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電影改編自一個真實歷史事件。
1967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一名叫羅恩·瓊斯的高中教師為了讓他的學生透徹的理解什麼是極權,在班級裡模擬建立了一個極權社會。只用了5天時間,瓊斯就成功了,他的班級成為了一個微型的極權組織。在那裡,每個學生都自願放棄了自我和自由,融入至高無上的集體,並對集體的目標充滿宗教般的狂熱。最後,這場以遊戲為開始的教學實驗幾乎失控。
羅恩·瓊斯將此事寫成了一本書《極權只需五天》,後來便有了這部電影。這些民主社會耳濡目染的學生,到底是如果成為極權的擁躉的?其實連5天都不需要,只要4步就行了。
第一步:民主投票成立組織、選舉領袖。給參與者製造民主選擇自我選擇的假象,使得參與者在初期產生懷疑的時候,會自我說服——這是我自己做出的選擇。所有的極權一開始都披著民主的外衣。
下一步:制定規則——最簡單的規則,以便於最初執行不會遇到強烈牴觸。例如發言先舉手得到許可後起立說話。美其名曰紀律性,宣揚紀律塑造力量。從最簡單的指令開始打造最簡單的服從,簡單指令降低了執行者的牴觸心理,引導公眾進入服從意識,然後再逐步提高指令。那些電信詐騙的過程,往往最開始會讓受害者做一些簡單的事情,比如保持對話不要停,找一個人少的地方等等,這些指令一則是利於後期行騙,二則是讓受害者慢慢進入服從狀態,直到最後受害者親自把錢轉給對方也絲毫沒有意識到問題。
緊接著很重要的一步:剔除團隊裡的少數意識清醒的、反抗意識強烈的人。既殺雞儆猴樹立嚴肅氣氛,又可以減少對抗力量。傳銷組織往往會不斷的上課、學習,做無意義事情。目標並不是教學,而是在這個過程中甄別出那些理智的個體,比如學歷比較高的,總是提出質疑的人,然後排出他們。
接下來:統一服裝,排除差異消除個性,強化組織內外分界。進行命名、設計組織的標誌、設計特有的問候手勢,強化組織內成員相互之間的關聯,並排斥組織以外人。想想常見的拓展訓練裡,那些分隊、隊名、口號、旗幟的意義,想想每個幫派為什麼都要取一個名稱,想想V字仇殺隊的面具。
毫無疑問,年輕人的衝動熱血是這個過程中不可缺少的推力,所以每個極權都善於利用學生——年輕人確實很危險。而總有部分人,他們因自身的原因,在組織中找到認可與歸宿,成為組織堅定的「捍衛者」。至此,「浪潮」已成。「組織」已經擁有了自己的生命,自我生長與蔓延,不受個體的控制,即使是最初的啟動者也不再掌控「組織」。
在發展的過程中,外部力量的反對不但不能消滅組織,還會強化組織的內部,推動組織的發展。而身在其中的人,每個人都仿佛在的獨立思考,理智做出自己的判斷,其實都是被「組織」裹挾,並澆灌「組織」生長, 「他們無法理解極權,但突然間,他們就成了這場運動的一部分」。
看看身邊的一切,這些手段和方法,從不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