侄女剛剛10歲讀四年級,有一次去她家玩,見面後嚷嚷著要玩手機,本以為是想看視頻或者玩遊戲,結果她熟練地登上軟體開始聊天了,還偷偷的不給看。好在小孩子不懂三指滑屏截圖,不過也只是成功一次,從中我發現,小侄女被惹「生氣」了。
不得不說現在的小孩子太早熟了,懂得多還很大膽,鬧出的笑話層出不窮,這麼一看小侄女算是聽話懂事的。
數學卷子出「靈魂畫手」
上6年級的小學生已經13歲了,正是叛逆期,有時候他們會做出一些令成年人捧腹大笑的事。有網友曬出試卷,幾個「學渣」不會做數學,又不好意思交白卷,於是畫了很多表情包,並且還有網絡用語。雖然結果是零分,但這畫風確實霸氣,有網友還擔心他們,回家會不會挨揍。
作文出段子手
小學生寫了篇一句話作文,放到網上後火了,內容是:「我的媽媽是個不到40歲的中年婦女。」「40歲」和「中年婦女」用詞重複,所以老師批註「不到40歲」多餘沒用,小學生的腦洞不一般,他理解成「我的媽媽是個多餘無用的中年婦女」。老師在後邊解釋說,媽媽不會看到了吧?
這些腦洞大開的做法給我們帶來不少歡樂,但也讓我們陷入了反思,為什麼小學生會這樣早熟呢?
網絡的影響
對孩子來說世界上的一切都令他們好奇,尤其是接觸到網絡以後,他們受到各種「段子」「表情包」網絡用語的薰陶,不自然的就吸收了這些,對於孩子來說網絡是把雙刃劍。
積極方面:網絡內容種類繁多,促進了對小學生的德育教育,看到正能量滿滿的社會事件,有利於小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有利於幫助小學生養成良好的個人品德。
消極方面:在網際網路給小學生帶來正能量的同時,也有些「鍵盤俠」在網絡上散布不好的信息,小學生容易受到誘導,出於好奇的心理往往會喪失基本的道德規範。
這個時候我們不能夠一刀切,不讓小學生接觸網絡,家長要用積極的心態幫助孩子認識網絡,幫助孩子正確使用網際網路,提高孩子的分辨、控制能力。
閱讀能力差
小學生之所以鬧笑話,可能是他們不能理解課文,在課上老師會引導他們展開聯想,引導他們理解關鍵詞,在家裡則要家長用功了。
以身作則: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家長要先學會學習,孩子才能模仿學習,而且在學習過程中,父母和孩子既一起學習了,也一起陪伴,有利於家庭關係升溫。
溝通學習 :父母可以和孩子好好溝通一次,讓孩子談談學習,在充分理解孩子的想法後,父母要積極的引導,激發孩子的學習動力,注意父母不要說一套做一套,否則還不如不溝通呢。
注意男孩女孩:俗話說「窮養兒富養女」,學習上也是一樣的,女孩子在學習時能坐得住,男孩子更傾向於勞逸結合,所以不要逼著男孩子枯燥的學習,也要讓女孩子坐久了活動活動,充分照顧男孩和女孩的學習方式,才能事半功倍。
小學生是祖國未來的花朵,我們在看到他們做什麼後,要學會透過問題看本質,在他們做法的背後,可能有著各種各樣的問題,這就需要家長多和孩子溝通,及早發現及早解決。對於這件事情你怎麼看?有什麼不一樣的看法嗎?歡迎留言,我們一起討論!
(聲明:內容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