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連浩特竟是恐龍之鄉

2020-12-11 車轍

東烏珠穆沁旗這邊主要還是草原風光,有烏珠穆沁草原,烏拉蓋草原,烏拉蓋水庫,烏拉蓋九曲灣。電影《狼圖騰》的拍攝基地,在霍林郭勒市那邊,但是得往東走,離東烏珠穆沁旗173公裡,開車得2個半小時。內蒙地廣人稀,到哪好像都不近。

考慮到整個的穿越行程,還是放棄了去《狼圖騰》拍攝地去走一圈的想法,加完油後,我們便直奔二連浩特。,這是我們今天的目的地。

開了4個多小時,300多公裡後經過別力古臺鎮,在這段路上基本沒有什麼。

再往前是蘇尼特左旗,都是小縣城。

內蒙古連接這些非大城市的道路,幾乎是沒有高速的,只有幾百公裡的國道擺在這。但柏油的絲滑度鋪得比高速更好,反正一年也沒幾輛輛車壓過,路況好得不得了。

所以你看高德地圖500公裡寫著8小時的時間,實際跑完不用這麼久。

到達二連浩特的時候是下午17點,比導航的時間提前40分鐘左右到,高德導航再次失準。101省道,331國道在修新的。從東烏珠穆沁旗到二連浩特,草原沙化嚴重,道路兩邊以及往裡能看到的基本沙土都已經裸露地表。

▲掛著蒙古牌照的長城

二連浩特與蒙古國的扎門烏德毗鄰,是中蒙鐵路自中國進入蒙古國後的第一站。

一到二連浩特,畫風立刻和東烏珠穆沁旗不一樣了,我的第一感覺是這是一座很安逸的城市,有大型商場,有肯德基,滿街的賓館飯店,有著一座旅遊城市該有的配套硬體。

更直接的感受是,在東烏旗很明顯是遠離世界中心,在二連浩特就像周末開了幾小時的車到上海周邊的小城市,沒有強烈的反差感。

只有幾輛掛著蒙古白牌的老爺車在提醒你,這地方在內蒙古,在蒙古邊上,這就是中國對蒙古開放的最大公路、鐵路口岸。

▲二連浩特明顯比東烏珠穆沁旗更加現代化,娛樂項目和內地的差不多

到了內蒙古就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浩特」,除了二連浩特,還有呼和浩特、錫林浩特、烏蘭浩特、巴音浩特等等,浩特在蒙語是「遊牧定居點」的意思。

隨著現代化的發展,浩特可以理解為「城市」,就像中亞有N多斯坦,之前也是定居點的意思,現在變成了國家。

二連呢,是牧民形容草原美景的一種,也有海市蜃樓的意思,說白了二連浩特在這些天天和大自然接觸的牧民心中,也是很漂亮的。

▲不過天一黑,馬路也變得空空蕩蕩的,只有市中心才熱鬧得久一些

結果二連浩特最出名的不是多壯麗的風光,而是恐龍。

是的,二連浩特被稱為「恐龍之鄉」,幾千萬年前這不是草原,是氣候溼熱的湖泊沼澤,曾經是恐龍生息繁衍的樂園。

這不僅是中國第一個發現恐龍化石的地方,也是亞洲最早發現恐龍化石的地區之一,曾經出土迄今為止亞洲最大、最完整的恐龍化石,更是世界最大的白堊紀恐龍化石埋藏地。

為了打響這塊獨一無二的招牌,進城路上就有一堆恐龍雕塑和「恐龍市門」,據說是照著世界上最大最重的恐龍之一「腕龍」打造的,市區的公園、街道也看得到很多關於恐龍的痕跡。

▲城市公園有關恐龍的浮雕

和所有有名勝古蹟的地方一樣,當地人對這玩意不感興趣,第二天早上吃刀削麵和奶茶的時候遇到一位大爺,他說這都是遊客才去看的。

當時才早上7點多,老大爺一邊吃麵,一邊配著白酒,說早上不喝就沒時間了。

但他一天也沒事做,以前是跑大車的,現在在家帶孩子。

從他一口酒氣的口中,得知二連浩特的本市人口4萬多,加上其他省份的頂多6、7萬。

即使地處荒蕪,牧民卻不差錢,一畝地補貼2塊錢,他們都有幾萬畝地,每年就有10萬多。

相比之下,市中心的房價兩千七八一平方,羊肉一斤38元,在豬肉最貴的時候,這邊才20元。

主要是水果蔬菜貴,大草原沒辦法種地,全是運進來的,水也貴,一噸要3塊。

▲早上六點左右的二連浩特,很多人起來趕早市

大爺一碗麵吃完就喝了兩杯白酒,看他又倒了一杯的架勢,感覺不提出離開的話,他可以在麵館和我嘮上一天。

趁他在說出新話題之前,我趕緊說了再見,準備去看看二連盆地白堊紀恐龍國家地質公園,他樂呵地說玩得開心。

▲二連浩特的吉祥物,但不說清楚的話,很難知道這是恐龍吧

關於這個地方,導航容易和二連白堊紀恐龍化石保護區混淆,他們也挨在一塊,我們第一次就到了保護區,結果是一處死胡同,只有草原和敖包。

一定要精準搜索「國家地質公園」才行。

這個地質公園位於市區東北9公裡處的鹽池附近,總面積有10471公頃這麼大,核心區就29.9公頃,有恐龍科普館、恐龍化石埋藏館、礦物晶體館、伊林驛站遺址博物館等展館。

▲導航把我們帶到了一處敖包,上面掛滿了祈福的經幡

地方這麼大,工作人員先用擺渡車把我們拉到伊林驛站遺址博物館,這塊記載了二連浩特人文歷史的開始。

很久之前,最早要追溯到戰國時期,這邊就是匈奴、鮮卑等北方民族的遊牧地。到了蒙元時代的1257年,蒙古國大汗蒙哥在這的玉龍棧和弟弟忽必烈會面。

後來在清嘉慶的1820年,為了加強對邊疆地區的統治,政府在這設立伊林驛站。

古代的驛站不是喝茶聊天、餵馬吃草的休閒娛樂場所,這相當於軍事單位,作用是傳遞情報、軍隊調動和物資運輸等等。

這些星羅棋布在全國各地的驛站被稱為「天下血脈」,為的是保證一個朝代的平安。

▲一些關於古代驛站的文物

現在的交通這麼發達,來這些地方都覺得不容易,換成騎馬的年代簡直要了老命,所以也不知道幾百年前生活在這的人們,日子是怎麼過的。

從驛站出來經過一片長得奇形怪狀的樹林,就到了恐龍化石埋藏館,這邊介紹了二連恐龍發現、科考的故事,最早是1893年有一位俄國地質學家奧勃魯切夫發現了恐龍化石。

估計這條消息沒有引起光緒帝的注意,結果有一支美國中亞古生物化石考察團,在1924-1930六年間三次到二連浩特考察,就是在二連鹽池首次證明了恐龍是卵生動物。

▲二連浩特發現恐龍的故事

當然第一批到的美國人也拉走了很多化石,到新中國成立之後,中蘇聯合古生物考察團再次發掘了大量的化石,但蘇聯也分走了一半。

以至於在館內看到的所謂「恐龍化石」,僅僅是零零碎碎的骨頭,根本看不出恐龍的樣貌,你要見到博物館那樣完整的恐龍骨骼是不可能的。

如果說這是牛羊死後風化的骨頭,我也願意相信。

▲恐龍的殘骸堆,到現在看只是一些零零散散的骨頭

二連浩特怎麼說呢,要是你奔著恐龍來的,對不起讓你失望了,這些化石不如北京古動物館、四川自貢的恐龍博物館、雲南祿豐世界恐龍谷。

不過你要是感受恐龍和大自然的聯繫,希望得到某一些感概的話,一望無際的二連浩特是很好的選擇,就是太偏僻了,來一次不容易。

再接著走呢是恐龍科普館,看得到一些小型恐龍的骨架和完整的恐龍蛋,這些恐龍蛋的發現對全世界的恐龍研究有不小的貢獻。

尤其是2005年發現的世界上最大的竊蛋龍-二連巨盜龍,改變了科學界對於恐龍向鳥類演化的傳統理論,這個發現被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為2007年度"十大科學發現"之一。

有時候不得不感慨,人類在大自然、在宇宙面前是多麼的渺小,一度統治地球長達1.6億年的恐龍,卻在6500萬年前集體消失了,只留下一堆白色的骸骨。

說不定某一天,人類在地球的文明和痕跡也將被抹去,一切又是從零開始,所有人苦難快樂的經歷僅僅是蜉蝣至於天地的過眼雲煙,浮雲罷了。

但這不是我要操心的事了,我們當下要做的是前往「富饒的神山」,也是我們的下一個目的地——白雲鄂博。

相關焦點

  • 探尋白堊紀恐龍之鄉 海航集團旗下首都航空恢復北京至二連浩特每...
    每年的夏季是二連浩特市最佳的旅遊季節,隨著國內新冠疫情的穩定,國內旅遊業陸續恢復,北京首都航空5月16日起,將恢復北京大興機場至二連浩特每周4班的定期航班。二連浩特市,位於我國內蒙古自治區中部,隸屬於錫林郭勒盟,是我國對蒙古國開放的最大公路、鐵路口岸,是最接近歐亞大陸橋的「橋頭堡」,境內擁有134萬平方公裡國家級地質公園,是中國最早發現恐龍及恐龍蛋化石的地方,素有「恐龍之鄉」的美稱。
  • 走進「恐龍之鄉」,在「千裡草原」赴一場白堊紀之約
    恐龍,這種曾在數億至數千萬年前雄踞地球的一代霸主、現已滅絕的大塊頭,一直撩撥著人類的好奇心。想了解恐龍嗎?想在這些龐然大物腳下感受下它們當年的雄姿嗎?在錫林郭勒盟,有著「恐龍之鄉」美譽的二連浩特不失為一個好去處。
  • 中國有哪些地方發掘出了恐龍化石?哪些地方被稱為恐龍之鄉?
    中國地域廣袤,而且地形多樣,有利於各種化石保存,目前,已在中國境內出土了大量的恐龍化石。比較著名的有四川自貢、雲南祿豐、內蒙古二連浩特、新疆準噶爾、山東諸城、遼西熱河等地區。圖·祿豐恐龍谷三、內蒙古自治區二連浩特市內蒙古自治區二連浩特市號稱「中國恐龍之鄉」和「亞洲最大的恐龍之鄉」。
  • 中國最大的仿真恐龍公園,不在自貢、河源和二連浩特,竟然在武漢
    提到恐龍,人們會想到中國幾大著名的恐龍之龍,比如四川的自貢、廣東的河源、雲南的祿豐、浙江的東陽,或者內蒙古的二連浩特,因為這些地方都出產有很多恐龍化石或恐龍蛋化石,是名符其實的恐龍之鄉。但如果提到中國最大的仿真恐龍主題公園,大家會想到哪裡呢?自貢?河源?二連浩特?
  • 想看看恐龍是什麼樣的嗎?來到二連浩特,看看白堊紀恐龍公園
    想看看恐龍是什麼樣的嗎?來到二連浩特,看看白堊紀恐龍公園世界變遷發展了這麼多年,從毫無人煙到現在世界的繁華,中間經過了很多的變換。而其中最為珍貴的,就要說說恐龍時代的故事了。恐龍不僅僅是專家學者的研究對象,也是孩子們喜愛的虛擬玩伴。
  • 實拍中國恐龍之鄉:有世界最大的恐龍雕塑,還是中蒙最大陸路口岸
    而對於蒙古國人民來說,他們來二連浩特也是非常方便的,在二連浩特的街頭就隨處可見掛著蒙古國牌照的汽車。二連浩特是蒙古語名字,二連取自附近的額仁卓爾湖命名,是「額仁」的諧音,浩特則有城市之意,因此二連浩特轉換成中文的話,大概就是一個斑斕的城市之意。從建成到現在,二連確實擔得起斑斕二字。
  • 恐龍之鄉——祿豐
    由於發現世界最大規模的祿豐恐龍化石和臘瑪古猿化石,祿豐被學術界譽為「恐龍之鄉」、「化石之倉」、「亞洲人類發祥地」和「天然的自然博物館」。今天,小熊就帶大家看一看恐龍之鄉---祿豐。祿豐世界恐龍谷。景區是一處以 「中國雲南祿豐恐龍國家地質公園」內世界級的恐龍化石埋藏遺址為依託,集科普科考與觀光娛樂為一體,以「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為目標的科普旅遊基地和恐龍文化旅遊主題公園。由「恐龍遺址科考觀光區」和「侏羅紀世界旅遊區」兩大區域組成,擁有世界級景觀資源的旅遊景區,是雲南旅遊的新亮點。
  • 尋訪張庫大道⑥|二連浩特:戈壁通蒙古
    二連浩特路邊的駱駝雕塑,代表著這座邊貿城市的往昔。本文圖片除特殊標註外,均為作者拍攝二連浩特於遼金時期為各北方部落遊牧之地。在蒙元帝國時期,這裡逐漸成為聯通大漠南北的驛站,蒙古大汗蒙哥曾在這裡的玉龍棧與其弟也就是後來的大汗忽必烈會面。元朝滅亡後,這裡被北元置於察哈爾部蘇尼特部落(鄂託克),清代隸屬於蘇尼特右旗。
  • 品讀·記者行思|二連浩特:古驛站的前世今生
    聽雕塑創作者、旅法藝術家金雙雙說,他的創意源於二連浩特市東北9公裡處二連鹽池附近埋藏的白堊紀恐龍化石。當時,他在發掘現場支起帳篷,與化石「獨處」了一個月。一天深夜,耳邊仿佛傳來恐龍的吼聲,那種自然、淳樸和力量,深深震撼了他。白堊紀恐龍化石不僅吸引藝術家,還令古生物和地質學家著迷。
  • 【煙臺故事】「中國恐龍之鄉」萊陽
    【煙臺故事】「中國恐龍之鄉」萊陽 2019-03-13 08:45:08 來源
  • 中國的恐龍之鄉:世界級的恐龍博物館,出土恐龍化石世界之最
    自貢市在中國還有著千年鹽都,恐龍之鄉和南國燈城的美稱,是中國歷史文化的名城。今天。我就為大家介紹一下這個在歷史上舉足輕重的自貢市。鹽是我們生活中的必需品,每個人每天都離不開鹽。但是在古代,提取鹽不像現在這麼方便,而且也不是每個地方都能夠產鹽。而地處四川盆地的自貢市,在自從東漢末年直到清朝,就用這一口口鹽井在一千多年的時光裡,為整個國家提供鹽。
  • 探訪"恐龍之鄉" 仿生恐龍製作過程全記錄
    探訪"恐龍之鄉" 仿生恐龍製作過程全記錄
  • 高質量發展路上的二連浩特答卷
    恐龍之鄉——二連浩特市歡迎您。從二連浩特—扎門烏德入手建立中蒙經濟合作區,實現邊境貿易的規範化、制度化,不但能夠進一步刺激中蒙貿易良性增長,還將為兩國貿易與投資往來發揮「先行先試」的積極推進作用。錫林郭勒盟委委員、二連浩特市委書記劉志平說,中蒙共建二連浩特—扎門烏德經濟合作區,對促進中蒙兩國經濟優勢互補、便利貿易投資和人員往來、加快兩國邊境地區發展有極大的推動作用。
  • 中國恐龍之鄉把「恐龍」賣到了全世界
    侏羅紀時期的恐龍不會想到,經歷殘酷的星際災難和種族滅絕之後,會在兩億年後以另一種形式「活」過來。自貢,這個位於四川盆地南部的城市,以擁有世界三大恐龍遺址博物館之一的自貢恐龍博物館聞名於世。該博物館被美國《國家地理》雜誌評價為「世界上最好的恐龍博物館」。今天,來自美國的國家地質公園遍訪全球,最終找到了這個恐龍之鄉,並向自貢的工廠下單,訂購仿真恐龍用於展出。
  • 此博物館位於侏羅紀恐龍之鄉,被稱為「世界上最好的恐龍博物館」
    四川自貢是世界聞名的侏羅紀「恐龍之鄉」,素以恐龍化石埋藏點多面廣、數量巨大、種類眾多、保存完好、層序連續等特點著稱於世。(圖片來自 IC photo)也是基於「恐龍之鄉」,自貢「恐龍博物館」也是應運而生,自貢恐龍博物館也是被美國《國家地理》雜誌評價為「世界上最好的恐龍博物館」。
  • 四川面積「最小」城市,被稱恐龍之鄉,中國鹽幫菜之鄉
    這個城市的名字叫自貢市,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 四川省地級市,位於四川盆地南部, 這個城市是溫潤季風氣候,地理位置非常優越,和幾個縣相連, 之所以被稱為自貢,是因為自流井和貢井這兩個鹽井的名字,具有非常重要的歷史意義, 而且這裡是中國非常重要的恐龍化石產地,被稱為恐龍之鄉,這裡的恐龍博物館非常有名。
  • 探訪恐龍之鄉「恐龍生產線」這裡的恐龍遠銷美國土耳其澳洲泰國
    自貢除了歷史悠久的井鹽遺址外,中侏羅世恐龍化石遺蹟更是聞名遐邇,自貢大山鋪恐龍化石群遺址是現今中國規模最大的恐龍化石群遺址之一,也是世界上發掘和保存侏羅紀恐龍化石最多的地方,因此自貢被名副其實地予以了「恐龍之鄉」的美名。而且,自貢也是集中製作仿真恐龍的基地。
  • 中國恐龍之鄉 最具發展潛力的旅遊大縣 就在河南!
    在地球上,有很多曾經出現又消失的生物種類,恐龍就是其中之一。至於恐龍為何滅絕,這個未解之謎咱們暫且不去探討。今天小旅兔要給大家介紹的是一個跟恐龍有著密切關係的地方——中國恐龍之鄉。要說西峽的標籤,那可太多太多了:它是山茱萸之鄉、中華獼猴桃之鄉,是中國重陽文化之鄉,還是全國文明縣城、國家園林縣城、2017中國百佳深呼吸小城……以上的每一個標籤似乎都告訴我們,這個縣城不容小覷。但若說最令西峽人民引以為傲的標籤,那便是「中國恐龍之鄉」。
  • 中蒙邊境「五畜之家」,牛馬羊駝價值500萬,邊境大道用恐龍裝飾
    在我們即將結束蘇尼特左旗的探索之旅的時候,遇到了一戶特殊的邊境牧民,那是一個距離中國-蒙古兩國邊境僅有十幾公裡的牧戶家庭——其木格的家。蒙古族牧民其木格和她的丈夫巴特爾以蒙古人特有的禮節接待了我們。巴特爾把馬群趕回來後,趁著其木格擠馬奶的功夫,從他家六百多頭羊群中抓了一隻三歲的羯子羊。巴特爾的弟弟和弟媳婦很麻利地用蒙古人傳統的方式把羊宰殺完畢,隨後味美鮮嫩的羊肉下鍋了。
  • 1億多年前重慶竟是座「恐龍之城」
    (重慶自然博物館供圖)日前,重慶自然博物館新館恐龍展廳在閉館升級後重新對外開放,升級後的展廳呈現了更多「重慶元素」——「上遊永川龍」「神州巴渝龍」等近10件重慶恐龍化石標本悉數亮相。短短幾天,上萬市民前往參觀,在重慶掀起了一股「恐龍熱」。重慶恐龍家族都有哪些重量級恐龍?上億年前,為何會有這麼多恐龍棲息重慶?