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人多少歲會做壽,為啥孩子孝順給操辦,有些老人卻不願呢?

2020-12-20 新農村的日與夜

原創文章,嚴禁轉載

不管是現在的年輕人,還是老一輩的人們,對於「生日」這件事,應該都是比較在乎的,畢竟我們在這一天誕生在這個世界上,從此這個世界上就有了自己的足跡。在農村的眾多講究裡面,就有一項是關於做壽的,有些農村家庭,作為孩子的就希望給自家的老人過生日,但是作為老人,就不斷的在推遲,並且嘴上說著,過幾年再去慶祝生日也可以。於是,很多人就在思考,農村老人應該在多少歲的時候做壽才是最適合?為什麼孩子想要給他們做壽,他們也不願呢?農村老人多少歲會做壽,為啥孩子孝順給操辦,有些老人卻不願呢?

一、農村老人多少歲做壽最合適?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小編就要很明確的跟大家說明,所謂的做壽,跟我們腦子裡想的過生日是有一定區別的。生日的話,基本上每年都可以過,但是做壽,一般就是在人的年齡已經達到50歲才能夠稱得上是「壽」。所以,我們可以把50歲作為一個界限,50歲以上擺酒席,那就是做壽;50歲以下,只能算得上是過生日。正常情況而言,農村老人會在超過50歲之後,才考慮做壽,而且年紀越大,做壽就越適合。農村老人多少歲會做壽,為啥孩子孝順給操辦,有些老人卻不願呢?

二、農村老人不願意過壽的原因

1. 辦酒席太麻煩

如果是現在,那擺酒席就很簡單,只需要全家人一起去到飯店,然後按照上面的菜單,點一遍就可以了,但是以前就不一樣,所有的菜餚都是由舉辦酒席的那個人提供,從制定菜譜,購買材料,一直都最後把親朋好友都叫過來,都是幾個人去完成。農村的老人認為這是一件傷神且浪費時間的事情。

2. 老人害怕過壽

在農村裡,就有這麼一個說法,給老人家過壽,會帶來很不好的事情,所以老人家為了不給家裡帶來黴運,也就不願意國壽。一旦過壽,也就意味著承認自己老人,身邊的老人一老,自然就會慢慢地離開,老人肯定很害怕離開這個世界,就不想過壽。

3. 生活條件不好

過壽並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夠完成的,擺酒席過壽是需要花費很大的一筆錢。在以前,過壽雖然會收到別人帶來的份子錢,但是這所謂的「錢」並不是現金,而是通過禮物代替。他們會購買一些禮品,有的只是帶一些土雞蛋就來,可是你想要招呼好客人,就需要準備很隆重的酒席。這對於家庭條件不怎麼好的家庭而言,根本就沒有閒錢去辦酒席,農村老人對於家裡的經濟條件知根知底,也就不想去過壽。

相關焦點

  • 在農村,按傳統老人多少歲做壽合適?老人做壽有什麼講究?
    摘要:在農村,按傳統老人多少歲做壽合適?老人做壽有什麼講究?文/農夫也瘋狂生日,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其是我們降臨到這個世界的日子。母親經歷過十月懷胎以後,然後把我們生育下來。所以對於母親來說,孩子的生日卻是母親的苦難日。現在很多的年輕人,即便是在農村裡,每年都會過生日,有些還會呼朋喚友一起出去慶祝一番。但是農村的老人對於過生日是很避諱的,多數老人都不願意過生日的。有些就算是子女強烈要求給老人過生日,但是他們總是會拒絕,並且都會說等幾年再過生日。那麼在農村,按傳統老人多少歲做壽合適?為何很多老人不願做壽?
  • 農村老人不願幫忙帶娃了,背後很心酸。孝順的孩子應該這麼做
    在農村帶娃很簡單,基本趨於「散養」,城市中的孩子在撫養孩子上付出成本會更多點,農村現在外出務工的多,很多把孩子留給家裡的老人,城裡的工作壓力大,節奏快,為了減輕自身負擔也會讓自己父母幫助去帶娃,所以說當父母很難啊,自己孩子撫養成人接著還得幫忙帶孫子。
  • 在農村給老人過壽,為啥不過70歲大壽?這是啥原因呢?看完明白了
    人到60之後,就會舉辦壽宴,以慶賀和祝福老人能夠健康長壽。一般農村做壽的時候,把七十歲稱之為為「大壽」,把八十歲稱之為為「上壽」,九十歲的為「老壽」、百歲老人為「期頤」,對於不同歲數的做壽都有不同的稱呼和說法。而且在農村對於歲數的多少,也有很多的講究。
  • 農村老人做壽的現狀特點、驅動因素及建議-以青龍縣吉利峪村為例
    我的老家是河北省秦皇島市青龍縣的一個典型的北方農村,因為處於山海關以北的關外之地,且很多人也都是來自東北,所以生活習慣、行為方式等基本和東北差不多。我記得大概是10多年前開始興起給老年人做壽,就是根據老年人的年齡,選擇在正月初幾的對應日誌給老年人做壽,如五十二歲(初二做,五十二也算老人?)
  • 別等有錢才孝順父母,有些事不能等,農村老人過得怎麼樣?看看就知道了
    養老中的實際問題有哪些呢? 針對養老的問題,根據實地問訪鄉裡老人,查看相關的養老政策文獻,結合自身農村生活的體驗,養老的關鍵有如下幾點,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問題吧 留守老人的日常生活誰負責?
  • 在農村,老人不願過壽?老人過壽有啥講究?這些禁忌聽說過嗎?
    導語:在農村,有老人不願過壽?老人過壽有啥講究?這些禁忌聽說過嗎?很多農村延續了幾千年以來的風俗和傳統,這些觀念慢慢形成了影響村民衣食住行的各種講究。另外,農村過壽也有講究和禁忌,不是隨便什麼年齡都合適過。在農村,在上了年紀的老農民當中,相當一部分不願意過壽,尤其是大擺壽宴。是因為這樣的說法,六十六歲、七十三歲、八十四歲等年齡段是「旬頭」,也被老人們稱為「坎」,平頭百姓不宜在這些年齡段過壽,一過就容易遇到麻煩。
  • 農村老話說「老人過生有三壽」是什麼意思?
    在農村對於老人過生日都是有講究的,比如說六十九歲過七十大壽,俗稱整壽,而在農村還有三壽這個說法,那麼老人過生有三壽是什麼意思呢,今天老農就來說說這句老話的意思是。農村老話說「老人過生有三壽」是什麼意思?
  • 老人做壽講究忌諱多,多少歲該做壽?作小輩的別太隨意
    過壽是從六十歲開始,一甲子=60年,有了1甲子的人才能過壽,也叫做做壽。那麼在給家裡老人做壽的時候,應該注意什麼呢?01 逢十的整壽備受重視首先第一個,按照傳統,逢十的整壽備受重視。而且,逢十的壽辰可以稱作大壽。
  • 農村孩子有出息的三個標準:考上大學、自立自強、孝順老人
    「寒門難出貴子」已經成了當下的一種普遍認知,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一代又一代的農村孩子通過不懈的努力,成為了社會上優秀的人才,那麼在農村鄉親們的眼裡,什麼樣的農村孩子才是有出息的呢?考上大學不一定會有高額的薪酬,也有少部分農村家長會到處吹噓自己孩子在城裡工地上打工一年十來萬,比大學畢業的的白領賺的還多。我們要認識到讀書會讓農村孩子從人生認知和精神層次有著本質的轉變,可以將他們從山村的狹隘中解放出來,擁有著更廣闊的發展天地,自然也就擁有了更有趣也更有了無限可能性的人生。
  • 「做九不做十」,給老人做壽的講究您知道嗎
    在生活當中,也叫做「過壽」和「做壽」,特別是在一些農村地區,都保留著給老人做壽的習俗,一方面表示自己的孝心,同時也是希望老人能夠身體健康、長命百歲,畢竟「家有一老,如有一寶」。那在民間有這樣一種關於做壽的說法就是:「做九不做十」,意思就是說縫整十的歲數就要提前做。
  • 臨汾飯店倒塌他卻下跪致歉:讓80歲老人做「替罪羊」於心何忍?
    「在我們那邊80歲不能過生日的,不吉利的,這不出事了。」「自己家裡過過就好了,非要到飯店大操大辦,有些人就是講排場。」我相信,這些言論或許也會飄到老人的身邊,對他多少產生一些影響。然而,現在卻關注:1、老人為何要做壽?2、老人為何要選擇這家飯店做壽?3、老人做壽為何要請這麼多人?4、老人為何要選擇這一天做壽?
  • 農村有些老人70多歲依舊下田勞作,是因兒女不孝,還是自己閒不住
    ,只要是年齡超過60歲就能夠領取一些補貼,而且年齡越大補貼就會越高,但是和現在家庭的開支想必,無異於杯水車薪,而且農村老人大多都會患有一些老年疾病,像風溼病、腰間盤突出、頸椎病、高血壓等等,藥物更是不離身,這都需要金錢的維持!
  • 按照傳統多少歲該做壽,都有什麼講究?家有老人不妨一看
    那按照我國傳統,到了六十歲以後,其實這個過生日,就不叫做過生日了,應該叫做過壽。過壽,是從60歲開始,一個甲子等於60年,有了一甲子的人才能過壽,也叫做壽。那麼我們到底在家裡面給老人做壽的時候,應該注意些什麼呢?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個話題。
  • 「圈養型養老」綁架多少中國老人,子女自認孝順,老人卻鬱鬱寡歡
    但是,兒女眼中的孝順似乎不是老人想要的孝順。王大爺今年七十歲了,生有一兒一女,子女都還算孝順。兩個子女都想讓他搬過去跟他們一起住,安享晚年。王大爺本來是不太願意去的,比較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但是在子女的盛情邀請下,便想著那就過去住一段時間試試。
  • 被忽略的「偽孝順」,解開面具又是怎麼樣呢?老人和子女同時沉默
    原創/貓說隨著父母慢慢老去,子女多的家庭在養老的問題上的矛盾也逐漸展示出來,有些子女還以為自己真的很孝順,殊不知已經掉進自己編造的「偽孝順」裡,解開面具後,老人和子女同時沉默了。01老年生活都是給孩子帶娃了,可子女還覺得我做得不夠李大爺老兩口已經退休好幾年了,有一個獨生子,在退休後兒子也結婚生子了,於是老兩口就到城裡幫忙帶孩子,住三室一廳的房子。平時兒子和兒媳上班,家裡的家務活和帶孩子都是老兩口做的,早上起來大早去買菜。
  • 農村老人過80大壽,兒媳婦做了一桌十全十美孝心菜讓人感動
    趙大媽是農曆的10月22日生人,也就是今天,吳大爺今年也80歲了,他們生有一個兒子四個閨女,兒女都已成家單過,趙大媽老兩口就是兒子養活著,兒子一家在縣城裡工作,兩位老人一直住在農村的老家裡。今天是趙大媽的80大壽,所以兒子一家人早早就從縣城趕了回來,早上兒孫們陪著老人在家了吃了壽麵,中午在土窯洞裡聊天拉家常,因為當地農民一般一天只吃兩頓飯,所以下午兒媳婦和孫女在土窯洞裡開始做著午飯,案板上擺滿了她們準備的各種美食,土窯洞裡瀰漫著飯菜的香味。
  • 農村老話「親兄弟,明算帳」老祖宗的話啥意思,為啥老人這樣說?
    歡迎大家來到《三個老頭》欄目,如想了解更多的農村人和事,請點擊右上方藍色「關注」訂閱!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農村老話「親兄弟,明算帳」老祖宗的話啥意思,為啥老人這樣說?在以前的社會中,計劃生育管制的沒有那麼嚴,所以,很多人家裡都有好幾個小孩。不管男孩女孩,都會生下來養大。
  • 在農村,老人常說「九子十三孫,臨老葬孤墳」,啥意思呢?
    在農村住久了,常和農村老人言談,往往能聽到一些有趣的話語,讀來朗朗上口,聽來生動有趣,我們稱之為農村老話。這些農村老話大都是經過老一輩的農民根據多年的生活經驗,以及對生活現象的細緻觀察總結出來的,言簡意賅,卻包羅萬象,蘊含著各種道理。
  • 農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生活現狀令人擔憂
    但是小編也發現一個問題就是,父輩還的養兒為防老也不完全是的情況,兒子孝順一切都還說,如果不孝順呢?之前記得看過一部電視劇有句臺詞曾經這麼說:父母是我們的過去,兒女是我們的未來,但是我們往往在意未來,而忽略了過去。也正是這麼一個道理,有的家裡有個孩子想著要為兒子奮鬥買車買房,為兒子娶妻準備彩禮不然現在要求都高,但是不會想到自己父母可能吃的還是很差。
  • 為啥農村60的老人還要外出打工?老農的三句話,「戳痛」心窩!
    了解更多三農資訊,請關注【老張聊三農】對於城裡的老人來說,60歲已經退休了。在家帶帶孫子,逛逛街,遛遛狗,或者和老伴報個旅行團,趁著有時間,趁著還能動出門旅旅遊,如此確實是一個安逸的晚年。對於大部分農村人來說,60歲正是在外打拼的「大好年華」,為啥農村老人60歲,不在家安享晚年,還要在城裡打拼?老農的三句話,戳痛心窩~一、不想拖累孩子,給自己賺養老錢說句實在話,在農村老家種那點地,一年到頭真沒啥收入。對於農村60歲的老人來說,不存在退休,更沒有退休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