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曾哥每日科普 曾哥每日科普
江湖傳言,胸越大,越容易得乳腺癌,這裡頭有沒有道理呢?
目前主流的觀點,均不支持這種說法,任何一個乳腺癌的預防或者治療指南,均沒有把胸大列為乳腺癌的高危因素。
胸大容易得乳腺癌,只是很多朋友自己一廂情願或者主觀臆斷的,胸大不等於乳房的腺體多(有可能是脂肪含量多)。
目前已經比較明確,增加乳腺癌的因素,有以下一些:
1、年齡增加
2013-2015年美國女性發生乳腺癌的概率如下:
●出生至49歲–2.0%(每49名女性有1人);
●50至59歲–2.3%(每42名女性有1人);
●60至69歲–3.5%(每28名女性有1人);
●70歲及以上–6.7%(每14名女性有1人);
●出生至死亡–12.4%(每8名女性有1人)。
2、女性
男性也可以患乳腺癌,但是女性發病率顯著高於男性。
3、體重和體脂
體重指數BMI大於30與乳腺癌的總體發病率和死亡率增加相關,研究發現,肥胖的女性,增加絕經後得乳腺癌的概率。即使BMI正常,體脂率較高的女性,患乳腺癌的風險仍然增加。
不同於絕經後的女性,絕經前的女性中,BMI增加,可以降低乳腺癌的發病率,但是具體原因未明。
這裡提示我們,絕經前稍微胖一點是可以的,在圍絕經期,就要開始減肥,控制體重了。
4、高身材
身高較高的女性,發生乳腺癌的風險增加, 有研究顯示,身高大於175釐米的女性,比身高160釐米的女性,發生乳腺癌的風險增加20%,可能與青春期的營養狀態有關係。
5、雌激素水平
無論是絕經期還是絕經後的女性,體內高雌激素水平,都會增加乳腺癌的發病率。絕經後長期補充外源性雌激素,也會增加乳腺癌發病率。
6、乳腺良性疾病
有一些類型的乳腺增生,可增加乳腺癌發病率,例如異型性增生。
7、緻密的乳腺組織
乳腺的密度反映了腺體組織和結締組織相對於脂肪組織的含量,腺體組織越多,脂肪組織越少,乳腺越緻密。在乳腺X光下,緻密的乳腺組織通常定義緻密組織佔整個乳腺≥75%。
乳腺組織緻密,發生乳腺癌的風險是同年齡段女性的4至5倍。
這裡要提示大家,乳腺緻密不等於胸大,很多胸大的妹子,其實只是胸部的脂肪多而已,相比於歐美國家,我們國家的妹子,普遍胸要小一點,但是乳腺的腺體組織豐富,更為緻密。
8、月經初潮早或者絕經晚
月經初潮早或者絕經晚,乳腺長時間暴露在雌激素的環境中,有研究顯示,月經初潮的年紀每晚一年,乳腺癌風險下降5%,絕經年齡每晚1年,乳腺癌相對危險度增加1.03%。
9、未經產和多產
沒有生孩子的女性,乳腺癌發病率增加,儘管經產女性在分娩後最初幾年內發生乳腺癌的風險高於未經產的女性,但經產狀態會在分娩後產生數十年的保護作用。
多產是否降低乳腺癌的發病率,還有爭議,有研究顯示,妊娠次數增加,會降低乳腺癌風險。
生孩子的年齡,也會影響乳腺癌的發病風險,首次生產年齡為20歲、25歲及35歲的女性患乳腺癌的累積發病率(直到70歲)分別降低20%、降低10%和升高5%。未經產女性的風險與首次足月產年齡為35歲的女性相近。
從乳腺癌的發病情況來看,越早生孩子,乳腺癌的發病風險越小。
10、乳腺癌個人史
有乳腺原位導管癌或者浸潤性乳腺癌的個人史,會增加對側乳腺患乳腺癌的發病率。
11、乳腺癌家族史
如果有1位一級親屬患癌,你患乳腺癌的風險增加至近2倍
如果有2位一級親屬患癌,風險增加至3倍
受累一級親屬的確診年齡也影響乳腺癌風險,如果一級親屬在30歲前確診,則風險增至3倍,但若是60歲後確診,則風險僅增至1.5倍。
12、基因突變
所有乳腺癌病例中,僅5%-6%直接由以下基因突變導致: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包括BRCA1、BRCA2、p53、STK11、CDH1、PALB2、PTEN以及錯配修復基因。
以BRCA1突變為例,如果攜帶這個基因的突變,到70歲時,患乳腺癌風險高達55%-70%,卵巢癌終生風險為40%-45%。
對於這些高危人群,可以考慮行預防性乳腺及卵巢切除手術,例如安吉麗娜朱莉。
13、飲酒和吸菸
飲酒會增加乳腺癌的發病率,一致性證據表明,與不飲酒者相比,低水平飲酒量(<1標準杯/日)到高水平飲酒量(≥3標準杯/日)的女性乳腺癌風險均更高。
多項研究表明,吸菸者的乳腺癌風險輕度增加。
14、夜班工作
國際癌症機構和WHO公認夜班很可能致癌,不過證據不太一致,2012年一項護士研究報導,午夜後上班與乳腺癌風險增加相關(OR 1.8,95%CI 1.2-2.8),且白班和夜班長期輪換的護士風險最高(OR 2.6,95%CI 1.8-3.8)。
兩者的關係可能與夜間光暴露有關,其抑制了松果體產生夜間褪黑素。
15、暴露於治療性電離輻射
年輕時胸部暴露於電離輻射,如治療霍奇金淋巴瘤或原子彈爆炸或核電站事故的倖存者,則乳腺癌風險增加。
可能降低乳腺癌風險的保護因素,有以下三點:
1、哺乳
多項病例對照研究和隊列研究及meta分析已顯示哺乳有保護作用,作用的大小取決於哺乳時間的長短和產次的混雜因素。
一篇大型的匯總分析納入了47項流行病學研究的個體數據(50,302例浸潤性乳腺癌女性和96,973例對照者),估計每哺乳12個月,乳腺癌的相對危險度下降4.3%。
2、體育鍛鍊
儘管沒有直接的證據支持缺乏運動與乳腺癌風險增加有關,但定期體育鍛鍊似乎對乳腺癌有輕度預防作用,尤其在絕經後女性中。
3、飲食因素
地中海飲食,特徵為富含植物性食物、魚和橄欖油,可能減少乳腺癌的發生風險。
植物雌激素是天然存在的植物物質,化學結構類似於17-β雌二醇。它們主要包括異黃酮類(黃豆和其他豆類中分布濃度高)和木酚素類(在多種水果、蔬菜和穀類製品中存在)。低質量證據顯示,富大豆膳食可預防西方女性乳腺癌。
總而言之,乳腺癌的發病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既有遺傳因素、家族史、又有生活飲食習慣、月經生育情況。
但是,就目前的研究來看,胸大與乳腺癌沒有必然的聯繫,沒有任何指南將胸大列為乳腺癌的高危因素。
主要參考資料:uptodate
原標題:《大胸妹子容易得乳腺癌?醫生說不能看大小,而是應該看密度》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