年會,感謝大家能在百忙之中抽空參與這次討論。今年的會議具有特殊的背景和意義。美國民主黨人喬·拜登在11月初的總統大選中勝出,即將在明年(2021年)1月20日接掌白宮,全世界都在期待美國的對外政策、中美關係能迎來積極向好的變化。
在過去的四年裡,美國川普政府的單邊主義政策使得二戰後建立的國際體系千瘡百孔,中美關係也因此跌至兩國1979年建交以來的最低點。美國在全面打壓和遏制中國的戰略框架下,發起了對中國的貿易戰、科技戰、輿論戰,中美關係「自由落體式」下滑。在南海問題上,美國對中國不斷加碼的軍事行動、公開「選邊站隊」的立場轉變使得兩國在南海的博弈尤其是軍事領域的較量近乎失控。
美國大選結果出爐後,全世界都對拜登領導美國重回國際社會大家庭、重回多邊主義軌道、重回合作應對共同挑戰寄予了厚望。11月24日,拜登在其故鄉德拉瓦州威爾明頓市公開表示,就任後將帶領美國遠離川普政府所追求的「美國優先」民族主義,摒棄單邊主義,重回多邊主義,這是一個積極的信號。對於中國而言,我們希望美國新一屆政府未來在處理對華關係上能夠少些對抗、多些合作,少些不確定、多些確定性,少些戰略博弈、多些對話溝通。
事實已經表明,川普政府一味打壓、遏制中國,不僅打不倒中國,反而讓中國的政治精英和嚮往美國的年輕一代失望甚至反感,只會讓他們的「美國夢」破滅;不僅達不到其鞏固亞太地區秩序主導權的目的,反而令美國的盟友和夥伴國左右為難,對美國失去信心。美國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2020年9月20日公布的民意調查結果顯示,美國在全球13個主要盟邦(加拿大、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丹麥、西班牙、瑞典、比利時、荷蘭、澳大利亞、日本與韓國)的聲譽跌至20年來最低點。
重回對話與合作的正常軌道是中美兩國實現各自利益最大化的唯一選擇,也符合世界各國的利益訴求。在全球經濟復甦、抗擊新冠疫情、開展全球治理、應對氣候變化和地區安全挑戰等各個領域,中美之間的共同利益訴求大於分歧,兩國在雙邊、地區和全球性議題上擁有巨大的合作潛力和空間。根據世界銀行的預測,2020年全球GDP將收縮5.2%,將遭遇數十年來最嚴重的衰退,2021年有望實現4.2%的增長,但要達到這一目標離不開中美的通力合作。特別是倘若兩國無法實現「貿易休戰」,全球經濟復甦將難上加難。
中美1979年建交以來經歷了臺海危機、南海撞機等諸多風風雨雨,但只要雙方能夠重建互信,構建基於對話、合作與互利的雙邊關係,雙邊關係在大風大浪之後往往能夠迎來新的發展契機。中美關係雖然「回不到過去」,但可以確保中美關係在正確的軌道上運行。衷心希望本次會議能為中美關係在拜登時期保持不失控、不對抗、多對話、多合作開出有效的處方。
預祝本次會議圓滿成功。謝謝!
關於中國南海研究院
中國南海研究院(NISCSS)是以南海為專門研究對象並從事相關學術交流的智庫,研究方向涉及南海問題、地緣政治、地區安全、外國軍力,國際關係及海洋經濟等諸多領域,經過20多年的打造和積累,研究院已經和美國、英國、加拿大、日本、韓國、東協國家及臺灣等國家和地區近百家智庫和研究機構建立了交流與合作關係,同時在北京、華盛頓和布魯塞爾設立了分支機構。
-精彩回顧-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展望拜登時期的中美關係——崔天凱出席中美研究中心2020年會》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