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營說
本文是今日的【爸媽教育專題】7篇中的第1篇。
很多爸媽在後臺問我們,為什麼孩子總是拖拖拖?
拖著不去睡覺,拖著不去吃飯,拖著不去刷牙洗臉,
拖到爸媽火冒三丈,直到發飆,孩子才動身,周而復始。。。
那麼我們看一下本文,學習一下如何使用【態度的力量】
回復「爸媽」,可以查看爸媽營所有的【爸媽教育專題】
在一個家庭,有一個一年級的孩子,他每天早上都不想起床。作為媽媽,總是會要早起一點的,自己梳洗完畢,然後就叫孩子起床,叫了幾聲,沒有反應,媽媽又去忙早餐啦。過了10分鐘,回來發現孩子還沒有起床,就說:快起床,再不起就遲到了!
媽媽一看時間,恐怕是要晚了,就把孩子拉起來,然後趕緊把衣服給孩子穿上,然後一邊穿一邊嘮叨:叫你早點睡你不聽,馬上就要遲到了,說了多少遍也不聽。
同樣一個家庭,同樣一個孩子,還是不想起床。作為爸爸,總是會早起一點的,自己三下五除二,把自己的事情搞定,然後看好時間,輕輕搖醒孩子,說:寶貝,早上好……有時候,這個孩子會睜不開眼睛,有時候會含糊的說一聲:爸爸早上好,然後倒頭就睡。
爸爸在他耳邊說:我有一個小秘密告訴你,再過10分鐘你就要起床了,你還可以睡10分鐘……爸爸去準備早餐了,10分鐘後回到床邊,把孩子抱起來,正式擁抱一下,然後告訴孩子他的衣服放在床邊了。然後說,希望你15分鐘內穿好衣服洗臉漱口完畢,然後就去擺放早餐了。10分鐘後,孩子坐到了桌子邊,開始早餐了。
在一個家庭,每天孩子都不想寫作業。媽媽也挺忙,一回家就叫孩子寫作業,叫完後就忙自己不知所云的事情去了。過了一段時間,就在廚房裡大聲問孩子,作業做了沒有?起初孩子還會說:一會做。有過幾次這樣的經歷,孩子懶得回答了,故意沒有聽見,繼續玩他的積木,畫他的畫。
這個媽媽就會氣急敗壞的跑過來說,你馬上把作業給我做了。孩子說,不做,我還想玩呢。這種話總會激怒了媽媽,「我告訴你,今天你不趕緊把作業做了,明天老師收作業,看你怎麼辦!」,然後就摔門而去。半小時後回來,一切照舊。
同樣一個家庭,每天孩子都不想寫作業,爸爸也挺忙,不過孩子回家後,爸爸不會讓孩子馬上寫作業,而是說,你先玩20分鐘,然後再寫作業。孩子興奮的跑去玩積木了。10分鐘後,爸爸過來提醒孩子說,親愛的,你還有10分鐘的時間可以玩,然後就要寫作業了。
10分鐘後,爸爸過去一看,孩子還在玩,就說,來,咱們該寫作業了,停止你手邊的工作。孩子說,爸爸你先等等,我把這個樓房搭好就來,爸爸同意了。爸爸等著孩子完成了手上的工作,牽著他離開了玩具的地方,來到書桌前,問孩子,你打算先完成語文還是數學,孩子作了一個選擇。
雖然孩子還是不能聽見鬧鐘就起床,雖然孩子還是不願意回家就主動作業。但是,未來的發展會是什麼樣子?我相信,如果這位爸爸管理的這個孩子,這個孩子遲早有一天會自覺完成自己的工作的,可能是在小學中年級、高年級、甚至是初中二年級。早晚又有何妨?
這種時候遲早會來的!如果這位媽媽繼續用原有的方式去帶孩子,孩子會怎麼發展?孩子仍然會玩,孩子會想辦法逃過媽媽的訓斥---當然,這只是小學階段。
初中後,孩子無需害怕媽媽了,可能會用語言反擊,行為反擊,甚至是過激行為來反擊---孩子以後會如何對待自己的愛人和孩子?孩子周邊的人的生存狀態和幸福感會是怎樣?不說,想來大家也能猜出來。
這就是態度的力量。如果一定要把這種好的態度賦予一些教育理念,可以這麼去看這個問題。
爸爸允許孩子先玩20分鐘,這是賦予孩子遊戲的空間,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爸爸提前10分鐘提醒孩子,是讓孩子有一個提前的心理準備,不至於一下子面對不想做的事情發生衝突。
時間到了,爸爸仍然同意孩子完成手中的工作,是尊重孩子的勞動成功,寬容孩子無法馬上做到。爸爸最後牽著孩子到書桌邊,請孩子選擇先做什麼,而不是反覆說,現在你該作業了,更沒有警告他要好好完成作業,這是給孩子選擇的機會,同時不給他壓力讓孩子恐懼。
有時間管理,有選擇的機會,有尊重的態度,有寬容,有不傳遞恐懼,我真的相信,這個孩子比另外一種教養方式所帶來的狀態好很多很多,孩子的心態、安全感、責任感、動機轉移都會非常好非常好。
說白了,養孩子,就是把孩子當人對待,你沒有權利去控制他,你沒有權利去恐嚇他,你只有義務去幫助他們做好,用人應該擁有的態度去對待他們。
以上內容轉載自:小豆家繪本館
【爸媽營】親子資料庫本周更新專題
回復「英語」,看【英語教育專題】
回復「睡眠」,看【寶寶睡眠專題】
回復「親子遊」,看【親子旅行專題】
回復「樂高」,看【樂高教育專題】
回復「目錄」,查【親子資料庫】
關於爸媽營
爸媽營,是超過20萬爸媽訂閱的親子教育專業號。採用【專題制】,每日推薦一個深度專題。回復關鍵字,即可搜索超過500篇的【親子教育資料庫】。
我們與美國哈佛大學教育研究院的專業研究人員長期合作。同時,是中國最大的自媒體聯盟WeMedia成員。
爸媽營的微信號:bamay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