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有關解直角三角形的要求是:
(1)利用相似的直角三角形,探索並認識銳角三角函數(sin A,cos A,tan A),知道30°,45°,60°角的三角函數值。
(2)會使用計算器由已知銳角求它的三角函數值,由已知三角函數值求它的對應銳角。
(3)能用銳角三角函數解直角三角形,能用相關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近幾年中考中主要考查的主要知識點是:
1.仰角與俯角:在進行觀察時,從下向上看,視線與水平線的夾角叫仰角;從上往下看,視線與水平線的夾角叫做俯角。
2.坡角與坡度(坡比):坡角是坡面與水平面所成的角;坡度是斜坡上兩點垂直高度與水平距離之比,常用i表示,也就是坡角的正切值,坡角越大,坡度越大,坡面越陡。
3.方向角:指北或指南方向線與目標方向線所成的小於90°的角叫做方向角.常見的方向角表示為北偏東多少度、北偏西多少度、南偏東多少度、南偏西多少度.如圖,目標方向線OA,OB,OC,OD的方向角分別表示北偏東30°、南偏東60°、南偏西80°、北偏西45°.北偏西45°通常也叫西北方向。
下面以6道中考題為例說明。
1.(2020•襄陽)襄陽東站的建成運營標誌著我市正式進入高鐵時代,鄭萬高速鐵路襄陽至萬州段的建設也正在推進中.如圖,工程隊擬沿AC方向開山修路,為加快施工進度,需在小山的另一邊點E處同時施工.要使A、C、E三點在一條直線上,工程隊從AC上的一點B取∠ABD=140°,BD=560米,∠D=50°.那麼點E與點D間的距離是多少米?
(參考數據:sin50°≈0.77,cos50°≈0.64,tan50°≈1.19)
【試題分析】求出∠E的度數,再在Rt△BDE 中,依據三角函數進行計算即可.
【解答】解:∵A、C、E三點在一條直線上,∠ABD=140°,∠D=50°,
∴∠E=140°一50°=90°,
在Rt△BDE中,
DE=BD•cos∠D,
=560×cos50°,
≈560×0.64,
=38.4(米).
答:點E與點D間的距離是38.4米.
【試題點評】考查直角三角形的邊角關係,構造直角三角形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5.(2019•襄陽)襄陽臥龍大橋橫跨漢江,是我市標誌性建築之一.某校數學興趣小組在假日對豎立的索塔在橋面以上的部分(上塔柱BC和塔冠BE)進行了測量.如圖所示,最外端的拉索AB的底端A到塔柱底端C的距離為121m,拉索AB與橋面AC的夾角為37°,從點A出發沿AC方向前進23.5m,在D處測得塔冠頂端E的仰角為45°.請你求塔冠BE的高度(結果精確到0.1m.參考數據sin37°≈0.60,cos37°≈0.80,tan37°≈0.75,≈1.41).
【分析】根據正切的定義分別求出EC、BC,結合圖形計算,得到答案.
【解答】解:在Rt△ABC中,tanA=BC:AC,
則BC=AC•tanA≈121×0.75=90.75,
由題意得,CD=AC﹣AD=97.5,
在Rt△ECD中,∠EDC=45°,
∴EC=CD=97.5,
∴BE=EC﹣BC=6.75≈6.8(m),
答:塔冠BE的高度約為6.8m.
【思路總結】本題考查的是解直角三角形的應用﹣仰角俯角問題,掌握仰角俯角的概念、熟記銳角三角函數的定義是解題的關鍵。
6.(2018•襄陽)為了保證端午龍舟賽在我市漢江水域順利舉辦,某部門工作人員乘快艇到漢江水域考察水情,以每秒10米的速度沿平行於岸邊的賽道AB由西向東行駛.在A處測得岸邊一建築物P在北偏東30°方向上,繼續行駛40秒到達B處時,測得建築物P在北偏西60°方向上,如圖所示,求建築物P到賽道AB的距離(結果保留根號).
一、系統複習的目的
1、系統複習的目的是要「過三關」 。
(1)過知識要點記憶關。必須做到記牢記準所有的公式、定理等,沒有準確無誤的記憶,就不可能有好的結果。要求學生記牢認準所有的公式、定理,特別是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和、差公式,沒有準確無誤的記憶。
(2)過基本方法熟練關。如,待定係數法求函數解析式,過基本計算關:如方程、不等式、代數式的化簡,要求人人能熟練的準確的進行運算,這部分是決不能丟。
(3)過基本技能運用關。如,給你一個題,你找到了它的解題方法,也就是知道了用什麼辦法,這時就說具備了解這個題的技能。做到對每道題要知道它的考點。基本宗旨:知識系統化,練習專題化。
2、具體要求與做法。
(1)認真閱讀課本,搞清課本上每一個概念,公式、法則、性質、公理、定理。重視教材的基礎作用和示範作用。抓基本概念的準確性;抓公式、定理的熟練和初步應用;抓基本技能的正用、逆用、變用、連用、巧用;能準確理解教材中的概念;能獨立證明書中的定理;能熟練求解書中的例題;能說出書中各單元的作業類型;能掌握書中的基本數學思想、方法,做到基礎知識系統化,基本方法類型化,解題步驟規範化 。
(2)抓住基本題型,學會對基本題目進行演變,如適當改變題目條件,改變題目問法等。
(3)初中數學教材中出現的數學方法有:換元法、配方法、圖象法、解析法、待定係數法、分析法、綜合法、分析綜合法、反證法、作圖法。這些方法要按要求靈活運用。因此複習中針對要求,分層訓練,避免不必要的丟分,從而形成明晰的知識網絡和穩定的知識框架。研讀課標(特別注意課標中可操作性語言,對「了解」「理解」「掌握」「靈活應用」等做出具體界定),以課本為依據,不擴展範圍和提高要求.據課本內容將有關的概念、公式、法則、定理及基本運算、基本推理,基本作圖,基本技能和方法等形成合理的知識網絡結構,通過網絡結構,體現知識發生、發展的過程,體現知識的聯繫,體現知識的應用功能,做到遺漏的知識要補充;模糊的概念要明晰;零散的內容要整合;初淺的理解要深化,要關注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關注「雙基」所蘊涵的數學本質及其在具體情況中的合理應用。
(4)防範錯誤。把學生所有可能的錯誤收集起來,制定一個錯誤的預防表,再將這些錯誤的問題設計在練習與模擬題中,讓學生在解題實踐獲得教訓和反思。
(5)研讀近兩年我市中考試卷及全國各地中考試卷,熟悉中考命題的趨向,也就是要研究:中考必然要考什麼?可能會考什麼?不考什麼?包括哪些基本考點?哪些是重點?應該堅守的基本東西是什麼?
(6)在練習的操作上可以分層次布置,基礎的練習要全部過關,有難度的題目可選擇性的布置,差生只做一些簡單的、基礎性的、核心的練習,好生可要求全部做。
二、系統複習的步驟、方法
1. 全面複習,把書讀薄。
全面系統複習不是生記硬背所有的知識,相反,是要抓住問題的實質和各內容各方法的本質聯繫,把要記的東西縮小到最小程度,(要努力使自已理解所學知識,多抓住問題的聯繫,少記一些死知識),而且,不記則已,記住了就要牢靠,事實證明,有些記憶是終生不忘的,而其它的知識又可以在記住基本知識的基礎上,運用它們的聯繫而得到.這就是全面複習的含義 。
2. 突出重點,精益求精。
在考試標準的要求中,對內容有理解,了解,知道三個層次的要求;對方法有掌,會(能)兩個層次的要求,一般地說,要求理解的內容,要求掌握的方法,是考試的重點.在歷年考試中,這方面考題出現的概率較大;在同一份試卷中,這方面試題所佔有的分數也較多.」猜題」的人,往往要在這方面下功夫.一般說來,也確能猜出幾分來.但遇到綜合題,這些題在主要內容中含有次要內容.這時,」猜題」便行不通了.我們講的突出重點,不僅要在主要內容和方法上多下功夫,更重要的是要去尋找重點內容與次要內容間的聯繫,以主帶次,用重點內容擔挈整個內容.主要內容理解透了,其它的內容和方法迎刃而解.即抓出主要內容不是放棄次要內容而孤立主要內容,而是從分析各內容的聯繫,從比較中自然地突出主要內容。
3. 基本訓練 反覆進行。
學習數學,要做一定數量的題,把基本功練熟練透,但我們不主張」題海」戰術,而是提倡精練,即反覆做一些典型的題,做到一題多解,一題多變.要訓練抽象思維能力,對些基本定理的證明,基本公式的推導,以及一些基本練習題,要作到不用書寫,就象棋手下」盲棋」一樣,只需用腦子默想,即能得到正確答案.這就是我們在常言中提到的,在20分鐘內完成10道客觀題。
其中有些是不用動筆,一眼就能作出答案的題,這樣才叫訓練有素,」熟能生巧」,基本功紮實的人,遇到難題辦法也多,不易被難倒.相反,作練習時,眼高手低,總找難題作,結果,上了考場,遇到與自己曾經作過的類似的題目都有可能不會;不少考生把會作的題算錯了,歸為粗心大意,確實,人會有粗心的,但基本功紮實的人,出了錯立即會發現,很少會」粗心」地出錯 。
因時間倉促,如有不妥,敬請諒解!感謝您對本公眾號的關注!若您覺得我們的文章對您有些許的幫助,希望您給我點個讚!若您覺得我們的文章小有價值,歡迎您分享或轉發!您的留言和建議我一定會認真拜讀,謝謝您的支持和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