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記者 周琦)11月28日,在浙江大學等單位共同舉辦的2020數位化治理高峰論壇上,南都新業態法治研究中心發布了《危害創業創新、破壞營商環境的「商業水軍群組」觀察治理報告》。
該報告深入剖析「商業水軍群組」團體,指出社交群組是商業水軍的隱蔽聚集地,給營商環境、社會公共資源、社會風氣帶來惡劣影響,呼籲社交等各大網際網路平臺應自覺承擔社會責任,針對不同群體有針對性地制定治理策略,共同擠壓商業水軍群組生存空間。
商業水軍群組成營商環境「堵點」
報告指出,近年來,網絡上存在大量黑灰產從業者,他們依託社交群組招募人員、組織培訓、分發任務,採取批量虛設行為主體、虛構商業行為等方式,破壞正常商業秩序、誤導消費者、幹擾損害執法體系的團體。
該團體從事的黑灰產具體包括網絡傳銷詐騙、汙染數據、惡意評價、惡意投訴、黃牛黨、羊毛黨等方面,覆蓋短視頻、外賣、電商、社交、生活服務等各類線上平臺和線下交易、服務場景,成為危害創業創新、破壞營商環境的商業水軍群組。他們通過弄虛作假的手段破壞網絡生態和商業秩序,形成大量的虛假數據,導致線上線下商業運營和消費者服務秩序混亂、影響用戶的真實選擇,成為公平有序的營商環境的「堵點」,挑戰網際網路新經濟新業態合規發展的邊界。
商業水軍群組對社會公共資源帶來極大侵擾。在深圳,惡意投訴人王某,因對市場監管部門處理結果不滿,對同一事由累計提起13起行政複議、26起行政訴訟案件,160餘位執法司法人員為其服務,耗時575天。而依託社交群組建立「金字塔式」的傳銷組織,編造虛假商業項目詐騙錢財,嚴重破壞商業誠信體系,有的傳銷組織層級多達40餘級、關係圖長達10餘米。
呼籲社交等各平臺加大治理力度
《報告》介紹,調查發現,在各類社交群組中隱藏著大量的此類黑灰產從業者,他們在各類社交群組中招募人員、組織培訓、分發任務、實施攻擊、完成交易,對數字經濟各類商業場景發起幹擾,謀取不當利益。比如,在社交群組中搜索「刷」,出現上千個刷量群組,比如刷分、刷贊、刷銷量等;搜索「擼貨」,出現上千個黃牛黨群組;搜索「羊毛」,出現數百個「羊毛黨」群組。
對此,《報告》呼籲,清除這些群體的滋生土壤和利益鏈,需要社會共治,用創新數位化技術手段精細化治理。建議各網際網路平臺自覺承擔責任,針對不同群體有針對性地制定治理策略;尤其是具有強大組織能力的社交平臺,更應加大對商業水軍策源地社交群組的監管力度。針對不確定人群有動員組織能力的社交群組,具有公共屬性,並非私域,有關平臺必須承擔主體責任,切斷商業水軍的源頭。同時,政府強化信用治理,加大對相關違法犯罪團夥的信用約束及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