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常樂
校對:百味
一直以來,大學都被看作是培養高級人才,傳承文明的聖地。但近期,在香港大學校園內發生的事情,與創辦大學的初衷卻背道而馳。
據了解,在由香港大學學生會管理的校園電視裡,播放著肆意修改後的迎新片內容,如此煽動仇視內地學生的惡劣行徑,實在令人不齒。
片頭初始,就將內地學生冠以「間諜」稱號,諷刺內地學子獲得獎學金。而港大學生會這一行徑也遭到校方和廣大學生的口誅筆伐。這般低劣的手段,竟是出自國內頂尖大學的學生之手,簡直不可思議。
實際上,港大的學生會,早就不是單純的一個校園組織,其中少數人霸佔著多數的權力,為自己謀私利,在校園裡公然操弄政治,煽動情緒,挑撥離間,散播「港毒」言論,這一次的如此赤裸的惡劣舉動,更讓人看清他們的真實面目。
現代文明提倡的是尊重他人,平等相處。而這種針對某一群體的不良攻擊,一定會被這個文明社會所拋棄。這是一種具有侵略性和冒犯性的舉止,帶有低俗趣味,是對學生的一種極大的不尊重。港大校方對此表示立場,明確譴責該片中欺凌仇恨色彩,要求學生會刪除所有相關視頻。
迫於輿論壓力,港大學生會刪除了視頻,不痛不癢地道歉。但所謂的「道歉」依舊沒有讓人感受到誠意,表意模糊,混淆視聽,無法讓人接受。這種利用港大之名做出的惡劣行為,怎麼可以用「用詞不當」這種輕飄飄的詞句就此蓋過,對內地學生的詆毀,攻擊對象如此明確,又怎麼能是諷刺和模仿呢?
內地與香港同是中華同胞,關係絕不是能夠被輕易挑撥成功的。但從這件事情背後,可以看到人性價值觀的扭曲,顛倒是非的恐怖性,這意味著香港教育的整治,需要被排在優先位置,港大學生會也該「消毒」了。
刪除視頻、道歉都不能解決隱藏在背後的價值觀的背離,教育的關鍵還在於社會環境,校園應該是提升個人能力的地方,而不應該成為政治的分校,也不該變成意識形態的戰場。當「求勝」的聲音蔓延至大學的課堂,理性被情緒掩蓋,後果將不堪設想。
(免責聲明:本文由《看見港澳臺》原創創作,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部分消息來源:海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