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是千湖國,港灣分外多,森林峰嶺立,島嶼似星羅
有純淨的空氣、冰雪和湖泊,也有豐足的森林神秘的北極光,以及無處不在的桑拿,芬蘭的「幸福指數」讓全世界羨慕不已。大文豪郭沫若先生也曾作詩來讚美:信是千湖國,港灣分外多,森林峰嶺立,島嶼似星羅。
然而,芬蘭的迷人之處遠不止於此。絕美的自然環境,更容易催生浪漫的藝術氛圍。波羅的海的風,吹來文藝復興的氣息,似乎幾百年來一直縈繞不去。順著波的尼亞灣的洋流而來的各種文明碰撞交鋒,從中古世紀傳承至今的建築、文化、藝術與生活,凝固在一座座風情各異的小城:圖爾庫、波爾沃、伊塔拉、納坦利它們穿越古今,見證歷史將詩意小城的「芬蘭式生活」展現得淋漓盡致。
「文化之都」圖爾庫大教堂與古城堡
如果要問哪座城市最能代表芬蘭,大多數人首先想到的可能是首都赫爾辛基,但論及歷史,另座比它小數十倍的城市圖爾庫,才是芬蘭最古老的城市。它建立於1229年,過去長期作為芬蘭的海運商業、文化、宗教和科技中心,直到1812年,芬獨立建國並遷都赫爾辛基之前,圖爾庫一直是芬蘭的首都,因此被譽為「芬蘭文化的搖籃」和「文化之都」。
圖爾庫城內最吸引人的地方,自然是兩大古建築——大教堂和古城堡,它們把濃鬱的中世紀風情從幾百年前一直延續到了今天。曾作為芬蘭首都的圖爾庫,也是教會的首腦大主教所在地,城裡的圖爾庫大教堂就是芬蘭路德教的主教堂。大教堂位於奧拉河靠上遊的市中心區,始建於1229年,幾乎與圖爾庫這座古城同步建立後來曾多次擴建,到14世紀末就達到了目前的規模。
這座大教堂意義非凡,每年的聖誕節前夜,芬蘭人都會在收音機前等候,因為只有圖爾庫大教堂的鐘聲響起,才標誌著聖誕節的正式開始。推開教堂大門,映入眼帘的是一個小型博物館穿過博物館拾級而上,進入教堂正廳,高大而狹長的大廳裡,整齊地排列著可容納數百人的黑色木椅座位的前方是一個聖壇,聖壇後面是一幅大型精美壁畫。與聖壇相對的大廳另一端是一組龐大的管風琴。與芬蘭大多數教堂不同的是,大廳的兩側還附有小教堂。早先在小教堂內設有供奉各種聖徒的聖壇,後來逐漸成為墓穴,也是不少歷史名人的埋骨之地,如瑞典國王埃裡克、芬蘭第一位主教等等。幾百年來,大教堂曾多次被毀,但又多次被重建如今101米高的教堂鐘樓就是1827年大火後重建的它已成為圖爾庫的城市標誌。
圖爾庫古城堡位於奧拉河下遊入海口處,與大教堂遙遙相望。它最初用於軍事防禦。舊堡始建於1280年,前後歷時近300年才完工,後來又新建了文藝復興式的新堡,才達到如今所見的龐大規模。早期的圖爾庫是屬於瑞典的領地,有14位瑞典國王先後把這座古堡設為行宮。這座古樸而雄偉的城堡是用巨型巖石壘就而成高大的外牆沒有任何裝飾,刻滿了常年風雨侵蝕的痕跡。如今它是圖爾庫市博物館所在地,來到這裡仿佛就回到了幾百年前,既能看到王公貴族留下的各種珍寶,也能看到關押囚犯的地牢。城堡裡的工作人員,穿著中世紀的服裝接待各國參觀者。城堡的頂層,有手持長矛、頭戴盔甲的衛士站崗,還有同樣身著古典民族服裝的侍者為賓客服務,整體環境充滿了歷史風情。
芬蘭人喜歡親近自然,但也喜歡在古城享受慢節奏的生活。一有空閒,人們便坐在河邊的椅子上,觀賞著靜靜的河水,任思緒漂流。當聖誕節的鐘聲響起,唱詩班的聖童們歌頌祝福,街道安靜下來窗戶裡的聖誕樹上亮起星星點點的燈,雪中的奧拉河倒映著周圍古老安詳卻又被裝飾一新的建築,對未來美好的祈願,在這座古老的城市裡縈繞迴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