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第四期『三人行』如期舉行。此次『三人行』繼續延續上期「3+1」模式,除了以往的呂芳、張福龍、王英歌常規三人組合之外,這期還邀請了來自固德威太陽能學院院長——王五雷。
這一次「三人行」不聊數學,不談哲學,而是將話題落點選擇在「品牌」二字上。四位嘉賓通過什麼是品牌?如何探索光伏品牌的內涵和外延?為什麼說品牌是企業第二生命?以及怎樣成為合格的光伏品牌官?這四個話題圍繞光伏品牌的價值與建設展開討論。光伏如何才能在用戶心中形成品牌烙印,如何才能消除人們長期以來對光伏存在的認知障礙和誤解,需要廣大光伏品牌官們認真思考。
問題一:什麼是品牌?
張福龍:很多人認為品牌是一個很玄的東西,沒法衡量。其實就三個維度:品牌認知廣度、品牌感知高度、品牌聯想深度。三個維度相乘的積就是品牌價值。
王英歌:通過獨特的形狀、識別度高的顏色、獨特的包裝、獨特的符號等打造視覺上的差異化,這就是「視覺錘」;」語言釘子+視覺錘子豐富了定位理論,什麼是「語言釘子」?那些耳熟能詳的廣告語就是「語言釘子」,用視覺形象這把錘子,把語言釘子刻在消費者的心中形成的烙印就是品牌。
王五雷:品牌應該是有生命的,它有生長發育的過程。品牌生命的開始是一個好的名字,這個好名字本身就是一種「天時、地利、人和」,給品牌塑造了一個非常好的春天;夏天來了,品牌枝繁葉茂,非常強勢或者開放地展示特質;秋天開始收穫,最精華的東西留給最想給的客戶;品牌是動態的,有高潮有低谷,到低谷,就需要冬藏。冬藏的時候品牌需要蟄伏和苦練內功去迎接下一個春天!
呂芳:我認為品牌的核心,也是智慧,是最具道德的商業智慧,它集中凝練了真善美,是文化、是精神、是人心;是烙印、是責任、是使命。
問題二:光伏產業現階段的品牌內涵、外延究竟是什麼?
張福龍:光伏時下依然存在觀念認知有誤,普及率低,應用場景受限,同質化過度,與電力深度融合不足等多重壁壘。我覺得當下的光伏已不再是三年前的光伏,它已與電力系統,大能源體系,社會與政治生態密不可分,而不再簡單的只是生產製造端的內循環,而要逐漸融入產業變革,多能發展,服務社會的外循環。時下的光伏產業越來越趨於集中化和規模化。毫無疑問,「出圈」和「創新」是可再生能源的不二選擇。但我覺得,無論是「出圈」還是「創新」,都需要戰略先行,掌握好方向,因為可再生能源在大能源面前還是比較弱的。
品牌是企業最具增值和溢價的商業屬性。未來一個時期,「新生態」「新品牌」會成為光伏產業的鮮明標籤。這個「新生態」會是「新品牌」的基礎和溫床。從品牌的前景來說,光伏行業品牌還是一片藍海。
王英歌:今天是非常具備歷史意義的一天,在5年前的這一天,「巴黎氣候協定」籤署,正是這個有裡程碑意義的事件,讓全球人民看到了希望。有專家預測,在2024年之前的某一年,地球的溫升還有可能超過1.5攝氏度,中國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2060年前碳中和是個偉大的承諾,同時也意味著我們要面臨非常巨大的挑戰。我查了下相關數據,2019年煤炭在中國能源消費中的佔比高達57.7%,我們能源方面還是以煤炭等化石能源為主,同時工業化的進程還沒有完全結束,接下來制訂實現2030、2060碳目標任務的路線圖,這需要全社會能聚共識與智慧。
可以說,談光伏的推廣,是要站在這個大形勢下談的,一定要很清晰光伏在能源中的定位,現在能解決什麼、不能解決什麼,未來能解決什麼,光伏要發展成為主力能源,還需要至少二三十年時間。定位清晰了,光伏產業的品牌方向就有了。
呂芳:光伏一直遇到「比例低、認知差、誤解大」的問題,關於認知和誤解方面,我說個故事,那是在中國開始嘗試光伏農業的最初,我記得董秀芬處長找過我說「呂芳,國土資源部那邊,擔心在農業上光伏設施,會不會電磁汙染土壤?會不會讓農作物轉基因?你們搞過研究,寫個材料吧」我們那時候正在做科技部「863計劃」關於大型光伏電站對局域環境的交互影響研究,對於土壤溫溼度、工頻磁場、工頻電場、可聽噪聲、以及動植物、微生物等做過監測和研究,提供了科學依據,才有了後來的農業光伏設施以及光伏漁業等各種光伏+場景。
所以,光伏是不是一個好品牌,也是一個不斷消除誤解、提高認知的過程。我們今天談到光伏品牌,實施主體,是多角色的,要國家政府部門、企業、機構形成合力,才能將這個光伏這個品牌故事共同講好,這是我們大家需要承擔的責任。「中國光伏」是國家形象,是一個集體品牌,是第一品牌,是需要所有光伏企業集體維護的,像呵護眼睛、珍惜生命一樣去維護的。
王五雷:固德威主業是做光伏逆變器,在電力電子領域這是我們的核心技術。隨著光伏應用場景不斷增多和技術的發展,除了可以把光伏的直流變交流接入進來之外,現在我們還把儲能的元素加入進來,把儲能接入進來之後,光伏的工作模式多達32種。儲能接入進來後給光伏應用場景更多的想像空間。我們今天的場景也是把光伏和儲能接入進來了。現在這個地點,我們有燈光,有煮茶的設備,如果用不完的電還可以把它存起來。
2020年是「十三五」到「十四五」過渡中最為重要的一年。中國是一個製造大國,很多產品在中國都是精益製造,光伏無論是在技術、產業本身、規模等各項數據在不同的行業對比看,都是排名第一的。其實中國光伏這四個字已經是一個品牌了!
問題三:為什麼說品牌是企業的第二生命?
王英歌:我給大家分享一下小米的案例。當雷軍剛創立小米時,賈伯斯重返蘋果,發布iphone,簡直是重新定義手機,蘋果手機雖然極好,但是太貴,一萬的價格讓很多人望而卻步,雷軍立志做一款極具性價比的手機,他的第一款小米手機出來標價1999元,這款手機當時成本在2000元左右,是貼著成本價賣的,小米手機一推出,瞬間在網上被搶購一空,產品供不上了,小米為此重新思考供應鏈的構建。小米手機前三季度出貨已經躍居全球第三位,超過了蘋果,雷軍千方百計提高小米的高端品牌的做法,最新一款小米的手機已經售價在6999元,但王校長一句話,再次坐實了小米的「屌絲」定位,說明消費者對一個品牌一旦形成一種印象,想要扭轉還是一件有挑戰的事情。
華為「醜陋的芭蕾腳」的廣告讓人印象深刻,Slogan是「我們的人生,痛並快樂著」,這則品牌的廣告不是在賣華為手機,而是在和你溝通思想,你是不是也像華為一樣在奮鬥,華為說「以奮鬥者」為本。華為還有一則廣告很經典,主題為「不在非戰略機會點上消耗戰略戰略競爭力量」。華為講「厚積薄發」,講「力出一孔」,這是在與你溝通思想,已經遠遠超過賣產品的境地,也是品牌的最高層面,精神、理念甚至最高層面。
呂芳:英歌是隆基的品牌官,我最近注意到你非常勤勉,學習、總結、分享,從中我看到已經不僅止於術,還勝於道。那麼固德威的品牌管是誰?我們一直看到小固這個卡通形象,品牌是品牌主體與客戶、社會之間的關係,那麼這個卡通形象是如何承載這個relationship的呢?
英歌講到的精神,我覺得入木三分,已經講到本質了。這讓我想起豐子愷在回憶他的老師弘一法師,講到人生三層樓,物質生活、精神生活、靈魂生活。品牌之境界,升華之極,到精神、再到靈魂,達到不朽之境界。
王五雷:品牌背後,不是單純的我想喝酒我就買一杯酒這樣一種簡單的關係,像小米這個事件,為什麼用戶會受傷呢?因為他們有感情在裡面。在運作公司品牌的時候,包括市場部、品牌部等等,都是人在其中運作。那麼就會蘊藏著人的感情在裡面。小固這個名字是我取的,固德威的名字有固若磐石、德才兼備和威名遠揚的意思。我是2012年加入固德威的,固德威在成長過程中一直也有一群朋友存在,我希望在他們給我們鼓勵的時候,喊「小固」這個名字給我們加油鼓勵。這就是小固的由來。
品牌建立的過程中一定要考慮客戶的感受,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選擇走進客戶,跟他們分享、交流,怎麼把光伏的應用場景、解決方案搭建得更好。我們一直想給這個「外循環」取一個名字,小固的英文名字現在也有了,叫「GOOLE」,來自英國的一個地名。
固德威是以滿足客戶需求為己任,我們給自己做了一張海報,題目是「漂洋過海來看你」,這個海報傳達的思想就是如何通過外循環把客戶服務好。我們跟海外的客戶相比存在文化差異、語言、習慣等各方面的差異,我們需要傳遞這種服務精神和服務理念。
張福龍:品牌老化是很多企業都會面臨的一個問題。該如何防止「品牌老化」,煥發「品牌新生力」,甚至做到「品牌長青」呢?我先講個品牌升級的經典案例。故宮有著600年歷史的博物館,可以說故宮的品牌升級是非常成功的一個範例!現在的故宮已經成了新晉「網紅」和超級IP。不但有文創產品,還有化妝品、服飾、箱包等等。打開故宮的網站,你會發現傳統與創新的極致融合。故宮現在成了人們心中最潮的文創形象。那麼你說,故宮這個品牌年輕嗎?故宮博物院是哪年成立的?1925年10月10日,到現在快100年了,防止品牌老化就是要突破常規的思維,讓品牌煥發新生。
品牌從認知廣度,到感知高度,再到聯想深度,這種重複的、不斷疊加的商業和情感的積累,最後會變成信仰,甚至成了一種「宗教」,會擁有它的信徒和社群。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品牌就是企業的第二條生命!
說到品牌,很多人一直說,中國只有名牌,沒有品牌。傳統的品牌更多地停留在通過打廣告,讓更多的人知道我,進而買我的東西,直接體現在消費價值。但是,新時代的品牌價值,更多地會傳導到利潤價值和溢價價值,最終價值歸屬是能夠產生複利效應。
問題四:如何成為合格的品牌官?
王英歌:我的關鍵詞是四個字——簡單極致。我們就是要把複雜的事情,用簡單的詞表達出來。光伏很多專業詞彙對於非專業的受眾大家並不容易理解,我們得根據對象進行轉化,找到視覺錘,找到語言釘子,例如我「一毛錢一度電」就是利用語言釘子在宣傳光伏,讓全社會有更為深刻的印象。光伏還需要一個巨大的視覺錘,就像麥當勞、肯德基、奔馳、寶馬那樣,人們一看到就知道這就是光伏。我們問了周圍的人,大家對光伏的度電成本情況更了解了,從院士到普通人,大家的概念至少比以前清晰了,但光伏宣傳的廣度和深度還需要提高,化繁為簡,做到專注極致。
張福龍:我的四個字來自佛家的一個詞,叫「動靜等觀」!我覺得這應該就是品牌官的「哲學」精髓:觀(調研),等(尋機),靜(思考),動(執行)。一個優秀的光伏品牌官離不開這幾個字。只有這樣,才能做出「有趣、有料、有味、有複利」的高等級品牌。這似乎與小固的目標追求一致。
關於這一點,我有個實際的踐行:在第五屆CPIF上,我們啟動了「光伏行業十大品牌官」的序幕,後續還會啟動系列的策劃和品牌優化活動,致力於服務更多有品牌潛力和品牌價值的光伏企業和品牌官。具體的內容現在還不便透漏,只要你關注我們,參與進來,你就會深切地感受到。並且,我們會一直把這個活動延續下去,讓光伏的品牌成果、企業價值,在「光伏江湖」裡得以釋放。
王五雷:我在理解這個問題的時候突然看到了一個視頻,有一個足球解說員,解說的一段話,我理解的足球解說員就是足球的品牌官。這場比賽是2014年巴西世界盃的小組賽,西班牙對戰澳大利亞的一場比賽。這場比賽進行之前,兩個隊已經雙雙出局。足球解說員賀偉的解說讓我很感動,對於光伏品牌官來說,始終是要走一條向上攀爬的道路,永遠比直達終點更讓人熱血澎湃。我們覺得做品牌官很自豪。
我是非常熱愛足球的光伏品牌官,所以我才會放剛才那段足球解說的視頻。我的關鍵詞就是兩個字——「熱愛」!特別想送給所有品牌官一段話:「尚疏劍道,人已江湖。歷盡千帆,英雄本色!」
呂芳:我的題板是四個字——「一往而深」。很榮幸今年經過國家科技部推薦,經全球能源部長會議秘書處遴選,我和另外四位中國可再生能源女性成為「全球清潔能源C3E女性賦權大使」。
在上周,國際能源署組織了一個C3E女性賦權大使對話論壇,其中有一個問題這樣問我:「芳,在能源領域,你是如何成功的?」
我想大家接到這樣的問題第一反應是:是謙虛,「成功談不上………」可是,做為大使,我不能這樣說,我知道這是一次國家品牌行為,是一次能源外交,是個機會宣傳中國在清潔能源方面的大舞臺、大投入、大成績、大決心,而不是真的從字面去回答我的個人經歷。於是我用了80%到90%的篇幅介紹中國的好環境,然後最後提到,這樣的好土壤,個人自然容易成功。
由於做為國際能源署中國代表,參與到很多國際活動,我養成了國家品牌意識,成了骨子裡的一部分,所以,用湯顯祖在牡丹亭裡的這句話「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最近我收到沈輝老師出版寄來的那本大眾翹首以盼的《我心中的太陽》,他寫在扉頁上的寄語是「呂芳,我們一起跟著太陽走,永不止步,為光伏吶喊助力,只爭朝夕」,我於是更加堅信,我是為光伏而生,我願意做太陽赤子,畢生獻給光伏,為中國光伏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